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知青时代[空间]》第68/97页


  陶家又渐渐重新热闹起来,有不少看了报或听说报纸上故事的人来到陶家询问真伪,在获得肯定回答后,同理心便抑制不住了。
  “虽说是把自己孩子换过去了,但怎么也算送了个有血缘的,总比养外头捡来的好……”
  “是啊,陶家两房统共就这么一个血脉,陶五养了不亏……”
  说到孩子,大家又想起报纸上故事里陶婶的孩子因陶兰而没了的事。
  有些熟悉陶家情况的婆婶惋惜道:“以前总当你们两口子看不上女娃,没想到里头竟还有这样的名堂……”
  “唉,遭了这么大事,还能把她养活养大,给她书读饭吃,又不是亲生的,你们也是不容易……”
  见气氛沉闷,有人好意调侃:“可不,我乡下老家那边有户人家因女儿没看管好弟弟,叫掉水塘淹死了,那差点没活活打死,后来那女孩也不知给了谁家,你们算心善了……”
  众人站在了陶家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前吐槽陶家叔婶苛待女儿的,至今都纷纷变了话风,反倒说起了好话,不过也证明陶家再次被邻里间和善接受。
  也有人想起故事里的另一个主角陶兰,她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火柴厂家属院了:“陶兰现在还跟你们联系么?”
  陶家叔婶摇头,态度寒默,一副提都不愿提起的模样,只当是白养了这个女儿十多年。
  事到如今,没有人再去探究之前这股换子谣言究竟是从哪里先传出来的,谣言能越传越烈,他们这些添柴的都是帮凶。
  话题被岔开,所有人又热热闹闹说起了别的,但在始作俑者陶兰那里,她本人就不是那么好过了。
  陶兰活了两世,一世更比一世坚定自己是与陶湘互换的身世,甚至觉得老天爷都在帮她,不然不会叫她觉醒上世的记忆。
  她为此不断努力调查,好不容易到现在有了重大的突破,可现实却竟然如此讽刺……
  捏皱的报纸掉落到地上,B版报上皱痕尤其惨烈,陶兰看到了那段属于幼年时她与陶婶的冲突情节,眼前像是豁然开朗般,一些模糊不清的、被刻意遗忘的回忆片段刹那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血,一地的血。
  原来都是自己的错……
  ----------------
  报纸的事过了没多久,针对陶湘身份的评定结论也下来了。
  让陶家夫妻高兴的是,没有下达任何不利处置,连陶湘原本预想的被剥夺烈士子女身份的结果都没出现,依旧还是按以前那样享有津贴与补助。
  这多亏报纸上刊登的那篇稿文,在市面上引起了广泛的传播和讨论,绝大部分人都站在陶家一边,促使保卫所和街道办事处不得不参考尊重民意,于是在城里某就诊医院查到姚春梅多年前确实有落胎不育的记录以后,便统一做出了以上的决定。
  满城风雨悄然平息,陶家一家至此总算是安然无恙。
  耽搁了这么久,时间早已跨度到二月末去了,离回旮沓屯的约定时间晚了快十天半个月,陶湘和秦丽必须立刻启程回北方。
  动身前,陶湘将手头上所有积攒的百来斤全国粮票和几百块钱钞都尽数交给了陶家叔婶,充当他们未来很长一段失业时期的生活费。
  至于空间里的米面粮食则没有给,拿出来太打眼不说,家里的情况也没差到需要这些,还是先屯着做救急粮,等她日后月月领了钱票兑换成全国粮票再寄回来就好。
  陶湘安排得长久周到,陶家夫妻俩却万分不舍:“现在家里头就只你一个了,不如去跟街道商量商量,将你户口再调回来?”
  陶家叔婶是真心不舍得让陶湘再去北地插队下乡,如今他们没了稳定收入的营生,以后无法为其提供帮助不说,还要连累陶湘每月都从津贴里拿大部分补贴他们,这让这对夫妻的愧疚感达到了巅峰。
  况且就这么一个独女,两人生怕陶湘在那劳什子乡下土地方受苦,而他们看不见触不着,恨不能从此之后就直接留在身边捆到裤腰带上好好伴着,尤其当今一切都挑明的情况下。
  陶家婶婶更是说道:“听说城里好些办了病退回来的,像隔壁筒子楼里就有买通生产队大队长给出了病退书的,要不你也……”
  她将鼓囊囊的钱袋子往陶湘手头递了递,满目都是期待,就连陶家叔叔也一脸同意。
  见两人神情庄重,陶湘不好一口回绝,但也绝不可能收下。
  “放心吧,我身上有钱着呢……”她复又推拒回去,表情略作轻松地安慰道:“回来的事情我会看着办的,总要先跟那边的知青办先反应了试试再说,万一人家愿意放人呢,您二老别担心……”
  陶湘说得极为轻巧,好像返城对于她只是一件小事而已,这反应极大地舒缓了陶家夫妻俩的焦虑。
  这些时日,陶湘的一举一动都在凸显她不再是从前那个任性娇气需要人照料的小姑娘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反过来照应他们。
  吾家有女初长成,因而无论陶家叔婶如何恋恋不舍,最终还是送陶湘和秦丽上了通往北方的火车。
  彼时已二月末三月初,正是冰雪消融万物生长的春季,北地荒原不复她们离开时的荒凉寂静,处处泛着破土而出的盎然绿意。
  火车上的陶湘与秦丽说话时面带轻快,心头正为解决了一桩事而感到舒朗,更为接下来即将与顾同志碰面而心生愉悦,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旮沓屯里有着其他的大事正等着她。
  比如屯里又新来了一批下乡知青,又比如赵家当家的尸体在消融的冰河边被人发现……
  作者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还记得顾同志有个未婚妻……


