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第310/312页


的人,为了人群而献出自己的一生,他们的功业有大有小,孙
中山先生的功业极大,袁崇焕当然小得多,然而他们都是奋
不顾身,尽力而为。时代不断在变迁,道德观念、历史观点、
功过的评价也不断改变,然而从高贵的人性中闪耀出来的瑰
丽光彩,那些大大小小的火花,即使在最黑暗的时期之中,也
照亮了人类历史的道路。
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人群立了大功业,令我们感谢;有许
多人建立了大帝国和长久的皇朝,令我们惊叹。然而袁崇焕
“亡命徒”式的努力和苦心,他极度悲惨的遭遇,这个生死以
之的“痴心人”,这个无法无天的“泼胆汉”,却更加强烈的
激荡了我们的心。
崇祯和袁崇焕两人的性格,使得这悲剧不可能有别的结
局。两人第一次平台相见,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的诺言,
杀机就已经伏下了。以后他请内帑、主和议、杀毛文龙,悲
剧一步步的展开,杀机一层层的加深,到清军兵临北京城下
而到达高潮。在这悲剧的高潮中,崇祯不许袁部入城是第一
个波浪;袁部苦战得胜,崇祯催逼他去追击十倍兵力的清军,
是第二个波浪;北京城里毁谤袁崇焕的谣诼纷传是第三个波
浪;终于,皇太极使反间计而崇祯中计。至于后来的凌迟,已

是戏剧结构上的荡漾余波了。
即使没有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终于还是会因别的事件、

用别的借口来杀了他的。
我们想象崇祯二年腊月中国北方的情形:
在永平、滦州、迁安、遵化一带的城内和郊外,清兵的
长刀正在砍向每一个汉人身上,满城都是鲜血,满地都是尸

首……
在通向长城关口的大道上,数十万汉人男女哭哭啼啼的
行走,骑在马上的清兵挥舞鞭子在驱赶。清兵不断的欢呼大
叫,这些汉人是他们俘虏来的奴隶,男的押去辽东为他们做

苦工,女的分给兵将淫乐……
在陕西,灾荒正在大流行。树皮草根都吃完了,饥饿的
父母养不活儿女,只好将他们抛在城角的空场上,这些孩子
有的在哭号,呼叫:“爸爸,妈妈!”有的拾起了粪便在吃。到
第二天,这些孩子都死了。但又有父母抱了孩子来抛弃。做
母亲的看着满地死儿,舍得把手里的孩子抛下来吗?但如带

回家去,难道眼看他活活的饿死……
流离在道路上的饥民不知道怪谁才好,只有怪天。他们
向来对老天爷又敬又怕,这时反正要死了,就算在地狱中上
刀山、下油锅也不管了,他们破口大骂老天爷,有气无力的
CB
咒骂,终于倒在地下,再也起不来……
在北京城的深宫里,十八岁的少年皇帝在拍着桌子发脾
气。他又是焦急,又是害怕,不断的问太监:“袁蛮子写了信
没有?怎么还不写好?这家伙跟我过不去,非将他千刀万剐
不可。你们再去催,叫他快写信给祖大寿!”他憔悴苍白的脸

上泛起了潮红,眼中布满了红丝,不断的说:“杀了他!杀了
他!”……
在阴森寒冷的御牢里,袁崇焕提笔在写信给祖大寿,砚
台里会结冰吧?他的手会冻得僵硬吗?会因愤怒而颤抖吗?他
的信里写的是些甚么句子?泪水一定滴上了信笺罢?
皇帝的信使快马驰出山海关外,将这封信交在祖大寿的
手里。祖大寿读信之后,伏地大哭。讯息传了开去:“督师有
信来!”
辽河大平原上白茫茫的一片冰雪。数万名间关百战、满
身累累枪伤箭疤的关东大汉,伏在地下向着北京号啕痛哭,因
为他们的督师快要被皇帝杀死了。战马悲嘶,朔风呼啸,绵
延数里的雪地里尽是伏着愤怒伤心的豪士,白雪不断的落在
他们的铁盔上、铁甲上……
①见余大成《剖肝录》。
②《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
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义。’”
崇祯死后,因为没有确定的接班人,也就没有
确定的谥法,有毅宗、庄烈帝、怀帝、愍帝、思宗

当前:第310/3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