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作者:孤独麦客》第2010/2037页


  对于哥哥维德的事,他略有耳闻,还是桑州那边传递过去的,老实说,惊出了一身冷汗。
  曾几何时,他也有过这样的念头,但最终放弃了,因为他没继承人,不知道这算不算因祸得福。
  “甚好。”邵树德赞许道:“朕昨日下令组建云南商社,兼理吐蕃事务,可许你二百股,今后定有富贵。”
  “臣谢陛下隆恩。”延孙不知道“二百股”是什么意思,但听圣人的语气,应该是什么了不得的赏赐,因此立刻起身拜谢。
  “坐下吧。”邵树德说道:“这位便是你们的长兄白德吧?”
  “臣白德,叩见陛下。”一位身材魁梧、年三十余的汉子跪拜于地,大声道。
  “坐下,卿亦有赏赐。”邵树德笑道。
  扎西孜巴白有三子,即白德、维德、吉德。维德(铁哥)、吉德(延孙)两兄弟出逃,为邵树德所获,便有了后面一大段故事。白德一直留在父亲身边,一边对付逻些,一边与吉德尼玛衮一系勾心斗角。
  就在去年,贝克赞被刺杀。逻些大军又攻了过来,扎西孜巴白战死,白德在一群残兵败将的簇拥下,一路往东北方向跑。
  地方贵族不太愿意接纳他,但也不愿意为难他,甚至还给了钱财、食物。
  邵树德听白德哭诉,说他在逃亡路上吃了此生未曾受过的苦,居然吃了鱼和鸡蛋。
  卧了个大槽!仔细了解一番后,似乎吐蕃风俗不太吃这个。白德被迫吃鱼和鸡蛋充饥,是真的遭了“大罪”啊!
  最后,当他们跑到后世昌都一带的时候,终于有贵族嫁女给白德,接纳了他,并献上土地、兵员、城堡,奉他为主。
  邵树德对此也很是无语。
  如果在中原,这种逃亡之人大概早被借了脑袋了吧?但当地土邦王公、部落首领送钱、送地、送女人,不真实得仿佛玄幻小说。
  这就是没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洗礼过的“淳朴”社会啊。
  白德很快联系上了亚隆王延孙,一番交流后,决定一起进京,接受朝廷册封。
  邵树德是很愿意做这事的。
  昌都这地方,一直游离在中原政权之外。
  元朝首先纳入统治,但只是羁縻统治。
  明朝设都司,但各级军官是部落头人,小兵也是部落丁壮,还是羁縻统治。
  清朝开始驻军。虽然只有可怜的130名云南兵,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原王朝首次尝试实控这片区域。
  邵树德很痛快地册封了白德。不就是一张纸么,不值钱!
  “两位都在洛阳闲居一段时日,待三月祭天大会结束之后,便可返回封地。”邵树德说完,又对白德说道:“至于你等所忧逻些遣兵来攻之事,其实无妨,朕可派胜捷军西进,助尔等御敌。”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只要忠于朝廷,传世富贵易如反掌。”邵树德说道。
  

