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唐太子妃》第3/122页


  而她阿姊,上午是读书时间,和二弟一起跟着先生背书,只是明显的,老师对小姐的要求没有对公子的严格。往往只是拿出《千字文》,念上一段,然后接下来就是阿姊背书的时间。下午大概是她学习针线的时候,才8岁的丫头啊,竟然就已经能做一手很细致的针线活了,周佳颖万分惭愧啊……
  也许有人问了,哥哥姐姐都在读书的读书,学针线的学针线,她在干嘛啊?
  她啊,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养猪生活……那是……不可能的!
  她现在四岁,她阿娘已经开始亲自教些简单的字了。为什么说是亲自呢?你也不好意思把一个话才四岁的女娃娃去麻烦先生吧?万一尿了呢?万一哭了呢?(周佳颖:……)所以,还是自己教得好。
  当然,下了学堂,她大哥也是很喜欢教这个聪慧的小妹的。说起这事,还是有点缘故的。
  她阿娘明显也是饱读诗书的那种闺秀,每天都要检查儿子的功课。那日,周佳颖趴在她阿娘的膝头享受温柔的抚摸的时候,俩哥哥下了学来见过阿娘了。
  徐氏道:"今日都学了些什么?"
  苏瑰:"学堂今日教了《论语.中庸》篇。儿子都背下来了,先生说明日就学《礼记》了。"徐氏点点头,大儿子一直都是懂事的。接着问小儿子,"今日方先生教了些什么?"
  苏珉:"今日方先生教了《千字文》。阿娘,好些字儿都不认识呢。"
  徐氏敛了敛脸色,"那是自然,天下之大,万不可目中无人。要时刻谨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苏瑰、苏珉拱手:"儿记住了。"
  徐氏又道:"拿了《千字文》,阿娘来考考你。"小儿子不像他哥哥,一向对读书不太上心,他阿耶早就提过了,说要好好紧紧他。
  一旁的仆妇极有眼色,很快就拿了书来。
  徐氏翻开某一页,指着道:"这念什么?"周佳颖趴在膝头努力抬头瞧那字。额,繁体的。她倒是认识一半,那两半加起来是个什么东东啊?
  苏珉凑头瞧一眼,然后一板一眼地答道:"誉。"徐氏点头,又指着一字问:"这个呢?"
  苏珉撇了撇嘴,道:"恒。阿娘,这些太简单了啦。"
  徐氏不做声,又指了一个字。这回,苏珉栽了,抓耳挠腮涨红了小脸不知道作答。
  徐氏语重心长道:"阿娘刚刚说过要做人谦逊,万不可目中无人,你就忘记了?"
  苏珉抿了抿唇,羞愧道:"阿娘,儿记住了。"
  周佳颖不由在心里竖起大拇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人生教育,她温柔娘堪称教育学家啊!放现代那绝对能成为知名幼儿教育家啊!也可见,她温柔娘绝对不是有貌无德的寻常女子啊,用腹黑来形容太男性了,用聪慧来形容太单薄了,用啥来形容呢?反正,就是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大气啊!智慧吧,御夫的智慧,育儿的智慧,她温柔娘实在太厉害了!她得好好跟她温柔娘学习啊!
  接着徐氏又与儿子们说了几句,大多是最近该注意的一些事。毕了的时候发现周佳颖也在看书,徐氏笑道:"小囡囡也喜欢读书?"
  周佳颖决定装傻。不答。
  苏珉却乐得岔开话题,忙指了一个字道:"妹妹,这念天。"
  周佳颖鹦鹉学舌:"天~"
  苏珉又指:"玄。"
  周佳颖:"玄。"
  苏瑰乐道:"没想到我们小妹妹倒是个愿意学的,比二弟强多了。"
  苏珉不满道:"大哥,我哪里不愿意学了啊?"
  徐氏:"那上课画鸟的是谁?"
  苏珉小脸又充血,喃喃道:"阿娘,怎么还说这事啊,小妹也在呢……多损我做哥哥的面子啊……"
  屋里的人都笑了,苏珉的脸更红了。
  徐氏止住笑,点点苏珉的额头:"知道害羞就好,明儿个开始,小囡囡也开始学认字,你要是输给妹妹可就真的损面子了。"
  苏珉嘟着嘴不服道:"才不会呢!我比妹妹大3岁呢!"
