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作者:孤独麦客》第2011/2037页
十五年下来,有些最初圈定的合作对象,其实没发挥什么大用。有些被忽视的酋豪,却给商社带来了惊喜。
这个时候,再不调整利益分配,很多人就要寒心,商社发展的上限就被固定了。
于是乎,他决定渤海商社总股本扩充为两千股,吸收一部分辽东地头蛇、世家大族甚至是海盗头子入股――当然明面上身份断不至于如此,这些海盗头子在经常活动的地方,一般都有乐善好施的名声,做了很多善事,声望较高。
扩股后,渤海商社老股东的权益有所稀释,但经营权还在内务府手里,这是写在渤海商社成立章程里的,不会改变。
“两百股值多少钱?”亚隆王府内,蔡邦氏将做好的饭菜一一端上桌,没庐氏则在一旁斟酒,三个孩子在里屋玩闹,真是温馨的一家人一一扭曲又温馨。
“朕也不知道,总得开张营业了才能清楚。”邵树德说道。
“亚隆其实比象雄好,扎西德以后有福了。”没庐氏叹了口气,说道。
亚隆海拔没那么高,大概三千米出头的样子,有些河谷地甚至在三千米以下,农业生产还凑合。此番延孙入京,甚至还进贡了数百头藏猪、牦牛,畜牧业也不错。
农牧业条件好了,才有足够的人口,才能发展商业。
与之相比,象雄海拔太高,土地太过荒芜,虽然地域十分广阔,但人口比亚隆多不到哪去,且大部分还掌握在土邦王公手里,整体穷得不行,商业发展大受限制。
“这也能攀比?”邵树德无奈地笑了笑,道:“西域商社也会增资扩股的,朕会给我们的孩子留下点家产的。”
没庐氏这才笑了。
邵树德狠狠捏了她一把,没戴鲸须罩的没庐氏惊呼一声。
“朕建这些商社,赚钱都是其次。你们这些妇人,真是什么都不懂。”邵树德说道。
以庞大的中原消费市场为根本,通过各个商社,将边疆地区的商品大量贩卖进中原,获取商业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老百姓获得了辽东、云南、安南、西域的商品,提高了生活水平。
辽东、云南、安南、西域也赚到钱了,同时有物美价廉的中原商品输入,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有些时候,需求就在那里,但因为种种因素,始终无法建立起稳固的贸易。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资源错配,渤海商社之类的机构,就是来打破藩篱,重新优化资源配置的。
这些商社本身,又通过股份来进行利益分配,将各个地区实力最强、最有影响力、最有可能造反的人拉进来,分润好处。
世间之事,固然不是什么都要谈利益,但确实是绕不过去的一个点。解决好了利益分配,不知道可消弭多少麻烦。
通过云南商社稳住云南的地头蛇,让他们分享商业利益,对维稳是有好处的,这在安南商社身上已经得到了印证――参股安南商社的地方土豪们,现在非常认同大夏。
云南商社的经营范围并不局限于云南道,吐蕃也在其内。
在邵树德的计划中,通过商业贸易与亚隆河谷的吐蕃贵族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再通过派过去的少量官员整理地方政务,培养亲夏官员,最后一步就是驻军了。
一开始可以少一些,一百人、两百人就行,理由就是护卫派过去的联络大臣。再往后,可以慢慢增多,一步步扩大势力范围。
这种和平演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亚隆王一定要在政治上可靠,特别是效果还没显现出来的初期,他一定要以赞普的身份支持大夏朝廷的各项政策。
邵树德深知这一点。他现在基本不碰自己的嫔妃了,养精蓄锐之后,就偷偷宿于象雄王府或亚隆王府,为帝国大业殚精竭虑。
生活还是蛮自在的。
而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持续到了三月末,南郊祭天开始了。
第083章 名器
进入三月之后,洛阳的政治气氛越来越严肃。
人心思动之下,前往太子那边拜谒的官员越来越多。
当然,为了避嫌,他们不可能公然面见太子。圣人不是泥捏的,也没打算现在就交权,你太急切了,只可能现在就死,等不到享受甜美果实的那一天。
所以,有些聪明人就另辟蹊径,入夜后偷偷前往梁震、朱叔宗等人府上拜谒,提前投靠,打好关系。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圣人在一步步交托家底,太子继位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前些年太子出巡各地已然显现出了苗头。
去年太子整顿铁林、武威二军,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今年么,即将进行的南郊祭天,草原各部酋豪、外邦国主都来了,还不明显吗?
三月二十八日,南郊祭天前一天,邵树德在神都苑置宴,招待了几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宴会结束之后,众人在苑内策马驰猎,好不快活。
邵树德没有下场,只是坐在一旁看着。
一身材颀长的少年郎立于他身侧,时不时说上几句话。
宫人们都知道,这是伊丽河谷赵国王世子邵修文,圣人多年未见的皇孙。
赵王世子名字带着“文”,但从小在宫中接受过教育,可谓文武双全。方才驰马射猎,十箭能中五六箭,放在禁军之中,本事也不算差了。
邵家儿郎,真真都是武夫。
“你二叔要给你说门亲事,阿翁想了想,同意了。你稍晚些回去吧,在京城成完婚再走。”邵树德拉着孙子的手,说道。
“是。”邵修文应道。
作为王世子,婚姻是大事,绝对慎之又慎。
在伊丽的时候,父亲曾模糊地透露过口风,要为他在当地说门亲事。
这个意思很明白了,与本国大将、高官联姻,加强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
但当他代父抵达洛阳,参加南郊祭天大会之后,形势又起了变化。
太子居然积极插手他的婚姻大事,听闻为他说了范县伯萧符的孙女为妻。
邵修文不得不思考,曾经担任国子监的萧符是不是已经投靠太子?
想想可能性似乎不大。祖父在位,他的眼睛里可容不得沙子,萧符或许与太子有点交情,曾经倾向于他,但远远谈不上投靠。
这事他其实没有拒绝的余地,因为祖父已经同意了。他的意志无人可以违逆,父亲、二叔都不行。
“明日就是祭天大会了,诸部酋豪、外藩国主都会参加,临出发之前,你父可曾交代些什么?”邵树德问道。
“父亲说,赵国世为大夏藩屏,永不相叛。”邵修文说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道:“你二叔是武人直性子,多与他亲近亲近,有好处的。”
“是。”邵修文应道。
心中暗忖,父亲也是这么说。或许,这就是祖父交大统交到二叔手上,而不是六叔之类的其他人手上的原因。
滇王邵明义,他接触不多,印象不深,听闻很有手段、心计,在云南时也指挥大军征战。京中曾有传闻,说六叔是最像祖父的,可惜出生稍晚,没有机会继承大统。
邵修文思来想去,这天下还是给二叔最好。换了六叔继位,怕是睡不好觉。
场中马蹄声愈来愈急,箭矢破空声不绝于耳,隐隐还有咒骂声传来。
仔细一听,似乎是因为争抢猎物,有人破口大骂,遭骂之人心中不忿,当场回敬,“尔母婢”乃至类似的胡语骂声充耳不绝。
邵树德听了摇头失笑。
邵修文也忍俊不禁。他在西域,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粗俗的骂声,他自己也这么骂人。
或许有人会扯君前失仪什么的,但这年月,朝会上骂脏话的都有,你管得过来?
“陛下。”一骑远远停下,骑士翻身下马之后,拎着一头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地鹿,举重若轻地抬过头顶,道:“臣献此鹿予陛下,愿陛下万寿无疆,永保康健。”
小黄门上前,将鹿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