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交错》第4/66页


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冬天。明辉的父亲阳国强又在厂里专门请了半个月的假回来给大儿子办婚礼。他回来以后,马上就按照农村里的老规矩忙碌起来。请厨师,发请谏,置办婚礼上的各类用品。又写又算又思考,不停的忙碌着。
明辉结婚的日子定下来以后,就通知了家里的亲戚朋友,让他们到时候按日子过来喝喜酒。
明辉的婚礼完全是按照农村里的老规矩举办的。按农村的规矩,结婚的前一日在女方家里大摆晏席,晏请女方家里的亲戚朋友。但是酒晏上的用品全部由男方提供。明辉举行婚礼的日子是在十六日,因此明辉十四日下午就买了烟,酒,糖果,肉菜等酒晏用品用一台货车送到岳父家里去了。阳国强为了给亲家挣面子,送过去的东西都是比较好的,用的洒全是上等的五阳大曲,用的烟也全是上好的白沙烟。在肉菜方面,阳国强还专门增加了一个羊肉。
马进林见亲家出手大方,送来的东西全都是上得了台面的,心里也很高兴。
次日,家里的亲戚朋友过来以后,马进林的弟弟马进金就首先就给客人们散喜糖,散白沙烟。顺便说一下,在当时的农村里来说,白沙烟已经是标准很高的了,一般的人家办喜事都还用不起这种名烟。
客人们拿到这种烟心里都很高兴,有些人还舍不得当时就抽。但有些人拿到烟以后马上就拆开抽起来了。抽了烟的人立即觉得这烟的味道不对,有苦辣的味道。在场的人马上就议论开了,纷纷传说这烟是假的。很快就传到了马进金的耳朵里,马进金立马拆开一包,抽了几口。果然是又苦又辣。
马进林知道这件事以后十分气氛,心想:你这亲家也太不丈义了,初次来我家里上门待客就用假烟。“既然烟是假的,那酒呢?酒不会也是假的吧?”马进林问马进金。
马进金立即就把酒也拆开一瓶,喝了一小口,眉毛一皱,说:“洒是真的!”
听弟弟这样说马进林就放心了,如果酒也假得,那他就宁愿自己掏钱再去买些真的来。
实际上这些假烟并不是明辉买的,而是明辉妈买的。那天,明辉一家三口在市场上买这些结婚的东西。明辉妈去买烟时发现同样是白沙烟,但有一种要贵一些,另一种却便宜一些。她知道这几年家里负担重,她为节约几个钱索性就买了那种便宜的白沙烟。店主也没跟她说那烟是假的……
阳国强在厂里十多年了,早已戒烟。明辉虽然抽烟,但只抽自己身上带的烟。因此这烟是假的他一家人也不知道。于是就糊里糊涂的把这烟拿到女方家里待客去了。
事情已经出现了,再想挽回已经办不到。假烟就假烟吧,总不能因为烟是假的女儿的婚事就不办了,再说现在市场上假烟横行,说不定亲家是上当了也未可知,马进林心想。
次日清早,阳明辉就带着阳家弯的迎亲队伍去马家田取亲了。几十人乘着两台贴有大红“?”字的大巴车在一连串的鞭炮声中就快速的向马家田驶去。
迎亲队伍走了以后,阳国强十分高兴。大儿子总算是成家了。于是也拆开一包白沙烟点上火抽起来。才抽了一口,阳国强大吃一惊,想不到这烟全是假的!连忙问明辉妈说:“这烟是在哪里买的,怎么全是假烟?”
明辉妈一听,也是大吃一惊。但事情已经做下了,又能怎样?就说:“我也不知道这烟是假的,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算了,用这烟待客,亲家肯定是有意见的!咱自己就不要再用这种烟了。”阳国强无可奈何的说。
马进林虽然对亲家的假烟有意见,但其它的他还是比较满意的。阳家弯的迎亲队伍过来以后,他还是按规矩招待了阳家弯的人……
明辉把新娘子接回来以后,客人们就陆陆续续的带着礼品红包过来贺喜了。
中午时分,刘细明也带着红包过去了,他过去的时候,戴吉南,刘辉,陈正已经在明辉家的宅院里围着一张桌子坐下了。细明也走过去和同学坐在一起聊世事。
明辉见同们都过来了,心里十分高兴。赶紧拿着瓜子糖果放到同学们的桌子上,也坐下来和同学们闲聊了一阵才忙其它的事去了。
快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只听见一阵短促的鞭炮声。所有的客人就围着桌子坐定了。细明仍然和几个同学坐在一桌,来的客人还真是不少,三十多张桌子全部都坐满了人。客人们坐下以后,厨师就开始上菜了。阳明辉的三爷爷阳本盛代表阳氏家族的父老给这对新人致贺词。整接着客人们就大吃大喝起来……
饭后,客人们就各自回去了。细明和几个同学一直聊到快天黑时才各自回去……
这年冬天紧接着又下了两场大雪,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都添上了喜庆的春联。气候也随着春天的到来慢慢的变暖了。
乡彦说:“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过年的时候,刘细明正在家里为自己的前途一筹莫展而大伤脑筋的时候,他大姨妈突然到他家里来说要给他介绍个对象。而且说对方不要多少财礼钱,把他妈高兴得眉开眼笑。
