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夏至》作者:明开夜合》第20/149页


  是陶诗悦先发现了他们,招了招手道:“这边!”
  夏漓挨着林清晓坐下,晏斯时在一个男生旁边坐了下来。
  陶诗悦偏头看了一眼跟她同坐一侧的晏斯时,又将目光投向夏漓,笑问:“你们一起来的吗?”
  陶诗悦没再说什么,组织起今日讨论。
  晏斯时拉开黑色背包,从里面掏出几分打印装订好的剧本,放在茶桌上。
  林清晓拿了一本,夏漓凑过去一起看。
  剧本一排汉语一排英文,双语对照,排版清晰又工整。
  好似他这个人一样。
  晏斯时让他们看完以后,觉得有什么翻译得不合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支自动铅笔,拿在手里,似是习惯性地转了一下笔。
  夏漓目光全然已不在剧本上,被那只手给吸引了。
  肤色冷白,手背上青色的血管很是明显,腕骨与指节分明,手指修长。
  混着雨声,是纸张窸窣翻动的声音。
  大家都没有说话。
  无论语法、词汇,晏斯时修改的这一版,都比他们翻译的版本要精准、地道得多。
  七班一个负责翻译的女生笑说:“我水平有限,没有看出来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
  徐宁也点点头,“真的蛮好的。”
  作为剧本的原创者,她的认可很有分量。
  晏斯时握着的那支铅笔,笔尖在面前剧本上轻顿了一下。
  夏漓本能觉得,他可能其实是希望大家提点意见的。
  但他也没多说什么。
  松了手,铅笔轻轻地落下去。
  这讨论会开得太顺利,大家冒雨过来,总不能这样就散了。
  陶诗悦和朱璇决定,可以趁机再讨论一下角色分配和后续时间安排、道具需求等等。
  陶诗悦仿佛早就有了定夺,迫不及待道:“看了下剧本,张学良作为主角,台词是最多的。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英语台词练得流畅标准,还挺难的……”
  铺垫到这儿,她看向晏斯时,笑说:“我觉得,主角要不就晏斯时你来吧?”
  实话讲,夏漓其实也挺期待看晏斯时演张学良。
  高中历史课本上,好几个人单看照片便觉得英姿绝代,周翔宇、张学良和蔡锷便在其中。
  晏斯时抬了抬眼,神情和语气都很是平淡,“抱歉。我不太有兴趣出演。”
  这结果倒没有出夏漓意料,所以她并不失望。
  倒是陶诗悦,闻言笑容都淡了两分。
  “那好吧……”她说,“到时候再看看主角定谁——你们有感兴趣的角色吗?”
  大家纷纷发言。
  朱璇认领了领头游行运动的学生代表,因为她很喜欢那句台词“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陶诗悦自告奋勇先申请了宋美龄的角色。
  徐宁剑走偏锋,想反串杨虎城。
  剩下的几个同学,包括夏漓,态度是都可以,到时候分配完剩下的,有什么演什么。
  讨论结束时,下午四点钟不到,外头雨还没停。
  大家商量着散场后的去处。
  夏漓看向林清晓和徐宁。
  林清晓:“我约了人一起吃完饭看电影。”
  夏漓笑说:“谁?”
  “哎呀不要明知故问嘛。”
  夏漓问徐宁:“宁宁你呢?”
  “我打算去主馆那边逛逛,借几本书。”
  “那我跟你一起去,我也要借书。”
  另外那边,七班几个同学有的要去逛街,有的直接回家,有的也打算留在图书馆里看会儿书。
  陶诗悦走到晏斯时面前,声音比方才讨论时低了两分:“我妈妈让我问你,今天晚上愿不愿意去我家里吃晚饭。
  晏斯时神情疏淡,“晚上有安排了。”
  陶诗悦有些失望,“那你现在走吗?”
  “我去主馆自习。”
  “……好吧,那我就先走了。”
  最后,剩下夏漓、徐宁、晏斯时和另一个七班的女生,四人一起前往主馆。
  于夏漓而言,这真是意外之喜。
  她和徐宁以及七班那个女生走在前,晏斯时走在后。
  那脚步声不疾不徐的,传来空旷的回响。
  几人都是第一次来,需要先办卡。
  工作人员让他们出示身份证。
  夏漓预先想到可能需要,出门时就顺手带上了。
  但其他三人都没带。
  徐宁问:“报身份证号可以吗?”
  工作人员:“可以。”
  夏漓有身份证,第一个办好,退到一旁等他们。
  徐宁和七班女生依次办完,最后晏斯时走上前,先报上自己名字。
  工作人员:“哪几个字?”
  台上有纸和笔,晏斯时拿了过来,写下名字,递给工作人员。
  夏漓趁机瞥了一眼。
  他字真好看,欹正相生,清洒飘逸。
  一定是从小练过。
  工作人员:“身份证号。”

当前:第20/1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