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交错》第7/66页


“有时间就过来玩,我现在很忙,就先回厂里上班了。”说完刘家富就回厂里了。
刘细明借到钱以后就在街道上的一个理发店里把头发理了一下,他已经两个多月没理发了。头发已经长得和女人一般。从理发店里走出来他又在小店里买了两包精品白沙烟就回到了宿舍。时整栋宿舍楼已经灯火辉煌,大部分的人已经下班了。
次日早晨他就跟着宿舍里的这些人走上了机械工人的工作岗位。在他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他在外面的狼狈行径也被传回家了。
刘家富借钱给他后,当天晚上就打了个电话回家,在和他妈聊天时无意之间就讲到了刘细明。
刘家富妈细明称呼四婶,他四婶和他二婶一样也高度观注他的一举一动,认为他是大学生,在外面肯定前途无量。昨天上午他寄钱回家后,他妈下午在和他四婶聊天时就说他一次性给家里寄了八百元钱,又说他已经换了个工作,工资也提高了。晚上在电话里他四婶就向他堂哥打听他在外面的情况。刘家富就把见到他的样子和借钱的事讲了一下。所谓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传到他四婶这里,他四婶在和他二婶以及村里的人聊天时就把他在外面借钱的事跟大家说开了,说他在外面大半年了,还是厂里的普通员工,这段时间还向人家借钱,说不定他寄回家的钱也是借来的,只不过为了给家里人撑面子罢了。村里的婆姨女子纷纷这样猜测。可她们哪里知道一个身无分纹的人要在外面发展有多么的不容易!她们只知道谁挣的钱多谁就有本事。她们这些人一天到晚的没事做,坐在一起就议论村里的人,谁发财了,谁倒霉了。又把村里的后生排名,谁最能干,谁最能挣钱,没完没了的说人家的是非长短。
刘细明向刘家富借钱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刘启玉的耳朵里。刘启玉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在外面大半年了,怎么刚刚寄钱回家,马上就去借钱呢。寄回家的钱会不会也是他在外面借人家的,如果是这样他宁肯不要这个钱也不愿让人家看他的笑话。他不喜欢这种打肿脸装胖子的做法,但他马上又想,他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人呀,是不是在外面遇到什么因难了。
此时他正在家门口坐着吸旱烟,心里正在想着儿子借钱的事。阳一梅突然到他家里来了,先招呼说:“启玉!在抽旱烟哩。”
“嗯,有什么事吗?”
“我家的锄头柄断了,我想到你家借把锄头用一下。”
“锄头在楼梯间,你自己去拿就是。”
阳一梅跑到他家的楼梯间把锄头拿出来,走到他面前,装作没听到刘细明借钱的事,就问他说:“听说细明寄钱回家了?又找了个好工作?”
刘启玉知道阳一梅一直拿她儿子跟细明比,现在她又听说了细明借钱的事,才有意这样问他的。就说:“细明在外面半年多了,才寄回来几百元钱,还不如你家刘刚寄回家的零头多。”
阳一梅听他这样说,就笑着走开了。
刘启玉马上就给细明打了个电话,问他在外面是怎么搞的。细明就把?钱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才解开父亲心中疑虑。
上班的第一天,刘细明走进车间,只见各种机床摆放有序,中间是一条四米宽的通道。整个车间被这通道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一半是各种普通机床,后面一半是各种数控机床。前面一半又分成六大块,以中间的通道分开,一边三块,左边一块,前面是铣床,中间是车床,后面是磨床。右边一块前面是火花机,中间是几台镗床,后面是几台雕刻机。后一半的数控机床体积较大,十八台机床就占了半个车间。这个车间又由两个主管分别管理,普通机床这边的生产安排由林高宇主管负责。数控机床那边的生产安排由周波主管负责。在普通机床这边,主管下面又设组长,组长下面又设一名副组长。组长负责培训学徒,制定零件加工路线。副组长负责安排生产。
按照入厂鉴下的劳动协议,新技术员入厂的前三个月为试用期,只有过了这个试用期才能算作是厂里的正式员工。如果在试用期内出现任何问题或做事不行就有可能随时被厂里辞退。
现在刘细明就被安排在车床加工组正式上班了,副组长梁兴不了解他的手艺,就安排他粗加工一批圆钢,并且不时的拿着卡尺来测量他完成的半成品,组长郑工开也不时的背着手过来看一看他的操作。
刘细明知道,他的技术没有别人那么过硬。他只能在这个厂里继续学习,这次能够狡幸的被厂里录用已经是一种幸运了,他怎能不珍惜这种上天的恩赐呢?
