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台湾:1949-1979国共对话秘录》第2/12页


郑成功收复台湾(1)
  1644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大事,先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明崇祯皇帝不得不在景山上吊自杀;其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引得清军入关,几年之内就荡平中原、江南,建立了清王朝。
  1645年郑芝龙拥明皇子朱聿键在福建登基,建立南明隆武政权。郑芝龙官拜太师平国公,实是南明的支柱。
  当时,清军南下,将南明王朝之一的南京福王即弘光皇帝击溃,掳弘光帝北上,下一步那就是攻占福建了,郑芝龙在清兵压境时做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决定其性命的一次投机:叛明投清,而满清大贵族也想兵不血刃轻取福建,答应他做三省王、闽粤总督。但这一次,在他的家族里并非人人都跟着他投降清廷,其头一个就是他很得意的长子郑成功。
  郑成功原名郑森,只是后来为表示抗清决心才自改名为成功。他因父亲的功业被南明隆武皇帝授官为御营中军都督。隆武皇帝曾摸着他的背说:“可惜孤没有一女配卿,但孤视卿为驸马。”随后赐尚方宝剑,仪同驸马,十分器重。满清贵族以郑成功尚未降清为由,将郑芝龙软禁下狱,甚至攻占郑成功泉州老家,逼死郑成功母亲。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郑成功忠孝难两全,遂择忠而事,诣孔庙,焚所穿儒服,拜先师,举义旗,年仅22岁。隆武皇帝表其忠,赐国姓“朱”,时人尊称其为“国姓爷”,一呼百应,东南半壁抗清复明的斗争如火似荼。
  1658年,郑成功以80万人大举北上,意在攻占南京。出师前满腹豪情地赋诗曰:“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经数次血战,郑成功的大军于次年败于金陵城下,最后不得不退驻厦门,以厦门、金门两地死撑着南明的空架子,处境十分险恶。
  1661年,郑成功采纳了何斌的建议,在厦门召开会议,宣布进攻台湾。
  1661年4月21日即农历3月23日,郑成功亲率2万余人的大军,分乘船舢200余艘,从金门起航,浩浩荡荡地乘风破浪驶向台湾。
  1661年4月30日上午7点30分,郑成功率领他的军队登上了台湾岛。与此同时,约60艘最大最强的战船亦接近荷兰舰只,双方开始海战。郑成功取得制海权。
  在郑军成功登陆的第二天,决定台湾命运的陆上搏杀开始了。荷兰人以为中国人都是文弱儒生,不能打仗的,25个中国人也不能抵抗一个荷兰人,于是以12人为一队前进,到了相当接近时,就向中国兵开火。中国人报以无数的箭和火枪。180名荷兰士兵全部被郑军消灭。
  郑成功于海、陆两路分别击败荷兰人的抵抗后,将荷兰人在台湾的两座城堡安平城(即赤嵌城)和罗汶蒂亚城团团围住,两次派人去向荷兰人招降。
  郑成功估计荷兰人很难说服,于是发出最后通牒说:“我限你们在明天早晨8点以前决定,如果你们情愿退出台湾岛,那么只挂白旗,如果你们宁愿抵抗,那么只挂血旗就是了!”
