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赞美》第18/20页



在称赞他人的才华时,要注意,称赞的技巧。好的称赞技巧能让你的赞美更有吸引力。你可以单刀直入地直接赞美对方,也可以通过对比来赞美对方的才华。此外还可以寓赞美。于不赞美之中。即使你对某人的才华并不肯定,也可以从大的方向出发去赞美对方。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赞美他的高手,部下萧何是帮他夺天下,定乾坤的三杰之一,常常得到刘邦称赞,有的部下不服气,向刘邦进言说:"臣等亲自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多则打仗百多次,少则几十次,攻成掠地,各有其功。萧何未曾有汗马这劳,只会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却位居我等之上,为何?"刘邦回答说:"尔等知道打猎吗?"群臣皆称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群臣不知其决所指,只答道:"知道。"刘邦巧妙引喻道:"打猎时,追东野兽兔子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兔子踪迹指示其所在位置的是人,现在你们的功劳是抓到了猎物而萧何却指定了猎物的位置。因此他的功劳是无人能及的。"一席话说得众人心服口服,在这里,刘邦巧妙地将诸功臣的功劳与萧何的功劳进行比较,并得出萧何功劳最大的结论。也让众人在对比中意识到了与萧何的差距,真不愧为一名赞美高手。

波普曾说过:"最聪明的赞美者,是做一些他喜欢的事,但却不表明是为他而做的。"这是称赞一个人才华的最高的境界,即于无声外胜有声。特别是领导与下属之间,这种用行动来表示赞美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如为下属升职加薪,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下属,这样更让人觉得你对你的尊重与爱护。

蒋介石很擅长对下属施一点小恩小惠,以此来表达对下属的赏识与器重,从而达到拢络人心的目的。据说将介石为了掌握属下的情况,专门做了一个小册子,专门讯载属下的生日,喜好等一般人不太注意的细节。经常请属下到家里吃饭,由长子蒋经国作陪,饭后还与之合影留念,以表示对属下的器重。雷万霆调任他职时,蒋介石召见他说:"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雷万霆一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激动地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着老母的生日!"蒋介石宽慰他说:"你就放心去吧!到时我会去看望她老人家,为她老人家添福增寿。"雷万霆自然死心塌地的为将效力了。蒋介石对下下属的赞扬可谓是别具匠心,这也许地也算得上是蒋能统治中心那么多年的原因之一吧。这一点,还是值得大家借签的。

才华是一个人通过后天努力所得,所以,更需要他人的肯定与赞美。赞美他人的才华比赞美他人的相貌更让人高兴。因此,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其貌不扬者时,不妨仔细地将其才华赞美一番,这样不仅可以使对方身心愉悦,也可以为你赢来更多的赞美。

三、爱喝酒的不给烟--投其所好

在一个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中,有无数让他们引以为豪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个人人生的闪光点。在这些东西又会不经易地在他们的言谈中流『露』出来,如:"想当年,我在朝鲜战场上……,""我年轻的时候……。"等等。对于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他们不仅仅常常挂在嘴边,而且深深的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由衷的肯定与赞美。对于一位老师而言,引以为荣的往往是由他授过课的学生在社会上很有出息,你为了表达对她的赞美,不妨说:"你的学生xxx真不愧是你的得意门生啊!现在已经自已出书了。"对于一位一生都默默无闻的母亲,引以为荣的往往是她那几个有出息的孩子,你如果对她说:"你有有福气啊,两个儿子都那么有出息。"她一定会高兴不已。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引以为荣的往往是他们年轻时的那些血与火的经历,你如果能拿一只小登,坐在他面前,听到娓娓而谈而些陈年往事,已经是对他们最好的赞美了。

