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唐太子妃》第4/122页


  苏子佩内心忍不住悲愤,丫丫的,姐才4岁啊!你们一来就让我练书圣王羲之的帖啊!强人所难有木有啊!不过悲愤归悲愤,字还是要练的……
  一般来说,女子都只是上半天学。下了学以后,阿姊有时是回自己的屋练针线,有时是陪着子佩一起练字。到底是长了四岁啊,多吃了四年的饭啊,苏子衿的字比起苏子佩来说,不知道强了多少。让习惯了圆珠笔和水笔的人突然拿着毛笔来写字,而且这人胳膊都还没长硬,真的是有点……
  还好子佩以前也是个善于学习的好学生,几日之后就大概找到感觉了,加上苏瑰的用心指导,再提笔的时候也已经有些模样了。
  一天二十张大字,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她基本上就都在写字了。不过让她想笑的是,苏珉似乎是被她刺激了,竟然也开始不往外跑,也开始静下心来练字。徐氏也夸了几次,说二郎懂事了啊。
  苏子佩暗笑,其实是那天方先生拿着她和苏珉的大字,看一看,笑一笑,再看一看,摇摇头。对苏子佩微笑:"二姑娘的字很是有进步,假以时日,必定能有所成。"又拧眉对苏珉道:"珉郎,你的字……实在是……想是二姑娘的也要略强些啊……"
  于是,她那个人不高心很高的二哥受刺激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每日狂练毛笔字的傻小子……
  其实每次苏子佩听到她温柔娘喊她大哥二哥为大郎二郎的,她就分外郁闷。么有办法啊,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个买炊饼的和打老虎的兄弟俩啊……但是很明显的,她家大郎二郎比那俩帅多了……
  我是新年要来到的分割线
  在苏子佩每日练字、读书的规律生活中,迎来了她在唐朝的第一个"新年"。【注1】
  大约是在过新年前半月,方先生就停了他们的课。原来唐朝也是有年假的!【注2】她阿耶大概是过年前三天开始,便一直在家了。而学堂也是放假的,类似于现代的寒假。所以这些日子苏瑰也难得地整日在家。而过了年去,苏珉也到了入学堂的年纪了,所以这些日子,苏亶便一直都在给他说些入学堂之后要注意的事。虽说苏珉有些淘气,但是资质也是不差的,老师教的东西,他也都能懂,只是不爱学。这就和现在很多聪明但是淘气的孩子很像了,苏子佩每每想到,都忍不住真心一笑。
  徐氏一月前便开始张罗过年的事。各处要送礼的都得拟了单子送去,家中还要准备招待客人。这时候苏子佩才知道原来不要看他们家似乎看着只有6口人(那俩小妾直接被忽视……),其实也是个大家族!那日,苏子佩好奇地盯着徐氏拟的单子发呆,被徐氏瞧见了,就笑着摸摸她的脑袋解释道:"这些是送给叔叔家的礼,那些是给舅舅家的。"
  苏子佩很好学地仰头问道:"有这么多叔叔吗?"
  徐氏微微一笑:"是啊,你阿耶有3个弟弟呢。"是亲弟弟。还有说不清楚的堂表弟兄。
  苏子佩继续仰着脑袋,指着另一张单子说道:"那舅舅有几个?"其实她是想弄清楚这个家的大概情况的,只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如今有这么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这些是给舅舅的,就是阿娘的兄弟的。子佩有7个舅舅呢。"苏子佩咋舌,这也太能生了吧!不过一想到这里的一妻多妾制度,她又讪讪了。很久以后她才晓得,她阿娘说的7个舅舅,其实有3个是她亲生的舅舅,而另4个都是她阿娘的堂兄弟。但是这样的关系,放在以家族为单位的时代,又是相当亲近的。苏子佩又指着名单上独一份的"李"姓问道:"阿娘,这也是舅舅么?怎么和阿娘不同姓啊?"
