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第3/30页



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几乎包括了除土耳其以外的欧洲的所有国家。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成为筹备会议的东道主,他的外交大臣梅特涅担任会议的『主席』。战争中只要参加过作战的国家――不管他参加的是哪一方――也全被邀请来了。除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法国以外,还有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还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的许多邦国,如巴伐利亚、汉诺威等等,代表总数达到了216人。但200多人不可能地位都平等,真正『操』纵会议的是俄、英、普、奥四国,后来又有法国参加进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瑞勋爵、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公爵成为会议的四巨头,一切问题都由这四国代表组成的“四国委员会”秘密决定。由于四人代表各国不同的利益参加会议,免不了要你争我吵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他们就干脆宣布会议停开,于是其他国家的代表便只能在无休止的宴会、舞会、看戏、狩猎和各种社交活动中去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接触。他们从来没有举行过一次商讨事务的会议,实际上在消磨时光,等待几个大国来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当时有人讥讽说,维也纳会议不是议事会,而是跳舞会。看看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的招待会是如何排场吧――宾客中包括一名皇帝、一名皇后、四名国王、一名王后,还有亲王、王公夫人等。为此,每晚要摆宴席四十桌。而身份高贵的宾客和每人带来的成群仆役的马车也挤满了院子,马厩中的马每日不下1400匹。

议事的四大国在瓜分欧洲和瓜分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却比宴会上的宾客和马车还要多也更加复杂。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会议中态度最为强硬,他的这种狂妄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俄国的野心。亚历山大一世力图成为欧洲的霸主,左右欧洲事务。他施展各种诡计,使西欧各大国互相竞争,彼此敌对,相互牵制。会议召开之前,俄国的将军们就放风说,一个拥有60万军队的人是用不着为了协商而烦恼的。在会上,亚历山大『露』骨地表示俄国要占有波兰,而且在任何协商中都不肯让步。

奥地利的梅特涅是个圆滑的外交家,有着随机应变的手段,但在为奥地利谋取更多好处上却非常执着。他竭尽全力要使奥地利取得在中欧和在德意志的霸主地位,恢复对意大利的统治。为了有利局面的出现,他利用会议『主席』的身份来往穿梭于各大国代表之间。

普鲁士主张严惩法国,扩张自己的领土,确立在德意志的霸权。威廉三世强烈的扩张欲望表现得十分『露』骨,他对于自己强大的盟友俄国既逢迎又畏惧。由于不敢直接与俄国冲撞,普鲁士对四强达成的协议中有“盟国”字样而提出诘问:盟国是什么意思,是反对谁的同盟?不会是反对拿破仑的,因为他在厄尔巴岛。当然更不是反对路易十八的,因为他是和平的主要保障。他厉声说:“坦率地说吧,先生们,如果这里还有盟国的话,那么这里就不是我呆的地方。”

几大国的目的都明确了,赞同与反对的立场也就马上有了。奥地利反对普鲁士的“补偿”原则,英国支持奥地利。法国害怕普鲁士强大,也站在英奥一边。1815年1月3日,英奥法三国签订秘密同盟条约,规定三国如遇他敌进攻,将互相援助。以俄普为一方以英奥法为另一方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几乎闹到决裂。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各国在恢复旧的统治秩序上的观点是一致的。法国代表塔列兰提出了“正统主义”,他说:“我什么也不要求,可是我给你们带来了重要的东西――神圣的正统原则。”“正统主义”被各大国接受,成为会议奉行的指导原则之

0

正当大国代表为分赃争论不息的同时,拿破仑悄悄离开厄尔巴岛,于3月1日在法国南部登陆,20日抵达巴黎。路易十八仓皇逃跑,拿破仑重登帝位。这一事件使正在维也纳聚会的波拿巴的老对手们万分震惊。英、俄、普、奥、撒丁五国以及被四强控制的荷兰、比利时和德意志一些小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七、八十万的军队向法国扑去。在滑铁卢战役发生的前九天,1815年6月9日大国暂时达成妥协,匆忙签署了《最后决议》,接着,其余各国代表被逐个召去签了字。至此,从未举行过全体会议的维也纳会议,在几个大国搞了8个多月的幕后交易之后,终于收场了。

根据会议总决议,英、俄、普、奥四国攫取了大片别国领土,波兰遭到第四次瓜分。沙俄夺取了拿破仑时期建立的华沙大公国大部分领土,波兹南和格但斯克留给普鲁士,加里西亚仍属奥地利。这样,波兰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俄吞并,只剩下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由俄、奥、普共同“保护”。沙俄继续占有芬兰和罗马尼亚领土上的比萨拉比亚,但由于瑞典失去了芬兰,就把挪威划归瑞典作为“补偿”。

关于德意志的问题,决议基本上采用了梅特涅的计划,将德意志封建割据的状态继续保持了下来。各邦国的争权夺势,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为主宰德意志而进行的斗争,使德意志仍处于动『乱』之中。沙俄在普、奥之间尽力挑拨,在它的同意下,普鲁士合并了经济最发达的莱茵区和威斯特伐利亚,还取得了萨克森邦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奥地利恢复了对意大利北部伦巴底和威尼西亚的统治,并占领了萨尔斯堡、提罗尔和达尔马提亚沿岸。

意大利又重新恢复了旧日的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上述奥地利获得的领土外,撒丁王国收回了被占领的尼斯和萨瓦的大部分,同时还得到了热那亚,波旁王朝在西西里王国恢复了统治;罗马教皇也恢复了对原辖地的统治。而奥地利的势力还是在意大利占有重要地位。

北欧领土也被重新安排。原属丹麦王国的挪威,被合并于瑞典;丹麦则得到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土地。

