《《卷春空》作者:白衣少少》第228/238页


  青梨听了,脚尖调转了个方向,又带着小鱼往前厅去。
  正厅门口换上了厚实的毡帘。
  外头的风吹得呜呜作响,那帘子也纹丝不动,将冷风隔绝在外。
  青梨行到阶下。
  有两个婢女一左一右立在门口候着。
  见了青梨,还未来得及通传,里头的交谈声隐隐约约冒了出来。
  青梨听到一个尖酸的妇人声音。
  “……那可是整整五千将士的性命,即便她生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那也是个卖国求荣的。我们景家世世代代清清白白,怎么能进来一个这般出身的人……”
  作者有话说:


第106章 火
  【一百零六】
  毡帘挡在中间, 传出来的声音虽不太真切,但还是能勉强听个大概。
  当年的那场战事,在京都时, 几乎无人会议起。
  但在姑苏不同。
  那丧命在海上的五千将士, 全都生于姑苏、长于姑苏。
  那一战之后,整座姑苏城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
  姑苏的人都记得当年。
  青梨停在阶下, 宽袖下的指尖微微捏紧。
  当年事情发生时,她不过是才几岁的稚儿, 并不懂那些人口中愤愤喊着的卖国求荣是什么意思。
  只知道爹爹永远不会回来了。
  记忆中, 爹爹的样貌已日渐模糊。
  但青梨深信, 爹爹绝不会是那样的人。
  娘亲带着自己守着旧宅,要为爹爹洗刷冤屈。
  可本就看自己和娘亲不顺眼的唐芸, 变得愈发苛刻。
  甚至还将自己骗到了那间屋子里,同那个陌生的男人关在一起……
  为了她,娘亲终于还是离开了姑苏。
  一路北上,到了京都,进了国公府……
  到死,娘亲都未能如愿替爹爹平反。
  弥留之际, 娘亲将玉簪亲自放到了她手上。
  唐芸会用簪子来藏东西。
  娘亲也会。
  青梨昂首。
  天光下, 鬓发间戴的青玉簪缓缓流动着莹润的光泽。
  簪子里放着爹爹以家书名义寄回来的最后一封书信。
  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东瀛文字。
  临到姑苏之际,她将东西交给了俞安行。
  微风拂动发丝。
  青梨身形久久未动。
  候在门口的两个小丫鬟没想到屋子里的人那么口无遮拦,两人对望一眼。
  正手足无措之际, 青梨已敛了情绪。
  她若无其事般冲二人扬起一个笑脸,只当做没有听见刚才那一句话。
  “我来看看外祖母。”
  两个小丫鬟心里悄然松了一口气, 忙掀帘通禀。
  屋内杂乱的交谈声停下。
  毡帘掀开, 几双眼睛一齐投聚到了门口的青梨身上。
  见到她, 景老太太一直紧绷的面色这才柔了下来, 唇边自然而然露出一个笑。
  “你这孩子,不是说不用过来请安的,今日天这么冷,怎么又跑过来了?”
  “左右我一人在房里也无聊,出来一趟不妨事。”
  青梨欠身请安,又拿出自己事先备好的香囊。
  “听说外祖母这几日受了凉,有些咳嗽,我用桑叶配蔷薇果做了个香囊,能清肺明目。”
  景老太太年纪大了,用药顾忌得多,药服多了伤身,佩戴香囊的法子虽不能立即见效,但要更加温和,同一直用药比起来,显然要更适合。
  一旁的王嬷嬷见了那香囊,先笑着赞了一句。
  “少夫人真真是有心了。”
  这佩戴香囊的法子,还是前几日秦安过来府上诊脉时随口一提的,她们这些在老夫人身边近身伺候的一时疏忽忘了准备,没成想少夫人却一直放在心上记着,可不是有心吗?
  景老太太面上的笑意更甚。
  “这些小事,难为你还记得。”
  祖孙两人言笑晏晏的说着话,落在旁人眼中,却变得有些刺目。
  “……不就是一个寒酸的香囊?有必要作出这么一副样子么?”
  青梨循着声音看去。
  一旁的黄梨木圈椅上坐着位中年妇人,颧骨突腮,是不怎么讨喜的刻薄长相。
  想来刚才在门口时听到那句话,应该就是她说的……
  青梨目光微凝。
  她从未见过她,也不知她究竟是何身份。
  正待要开口询问,景老太太先朝她招了招手。
  “梨丫头,过来,到我这儿来,让我好好瞧瞧那香囊。”
  却是没有半点要介绍那妇人的意思。
  直接被这样忽视,那妇人难免有点恼怒,又不好发作,颇为轻蔑地瞥了青梨一眼。
  “你便是安行带回来的女人?”

当前:第228/23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