  由于现在识字有限,所以苏子佩还不认识李字边上那个字,但是她认识前面几个字啊,"英国公",这该是个大官吧?苏子佩只记得当初那保剑锋演的薛仁贵的时候,里面有个很胖很黑的是卢国公程咬金,还有个很瘦很小的是护国公秦叔宝。这都得亏苏子佩有个好记性啊加上喜欢从电视剧里挑刺的毛病啊。虽然中国的历史剧永远那么让人失望,但是挑刺跳上瘾的某苏还是乐此不疲,拿穿帮当消遣。而这位英国公却是没什么印象,但是在她印象里,叫什么国公的,都该是和秦叔宝程咬金一样的名臣啊,也许人家也是名臣吧,只是出名的不明显啊……(恶,姐不是胖子,姐只是瘦的不明显……)
  "这当然是子佩的舅舅啊,这是阿娘的三哥哥。"
  苏子佩疑声道:"那为什么这位舅舅不姓徐啊?"莫非是同母异父?苏子佩脑袋里又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其实唐朝女人改嫁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公主就不知道有多少是改嫁的。而苏子佩印象最深的当然就是武则天她闺女太平公主了,都不知道嫁了几次了。《大明宫词》实在是算得上不错的历史剧了。
  "舅舅原本也姓徐啊,后来跟着当今圣人【注5】立下战功,就被赐姓李了,这可是天大的荣耀。"说着徐氏语气也不觉带着淡淡的骄傲,脸上也是与有荣焉的表情。
  哦……苏子佩点点头。虽然爹妈给的姓让别人改了该是件让人悲愤的事,但是被赐国姓在现在却绝对是件值得全族都骄傲的事,那就代表皇帝老儿把你当自家人了啊。光耀门楣啊!
  苏子佩低下脑袋,现在是贞观元年,皇帝老儿是唐太宗李世民,太上皇李渊应该还在世吧?苏子佩只是记得李渊是退位的,但是却不知道他后来的事了。毕竟她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对唐朝的了解也大多数是从高中课本和那些很不靠谱的电视剧里看来的,谁知道那些是不是真的啊?也许那编剧就喜欢"逗你玩"呢,那还不是得出大问题啊!
  所以对唐初的名人她也就知道个魏征、秦叔宝、程咬金、李靖什么的,毕竟当年黄海冰演的那《隋唐英雄传》实在是太红了啊,所以她就好巧不巧地记住了几个人啊。还有舒淇版的《红拂女》,霍建华实在是太帅了,想不记住李靖都难啊!
  可是对于其他在历史上也许赫赫有名也许轻如尘烟的人,她只能说一声抱歉,不是她不想记,是实在没办法记……就跟她阿耶似的,分明也是高门大户,也算得上豪门世家了,可是她就是连一丝一毫都没听到过唐初有姓苏的名臣啊……不然她还能有点准备,万一以后要是有个小灾小难的,还能提前跑路不是?
  在徐氏张罗给各处送礼的时候,苏亶也渐渐从公务里抽出身来。苏子佩觉得,她阿耶绝对是个好官。平日里基本见不到面啊!阿娘说阿耶都在府衙办公呢!为人民服务啊!毛爷爷的教导竟然让她阿耶给听了去啊!