机械工人都知道加工圆钢是最苦最累的活,每天下班都要用斗车把加工出来的铁销拉到回收房。人家一车就把一天生产出来的铁销全拉完了,而他刘细明却要拉着斗车跑四五趟。他又不敢要求领导给他换工位,他怕自己的能力不够,做不出复杂的零件,因此只好听从组长的安排,在他的工位上默默的承受着艰辛的劳动。和他一起进厂的那人叫刘波,只做了三天就和副组长梁兴吵了一次,闹着让梁兴给他换工位,梁兴没办法,就让他到后面的那几台车床上加工那些难度较大的工件去了。而他刘细明此时还没有掌握过硬的技术,因此只能在最苦最累岗位上任劳任怨。
刘细明上岗以后,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就经常买几包好烟放在宿舍里,时不时的给一些有技术的老师傅和同事发上几支,以求搞好和同事的关系。这是他在外面打工时领悟到的一条“真理”。他知道只有搞好了同事关系才能在厂里生存下去。所以他不得不这样去做。
这天早上刚刚上班,司机就从外面运回来了一车木材。厂里的吊车正好又在维修中。杜经理就安排郑工开叫人去搬。郑工开是车床组的组长,因此只能到车工组叫人。但郑工开平日里依仗自己技术过硬,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所以做起事来也没有几个人肯听他的。几个有技术的老工人跟本就不搭理他。一个个都不把他的话当回事,几个学徒也是有关系的人介绍进来的,虽然不敢顶他,但也站在那里迟迟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刘细明见机行事,赶紧第一个主动爬上车去搬木料。他的这一行动正好被杜经理看见。既给了组长面子又在经理面前图了个好表现。
他知道,他这样做在别人看来或许是拍马屁,但他自己觉得他这次没有做错!人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就连自己认为本身是正确的事情也不去做了。有时候该拍的马屁就得放手去拍!





第七章技能考核夺桂冠,提拔竞争讲手段 [本章字数:7285 最新更新时间:2012-10-21 08:50:26.0]
----------------------------------------------------
在生活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有目标日子就会过的充实。只要有盼头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刘细明进入盛达机械厂后并没有放松对机械行业的理论学习。白天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的解决,有些问题向厂里的老师傅请教,老师傅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翻阅各类技术书籍去寻找答案。
由于平日里他经常给车间的一些老师傅,老技术员发烟。上班又老实,从不挑肥捡瘦,因此在厂里结下了较好的人缘。特别是和他们车床组的刘俊男,郑平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这两个人又是厂里的高级技术员,特别是郑平跟他还是石南省的老乡,关系更好。这两个人早就发现他的车床加工技能根本就没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但谁也没有说破他。而且还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因此他的技能提高很快。他知道,他在广成培训时刚刚过了车工四级的考核,其它的机床只是刚刚入门。但做过机械行业的人都知道,只要你精通一种机床的操作,其它的都可以触类旁通。按照培训教材的要求,后面还有很多的技术点他需要去学习掌握。在没有事做的时候,他就拿厂里的一些报废材料按培训教材的要求实践操作。
所谓“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他一直用这句老的话激立自己前进,经过几月的时间他已经把培训教材上的技术点,难点全部掌握了。他的车床操作技能已经达到了高级技工的水平。只是厂里还不给他这个级别的工资而己。
前几天,厂里的业务员从外面接到一批高精度的主轴加工业务。数量大,有二千多根。从工程图纸上看这批主轴的精度非常高,属于高精度机械零件。一头带螺纹,一头有凸台,中间还是四个油槽。从工序上看,这根主轴要经过八道工序才能加工完成。没有过硬的技术是做不出来的。