  荷兰人狡猾地不挂白旗,也不挂血旗,自恃城堡坚实,城内储粮丰富,水源充足,且援兵可能将至。
  郑成功出于种种考虑并未全力攻安平城,而是先以威慑力量迫使罗汶蒂亚的荷兰人投降,再对安平城进行围困。
  时至8月12日,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的700名援兵来到台湾,给荷兰人的头子揆一极大安慰,以为可以扭转局势,遂于9月16日对郑军发动主动进攻。
  这一天的战斗使荷兰殖民者真正尝到了郑军厉害,结果3艘小舰被郑军夺取,2艘大舰搁浅,1艘被郑军击毁,荷军伤亡130余人,在明显要战败的情况下,揆一不得不决定挂白旗投降。
  郑成功率军历经9个多月的艰苦战斗,在台湾岛内人民的支持下,终于迫使荷兰殖民者头目揆一于1662年1月签订了18条降约,自此台湾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后人为此役赋诗道:“殖民略地日观兵,夹板威风撼四溟,莫说东方男子少,赤嵌城下拜延平。”诗中的“延平”指郑成功,时官拜延平郡王。

郑成功收复台湾(2)
  荷兰一位勋爵曾说过:“以我们欧洲人的准则来判断中国,没有比这更能使人犯错误的了。”那位向郑成功投降的揆一后来写过一本书叫《被遗误的台湾》。从书名看,仿佛浸透着无限的失落感。台湾的确被荷兰人“遗误”了。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曾因他们的肆意掠夺而滴过血。然而,此刻的荷兰人对于台湾却只有挥泪别语了。
  郑成功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驱逐了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并大规模地、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开发台湾,使台湾引进了明朝中国的政府组织,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可惜这位时人敬仰的“国姓爷”进台不久,即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当时清康熙帝闻讯曾挽一联远吊郑成功这位忠君爱国的南明孤臣。联曰:“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大帝完成了中华一统
  郑成功去世后,由他的长子郑经继位。新兴的清王朝念念不忘威胁自己王朝的南明势力,于是对台采取了迁界之策,将大陆沿海各省海边居民尽迁入内地,离海30里村居民宅全部烧毁,制造“无人区”,以此堵绝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因为清廷的封锁,台湾非常缺粮,郑经决定从大陆沿海招纳大量流亡人口,郑经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并与英商签订了通商协议。此后,每年有几艘英船载着步枪、火药、精细器皿来台与台湾的香料、蔗糖等物质交换,使清廷的封锁政策对台湾没有什么效果。郑经雄心勃勃,欲扬先父的雄姿收复中原,然而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虽两次渡海出师西征福建,但败得很狼狈,手下20万大军投降者无数,因两次西征台湾之民力亦因支撑战争而消耗殆尽;郑经壮志未酬而意志消沉,于1681年春病死,时年才39岁。
  清王朝康熙皇帝得到郑经暴死后诸子争位而郑经当年两次西征使台湾民力因支撑战争而消耗殆尽的情报,立即启用精通海战原郑氏降将时任内大臣的施琅出任水师提督,全权负责攻台事宜。
  1683年7月8日,施琅亲率战舰230艘,二万余人自福建铜山出发,9日上午前锋船只抵澎湖。10日发起进攻,先后焚毁、击沉和俘获郑军大船89艘,其他小船107艘,杀死郑军将领头目300余人,士兵12000余名,其余的郑军纷纷投降。施琅在歼灭郑军后,立即安抚当地居民群众,对郑军将领以礼相待;士卒则给他们银米;有负伤的人也代为医治;有欲见妻子儿女的则派小船将他们送到台湾。投降的士兵把这一切在岛内辗转传述,岛内人心更加涣散,毫无斗志。1683年10月施琅率军登上台湾岛,迫于形势,郑经的儿子郑克塽只好上表求降。自此结束了郑氏在台湾的22年统治。
 〉熙皇帝接受施琅的建议,将台湾收入中国版图称为台湾府,下设三县,由福建省巡抚管理。从此,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统一大家庭的怀抱。

西方列强分噬台湾的尝试(1)
  在19世纪40—60年代,衰落得几乎没有什么海上力量的大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侵华舰队的海上进攻面前,连遭失败,古老的中国自然成为列强争相分噬的一块肥肉,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首当其冲。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台湾是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运输舰驶入台湾基隆港,炮轰中国炮台,遭守军还击,终于难以得逞而逃走。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外国商人、鸦片烟贩和冒险家们争先恐后拥入台湾,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肆意恫吓官民,欺压人民,无恶不作。他们凭着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通讯工具,在短短的几年内,便牢牢地控制了台湾主要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使台湾迅速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再一次遭受被掠夺的命运。