第六十一章
  正值北地春耕时节, 田里都是下地劳作的生产队社员与知青,陶湘的归来让繁忙的旮沓屯很是热闹了一阵,她是所有知青里回来得最晚的, 却也最受瞩目。
  因身份特殊,晚回的陶湘没收到什么责难, 只是少了这些时日的工分而已。
  当了新大队长的老支书特意在傍晚时将所有人都聚在了大晒场上,指着方才回来连行李也没放的陶湘道:“这是俺们屯最优秀杰出的知青代表, 以后你们知青就由她来管……”
  被器重的陶湘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容易受宠若惊, 她顺势放眼看去,只见在场的不光有四个面熟的老知青, 还多出来七位新面孔,甚至还有以前的大队长和一些他的亲信,那些人持着农具站在人群最边上,看上去在屯里地位低下。
  新面孔见到陶湘大多都很激动:“原来您就是陶知青,我们在全国日报上读到过您……”
  “没想到能跟您分到同一个地方, 真是荣幸!”
  “以后一切听从陶知青指挥……”
  众人一一与陶湘握手,态度十分热络。
  但轮到最后一个穿着薄呢衣的年轻女知青魏颖时, 对方只是轻轻地颔了颔首, 随后就面向一旁,一副冷淡无比的模样, 仿佛对任何事物都看不上眼。
  陶湘在她的身上嗅到了一股来自上层阶级的傲慢味道,犹如前世在圈中碰到过的那些玩票性质的世家子女,充斥着上流社会的漫不经心。
  不过这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没放在心上的陶湘轻笑着收回了自己的手。
  这时, 老支书摆摆手乐呵道:“好了,大家也都认识了,今天都早点回去,地里的活还差一些,明天继续……”
  春耕翻土犁地最是累人,能早些收工再好不过,场上的人都轰得四散开来,连知青们也个个面露喜悦。
  不同于上一个大队长,老支书同知青们的关系明显要好上许多。
  或是吸取了前大队长动用权力霸占知青安家费的教训,老支书这回也不贪,直接将钱发放至个人,分派下来的活计也较为轻省,这使得知青们听话了很多,双方的关系融洽又和谐。
  陶湘被知青们围拥着也想走,但却忽得被老支书叫住:“陶知青,你留一留……”
  老支书明显有话要说,其他知青们知趣地帮陶湘拎着行李先行离去,留下陶湘与老支书讲话,场地顿时一空。
  本以为许是要被叮嘱一些关于管理知青的事,陶湘已在脑海里想好了接下来的说辞,却没想到会听到有关于顾家当家的消息,那人竟死了!
  “是前些天下个屯的人在河边发现的,一直冻在冰里,也不知死了多久……”
  在老支书和陶湘交谈的时候,两人谁也没发现不远处草垛旁蹲着几个脏兮兮的小鬼正浑身戾气地盯着他们,那便是赵家的孩子。
  之前受有个杀人犯亲爹名声的连累,几人在屯里非常不招人待见,大队也不太管他们,三个半大不小子只能辗转在几户赵家亲邻里要口饭吃勉强填饱肚子,平日偷鸡摸狗的事更是没少做,相当惹人厌。
  而自从赵家男人的尸体被人发现后,他们就彻头彻尾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被排挤在旮沓屯的边缘地带,比起住牛棚的那些坏成分份子也好不了多少,像几颗毒瘤子。
  “陶知青知道些什么吗?想来他也是当初在你跟黄知青受伤那天以后不见的……”老支书说到这里时看向陶湘,眼神颇有些微妙。
  他倒不至于怀疑是陶湘杀了顾家当家,毕竟有黄自如头破血流在前,娇滴滴的城里女知青对上村里常年干重活的中年男人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只是双方归根结底有主要矛盾在,且陶湘多日不回,嫌疑便大了许多,总要例行问上一问。
  “死了?”陶湘面露诧异与震惊,“这,这怎么会呢……”
  话虽这么说,她心里却一个咯噔,后知后觉回想起那天是顾同志出手救了她,难道是……
  陶湘不愿深想,微微收敛了心神,继续说道:“我只记得那天他在后头不停追我,说要杀我,后来我跑着跑着不小心从山道上摔了下来掉到河里的冰面上,差点落进冰窟窿里,那人还紧跟到岸边,在我身上砸石头,我不敢回头,就只好在河的另一边爬上了岸……”
  “之后怕他继续在路上截我,我也不敢回屯,窝在山道旁的一个野鸡窝里躲了好久,到了半夜实在待不住了才出来的……”

当前:第68/9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