这批主轴的原材料拿到厂里以后,车工组的组长郑工开首先按照工程图制定加工路线。郑工开虽然是厂里的高级技工,但他也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没读过多少书,他也是来到天海打工时靠自学成才的。机械操作的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差,他制定的加工路线是按照他师傅传给他的理论来设计的。由于这根主轴有“同轴度”和“位置度”的双重要求,而且正负偏差不能超过零点零二毫米。因此按照他拟定的路线加工就会出现“同轴度”和“位置度”的偏差。
这批主轴要求很高,副组长梁兴只安排刘俊男,郑平,和另外一个高级技工马祥辉来做。他们第一天加工这根主轴时生产效率很低,平均每人只完成十二根。按照郑工开拟定的加工路线,加工出来的半成品形位公差达到了极限,差一点就不合格了。马祥辉做了一天就吵着不做了,于是这批轴的加工任务就落到了刘俊男和郑平的身上。但交货的期限又很紧,按照这个速度生产,最少要三个技术熟练的人才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在梁兴看来,马祥辉提出不做其它人就更加不行了。于是梁兴就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杜经理那边,杜经理亲自到车间查看,并且和另外几名老工人商量,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加工这根主轴。一些读过这根主轴工程图的人都表示不愿意做这根轴,因为精度太高了,容易出错。
杜经理也是机械行业的专家,C省人,九十年代初毕业于C市学院机械系,先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后来下岗了,就来到了天海打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就上到了经理这个位置。
现在他来到车间里,在车床加工组前前后后转了几遍。最后停在刘细明的工位上。他对刘细明的印象不错,又是他亲自招聘进来技术员,而刘细明的工作简历上又写有三年多的工作经验。他看着刘细明做完一个零件后就说:“你能不能帮忙做这根主轴?”
刘细明从他手里接过工程图,大略的看了几分钟说:“可以。”于是杜经理就安排他和郑平,刘俊男一起加工这批主轴。郑平和刘俊男虽然经验丰富,操作熟练,但只会按照拟好的加工路线进行操作。而刘细明正在自学机械行业的理论课程,遇到难度大的工件他总是喜欢按照课本上的提示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加工这批主轴时他己经在厂里差不多半年了,已经过了试用期。是厂里的正式职工了。现在杜经理按排他和郑平,刘俊男一起加工这批主轴,说明杜经理相信他的能力。那他就要更加好好的表现自己的能力了,争取从下个月开始就获得厂里的优秀奖。他在这个厂里己经领了五次薪水,知道厂里的技术员是分等级的。学徒是一级,工资最低。半技工是二级,工资比学徒要多一点,月薪一千三百元。技术员是三级,工资稍微高一点,月薪一千六百元,刘细明现在拿的就是这个级别的工资。中级技术员是四级,月薪一千八百元。高级技术员是五级,月薪二千。要想拿到技术行业的高薪就要向厂里的人表现自己的能力。
现在他搬起一根圆钢架到车床上,又磨好了车刀,开始加工了。先是粗车一遍,乌黑的圆钢随着车刀的走过瞬间变的银白。粗车完成后,他又停下来查看郑工开拟定的加工路线图。结果他发现了一个既严重的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精加工的工序五和工序四搞反了,应该把工序五放在工序四的前面,这样有利于保证主轴上后端凸台和主轴的同轴度,又有利于保证形位公差。工序八可以省去,放在工序四后面来完成。这样就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他知道,郑平和刘俊男已经按照组长拟定的工序生产了四天,如果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就会让组长郑工开?面子的。在他的印象中,郑工开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凭着过硬技术也是在厂里目空一切,平日里就很讲面子。看起来老老实实,但心眼小,不可一世。容不得别人揭他的短。上次刘俊男在宿舍里抽烟,他过去了,但刘俊男没有给他散烟,他就把刘俊男的技能奖奖给了别人。