  1868年,英商华麒麟在事先未得到台湾当局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台湾梧栖私开洋栈,收购樟脑,并将私购来的樟脑出口,被鹿港同知洪熙查获扣留。不久华又私自潜入梧栖,台湾地方当局下令通缉。华开枪抗拒,逃往淡水。英国领事以保护英商为借口,要求英政府派军舰来台。英军动用武力,派军舰占领了安平。在英军的武力胁迫下,强迫台湾知府与其签订了《樟脑条约》,清政府承认废止樟脑官营,准许英商前往台湾内地买办,赔偿英商损失,撤换“起事”官员。英军于一周后撤兵。
  大洋彼岸的美国对台湾的野心早已有之。1849年,就有美船“道芬号”航抵基隆。1854年,美国东方舰队司令伯里在访问日本时,以援救航行中遇难的美国人为名,再次派遣军舰“马其顿号”和“供应号”前往台湾,勘察基隆煤矿,测绘台湾海岸的地图,写成《有力的美人》一文。文中说: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可以和中国、日本、琉球、交趾支那、柬埔寨、暹罗、菲律宾以及附近所有岛屿交通……”“它在海陆军事上占有优越的地位,……不但瞰视,而且可以控制这些商埠和中国海面东北方的入口。”“台湾是一个有价值的岛屿,对美国的价值最大。”他竭力建议美国政府占领台湾。同年,美国驻宁波领事哈利斯写了一份长达100多页的意见书寄给美国国务卿,主张用钱购买台湾。1857年,美新任公使巴加向美国务院提出报告,坚持应该变台湾为美国的直接殖民地。1867年5月,美国舰队司令贝尔率巡洋舰“哈德福号”和“威奥明号”,载陆战队官兵181名从上海赶往台湾。6月23日美舰驶抵台湾打狗港后,没有同中国地方当局接触,直接约英国领事随舰同行。他们以为凭船坚炮利便可对台湾居民为所欲为,但遭到台湾人民的强烈抗击,侵略军被迫狼狈逃回。
  19世纪中叶,数百年来一直梦想扩疆台湾的日本,原也是个封建之国,也曾与中国王朝一样,为防西方势力的侵入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吃尽了苦头后,当时的日本明治天皇决意以西方为榜样,实施欧化政策,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国内矛盾日趋尖锐,为转移内部视线,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重温旧梦向台湾出兵。1874年4月4日,日本正式设立侵台机构——台湾都督府,积极准备武力侵台。1874年5月,日本借口保护琉球船民,派西方从道为蕃地事务总督,率军舰载日本兵3000余人从长崎出发,在台湾南部的琅峤登陆,镇压台湾高山族牡丹社和高士佛社。日本的侵略行径遭到高山族人民的顽强抵抗,他们凭着石门天险,打死日本侵略军500余人。后来,日军采取迂回包抄战术,才击败高山族人民,占领牡丹社。随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以包山为基地,修筑、营房、道路,建立都督,并向后山南北分发日本国旗,准备长期占领台湾。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有损于美国、英国的在台利益,美国驻日公使即宣布解除原来日本向其商借船只的契约;英国公使也认为日本是侵略战争,日本政府深怕成为众矢之的,最后不得不决定息兵,以软弱可欺的清政府赔款50万两白银承认其吞并琉球了结“台湾事件”。

西方列强分噬台湾的尝试(2)
  此时的法国认为台湾孤悬中国大陆之外,守御薄弱,易于攻占,占领台湾可据为控制西太平洋的基地。1883年法国政府以法国传教士被中国人杀死为由爆发中法战争。战争开始不久,战火就扩展到福建、台湾沿海。1883年7月,清政府派淮军名将刘铭传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实业军务,率兵增援台湾。
  1884年4月,台湾北圻失陷后,清政府派大臣李鸿章与法使谈判期间,法国即不断挑衅,准备大举侵犯基隆港。同年8月,由法国海军中将孤拔和海军少将利士比统率的远东舰队向基隆港守军发起进攻,击毁基隆炮台。但台湾守军在刘铭传的带领下,奋勇作战,大败法军。法军在基隆受挫后,利用清军将吏未作准备之际,转而袭击福建马江,将南洋水师所有的战舰击沉,法军从此便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9月30日,法军分为两队,一队由孤拔率舰5艘进犯基隆,另一队由利士比率舰3艘猛攻淡水。刘铭传采取弃基隆守淡水的策略,10月2日上午。法舰开始炮击沪尾街。8日,淡水法军在获得基隆方面军舰3艘、陆战队员600名增援后,以战舰7艘轰沪尾街和各处据点,乘浓烟蔽天之际登陆。我守军待法军进入包围圈后,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奋起截击,锐不可挡。在短兵相接中,法军伤亡累累,全线崩溃。淡水的惨败,使法军攻占台湾北部的计划化为泡影。
  为了挽救军事受挫、和谈停顿的困境,法侵略军宣布自10月3日起封锁台湾。法军的封锁使台湾对外贸易、交通中断,生产停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全台军民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许多大陆小船只,不顾风浪和被截击的危险,采取各种方式突破法军封锁线,把3000名淮军和钢炮、步枪、弹药、鱼雷等武器及十万两饷银运到台湾。在全国上下大力支援下,台湾终于渡过了因法军封锁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法侵台军淡水惨败后,即集中兵力于基隆。在基隆河北岸经过近4个月的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形成对峙局面。在远离台湾的另一战场上,清军在爱国老将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此时战局,法国侵略军已处劣势。