  苏瑰笑道:"二弟,以后你来教小妹,这样可不就非得记住了么?"
  苏珉拍胸脯:"交给我了!"
  我是习字的分割线
  不过,苏珉这话可真经不起考验。前三天还晓得下了学拿了《千字文》乱指,让周佳颖跟着念。周佳颖也想着先把繁体字给学了,就很配合地跟着学。谁知道这个哥哥定力实在缺乏,才没几天,就开始坐不住了。先是拿了荷包逗弄她,再又是捏她的小胖脸儿玩,还不亦乐乎,再再就跑出去往院子里玩了,也顾不上她这个小学生了。
  最后还是大哥苏瑰接过了教周佳颖认字的任务。她大哥再几年就肯定是个翩翩少年郎了,朗目星眼,淡雅温润,真的好俊好俊哦……哎,偏偏是亲生大哥啊……不然就来个养成计划啊……周佳颖在心里哀悼自己的第一个"养成"计划。
  "小妹,这个念'成'。"
  "这个念'生'。"
  "'白'。"
  苏瑰教的很细致,他都是挑了些简单的字来让周佳颖念。"伪萝莉"学得很快,让小老师颇为自得。
  而徐氏则是捡了简单的话本子,也开始有目的地教小女儿习字。她当年也是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字。不过,女儿确实是个聪慧的,一般简单的字念上几遍都能记住了,再大些等手稳些就可练字了。
  于是,周佳颖这个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到了唐朝又从文盲开始奋斗了……漫漫求学路啊……
  苏瑰很是尽职尽责,比她那个不知道野在哪里的二哥不知道负责多少!说起这个周佳颖就生气,你不好好教就算了,干嘛还时不时来捣乱啊!捣乱你妹啊!还真是你妹……囧……
  苏珉老是喜欢在苏瑰教小妹认字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然后拿什么小鸟啊,小花儿地想要"勾搭"他老妹,但是周佳颖是经历过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教育的社会主义优秀四有女青年啊,能让你几朵小花就勾走么!太么有追求啦!
  每次苏珉摸上来的时候,周佳颖都忍不住翻白眼,苏珉你个白痴!每次这个时候,周佳颖就会很有觉悟地往她大哥哥那里躲,恨不得举一木牌,上书:吾与苏珉自幼不熟。
  而苏瑰则会很"宽容"地对弟弟笑笑,然后问道:"二弟,你的二十篇大字写完了吗?"然后,就能看到苏珉这厮灰溜溜地垂着脑袋走了……
  周佳颖忍不住在心里长叹:黑,很黑,你果然黑!赤果果的腹黑笑面虎有木有啊!惹谁也不能惹她大哥啊!周佳颖又忍不住想举牌,上书:吾永远支持尔,大哥……
  妞,见风使舵有木有啊……
  学完了《千字文》,她温柔娘又拿了《论语》给她习,却不教意思,只是简单地拿来做认字工具。
  周佳颖这娃仗着自己多吃了二十四年饭,学字比一般的孩子快些。这让徐氏很是欣喜。一日,周佳颖听到她温柔娘对她阿耶说:"我们小囡囡是个聪慧的,这么小就能认大半的字了,说不定以后能是个才女呢。"周佳颖才猛然惊醒,才女什么的可不是好当的啊!自古以来有几个才女是有好结果的啊!蔡文姬、李清照、唐婉……不要不要!太悲剧了!
  从那天以后,周佳颖就开始放慢习字的速度,慢慢地,徐氏也就以为自己女儿只是一般聪明的孩子,也就没再提什么才女的话了。周佳颖放慢学习脚步以后,倒是苏瑰有些遗憾。
  在这些日子里,周佳颖也终于拥有了她在唐朝的正式名字了啊!