这时刘细明正在考虑要不要把郑工开拟定的工序错误报给杜经理。如果报了,郑工开表面上肯定会在杜经理面前夸他诚实肯干,背地里就会想方设法的整他。他了解郑工开的为人。郑工开是组长,他的地位不容别人挑战。但如果不报吧,这批主轴有两千多根,万一生产出不合格的半成品就麻烦了,时间也花得多。再就是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说不定他把这批主轴的加工路线改善一下就会获得这个月的优秀奖了,搞不好还要进升技术等级。为了多拿工资,为获得奖励,他也就不管这么多了。
下午杜经理又来到了生产车间,刘细明就把他发现问题跟杜经理讲了一遍。并用机械理论证明了他的正确性。杜经理听他讲完,眼睛里射出惊讶的目光。他无法想象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有这么高深的理论基础。这次他是真的对刘细明刮目相看了。
杜经理马上就找到了郑工开,把刘细明发现的错误讲了,并让他马上改善加工路线图。
以前郑工开根本就不把刘细明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刘细明最多是中级技工的水平。可现在看来刘细明的理论知识高深莫测,于是他只好按照杜经理的要求把加工路线图重新改了一遍。然后拍着刘细明的肩膀说:“你什么时候学得这么厉害了?”
刘细明为了给郑工开面子,就说:“实际上是杜经理提出来的,我只是说了几点建议而已。”
第二早上,车间门口的宣传栏内就多了一张奖励公告。这张奖励公告是杜经理和林高宇亲自签名的。其大体内容是:在生产某厂主轴的加工中,刘细明大胆的提出了改善方案,节约了时间,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特给于三百元的奖励。
一时间,车间的很多老员工都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也让平时看不起他的高级技工对他刮目相看。以前磨床组的组长杜甫从来就不搭理他,今天也破列的跟打招呼了。
经过这件事后,刘细明认识到,不论在哪里,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在技术行业混饭吃的人,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自己的尊严。就像郑工开一样,仗着自己的技术高,可以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次他能意外的获得三百元的奖励,内心充满了欢乐。他突然间觉得自己也是个人物了,说话也比平时大声了一些。表现的过于喜悦,几天后厂里的一些同事就向他投来了难以理解的目光,他也很快的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又想到,人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功就沾沾自喜,这样往往会造成乐极生悲的结局。于是他很快就把高兴埋藏在心底,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
在技工行业中,当领导的一定要比下面的技术员强才能树立威信。否则就会处处碰壁,难以开展工作。一些高级技术员还会处处有意刁难你。而他刘细明的这次表现,让同事们觉得,他刘细明比郑工开更合适来当这个车床组的组长,让郑工开丢了面子……
在他们厂里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的五一劳动节要进行一次技能考核。初级技工以上的人员参加技术等级的进级考试,学徒参加进升技术员的考试。高级技工参加夺奖考试,厂里专门为各组技工准备了一千元的奖金,一等奖五百元,二等奖三百元,三等奖二百元。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因为这次考试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全厂的人都很整张。有些人一年四季都不看书,只有到了每年的五一考核才不得不又重新拿起书本,只要这次考核通过了,以后的工资也就提高了。为了加薪,为了进级,办了获得了奖金。每年的这个时间所以有的人都会为之而努力一翻。