  1885年6月9日,中法议和,签订《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为越南保护国,法军撤出基隆、澎湖。法国侵略台湾的战争彻底失败,留下的只有基隆法军战士的墓碑。
  此役使清朝政府中一批有识之士更清醒地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爱国将领左宗棠奏议朝廷:“今日之事势,以海防为要图,而闽省之筹防,以台湾为重地。”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沈葆桢则称台湾为“南洋之枢纽”、“七省之藩篱”,他很赞同两百年前施琅的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弃台而不顾。
  当时清王朝的掌权者慈禧太后有时还有些眼力,她采纳左宗棠等人的建议,为加强台湾的防务与管理,于1885年10月下令筹建台湾省,并以抗法有功的刘铭传正式充任台湾巡抚。1887年,清政府改台湾为行省,下设台湾、台南、台北三府及台东直隶州,这样台湾正式以一个行省的行政建制,纳入了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与悲壮的抗日
  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制定了发展远洋进攻型海军的扩军战略,到了19世纪90年代,它同大洋彼岸的美国一样,作为世界列强的后起者,已发展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强国。
  1894年7月25日即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军舰和运兵船只,接着28日又向中国驻牙山的军队进攻,清政府于8月1日被迫而仓促地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虽然中国的陆、海军英勇而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缺乏战略思想,在全局上指挥无能,连战连败,愈败愈惨,清王朝的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极其悲壮的全军覆灭,此时,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老佛爷”慈禧太后有些慌了,乃由李鸿章出面,请英、美、德、法、俄五国公使帮助调停,但只有美国应中国之邀,劝日本息兵,日本不予理会,提出了日本的条件:(1)朝鲜独立;(2)土地割让,并指明台湾为其一;(3)赔偿军费;(4)重新缔结与列强新约。这是日本第一次正式提出割让台湾。
  在如此咄咄逼人严峻的战争高压下,清政府不得不派出李鸿章出访日本,在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
  1896年4月17日,李、伊第五次会谈上,历史上著名的最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其中第二款第二项及第五款为割台条约。按照整个《马关条约》,中国要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沿内河驶入上述口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等等。
  消息传出,全中国人民悲愤至极,纷纷要求拒和废约,坚决与日寇血战到底,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僚也大为不满,有的提出以杀李鸿章以谢天下废约再战。与大陆人民血肉相连、休戚相关两百多年前历尽艰难曲折好不容易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怀抱的台湾全岛人民,当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恶讯传到台湾后,如同酣睡之中突然听到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群众悲愤到了极点,纷纷拥入台湾巡抚衙门,表示誓死反对,愿意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让出台湾。台北市民鸣锣罢市。绅士丘逢甲等联名致电清政府呼吁改变割台决议。在北京的台籍官吏、翰林、举人也向清督察院递呈,表示“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脑涂地而无所悔!”台湾人民并发出声讨檄文,指出全民与出卖台湾的投降派不共戴天!恰此时《马关条约》已经引起西方列强的不满,不满的原因主要是都不愿看到日本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于是,法、德、俄三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其中俄国率先陈兵东北,并命令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兵舰升火欲向日本宣战,迫使日本撤销割让辽东半岛条款,以台湾巡抚唐景崧为首的台湾官民趁机为保台遍请列强出手相援,甚至愿以台湾所产之丰富煤、金及关税奉献。后来又想了一个计策,即建议以台湾土地作保,向英借款,以杜绝日本人的要求。对清廷绝望了的台湾绅士和军人于1895年5月25日成立了“台湾民主国”,仿西方民主政体推举巡抚唐景菘为总统,黑旗军勇将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客家人台籍进士丘逢甲被推为副总统兼团练使,陈季同任外交部长,台湾第一大地主林维源任议长,改元“永清”,铸印“民主国之宝印”,仿照清青龙旗式样,制蓝地黄虎国旗。唐景菘、丘逢甲等成立“台湾民主国”的动机,旨在反对日本统治,维护民族独立,希望以此能得到列强之援助,日后再求他图,返回祖国怀抱。