直诚地赞美一个一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更好的与之相处。乾隆皇帝喜欢在处理政事之条品荣,论诗。对荣道颇有见地,并引以为荣。有一天,宰相张廷玉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刚想休息,乾隆急然来造访,张廷玉感到莫大的荣幸,称赞乾隆道:"臣在先帝手里办了13年差,从没有这个例,那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张廷玉深知乾隆好荣,命令把家里的隆年雪水挖出来煎茶给乾隆品尝。乾隆很高兴地招呼随从坐下,"今儿个我们都是客,下要拘君臣之礼。生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水开始,乾隆亲自给各位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由衷地赞美道:"我哪里雀得这些,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多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李卫也乘机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真叫人瞠目结舌,吃一口茶意然有这么多的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宽猛之道"。真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众臣洗耳恭听。乾隆的话刚结束,张廷玉赞道:"下臣在上书房办差几十年,两次厂忧都是夺情,只要不病,与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天良说话,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宽,也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只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这就是贤能宰相。今儿个皇上这番宽论,从孔孟仁恕之道发端,譬讲三朝政纳,虽然只是三个字"趋中庸",却发聋振聩令人心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到了登峰造极地步。"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乾隆大大满足了一把。张廷玉和李卫作为乾隆的臣下,都深知乾隆对自己的杂经和"宏论"引以为豪。而张李二人便投其所好,对其大加赞美,达到了取悦皇帝的目的。

一个人到了晚年,人生快要走到尺头了,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更喜欢回味和谈论自已曾经历的那些大风大浪,希望得到晚悲的赞美和崇敬。

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爷爷,一生中最大的骄傲便是独自一个将七个孩子养大成人,现在眼里一个个孩子都家立业,他经常自豪地对我们说:"你『奶』『奶』死得早,我就靠这两只手把你爸他们几个养大成人,真是不容易啊。"每当这时,如果我们能乘机美言几句,爷爷就会异常高兴。抓住他人最重视,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进行赞美,往往能其到起乎异料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很经典的实例。是说在镇夺太平军的过程中,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并非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直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过来『插』话道:"曾师是仁德,人不忍斯。"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而去。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真可谓是区区一句话,胜读十年书。这位后生正是抓住了曾国藩自以为"仁德"这一点,投其所好的进行了赞美,结果飞来横福。由此可见,只要赞得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四、赞美他人--无"微"不至

俗话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赞美他人也必须遵循同样的道理,即"不以事小而不赞。"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人杰英雄,更多的是凡夫俗子,即使是伟人,名人也不一定天天都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可供你赞扬。在赞美他人时一定要慷慨大方,不要等别人干了大事才去赞美他,要善于从小的事情着手去赞美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值得我们去赞美,鲁迅先生曾因为一件小事所带来的心灵的振憾,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如果某天早晨,你的丈夫偶然一次早起为你准备好了早餐,你不妨大大赞美他一番,那他今后走床做早餐的频率将会更高。如果你家的小孩子,有一天非常小心地在家做好了晚饭等你回家,当你回到家中,先不要吃惊孩子脸上的污渍,也不要惋惜已经摔碎的碗碟,也将孩子赞美一番,即使孩子所炒的菜让人难以下咽。因为你的赞美可以让孩子下顿或者是下下顿饭变成美味,在公司,如果某位职员,记述你口述的信件,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不妨表扬她一下,今后她的工作就一定会更加卖力。如某人帮了你一个小忙,不妨告诉他,你心里的感谢,这样,他才会乐意为你做更多的事。

要从一件小事上去赞美他人道德必须注重细节,不要对他人在细节上所花费的时间和心血视而不见,而要特别地对他人的这番煞费苦心表示肯定和感谢。因为对方所做的一些小事,即说明对方,对此的偏爱,也说明他渴望得到应用的肯定与赞扬。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心思,布置了一个美欢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音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的宴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漂亮、雅致的计划与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方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主此向女主人道谢,面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也许在别的大人物看来,尼克松夫人所布置的鲜花展台,只不过是她作为一位总统夫人的份内之事,没什么值得称道的。而戴音乐将军却领悟到了其中的苦心,并因此向尼格松夫人表示了特别的肯定与感谢。从而也使得尼克松夫人异常的感动。