今年的五一又如期到来了,通过这次考核将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厂里的学徒为了进升技术员,在考核的前几个月就开始学习机械理论了,还有一些人平时不认真学习,到了考核时是就去巴结一些有“本事”的人,让人家在考场上多多关照。
今天晚上刘细明刚刚下班,王平和郑明杰就来请他去吃晚饭。王平还给他送了一包烟,要求他在考场上帮帮忙。
王平和郑明杰都是学徒,差不多在厂里一年了,他们都盼望着能通过这次考核。但他们俩都是初中生,又没经过机械行业的专业培训。进厂时使用的高中毕业证也是在外面花钱买来的,他们能进这个厂是因为他们跟厂里的某些“当权人物”有关系。现在面临着决定命运的考核他们不得不想其它的办法,因为这是厂里的硬要求,只有通过了这次考核才能加薪进级。在这个问题上厂里的“当权人物”也帮不上忙。在王平和郑明杰看来刘细明的理论知识比郑工开更为过硬,而他们俩又恰好和刘细明同在一个宿舍。于是他们俩就想让刘细明多多关照。
刘细明跟他们俩相处大半年了,了解他们的能力,王平塞给他一包烟他没有收,实际上他也不怎么抽烟,只是来到这个厂里后为了搞好同事门的关系才时不时的抽上一支。在考核期间他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帮上他们俩,就是能,他也不会要王平这包烟的。
“五一”长假过了以后,五月四日就开始考核了。理论考试的考场设在饭堂里,由于人员多,为了避免作弊。监考官由厂里的“三巨头”组成,“三巨头”是厂里的员工对厂里的三位经理(杜经理,林经理,马经理)的戏称。考场上的坐位交叉排列,第一列是学徒,第二列是中级技工,第三列是高级技工。各个级别的技工考核的试卷又不一样。只有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的试卷是一样的,基本上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按厂里往年的要求,理论考试占四十分,实际操作占六十分。七十分以上就可以升级,六十分算合格。不合格的要扣除三个月的绩效奖,还要补考。
厂里的这次考核给全厂的技工增加了很大压力,但就是有这样的压力才吏厂里的员工积极向上,才把企业搞成了一个优秀的企业。在杜经理看来,通过考核就能发现人才,就能了解各人的能力,就能使有能力的人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厂里还是有很多的员工反对这样的考核,有些人常说:“这个厂要求太严格了,我做几个月就辞工。”但是由于厂里的福利待遇比一般的厂家要好一些,因此他们虽然嘴里这样说,但也没几个肯真的辞工。相反厂里的老员工老技术员还占了一大半,像郑工开这样的元老就有几十人。
现在生产部的杜经理拿着试卷进入了饭堂。全体员工都在饭堂里坐定了,所有的人都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交头接耳。大体上都是在说“互相关照”之类的话,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各级别的考核试卷不一样,但各人的前后坐的都是平时的好朋友。
试卷发下来以后,前面半小时安安静静,各人做各人的。一些较难的试题就先留着等着别人的关照。但考核时间只有一小时,时间很紧,考题又多。即便有些人乐意关照自己的好朋友,但由于时间紧迫终究也不能完全关照。所以每次考核总有一些人不能通过。王平和郑明杰开始还指望刘细明帮忙,但试卷发下来以后他才知道,他们的考题不一样。虽然他们俩也和其它的学徒坐在一起,但前后的距离拉得太远,给他们的作弊行为增加了困难。于是他们只好自己做自已的,到了交卷的时候他们才拿着别人的试卷快速的抄了一下。
理论考试完成以后,就是上机操作了。上机操作考的是动手能力,各人回到各人的岗位上,杜经理按照各级别的技术要求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件用来考核。其它的几组人暂且不说,就说车床加工组。组长以下的人员都要参加考核。学徒进升技术员的考核工件比较简单,但是为了公平公证,初级技术员和中级技术员都能同时进升为高级技术员,只要你能完成这个级别的工件就行了。车工组一共二十多人,学徒四五人,高级技工也是四五人,其余的都是初级或中级技工。刘细明虽然是初级技工,但这个时候他已经达到了高级技工的水平,于是他就选择了一个进升为高级技工的考核工件。杜经理不愧是机械行业的专家,他选择的考核工件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基本上符合各级别的要求。