 ⊥在“台湾民主国”成立的前一天,日本海军大将、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率领赴台就职的文武官员三百余人自日本出发,与此同时由日本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率领的侵台陆军的主力在澳底登上台湾岛举起了屠刀疯狂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很快占据了台湾北部大部分土地。唐景崧本来就缺乏抵抗到底的决心,眼下一看大势不妙,丢下“台湾民主国总统金印”换上便衣偷偷跑到淡水,坐上德国轮船“亚沙号”逃回厦门。但台南的刘永福的黑旗军和民众的“义勇军”仍坚持抗战。使侵台日军其后的战斗非常艰苦,日军司令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山根少将均在血战中被黑旗军击毙,迫使日本把侵台陆海军增至9万人,大大加强了攻势,而刘永福得不到大陆的任何支持,山穷水尽,最后悲愤地仰天长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人!”10月20日,在英国领事的掩护下,刘永福登上一艘英国船,躲过日军的无数次搜索,逃回厦门。10月28日,日本海军攻入台南安平港,以武力的手段占领了台湾,从此台湾沦陷为日本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台湾人民争取重返祖国怀抱的斗争从未间断过,大规模起义斗争就有二十多起,先后牺牲达数十万人之多。

反法西斯战争与《开罗宣言》(1)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是多事之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出现了法西斯主义。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一种最反动的专政形式,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实行武力侵略和残酷的种族迫害。法西斯在此期间挑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其罪恶之手首先伸向了积弱积贫的中国。1931年9月18日中日战争爆发,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紧接着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终于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的基础上,抛弃前嫌,终于第二次握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了全民族统一抗日战线,英勇而顽强地抗击侵略者。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中将南云率领由6艘和14艘战列舰组成的攻击性和杀伤力极强的舰队偷袭珍珠港。在两个小时内,日本飞机在港口里狂轰滥炸击毁击伤美军主要舰只十余艘,飞机270架,美军伤亡3400余人,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惨重损失。在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开始对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进行空袭,日本挑起的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珍珠港事件把远在北美洲的美国拉入了反法西斯战争。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对日宣战。
 ⊥在美国宣布参战的当天上午,当时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召开中常委会,决定对日宣战,并且很高明地提出反法西斯战争三原则:(1)太平洋反侵略国,应即成立正式同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其为同盟军总司令;(2)要求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对德、意、日宣战;(3)联盟各国相互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之前不单独对日言和。蒋介石提出的适用于整个反法西斯的三原则,对于争取美援、提高他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起到很好的作用。12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对德意日进入交战状态,在《对日宣战公告》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有关中日两国之一切条约、协议、盟约,自此一律无效!”
