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赞美》第19/20页



俗话事,母以子贵,赞美一位女『性』,你可以赞美他的孩子能干,有出息。另外,赞美一位女『性』,还可以赞美她的丈夫出『色』,她的婚姻美满。因为男人的成功更多的体现在事业上,而女人的成功则更多的体现在婚姻上,不过也有少数人例外。以此类推,赞美一位男子,你也可以通过赞美他的太太漂亮,贤惠,而达到赞美他的目的。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贝维尔说曾说过:"如果你想赞美一个人,而又找不出他有什么会得赞扬之处,那么,你大可赞美他的亲人或和他有关的一些事物。"

4.认他人替你转达赞美之意。

在日常生活中,背着他人赞美他往往比当面赞美更让人觉得可信。因为你对着一个不相于的人赞美他人,一传十,十传达室百,你的赞美迟早会传到被赞美者的耳朵里。这样,你赞美的目的也就达致了。

众所周知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就体现了这种赞美方式所产生的重大作用。蔺相如和廉颇者是赵国的重臣,渑池会见之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心中很不服气,愤曰:"我身为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切,蔺相如只不过靠耍嘴皮子的功劳。而位居我上,我怎甘心位剧其下。"并扬言要借机羞辱他。而蔺相如颇那里,廉颇非常感动,亲自上门请罪。可见,间接赞美对于化解矛盾,协调人际关系都大有好处。

俗话说:"雾里看花花更美。间接赞美比直接赞美更能够体现您的诚意。不过,间接赞美时就顾及现场,如有旁人在场,借词一定要掌握分寸,以免弄巧成拙,使旁人产生难堪,嫉妒的心理。



生活需要赞美 第九章忘讳夸人也得多讲究

一、半天云里打电话--用得着这么夸张吗?

哥尔多尼曾说过:"过分的赞美会多成阿谀。"因此在赞美他人时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夸奖或赞美一个人时,有时候稍微夸张一点更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别人也会乐意接受。但如果过分夸张,你的赞美就脱离了实际情况,让人感觉到缺乏真诚的东西在里面。因为直论的赞美是比较朴实的,发自内心的。只有恭维,讨好才是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的。而这些又往往是能引起人的胃产生恶心想吐这种感觉的。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但却不是人人都喜欢夸张的恭维。但现实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菲力普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很多人都知道怎样奉承,很少有人知道怎样赞美。"但不管怎么样,越是知识层次高、品位高、素质高的人、越不喜欢夸张的恭维。

据说有一个年轻人曾经给恩格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称赞恩格斯是一位无与伦比的革命导师,一位伟大的思相家,甚至称其为马克思的再现等等,恩格斯并没有因为这封信而有丝毫的感动,反而生气地回信说:"我不是什么导师,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恩格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不喜欢别人赞美他时似乎有些夸张的词汇,又因为他和马克思近回十年的友谊,他是非常尊敬马克思的,当然会忌讳别人称他为"马克思的再现。"

历史上有一位臭名昭著的马屁精冯希乐,他主是一个热衷于夸张拍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长林县令,赞叹道:"仁风所感,猛兽出境。昨日入县界,见虎狼相尾而去。"刚夸过不久,就有村老来报告:"昨夜大虫连食三人!"长令县令很不高兴地责问冯希乐究意是怎能么回事?冯希东面红耳赤地回答说:"是必便道搡食。"冯希乐夸张得脱离了实际情况,无视野兽的吃人的本『性』,信口眦黄,说野兽已被县太爷的仁义教化所感动,所以离县而去,经果是抡起巴掌,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就是所说的轻言取辱。

赞美他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朴素真诚的。因为太凡有涵养的人,都比较喜欢自然朴实的赞美。费孝匣与其夫人王同惠一段往事演泽了一个很自动的故事。1993年,在燕就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聚会上,王同惠和费孝通就人口问题发生了一次争论。费孝通为了说服她,就把一本关于人口问题的书作为左诞礼物送给了王同惠,王同惠后来对费孝说:"是你的这件礼物打动了我这颗'凡心',觉得你这个人不平常。"费考通听后很自豪,赞吧自己遇到了知己,他后来说:"这个评价成了我们两个人的结合剂,也就是牵引了我们两人一生的这根线。一个赏识'不平常'的人,而以止定情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平常的人。"后来,费、王二人结为金兰之好。这两个人对于对方的评价都只有三个字'不平常'。没有华丽汉词藻,也没有夸张的言辞,但却深深的打动了彼此。