各人拿到各人的工件后,就开始在机床上操作起来。杜经理和品质部门的几个领导就在旁边记录时间和检查质量。今天车间里的气氛异常紧张。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奋斗。
下午三点钟时,刘细明正在加工这个工件的最一道工序时,另外两个中级技工毛建华和马友亮就已经做完了。刘细明是第三个做完的,经品检员的鉴定他们三个加工出来的工件都合格。紧接着时间快到的时候又有两名中级技完成了任务,这两人差点就超时了……
第二天下午厂里的宣传栏上就张榜公布了这次考核的综合成绩。车床组这边初中级技工刘细明获得第一名,他和毛建华,马友亮,马志坚,四个人进升为高级技工。看到这个消息时他十分激动。和他同宿舍的王平,通过了这次考核也成功的进升为初级技工了。但郑明杰由于文化太差,动手能力也差,最终没有通过考核。郑明杰呆在厂里快一年了,这么长的时间他连初级技工的考核都无法通过,心里很不是滋味。伤心的一晚上都没有睡着,第二天上班时故意把车床敲得振天响,正好被林高宇看见了。林高宇知道他没有进级成功,还要敲机床。就故意走到他面前说:“拉屎不出怨毛坑。”郑明杰本来就不想做了,就和林高宇吵了起来。他们一吵全车间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惊得办公室的人以为车间的员工在打群架,保安队长赶紧带着十几个保安跑进了车间。
杜经理过去以后,先让车间的员工继续上班,把郑明杰和林高宇两个人带进了办公室。林高宇说郑明杰故意损坏厂里的设备,郑明杰说林高宇故意打击他,双方争论不休。杜经理最后决定把郑明杰开除出厂,给林高宇罚款两百元才平息了这次风波。
刘细明的薪水一下子就提高了四百元,达到了月薪两千。在他看来,能拿到这个级别工资确实不容易,是他苦熬苦累的结果。
两个月后,他们车床组的组长郑工开突然提出辞工不干了,说是回家创业。厂门口的招聘栏内马上就贴出了一张招聘车床组长的招聘广告。等了两个星期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杜经决定在厂里内聘一名车床组长。主要是从高级技工里面选拔。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高级技工都很兴奋,因为进升为组长不但要加薪还有很多的特权,又可以参厂里召开的干部会议。于是厂里的六七名高级技工人人都在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据生产部的主管林高宇估计只有唐山春,刘俊男,安乐文三人的希望最大,因为这三人都是厂里的元老,工龄长。而且在上一次的技能竞赛中这三人分别都获得了奖金。
其中安乐文的希望最大,因为他和杜经理是老乡。安乐文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他相信杜经理会对他有点关照,这年头在外地工作的人谁不关照自己的老乡?于是当天晚上他就买了两瓶进口的红酒送到杜经理的家里去了。在跟杜经理聊天的时候他就跟杜经理说了他想竞争组长的想法。杜经理表示愿意技持他,但也要通正常的程序才行。
杜经理住在厂里的干部家属楼,同在这栋楼里住的还有其它的干部。安乐文这个时候提着一包东西去杜经理家难免不引起人家的猜测。第二天在饭堂里吃饭的时候唐山春就听说了这件事。在唐山春看来,安乐文根本就不配当组长,安乐文虽然技术过硬但做事不灵活。再说安乐文的技能还在他之下,凭什么组长的位置就让给他了,他觉得他才是当组长的唯一人选。上次的考核也是他获得高级技术员里的头奖,这是全厂都知道的,己经名声在外。下午上班时,林高宇走过去和他聊天,说:“现在厂里内聘组长,你要加油呀。如果能当上组长每个月就可以拿到三百元的补贴。”于是唐春山就故意在车间里大声的说:“安乐文才是当组长的唯一人选,听说,昨天晚上他到杜经理家去了,还买了一包东西。他跟杜经是老乡,杜经理肯定会关照他的。”
在他前面不远处上班的安乐文听见他这样说心里很不高兴。就拿着一根圆钢往桌子上一敲,指着唐山春说:“你他妈的什么意思?我看你是想当组长想疯了。”

当前:第7/6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