每天,在我们身边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或大或小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件小事都值得赞美。从小事上赞美他人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善于发现小事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要坚信一个道理: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件小事往往可以从中发掘出重大的意义来。

一日,作家贾平凹和许多文坛知名人士到一个朋友家中去做客,在这个朋友的客厅里,挂了一幅很大的女『性』『裸』体画,在座的知名人士个个要么装做没有看见,却又趁人不经意膘上几眼。这时,有个人忍住了,指着那画上女子的『乳』房问那家五岁的小主人说:"这是什么。"小孩子一本正经地说:"妈妈的『奶』"。众人一阵哄笑。而贾平凹却深有三角地说,这个小孩子胸怀坦『荡』,堪称是他的老师。并写了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文章予以表他的赞赏之意。在这里,我们且不说贾平凹先生是如何的谦逊,单说他这双慧眼已足以让我们称道了。则别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笑话,而贾平凹却能将成人与小孩进行比较,从而极力赞美了小孩子们纯洁,天真的一面,而抨击了有多成人虚伪肮脏的一面。这和鲁迅发生的《一件小事》似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善于从小事上赞美别人,不仅可以给人以急想不到的惊喜,而且可以让你树立一个细心体贴,善解人意的形象。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事,却默默无间地为家庭,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也需要他人的肯定与赞赏。哪怕她只是一位整日围着灶台打转的家庭主『妇』,或者是一位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老人,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面对一位家庭主至『妇』你可以夸她的厨艺已经和专业厨师相媲美了。面对一位老人,你可以夸把为你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五、 要有新发现,才有发好赞词

在赞美他人的过程中,有的人常常抱怨不知道该赞美他人什么,因为他们似乎平凡了。但实际上,再普通的人也一定有他足以珍视的独特的闪光之处,只是别人没有发现罢了。因此在赞美他人时,要善于多换角度,发掘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并大加赞美,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赞美高手。

一个人或许没有什么优点,但玩台球的技术却很高明,或者酒量不错等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因为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些小小的优点。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你的赞美的内容,对于被赞美者来说,越是少见的,则越是可贵的。如果某个女孩子长得漂亮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偶然有一次你发现这个女孩子长了一对可爱的小虎牙,于是你赞美了她,那她一定会非常开心。

春节期间,小李住在乡下的大伯带着5岁的小孩子『毛』『毛』在小李家住了几天。『毛』『毛』由于『性』格内向,见了生人不爱说话,特别是和小李的女儿丹丹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显得聪明伶俐,另一个就显得呆头呆脑,使得大伯觉得脸上挂不住。一天晚饭后,小李和大伯他们带着孩子去逛公园,突然听到远外传来丹丹的哭声。原来是『毛』『毛』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上还正在淌血呢,不过,还是忍着没哭,大伯一见『毛』『毛』惹了祸,气不打一处来,正要教训『毛』『毛』,小李忙扶起『毛』『毛』啧啧称赞道:"农村的孩子就是特别能吃苦,伤成这样都不吭一声,将来肯定有出息,哪像我们家丹丹,看见一只蚂蚁都能吓个半死,这农村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一番话,说得大伯心里畅快多了。从这个事例我们不能看出,小李的伯父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发现孩子的潜在优点。小王却能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了表扬,真不愧为一位赞美高手。

赞美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还必须要有眼光。俗话说:"站得高才会看得远。"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也就是在当前的状态下,并不太明显的优点。因此,只有具有高瞻远瞩的人才能句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推知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无形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杰出的歌剧演唱家恩再哥,卡罗素,小的时候,在拿坡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但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对他说:"你不能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冈在吹百叶窗一样。"而长罗素的妈妈--一位穷苦的农『妇』,从的孩子的身上发现了他潜在的演员天赋,他接着他的儿子并称赞他说:"你能唱歌你已经有进步了。"她节省下来每一分钱,让长罗素去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改变了他儿子的一生。最终长罗素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伟大而知名的歌剧演唱家。

赞美别人没有发现的优点,有时候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眼光,而且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才能够起到理想的效果。