过分的夸张对于被赞美者来说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高尔其曾经说过:"过分的夸奖一个人,结果就会把人给毁了。"因为过分的夸奖,往往会使被赞美者不思进取,误以为自己经已是完美无缺了。从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小的时候因为天资聪惠,于是别人就称其为天才,其文则回处带他去走访宾客,结果直至其长大以后,才能泯然众人矣。跟别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在赞美他人时切忌夸张恭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端正态度,不要将赞美与溜须拍马混为一团,其次赞扬对方的同时,不要忽视了他的缺点和不足,最好能把鼓励与赞美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赞美的积极作用。

二、言多必有失

古书有言:"会下棋的人没有闲着,会说话的人没有闲话,"沉默是金已是不变的箴言,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赞美他人,赞美他人时一定要慎言,不能言则不言。如果非得打肿脸充胖子一定会讨没趣,如某位宾客恭维新娘子说:"别人都是新娘子长得难看,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就是所谓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在赞美他人时,常常害怕语不尽意在必要的赞美已经基本传达以后,仍然画蛇添足的添上几句,或出于习惯,一开口便如滔滔之江水,绵绵不绝了,从而造成偏离了赞美本身的意图。在一个刚上任的副厂长的生日宴会上,该副厂长的哥哥出于礼貌,站起来一边向弟弟工厂的同仁以及上司进酒,一边说:"多谢各位同仁和上司多年来对我弟弟的关照,使他当上了副厂长。"这句话说完,弟弟就向哥哥瞪了一眼,宴会结束后,弟弟因为这句话的后半句和哥哥吵了起来。显然哥哥的后半句话说得不得当,因为感谢的内容过于具体,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觉得当上副厂长只是由同仁和上司关照的结果,而不是他本人具备实力。所以要特别为此表示感谢。它造成的负面效果是:"既缩小了谢意的范围,又贬抑了弟弟。并没有起到赞美弟弟的同事与上司的意图,却使得哥儿俩反目成仇。"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好话千万句,毁千一二言,本来是一句非常关切的话,却因为多主了几句,使得话的含义完全变质,一个公司年轻的女推销员,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接到经理的一个电话,电话中经理对她说:"雪天中滑多保重。"正当她因这句活而感到周身温暖时,经理接着又说:"别摔断了胳膊腿,最近业务很多,本来人手就少,摔坏了就把生意给耽误了!"女推销员听到这里,气得立即摔了电话,心酸地想:我原以为经理对我挺关心的,哪知他关心的不过是自己的生意,他的心和旧社会的资本家一样黑呀!作为经理为公司的业务着想是无可非议的,经理把对员工的关切和对业务的关切结全起来也足理所当然,但后来那几句话却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完全冲谈了他关心员工安全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将员工的行为大大赞赏一番,这样员工的心理暖烧烧的。那样他就会更加买力地为你工作,那你所关心的公司业务自然就会大大提高的。

为了说话时,不至于因为多言而产生负作用,必须在嘴巴上"安一个把门"。说话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赞美他人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赞。此外,还必须对被赞美者的情况有一个很清楚的了解。这样,才会少犯过错。如果你去赞美一个刚与丈夫离婚的太太,说她的丈夫是如何出『色』,赞美她的婚姻是如此的美满,那你肯定会触怒这位太太,轻则不会给你好脸『色』看,重则会在你脸上留下几道抓痕。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刚刚痛失爱子的母亲,你在她面前夸她夸得天花『乱』坠,甚至估测她儿子将来肯定会有前途。岂不是故意触动她的伤心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赞词,不妨多几份善意的微笑,嘴已尽量不要开口讲话。

另外,在赞美他人时要做到不多言。因为多言对于被赞美者来说,不光不会引起丝豪的感动,而且会留下隐痛。孔子曾说过:"赠人以言,重如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西方赤有谚语:"舌者,杀人利器也。"因此,在赞美他人时一定要注意指词是否得当。因为多言不易,轻言取辱。

三、八哥的嘴巴--人云亦云

赞美是的有声旨中最甜蜜的一种,能使人的心情愉快,但好话说了帮篇,听的人也烦了。因此在赞美他人时,非常忌讳陈词滥调,故伎重演。要善于发掘新的赞美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赞美对象,选择适当的赞美词,如第一次你对一位太太说:"你这件洋装很漂亮。"第二次到这位太太时,你发现她做了一个新的发型,你应该不失时机地赞美道:"太太,你的发型很好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乐于听到你的赞美。

在现实生活中,看一些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一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恭维话,不仅使你这个人显的俗不可耐,听好人也觉得味同嚼蜡,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且,这种公式化的陈词滥调,让人感觉你这个人虚情假意,对你没有好印象。有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助手到一所学校去讲学,该学校的教导主任专程到四站去迎接,眼见一位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向他走来,便高兴地迎过去说:"早就听人说教授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真不凡,没想到你不光学问出众,人还如此年轻潇酒,真可谓是才貌双全。"听后年轻人的耳根都红了。好久才不耐烦地说:"教授在后面。"教导主任往后一看,才发现原来教授只不是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老头子。教导主任当时脸一下子就白了,今后的八天,再也没感在教授和他的助手面前『露』过面。而且还落下一大笑柄。

