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作者:二斤面》第244/244页


  而有人什么都不要,直接辞职,工业区那边本来就嫌人多,基本都批了。少一些人,福利压力就轻松很多。而且又可以卖一些人情,招一些有关系的人家属进来。但他们却没仔细想,罗成这边要的可不是偷奸耍滑的人,来这边以后就要踏实干活的。人笨手脚慢没有关系,但人要不踏实,老想着去偷懒,那是会开除的。
  所以能选择辞职的,基本都是愿意工作的。这就导致工业区那边的工人弊端更明显,如果不是有高利润支撑,换成其他企业,要是再实行自负营收,可能倒闭潮会更早到来。
  一直到八零年的下半年,有些人入职的比较早的,几乎没怎么干活白领了半年的工资。比较少的,大部分人也领了好几个月的工资。领工资的时候,没有票据发下来,但还没开工,粮食就可以在内部随便购买了,不需要票。经济区建设了几个商城,各自物品都是只要钱不要票,但目前只针对经济区这边的员工。
  很多在六十年代就进入工业区这边干活的,闻到了老套路。果然工资高并不是终点,福利高才是罗成的风格,原汁原味。
  这都没干活,学习的好,都奖励自行车了。还有几个月才过年,就放出风声去,表现优秀的工人还有干部。年底进行评选,直接奖励彩电。
  一台彩电这年头二三千,义安这边国营单位和企业是涨工资了,但平均就涨了十多块。一台彩电要他们不吃不喝干好几年,要个毛编制,私企虽然工作不是铁饭碗,但只要不是去偷奸耍滑的,也不会开除人。
  年轻的熟练工辞职潮开设在义安发生,这让义安这边的领导很难做。
  深城那边是指定的特区,那边的国营单位也允许不更其他地方挂钩。但义安城这边不是,不能因为经济区那边工资高,就随意抬高国营单位的工资来留住工人。
  而且别说工人了,就算是地方单位干部,都想跳槽了。因为初期经济区这边来了很多香江籍管理人员,人家工资都五六千,你说这边招的大学生工资高,可人家却是大学生的十倍。而且就这工资,在香江还只是中层人员,高层上万。
  在经济区这边,有晋升机制,真有能力的,达到一定级别后。会送去香江那边培训几个月,到时候成为国内这边的高管,工资虽然不能看齐香江那边人员,但几千一个月没有问题。
  而经济这边已经有人拿到几千一个月的工资了,人家大学的专业老师来试试能力水平,虽然这边面试的香江籍人员并没有完全认可,但也感觉对方是有真实才能的。在香江的话,挣五千没问题,但在国内不可能给那么多,主要是也不可能带人家去香江上班,户籍是个大问题。
  不过也给了一个实习期二千的高工资,一下千金买马,吸引了大量自认为技术或者专业牛的人。
  国内在发展,香江新加坡也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在八一年上半年,义安城龙南经济区算是彻底建设完成,历时一年半多。因为投入大,带来的税收多,解决了大量人口就业。所以在义安城这边很多国营企业哪怕苦不堪言,上面也没采取限制的举动。
  深城那边涨工资了,明明还没达到经济区这边的水平,这边依然是大量人首选地方。但罗成又让这边加工价了,不过招工门槛高了,需要一定文化水平,通过了要去培训才能上班。培训期间只有一半工资。
  如果不是提高了文化要求的门槛,义安城这边很多企业都要因为工人流失而撑不下去了。可虽然还有不少工人,不是年老的,就是平时工作吊儿郎当的。连以前的生产都维持不了,可谁让经济区这边是大户呢,让老百姓挣到了,各种商品都有钱买了,一开始还说这边怎么可能有人会花钱去做汽车(出租车)。但现在还真有人舍得,不就几块钱嘛,对于一些工资可以,碰到急事的,才不去做什么公交。