一次,赵培鑫把年轻的唐右炒斤介绍给程砚秋大师时,夸将道:"这是唐在炒斤,主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在炒斤对老生,青衣、花旦都拉得好,近来潜心钻研你的程腔,依我听简直跟周昌华拉得过且过模一样。"当时,唐正从理由周昌华学胡琴而程砚秋已是一位知名的京剧大师。赵培鑫由于对京剧有一定研究,对京戏方面的人才有一定的鉴赏力,具有伯乐识别千里马的功底,看人一般都比较准,一度话才让程矾秋开始注意唐在炒斤。但唐在炒斤自己对于程砚秋的一番赞美,却使得程砚秋将唐在炒斤引为知已朋友,唐在炒斤对程砚和说:"我喜欢你的戏!","您的唱腔深沉细腻,节秦感强、新颖动听,变化多。特别是愁戏,感情真挚,包含有丰富的内容……。"程砚秋听完后高兴地说:"好!我们京剧必须提高,就是需要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参加进杂一起搞,我欢迎你呀!"后来,二人成为关系密切的挚友。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去洞察生活中的人与事,去挖掘他人身上较不易为他人所知的优点,这即是用人者所必须具有的能力,也是我们赞美他人时所必须具有的目光。

六、 雾里看花--花更美

赞美有直接赞美和间接赞美两种,直接赞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赞美方式,即将自己的赞美之情直接说过对方听,而间接赞美则通过一定的中介,将自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它比直接赞美更具有说服务。

1. 借他人之口赞美对方。

假借别人之口来赞美一个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维对方而导致的吹捧之嫌,还可以让对方感觉到其所拥有的赞美者为数众多,从而心里获得极大的满足。在生活在中,要善于借用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言论来赞美对方,此达到间接赞美他人的目的。权威人士的评价往往最具说服力,因此引用权威言论来赞美对方是最气对方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如果没有权威人士的言论可以借用,借用他人的言论也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1997年,金庸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了一次对谈,对谈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在对谈刚开始时,金庸表示了谦虚的态度,说:"我虽然跟过去与会长对谈过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个水平,但我很高兴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池田大作听罢赶紧说:"你太谦虚了。你的谦虚让我学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步印都值得我们铭泾和追念。"池田说着请金庸用茶,然后又接着说:"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须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的臣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的'繁荣与和平'们香港舆论界的旗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从《春秋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池田大作真不愧一位文化名人,在赞美他人时也独有高招,在这里他主要采用了借用他人之口进行间接赞美的赞美方式。这里的"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此外还有"笔的战士","太上……三不朽"等,都是一些经典言论,借助这些言论来称赞金庸,既不失公允,也恰到好外地赞美了金庸一番。这比起直接赞美金庸的文学成就显然要胜出好几筹。

2.用具体的事实来表达赞美之意。用讲述事实的方式进行赞美,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实例,以此来证明对方的价值,把赞美之意寓于生动朴实的实例之中。事实胜于雄辩这样的赞美方式显得亲切生动,感情真挚,具有很大的振撼力,也不会让人产生内麻,吹捧的感觉,因此更容易打动对方。

中央电视台主持少儿节目的鞠萍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她主持的《七巧板》节目开始播后,一位老人写信说:"您可知道,每逢您主持的节目一开始,我们家人和我5岁的孙子曹雷,都坐在电视机前,甚至大人说话他都要制止,神情专注地听您讲解。你对少儿的耐心和湿和言行举止,给孙子的影响太深了。有一次他做错了事,气得我要打他,他说:"爷爷,您别打我,鞠萍阿姨从不打她身边的那些孩子。下回我听话了,听您的话,听鞠萍阿姨的活……。"在这里,老人并没有直接地对鞠所主持的节目大加赞美,而是借用5岁孙子对于这个节目的痴『迷』,从及节目对于孩子日常生活的影响,读起来真实,亲切,富有感染力,生活的影响,读起来真实,亲切,富有感染力。

3.赞美与之相关的人与事。

当前:第18/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