大年初六这天,他大姨妈到他家里给他爷爷拜年。就在厨房里和他妈一边煮菜一边聊天。突然,他大姨妈问他妈说:“细明去年大学毕业了,又当不了干部,他现在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去外面打工呗!”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先给他找个对象,结婚后一起去打工挣钱,反正他今年二十三岁了。和他一样大的同龄人有好多人已经结婚了,再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结婚?现在我家里一分钱都没有,拿什么给人家送彩礼。再说一时间去哪里找对象?又没人介绍。”
“不知道细明对找女朋友有什么要求?如果要求不高我们村里倒是有个姑娘等着出嫁,读过高中,人长的也漂亮,她家里三姐妹,她是老大。今年好像也是二十三岁,和细明一样大。我听说他家里不要财礼钱,你跟细明说一下,如果他愿意我就给他当介绍人。过两天细明到我家来就顺便让他和那个姑娘认识一下。”
细明妈知道家里的光景,女儿己经上高中了,学费一年比一年多,细明他爷爷又经常生病。她们老夫妻两个又没有挣钱的门路。这年头结婚少说也得花一万多元。现在有不要财礼钱的人家,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可偏偏就让她家的细明碰上了。她听她说完,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好!我马上就跟细明说,过两天就让他去跟那个姑娘见面。”
此时的刘细明想都没想过要找女朋友,当他妈把这件事告诉他以后,他又高兴又痛苦。高兴的是怎么这样的好事就让他碰上了,想阳明辉结婚就花了两万多。痛苦的是他现在前途渺茫,没有一点生活的能力。
他就跟妈说:“我现在还不想找女朋友,等过两年再说吧。”
“你怎么脑子这样不开窍,过两年哪里还能碰上这样的好事。如果你在外面挣钱多还好,如果挣不到钱咋办?再说人家也是高中生,哪点不如你?”母亲有点不高兴的说。
听母亲这样说他只好答应去相亲。
过了两天他就买了酒肉礼品到他大姨妈家里去了。他和那姑娘见了面以后,使得他终身都无法忘记这个姑娘的长相。人长的确实漂亮,见面后,他的内心却更加矛盾了,心想:如果这辈子能娶到一个这样的姑娘确实是他的福气。可眼下他一无所有,前途黑暗,难道让人家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跟着他受苦吗?
这样想的时候,他男子汉的内心产生了强大的自悲,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他做出了永远后悔的决定。算了,她这么漂亮不属于我。于是他们俩见面的那天,他表现的不怎样,只跟对方说了几句话,给对方留下了头脑呆摆的印象。他的第一次相亲就这样失败了……















第四章萍水相逢成知己,立志图强苦为乐 [本章字数:6225 最新更新时间:2012-10-18 12:25:35.0]
----------------------------------------------------
在家里过完年后,刘细明就带着一千元钱随着打工的人去天海打工了。
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已经上了年纪。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猪圈里的两头还未长大的小猪和四千多元现金。他知道家里仅有的这四千多元钱虽然还放在家里,但实际上己经花光了。因为过了年妹妹就要交学费和生活费,这些年学校里的老师为了抓收入,还给同学们曾加了补课费和学习资料费。把这些钱加在一起少说也有一千五六百元。再就是清明节一过就是大动农的时节,家里虽然只有六亩多责任田但是每年的化肥农药谷种的开资就是一千多元。爷爷的身体又一年不如一年了,每年还得往医院里送不少的钱。爷爷的花费虽然是他家里和他二爸家里共同承担,但对于他家里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资。有时他也幻想如果自己的家庭条件再好一点他也就不想出处打工了。他一个文科类的毕业生即使当不了官,也可以当作家或者是艺术家。他也曾经在报纸上发表过两篇散文,他自信他有这方面的能力,但须要时间来证明。可眼下的情况他不得不去外面图谋发展。他知道,即便他不想远离家乡,不想放弃他的理想,但家里的生活条件也会迫使他放弃,人这辈子就是有很多的事情都不能如意。
过完年以后,如果他再呆在家里就太不像话了,就是父母亲不说,乡里邻居也会说得他无地自容的,会把他看成二流子一样的人物。他一个堂堂的大学生,怎能不去外面挣钱呢?他知道就是年前的那几个月,虽说他是在家里忙着考公务员,但是一些不知情的乡里邻居就私下里议论:“他家的刘细明怎么还不去外面打工呢?堂堂男子汉呆在家里吃闲饭。又不下田劳动,也不创业,变成什么人了!这年头大学生也得去外面打工呀!”乡邻们这样说的时候,好在他父母亲知道他是在追求功名,任凭人家怎么说,父母亲都是一笑了之,或者给乡亲们解释说:“再有几个月就过年了,他在家里过了年才出处。”