  并且这边的道路,建筑,设施,罗成都是以香江那边的形式弄的。商铺多,建筑也好看,工业区那边跟这边比,立刻显得差了一个时代。
  不过罗成没功夫在这边耽误工夫,因为他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情。因为香江跟国内回归的洽谈问题,处于冷战期了。而因为这事,香江的股市蹦了,很多人因此欠债,在低价甩卖楼房。而香江也是一样,越是甩越没人敢要,但总有胆子大的想抄底。
  比如后来的首富李某人,竟然大量抄底房产。罗成对挣钱是兴趣不大,但知道后世香江房价的罗成,这不是挣钱,而是捡钱。因此迅速调动大量资金,开始跟李某人在香江抢楼房。不过因为罗成玩的有点猛,原本拦腰斩了一半多的房价,被他跟李某人又抢回到原来房价的八成左右了。
  当然了,李某人现在的体量跟罗成比差的远,罗成拿三套,他最多拿一套。剩下的,除了好地段,已经不用动手了。而且人家看见房价回升的这样猛,哪怕没到原来一开始的价格,也不急着卖了。
  因此,一场股灾,罗成的现金流是少了一些,但固定资产却是增加了很多。而且罗成在地产行业也不光是玩,他有一个恶趣味,那就是也在香江搞地产,但主要目的是阻击李某人。
  李某人搞房产可以,但阻击他,让他搞不出公摊这花样。罗成不相信,他在香江不弄公摊,这李某人还折腾的起来。
  后世香江的公摊取消了,但国内学了公摊法,却不学香江也取消这公摊。
  而这一年,国内因为深城试点成绩不错,很多地方的普通人也敢做点小生意了。开始国内全面往经济方向发展,深城那边的消费水平也上来了,喇叭库什么的也开始流行。
  八二年,罗成想去看看这一年拉菲酒厂到底存了多少酒,他娘的几十年都没卖掉。当然了,这是恶趣味,这一年其实罗成也四十了,在经济区这边,已经有了香江街,还有欧美街,各种风格的街道和时尚店。
  而就在罗成想再使把劲,把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带动,把香江电子产业移到这边来的时候。
  最终,罗成败走义安城,他依然是吃了不熟悉历史的亏。要知道在九零年代,那时候汇率已经达到鹰酱币的一块换八块左右的时候。一家法国企业要来国内发展,但就因为开出了三百美金的工资,被约谈了。
  人家说,开三百还怕开的太低被这边工会抵制。谁知道还是被抵制了,太高工资了,扰乱市场,被谈话了。然后人家感觉不可思议,有点水土不服的跑了。
  罗成被谈话,工资太高,但又不可能给全国人提供工作。这让很多在工作的人心态不稳。天天没事就谈义安城的龙南经济区,当然也有谈深城的,可深城没这边这样夸张。很多人都把这边称为小香江了。
  而且茜茜还在这边弄了影视城,她其实还是想在国内生活的。喜欢山林气息,不像罗成,喜欢香江那边的时尚和快节奏生活。
  但一次谈话,罗成对经济区的发展失去了兴趣,虽然没拿他怎么样。但工人工资不能根据市场来提升,大家的消费能力就上不去。都没消费能力,想把香江复制到这边来,街道和房屋结构再相像也没底蕴。
  钟表店,服装店,一些时尚品牌店。开过来也就是样子货,能有多少人消费的起。想以私企震公,确实有些天真。
  经济区弄成现在这样,起码罗成的弟弟妹妹,杂七杂八的亲戚,都安排进去了,也算对家族有贡献。
  以后呀,还是低调行事,这义安城的经济区,其实地理位置是真不怎么好。没有罗成的资金大力投入,进军一些科技产业,时间长了自然在后世也就归于平凡。
  当一个隐藏富豪,在恰当的时机投资一些产业,也就行了。或许后世也有跟他这样的,那些明面上的富豪,首富,在一些家族财阀眼里,就是跳梁小丑吧。

  全文完

当前:第244/24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