  我是亲子互动兼家族史的分割线
  难得的休息日,苏亶也难得享受下天伦之乐。身为台州刺史,他平日里并不空闲。
  儿子们不能惯,而大女儿过了年就九岁了,和他也一直不是很亲近。所幸还有个小女儿给自己逗弄下,不然他还真得郁闷死。
  苏子佩此刻正窝在美阿耶的怀里,在书房里练着字。苏亶出自狗狗书籍,苏家甚至也能算得上名门望族。从他先祖苏绰【注4】算起,已是几代贤良。他自己本身就是进士出身(唐朝的进士出身含金量很足的),自小也是饱读诗书,诗词歌赋自不在话下,不仅如此,他更是通晓音律,佛经医理都有略懂。看着女儿稚嫩的小手握着毛笔一笔一划地写着字,苏亶也是满心欢喜。
  "子佩啊,握笔要这样,这里用力,哎,对对,就这样……"女儿的领悟力让他欣喜,没想到女儿年纪最小,字却已经写得像模像样。
  "阿耶,我看到阿娘写了好多字啊,都是干什么的啊?"这个时候就要装啊,装得越天真越好啊。不要注视姐,姐就是个传说……
  "哦,是你阿娘写的礼单吧?那是给各家亲戚和友人的礼。"苏亶淡淡地笑笑。
  "那佩儿家有很多亲戚么?"苏子佩眨眨眼,问道。
  "是啊,阿耶有4个弟弟2个妹妹,你阿娘有3个兄弟4个姐妹。"
  苏子佩疑惑,阿娘不是说她有7个兄弟么?怎么到阿耶这里就只有3个了?难道阿耶跟其他4个舅舅关系不好?(姑娘,你在想点什么!)
  "阿娘说佩儿有7个舅舅呀。"苏子佩听得有些晕头晕脑,貌似古人的亲戚观和现代人有点不一样啊。在这里,拐上七八道弯的亲戚也多得是,讲不定走街上就冒出来一个二表哥七大爷的呢。
  "你阿娘亲生的兄弟是3个。"
  哦……苏子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苏亶被小女儿闪闪的大眼睛看得格外舒爽,清清嗓门就开始讲起家族史。
  哦,原来他们家是祖籍是京兆武功人式(今陕西武功附近)。先祖苏绰是北周、隋朝名臣,而曾祖苏威,少年因避恶女婚事,隐居山寺读经。北周高祖闻其贤,欲招为车骑大将,拒赴任。隋文帝尝识其高才,善纳其谏,征拜太子少保尚书右仆射(右丞相),名冠天下。说到这里的时候,苏亶一直很淡然的脸上也不由地泛起淡淡的骄傲。
  顿了顿,苏亶又继续。
  父亲苏夔,少通礼乐,著《乐志》十五篇。晋王诏见称"唯此一人称所举"。隋炀帝即位,封太子洗马,鸿胪少卿。后奉旨巡关中治盗,有功进为通议大夫。除此,叔父苏蹇也在隋炀帝时官拜吏部尚书,后在高祖时期官拜太常卿。
  而到了苏亶这一辈,他是家中次子,现任台州刺史,也就是一地的行政最高长官。苏子佩暗暗吐舌,原来她爹是省长级别的啊,没想到啊没想到啊,她竟然也混上高干子弟了啊!(这里稍作修改,原本写苏亶是长子,后来查到是次子,所以改下哈。)
  大哥苏冽,伍德二年的探花,太常卿。
  三弟苏定,卫国公李靖麾下,现拜宣武将军。
  而小弟苏麟,国子监丞。
  除了这些嫡亲的兄弟之外,苏亶还有一干堂兄弟也都在朝中各岗位上发光发热。堂兄弟中有任国子祭酒的,中门侍郎的,中州司马等文职的,也有游骑将军、上骑都尉等武职的。
  苏子佩满眼的心心啊,原来他们家也算是豪门大户了啊!各种宅斗各种争宠各种好戏有木有上演啊?!
  而苏亶显然错误地理解了女儿的表情,还以为女儿是在为身在这样的家族而感到骄傲呢,不由地也微微挺了挺胸膛。
  而苏子佩则沉浸在对未来生活满满的憧憬和微微的担忧中。固然有好戏上演那是对无所事事的生活非常好的调剂,但是对宅斗毫无概念的她,估计也是被打压的那个吧……
  其实,我说,姑娘,你有没有想太多啊?虽然苏家是个大家族,但是各个兄弟都已成年,各自有自己的事业啊,基本上都各兼职守啊,想见一面不是那么容易地啊!毕竟按照唐朝的交通工具水平,想要在七天年假里来回一趟是不太容易的啊,为了吃一顿团圆饭而冒着把命给颠掉的危险还是很不值得的啊。
  就算以后真有那么一天,你觉得你温柔娘会让你白白被人家欺负么!