现在年过完了,乡亲们又开始议论他什么时候出处了。一般来说,这年头的年轻人都兴在外面奔前程。留在山村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小孩,婆姨,残疾。他刘细明一个堂堂八尺男子汉,大学生!却呆在家里吃闲饭。他的这一行为不能不影起人们的疑惑?有些婆姨女子甚至高度观注他的一举一动。比如说他是不是在家有什么事,是不是身体不好等等。其中最观注他的就是他三婶阳一梅了。
阳一梅的大儿子刘刚比他大二岁,初中毕业就到天海打工去了,而今已经在天海奋斗了七八个年头。由于机缘巧合他在外面学到了一技之长,现在在一个制衣厂当技术员,听说月薪差不多有二千元,工资比国家公务员还多。已经在他们刘家坪建了一座最漂亮的房子。看到儿子出息成这样,阳一梅骄傲的说:“我儿子比现在的大学生还行!”在阳一梅看来,她儿子现在是刘家坪最有出息的,也是在外面挣钱最多的。她儿子虽然是个初中生,但比一般的高中生都强。在农村里来说,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主要就是看他能不能挣钱。目前刘家坪这一块最有出息最有成就的就是她儿子刘刚了。以前她认为刘家坪这一块能超过他儿子的可能也就是刘启玉家的刘细明了,因为刘细明是大学生,有文化。说不定以后还能当干部呢!现在她不这么想了,因为她听一些从外面回来的人说,现在外面的工厂里有很多大学生都是在做普工,有些大学生连个技术人员都不如。听到这些她心里很是高兴,所以也就不把刘细明放在眼里了。
但她仍然保持着高度观注刘细明的热情。因为她一直在心里拿她的儿子跟刘细明比,哼!我儿子虽然没文化但能挣钱。现在她家里己经是富甲刘家坪了。而细明家里却矽磺的连自行车也没有一辆,但乡亲们仍然很尊敬刘启玉老汉,因为刘启玉挣的钱全部扔到学校里去了,这一点乡亲们都知道。再说他们村庄的公路也是刘启玉老汉带头修建的。
今天她又在村口碰到刘细明了,她看见刘细明呆在家里吃闲饭,无所事事,一分钱也挣不到。心里很是高兴,但仍然装作很关心他的样子说:“细明!你什么时候去外头打工哩!”
“过两天就去。”刘细明也随便这么一说。
儿子要去外面打工了。刘启玉为了让儿子在外面平安求财,这几天天天都带着老花眼镜在翻阅<<农家历>>。他要给儿子的首次出门寻个好日子,翻来翻去最后选定一月十二日。据历书记载,一月十二日这天是黄道吉日,外出遇贵人,吉神当值。
刘细明就按照父亲为他选定的日子出行。一月十二日这天,他妈大清早就为他做了一桌丰盛的早餐。因为儿子是初次出远门,她又在她家的列祖列宗神位上上了香,放了糖果。告诉细明的老爷爷,上祖父,不孝子孙刘细明今天出门远行了,求上祖父的在天之灵保佑她儿子在外面平安求财。
早饭后,刘启玉就从家里仅有的四千多元钱中取出一千元交到儿子手里。千叮万嘱的说:“儿呀,在外面一定要小心,注意身体。不要把钱弄?了,车站里乱得很。”
刘细明从父亲发抖的手里接过来一千元钱时,他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期望的眼神,满手的老茧,他一时感到血往上涌,眼睛里又一次热泪滢眶。这一刻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改变家里的处境”。
上午九点钟,他就乘着公交车来到了北岩汽车站,时一年一度的春运尚未结束。车费是平时的好几倍。他背着一个旅行包挤到售票窗口打听到陆东市的车费,女售票员看多没看他一眼说:“三百八十元。”听到这个数字他很吃惊,他总共只从家里带出来一千元钱,如果在这里乘车,车费差不多就花了一半。到陆东后还要买生活用品,还要找工作,还要住宿。咋办呢?车费实在太贵了!他手头又只有一千元钱,不能不节省着花,于是他决定去五阳坐火车。听人说火车是不涨价的,从五阳坐火车到天海只要七十多元。这样就能节省差不多二百元的车费了。然后再从天海坐车到陆东就行了。
五阳站是火车的首发站,在这里上车的人百分九十都是五阳人,不认识的人一般都称“老乡”。刘细明上车后找了几节车箱才寻到自已的座位,他把旅行包放在桌子上,就从包里取出一包癸花仔吃起来。很快他身边的坐位上又来了一个年轻人,看样子二十岁左右。听口音这个人是文岗市的。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不说话,各吃各的东西。当列车驶进西沙站的时候,这个年轻人从包里掏出来一个大橙子,刘细明下意识的朝那个橙子望了一眼。年轻人以为他想吃,就把这个橙子瓣开一半递给他,说:“老乡,吃点东西!”他马上摆手说:“不不不,我这里有。”
“听口音你是文岗人?”年轻人仍然把半个橙子递给他。
“嗯!”刘细明回答说,
“我也是文岗马头桥的,咱们很近。不要客气!”年轻人大方的说。

当前:第4/6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