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夏至》作者:明开夜合》第19/149页


  第一个想到历史改编剧也算是惯性思维。
  徐宁似是受到启发:“这个角度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大家便借此讨论起来。
  有个女生说:“我觉得火烧赤壁可以,三国是大家都挺喜闻乐见的题材。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也都可以。”
  徐宁将大家的想法都记了下来。
  夏漓这时候举了一下手,“我可以说下我的想法吗?”
  徐宁点点头。
  “其实我觉得《西安事变》是不是更好一些?出场人物比较多,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之外,还可以拓展加入宋美龄、□□、宋子文这些角色……主要是,我想,假如再加一场学生游行要求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戏份的话,那所有同学都可以上场了。”
  这时,她觉察到实则一直有些游离在讨论之外的晏斯时,忽朝她看了一眼。
  她顿时卡壳,磕巴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明年升高三,明年的元旦晚会老庄肯定不会再松口了,那时候大家要准备高考,可能也没那个玩的心情。今年就最后一次能好好玩的机会,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
  朱璇猛点头,“是的,要是变成就少数几个人玩还挺没意思的。徐宁你觉得呢?”
  “我是没问题,就看翻译……”
  七班作为文科实验班,全班英语水平在年级肯定算是冒尖的,但能不能翻译文学剧本,是两码事。
  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最后目光都看向晏斯时,把最终决定权交给了他。
  夏漓听说过,晏斯时从小就是双语教育。
  晏斯时平声说:“你们定。我都可以。”
  于是大家稍作讨论,定下了《西安事变》。
  这时候陶诗悦见那些小吃都还没有动,拆开了推到大家面前, “再不吃就冷啦!”
  夏漓吃着薯条,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晏斯时。
  他手里拿了杯可乐,身体稍往后靠着,那神情瞧着有几分百无聊赖。
  她还在反复回想方才她在说话时,他投来的那一眼,有什么深意吗,还是仅仅只是不经意。
  /
  周六。
  夏漓乘公交车前往楚城市新图书馆。
  徐宁的剧本已经完成了,交由历史老师和老庄分别审核过,七班的几个学生完成了翻译,把文本交给了晏斯时,由他最后把关。
  今天大家定了去图书馆讨论。
  夏漓出门时忘了带伞,一周来的天气预报都说要下雨,但都这样阴了好多天了,一次没下过,便以为今天同样不会。
  然而上车没多久,那雨就落下来,敲在窗户玻璃上,汇成小股水流,蜿蜒下滑。
  图书馆离公交车站还有段距离,夏漓下了车,将尼龙布的背包往头顶上一挡,闷头跑进雨中。
  一到冬天刮风下雨的天气,楚城就冷得要命,那阴冷感好似能直接钻进人的骨头缝里。
  雨似乎又大了两分。
  夏漓缩着脖子,赶紧加快脚步。
  市新图书馆今年刚建好,是为迎接几年后省运动会的门面工程之一,因此修得气派极了。
  主馆前面,建了好几十级的台阶,统一的灰白色岩板路面,宽敞、庄严,让去图书馆之路宛如朝圣。
  夏漓刚爬了几级台阶,忽听身后一道清冷声线:“夏漓?”
  隔了风雨声的缘故,听来缥缈得不真实。
  她愣了下,以为幻听,但还是回头看去。
  路边停了辆黑色轿车,晏斯时站在车门旁,手里撑着一柄黑伞。
  他反手轻轻摔上了门,那车打亮了左转向灯,拖着两道被湿漉漉空气模糊的红色车灯尾迹,在灰雨中无声地开走了。
  晏斯时迈上台阶。
  他穿了一件黑色套头毛衣,长裤也是同样颜色,深色在他身上一点不显得沉闷,反而衬得皮肤更白。
  夏漓怔怔地站在原地,还在为方才他第一次喊她的名字,而心悸不已。
  晏斯时走到她身旁,轻声问:“没带伞?”
  她还没出声,黑色伞面已倾斜而来。
  那阴影落下瞬间,她只觉得心脏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


第09章 (这真是意外之喜...)
  「喜欢雨天,是因为雨天也沾了你的光。」
  ——雪莉酒实验室《经过梦的第九年》
  “……以为不会下雨就没带。”夏漓声音低得自己都快听不见。
  雨水就敲在头顶的雨伞布上,近得仿佛直接灌入耳中。
  市图不在市中心,今日又是下雨天,来者寥寥无几。
  夏漓双臂抱着书包,全身僵硬,像是关节被雨水淋得锈蚀的机器人。
  伞很大,但伞下空间毕竟有限,那样近,能轻易嗅到混在潮润气息中的一股清冷香味,好像稍不注意,就会挨上晏斯时的手臂。
  再不出声说点什么,恐将心跳过速,夏漓从发哑嗓子里挤出一句话:“……你已经翻译完了吗?”
  自己的声音被心跳声盖过,听来好像有些失真。
  “好快。是不是才用了两天时间。”
  “我只做了修改,不是从零开始。你们给我的文本已经很好了。”
  好像,越了解他,就会越喜欢他,他这样优秀,还这样谦逊。
  夏漓低声说:“……不包括我。我只提供了一些事件细节的参考资料,还是从网上搜的。”
  “资料搜集也是共同创作的一部分。”
  夏漓怔了下,心脏仿佛被温热潮水托举。
  她好难为此刻的感觉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
  晏斯时将伞举到另一侧,收了起来,放入门口伞架上。
  夏漓也拍了拍发丝和书包上的雨水。
  从主馆门口进去,通往副馆的是一段宽敞明亮的走廊,安静极了。
  新市图除了藏书阅读区,还在副馆设了文化活动区,很适合拿来做小组讨论。
  这里离三本院校楚城文理学院很近,大抵建设的时候,将大学生的需求也纳入了考虑。
  剧本创作和翻译小组的其他组员都已经到了,占了个视野开阔的靠窗位置。

当前:第19/1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