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人,自己无才无能,专门从事鹦鹉学舌和拾人牙慧的勾当。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朱温午下就有一批鹦鹉学舌,溜须马的人,一次,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独自说了句:"好大柳树!"宾客们为了讨好朱温全都发出感叹:"好大柳树。"朱温看了觉得好气又好笑,又说道:"好大柳树,可作车头",虽然几乎人人都知道柳木实际上是不可以做木车头的,但仍有五六人人发出同样的感叹:"好作车头。"朱温终于怒不可遏,厉声说:"柳树岂可作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批鹿为马,有其难事!"于是把说"可作车头"的人抓起来杀了。

另外有一个事例,也是讲的同样的道理,说有一个人偶然走在大街上,突然流起了鼻血,于是仰面朝天,另外的行人,见此便也仰头看天,不知谁先说了一句:"啊,飞碟"还后所有的人都尖叫:"好大的飞碟。"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要克服这种心理,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眼光和坚定的立场。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专,在赞美他人进,如果老是对他所长的地方进行赞美,时间一长,被赞美的人也会厌烦的。比如说一位球星,你老是赞扬他的球技。一位画家。你的眼光就仅仅停留在他的画上。你不妨去花更多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一些较不易为人所知的优点。例如乔丹不光球打得好,做生意也有一套,他的人品也足以让我们称道。吴作人不光画画得好,他的口头也同样耐人寻味,文章写得也很漂亮。

在赞美他人时,要想避免隐词滥调,必须抓住对方的心理,看他最希望哪个方面的赞美,此外还了解对方专长以外的东西,比如业务爱好等,不断变换视角,这样才能寻找出更多的可供赞症状的地方。有的新的赞美内容,又哪怕没有新的赞词呢。如果实在没有新的内容,适当变换一下赞美方式,往往也能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使用所语。故意对别人的成绩表现出不欢迎或者嫉妒的心态,在幽默的气氛中赞美对方。一位作家和一位朗涌家是好朋友,有一次,朗涌家得了艺术节的大奖,所在单位也为他举行颁奖纪念会,作家将一束鲜花献给朋友,然后做了这样的致词:"我参加老何的颁奖纪念会已有好多次了。连连的奖,不断开会,我都替老何感到麻烦了,你就不能少得几次奖?每当这时候,我就要赶来参加庆祝会,而且还得买一束鲜花,要知道,鲜花可不便宜啊!送起来就没完了,换了诸位,也会嫌破费的。下一次,有没有哪位原意替我送送?你看,没人原干。要我说,老何你着不多就行了。别再接连不断地领奖了,否则将来太可怕了!"

在本例中,作家针对朗涌家获奖这一情况,并没有直接赞美朗涌家如何如何,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连串的诉苦,抱怨,用反语把赞美与恭贺的意思意蕴其中了。虽然是同一个内容,如果换了别人免不了会老调重弹,但作家比意是作家,轻易地改变一种方式,就把原本死的赞美内容给赞话了,使听者耳目一新。

四、不是船工『乱』弄篙--假充内行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肯定和赞美他人也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一些专业要求比较强的方面,尤其如此,如果你不懂装懂,就难免会出洋相。赞美是一门学问,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要懂行。只有"懂行"才能抓住赞美的事或特的实质,才能不说外行话。如果不懂装懂,则经常会发生讲外行话,语言不到位等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在一个书法展上,常常听到有人感叹,"这字写得真是漂亮。"但究竟好在哪里,他却什么也不知道,这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共所以然。在一个画展上,看见一位参观者站在一幅抽象画前说:"这幅画不错,可惜看不出它是画的啥东西。"这让内行的人听见了,岂不是笑掉大牙。"

一些人明明自己是外行,还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甚至厚着脸皮装内行,结果纸包住火。即达不到赞美他人的目的,而且还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一个男陪他的女朋友去听音乐会,而实地上他只会听一些流行音乐,对于高雅音乐一窍通,当音乐会结束时,主持人希望在座的人能发表一些看法,这位男士站起来说:"演得实在太好了,让人听起来欢欣鼓舞。"这时,四下响起一片哄笑之声,事后他看到女朋友脸上挂满了泪痕,原来演奏的人一支非常伤感的曲子,女朋友一气之下却与之分子手。因此在赞美他人时,要经意适可而止,不必画蛇添足。在措词上,选择一些大而空的赞词,这样才不至于走嘴。

怎样才能避免说外值话呢?必须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 要有谦虚的太度。

当前:第19/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