  现在的苏子佩还不知道她温柔娘的来历,所以也只是把她温柔娘归为智慧型御夫育子女强人……
  我是过新年的分割线
  腊月二十四日,徐氏带着全家的仆妇给家中来了个彻底的大扫除。打扫房屋,掸去灰尘,意味着除旧迎新。除此之外,桃符也要更换,驱邪祈福。(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该不该写上门神。因为据我所知,门神的原型是秦琼和尉迟恭,所以这里应该还没有出现。)
  接着便是小年夜了。唐宋时期的人们过春节,也是从小年开始准备,在那一天也有送造神上天的习俗。这天徐氏忙得团团转,而苏子佩和阿姊也跟在身后转溜个不停。毕竟一个是真的孩子天性,喜欢热闹,而另一个则是没过过唐朝的新年,新鲜着呢!
  小年夜要做几件事,一是要供奉清茶等贡品的,以此讨好灶神,让他上到天堂的时候,多为人间美言几句,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二是要在祭拜之后,焚烧掉灶神的画像,好让它伴随着那一缕青烟升入天界。
  苏子佩虽是无神论者,但是一来经历穿越这种事,现在对什么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二来,周围人虔诚恭敬的态度也感染了她,所以她拜见炤神爷的时候也很是虔诚。
  之后,是苏亶领着苏瑰、苏珉拜见祖上。祠堂都是在老家的,在这里只有摆了香案,对着北方敬香行礼。
  第二天就是除夕。苏子佩一大早起床,嬷嬷和丫鬟给她穿上了新制的襦裙,上面是大红的短襦,下着浅粉长裙,佩披帛。烟霞给她梳了双髻丫,先将发收拢于顶,然后分两股向上各扎成一个小髻,又在髻上饰了珠翠花钿,很是水嫩可爱。
  拜年互贺新春更是免不了的,有趣的是,因为阿耶是地方长官,来拜访的人实在是多,时间不够,
  苏亶本人不能亲自前往,就让家中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往别人家,也算是拜年了。
  苏子佩暗暗偷笑,阿耶也会偷懒哎。明明是在家里和他们玩乐,却硬要对外作出一副我很忙的样子。不过她也不想阿耶出去应酬啊,这几天阿耶在家给他们讲典故说故事,很是有趣呢。苏亶年少就通过科举入朝堂,之后又在外地任职,见识也算丰富,他说的事,很多都能引经据典、联系事实,加上他的声音温润和煦,让人很是享受。
  这几天的亲子互动,让少年老成的大哥也颇展露了些孩子心性,一心想要在父亲大人面前表现,和现代的想得到家长表扬的孩子如出一辙。而苏珉,对父亲所说的那些名川大山很是向往,大眼睛里满是渴望,不过,他最喜欢听得还是父亲说的有关二叔的事。大姊苏子衿这几日小脸也一直是粉扑扑的,看着父亲的眼里满是孺慕,偶尔父亲的一句夸赞一个笑脸,都能让她欣喜半天。
  苏子佩看在眼里,忍不住感慨。果然啊,哪朝哪代,亲自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啊。而她仗着年龄最小,总是霸占父亲怀里的最佳位置,每每这个时候,苏珉都对她怒目而视,而苏子佩则是得意地朝他做鬼脸,哼,气死你!让你拿毛毛虫吓我!
  我又来了我是注解的分割线
  【注1】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注2】唐朝的春节假日和我们现在一样,也是七天。而且唐朝法定假日多,春节安排也比我们合理--当时春节虽然也是只放七天假,但人家是按"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说,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放假三天,初一之后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刚好七天假。(其实回唐朝还是不错的啦……适合爱吃又容易胖得姑娘啊……)
  【注3】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这里的李绩,也就是徐氏的三堂兄,苏子佩的堂舅舅。不过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她有个历史名人的舅舅呢……

当前:第4/12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