按照正统原则,许多旧王朝又重新登上统治的宝座,包括法国、西班牙和西西里的波旁王朝,葡萄牙的布拉冈扎王朝,撒丁王国的萨瓦王朝,荷兰的奥伦治家族以及罗马教皇和意大利一些邦国的旧统治者。

拿破仑“百日”政权被击败后,1815年11月20日反法同盟各国又同法国签订了第二次巴黎和约。据此,法国割让了部分东部边界地区,大体上恢复到1790年时的边界。此外,还要归还拿破仑从各国掠去的艺术品,赔款7亿法郎,交出全部军舰;在清偿赔款前,盟国军队要占领其军事要塞3~5年。

维也纳会议极力消除法国革命的影响,恢复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为欧洲重新安排了一幅政治地图。这是一次包含了大国之间矛盾、大国与小国之间矛盾的反动的分赃会议。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6. 中英南京和谈

――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签订

中英这场谈判,不单是侵略者和被侵略者、胜利者和失败者在力量相差悬殊之下的谈判,而且是中西方两种文明、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及价值观念的对抗和较量,甚至还包括了两种不同民族的风俗的对立和对抗。

正式签订条约的日子到来了。

按照双方的约定,20日举行中国钦差和英国全权代表的高级会晤,耆英、伊里布、牛鉴3人如约前往英舰“皋华丽”号与璞鼎查会晤商谈,但是这仅为一次双方高级代表的会见,没有谈及和约条款。

随着3声礼炮,耆英、牛鉴、伊里布在“皋华丽”号的舰长查兹陪同下登舰,璞鼎查、巴驾、郭富等英方官员,除冠相迎,钦差们在仪仗队的鼓乐声中步入英舰司令船舱。

酒宴的丰盛程度和钦差们原来的想象相差太远,只有一些简单的饮料和水果,此外就是一些咖啡、糖果、樱桃等食品,双方在杯盘交错中,空谈了一番对战争的议论,彼此都认为战争给双方的国家与人民带来不幸和灾难,应该及早结束为好。中国的钦差们还引经据典地说明战争的危害,英国方面的代表则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强调双方如果通商会对彼此带来多大的利益上,中方的几位钦差听完,对此不住地点头称是。几位大臣还被英国人引导着谈了一些音乐和武器的问题。

酒宴结束后,英方邀请中国钦差参观英军的快舰利炮,第一次面对西方文明的中国大员,目光中充满了惊奇,耆英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他对每一样武器和机器设备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他又觉得如果随便『乱』发问有失钦差的面子,整个参观过程中,他只是睁大双眼不住地四下打量。返城后,他就上午同英国人谈判商洽的情况向皇帝作了详细汇报,在汇报的最后,不无感慨地说:“臣今亲眼看到英人的坚船利炮,益知非兵力所能制服。”

另一位钦差大臣伊里布则丢人现眼地说:“英军的火轮,用什么牛拉的?为什么一点儿也看不见牛的影子?”

中国的钦差们离开后,英国人也在私下里对他们一一进行评论,他们的评价是:中国大员非常喜欢白兰地,而欣赏音乐的能力甚低。英国人在后来的记述中这样形容伊里布:“年近80,看来很是疲倦,面上的表情『露』出内心的痛苦。”本来伊里布的官职只是四品,但耆英为了让英国人感到尊重和信任,特地在会见前夕,让伊里布、牛鉴同自己穿戴得一样。

时隔3天,即8月24日,璞鼎查回访了耆英等人。上午10时,约40只小艇,满载着海陆军,服装整齐,离开大船向静海寺进发。

随着3声炮响,璞鼎查等人到岸后,耆英等中国官员早已在岸上恭迎,几乘轿子等候在路边,英方的军官一下船,立刻就被迎进轿内,抬向静海寺。沿途,英国皇家爱尔兰联队第十八团的榴弹队、乐队,演奏着名为《盖莱欧文》的乐曲抵达静海寺。

寺门外,中国的大鼓响锣,震天动地,吞没了西洋的乐声。

大殿内,早已摆好了丰盛无比的名肴佳馔,展现出东方古国悠久的饮食文化。这次聚谈的情形和上一次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还是饮茶谈天和一些客气的演说。

这次之后,8月26日,璞鼎查等人又入南京同耆英等会谈,耆英为了讨好英国军官,竟然拿出他作为八旗子弟自幼练出的“绝技神功”在酒宴上大出洋相。

入座之后,音乐又起,这一次,耆英特别在南京的秦淮河边几家非常有名的『妓』院里请来吹拉弹唱都十分出『色』的年轻歌女,为他们的宴席演奏。整个吃饭的过程中,一直未停。席问,几位戴着白条子的年轻官吏轮番过来端茶倒水,几位钦差通过翻译同英国军官谈天。

席中的食品十分精细,中国官员们一个劲地劝英国人大嚼暴食,英国人吃得越多,中国官员们的喝彩声就越高。

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耆英对璞鼎查等人说:“你们来看看本大臣的绝技。”说完,他走过去,对璞鼎查说:“大人请张开你的嘴。”璞鼎查不知何事,只好张开自己的嘴,并不由自主地仰起自己的脖子,还未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耆英已用极为灵巧的手法将几枚糖饯梅子远远地投进璞鼎查的嘴中。

璞鼎查这位英国绅士从来没有在宴会上让人用这等手法喂食过,因此,他感到窘迫而惶『惑』,对耆英的做法连连抗议,但都无济于事,所以他只好闭着双眼皱着眉头做出一副无可奈何只能忍受的表情,把在场的中英官员都逗得哈哈大笑。耆英在给璞鼎查投过梅子后,又将自己的头仰过来,将一枚梅子高高地抛在空中,然后以敏捷的动作长长地伸出头颈,用嘴准确无误地将梅子接住,然后是一阵大嚼。

当前:第3/3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