第082章 增资扩股
  二月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躬耕表演,其他真没什么了。
  帝国已经走上正轨,官员们各司其职,秉承着邵树德的意志,操持着各种事务。他们都是“熟练工”,只要接到明确的指令,不管干得好还是坏,总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邵树德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外藩、军事上面。
  前者主要包括对诸内外藩事务的处理,后者主要是整顿禁军,狠刹歪风邪气,清理老油子,提高战斗力。
  相对而言,第一类事务要更轻松些。
  云南商社在同光九年二月份正式成立了。还是老规矩,从渤海商社、安南商社抽调人手筹办。
  曾几何时,渤海商社曾经超配大量人手,为组建安南商社提供了充足的管理、经营人才。
  到了这会,安南商社也超配大量人手,给他们充足的锻炼机会,五六年下来,大有长进。于是,云南商社甫一成立,人员就大部就位了,缺的一小部分,则由老关系户比如诸葛家、拓跋家、康家、赵家拣选优秀子弟补入,结成利益共同体――渤海、安南、西域、云南四大商社的中高层,是有可能进税务监的,说起来也是条曲线当官的路子,由不得不重视。
  至于西域商社,因为业务和盈利的关系,暂时还没资格超配大量人手,故这次没抽调他们的人参与。
  截止同光八年末,渤海商社当年的利润接近28.5万缗,一直在稳步增长着。
  与渤海商社的“稳步”增长相比,安南商社的业务则可以用“快速”增长来形容,去年已经突破四十万缗,让很多人惊讶不已。就这,还是在支付了大量疫病、海难暴死人员的抚恤后的数字,可见这门生意确实了不得。
  西域商社就差远了。同光四年才第一次盈利,现在也不过五万余缗的样子。
  当然,这与其经营模式相关。
  这个商社本身像个大包工头,底下一堆小包工头,开展商屯之后,产出了不少粮食,资金大进大出,流水做得不小,但其实没挣几个钱。
  大部分利润都让各级“包工头”及商屯种粮的雇工赚去了,而商社本身还要承担修建简易便道、灌溉水渠、储备仓库等开销,若不是抓了不少奴隶种地补贴,多半还处于亏损状态。
  而这,其实也是邵树德要求他们改革的重要原因。我以为你是个商贸企业,结果是农业公司?从今往后,西域商社会慢慢增加贸易业务,降低商屯比重。
  云南商社成立之后,严格来说与渤海商社有诸多类似之处。
  四家商社,各有特点。
  安南商社其实九成以上的利润来自一类商品:香料。
  西域商社看着不像商社。
  渤海商社经营的产品门类十分庞杂,肉脯、咸鱼、粮食、皮革、珍珠、马匹、羊毛、药材、金属、海兽、鲸制品等等,什么都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真的很难说到底哪种商品是主流,鲸制品或许金额最高,但也没法拉开太多优势,整体呈现较为散乱的状态。
  而这家商社的人员,也是各家里面最多的,是安南商社的五倍以上,但利润却差人家一大截。
  云南商社注定是小一号的渤海商社。
  桐华布、干果、蜂蜜、药材、牲畜、香皂乃至笨重的木材――别说天子造宫殿需要到南方选木材,公卿富户也有这个需求。
  另者,圣人想办法推广一种名为“翡翠”的东西很多年了,就连皇后出来打配合,经常赏赐翡翠饰品给命妇们,自己也戴着翡翠戒指。多年下来,慢慢培育出了一定的市场,少府甚至专门培养了十几名加工翡翠的工匠。
  宝州九县也能从这个人为催生的市场中获利,因为当地真的发现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翡翠原石矿、宝石矿。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很多人是不介意冒生命危险的。宝州那地方虽然被人视为畏途,但赚钱么,不搏命能行?出海就不危险了吗?捕奴呢?都一样的。
  邵树德也希望云南商社能重点经营这个买卖,然后通过金钱的力量,驱使无数人自发前往宝州。
  去的人一多,环境就会改善。环境一好,死的人就会变少。最简单的一点,传播疟疾的蚊子是需要生活环境的,一般而言,他们只能飞个几十米,多多改造环境,减少适宜蚊子孳生的环境,是可以有效降低疟疾发病率的。
  就是改造环境本身这个事,确实是需要大量人命来填的。
  所以,只能用经济手段来驱使了。他们是自愿去的,劝都劝不回来,朝廷没有强制移民……
  ※※※※※※
  “与其他商社不一样,云南商社有两千股。”邵树德说道。
  老实说,有点尴尬。
  上个月召见延孙的时候,他一时口嗨,答应赏赐他二百股云南商社的股份。后来想想,赏赐太重了,延孙何德何能,居然占20%股份?但所谓君无戏言,说出口的事情,又怎么能随意更改呢?邵树德有些懊恼,怀疑是不是因为借用了延孙老婆蔡邦氏生孩子而下意识给他补偿。
  现在回过神来了,决定把云南商社的总股本从一千股增加至两千股,具体分配还是之前的原则:税务监(原来是户部)、云南道各占一部分,地方土豪占一部分,公开发行一部分。
  要的就是一个利益均沾,要的就是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家一起发财,不叫谁吃独食。
  与此同时,其他三家商社的改制似乎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简单来说,也是增加股本,把更多的人绑上战车。
  以渤海商社为例,从建极十年开始,今年已是第十五个年头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这家商社的分支机构遍布辽东各地,关系网四通八达,旗下在编、编外及合作人员多达两万众,已经是一头庞然大物。
  十五年下来,有许多为商社发展立下大功的管理层、土著氏族首领以及地方大族出身的官员。

当前:第2010/20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