  为什么取个名字还要这么久呢?据说是他阿耶想了许多名儿,但是觉得都不衬他的宝贝女儿,所以弃了又弃再弃的,最终总算是取了个他认为非常符合他闺女的名字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在各种典籍和诗词歌赋里遍选,据说他阿耶还特地往天台山去了一趟,找嗔广大师(就是他爹那个忘年交的大和尚朋友)商量了,最终从诗经里找到了满意的名字。大女儿就叫做苏子吟,而小女儿则叫做苏子佩。苏亶对自己取得名字很是满意,还特地在夫人面前炫耀了把,把个徐氏逗得又嗔又乐。
  周佳颖,哦不,现在是苏子佩了。苏子佩最重要的收获不是知道了自己的唐朝名字啊,而是,天台山啊!!!!《梦游天姥吟留别》有木有啊!李青莲有木有啊!浙江台州有木有啊!周佳颖上辈子就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啊,能不知道天台山么!苏子佩啃着自己的小嫩手指头无语凝噎,大半年了啊,终于知道自个儿的名和地了啊!真心不容易啊!
  我又出现了我是注解分割线闪
  【注1】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阳在顶空中的位置标志时间,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左传·成公二年》写齐晋鞌之战,齐侯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晋军不禁一打,天亮后交战,待消灭了晋军也误不了"朝食",其傲视对方、轻敌浮躁的神态跃然纸上。《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听说刘邦要独霸关中,于是大怒,说:"旦日享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是一大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这时本不该吃饭。项羽的意思是半夜做饭,天一蒙蒙亮就"享士卒",早早进军,早点把刘邦消灭。一句"旦日享士卒"集中表现了他急不可耐的心情。
  第二顿饭叫哺(bǔ,补)食,又叫飧(Sūn,孙)。一般是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吃,所以《说文》说:"哺,申时食也。"(从段玉裁改)《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谷(传说中的西南方的大深谷),是谓哺时。"《后汉书·王符传》:"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铺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朝指朝食时,哺指哺食时。在这个意义上后来写作晡(bū,补阴平)。宋玉《神女赋》:"晡夕之后,精神恍惚。"哺由表示晚餐引申为表示一般的吃,《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lí,离。薄酒)"
  【注2】选自《诗经·郑风·子衿》
  【图】原来是高干子弟啊
  周佳颖,现在的苏子佩,也已经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阿耶对待儿女还真是差别对待啊,对两个女儿总是温和着笑脸,而对待两个儿子总是严厉得很。
  而阿娘对四个孩子基本是一视同仁。对于这点,苏子佩是真心佩服,要换成自己,还得照顾自己老公的小妾的女儿,不虐待已经是给面子了啊……还能做到真心照顾,所以说,她阿娘绝对不是寻常人啊。
  两个哥哥,一个温润严肃,一个调皮跳脱,竟然很是诡异地相得益彰相印成趣。
  而姐姐,在苏子佩很无辜很刻意的接近之下,苏子衿如今对这个很"天真"的妹妹也时常会露出真心的笑容。
  每每苏子佩伸出胖胖的小胳膊对着阿姊撒娇的时候,苏子衿也会伸出手来拉着她。苏子佩心里松了一口气,毕竟有个和自己处处作对的庶姐不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啊,她自认为自己不是搞宅斗的高手,虽然有亲爹亲娘亲哥哥罩着,估计只有被人虐的时候啊……所以,还是把不良分子消灭在萌芽状态吧,让她那阿姊真心接受她这个天然呆的妹妹吧……
  唐朝对女子的教养并没有宋明清那般严谨,并不十分在意男女避讳。苏子佩如今也和二哥、阿姊一起上学了。方先生采取的是分阶段教学。比如说,她二哥学的是《论语》,她阿姊学的是《女戒》,而她现在的主要功课则是《千字文》(感谢某亲帮忙指出,之前写的是三字经,其实三字经是宋代的,千字文是南北朝的……这回对了……)……还是一遍一遍反复地教的那种啊……
  除此之外,方先生也开始教苏子佩练字。唐朝初年,什么颜体柳体的主人都还不知道在那个嘎哒里窝着了,最流行则是楷体。楷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然。理所当然的,习字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苏子佩每日上午读书,下午便是一遍一遍地临摹王羲之的笔帖。

当前:第3/12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