  管是迟到的宣战,但值得中华民族特别是被日本霸占近半个世纪的台湾同胞欣喜的是,根据中国的《对日宣战公告》,那么过去中日两国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即于中国对日宣战之日起失效,日本由该条约第二款所获得的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领土权已经完全失去了法律上的依据。更使台湾同胞兴奋的是,蒋介石特地在招待中外记者时发表声明,斩钉截铁地说:“我国战后决定恢复台湾、澎湖和东三省土地。”这话虽出自蒋介石之口,但在远离祖国的台湾同胞的心目中,这好似祖国——这位多灾多难的母亲终于挺直身子扬起双手在召唤远离自己受尽外人欺凌的儿女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极秘密的奔走相告,庆幸黑暗的日子终有盼头了!台湾被日本霸占是中华民族的千古遗恨,蒋介石决意洗去国耻,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意愿,这是应该肯定的。
  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同盟的26个成员国发表《同盟会共同宣言》保证共同对付法西斯,彻底摧毁法西斯政权。此宣言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其余22国则依第一个字母顺序依次排列签名。中国以自己的抗战业绩,终于成为世界四大国之一。1月3日同盟国决定把中国战场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组成中国战区,经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审时度势地认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不失时机地根据1941年8月14日,美国罗斯福和英国丘吉尔在大西洋上的一条军舰上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明确宣布“没有本国人民的同意,任何变更领土管辖权的做法无效,各国人民有选择本国政体的权力,在粉碎纳粹后,建立和平秩序。”即反法西斯阵营的基本纲领之说,向西方国家提出在“自由、平等原则上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的要求。同时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与西方国家谈判。明确提出取消西方各国在中国的种种特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比较明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显得要比其他资产阶级政治家高明得多,为了稳定中国抗日战场,巩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团结,自1942年5月以后,多次表示愿意解决这一问题,并劝英国等西方国家放弃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以来的对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西方国家不应该得到的各类特权,并要各国采取同一行动。1943年1月11日中国同英国、中国同美国首先正式签订了新约,撤销其在中国享有的种种特权,废除1901年的《辛丑条约》。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法国、瑞士、丹麦、葡萄牙也在此后不久与中国换约。虽然在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中没有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废除旧约订新约的完成,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一致拥护。重庆举行了万人大游行,延安举行了盛大的集会,非占领区的各界群众也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庆祝活动。蒋介石一身戎装喜笑颜开地在重庆发表《告全国军民书》,声称中国已经与美英苏等大国并列,已经完全独立自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新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牺牲奋斗的光辉代价”“它反映了100多年深受西方殖民之苦的中国人民的要求,代表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愿望。废除不平等条约之所以能够实现,是西方政府看到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是因为中国展开的全民族的抗战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信心和能力。此外,合理解决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历史问题,有助于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的协调和团结,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与《开罗宣言》(2)
  正如中共所言,时至1943年以后,侵略与反侵略的较量已经发生了向有利于反侵略方面的转化。同盟国一方无论是从实力还是气势上都开始拥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同盟国有必要对如何加快战争进程,结束法西斯侵略进行会商;同样,因为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作为美英苏大国已经在开始思考战后的世界格局。1943年10月28日、11月1日、11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三次致电蒋介石,邀请其出席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美、英、中三国最高首脑会议。
  11月23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幕,会议在可以眺望金字塔的总统饭店里举行。
  在当时美国人的眼里,支撑中国抗战局面的除了美国人就只剩下蒋介石了。在当时抗战前途未卜的情况下,美国最关心的是如何取胜。为了拉拢蒋介石全力抗战,会前罗斯福对蒋介石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牵制日军。如果你始终站在盟国一边,盟国取胜后,美国将保证中国战后取得应有的利益。蒋介石听到这样的话后,立即就问:“是否满洲、台湾可以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于是,开罗会议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涉及到日本战败后台湾的归属问题。
  现在完全可以说,蒋介石当时提出收回是选择了最有利的时机。而蒋介石也以中国人民抗日的壮举和勇气在开罗会议上强硬地提出了台湾甚至香港问题。会议经过四天的商讨,于11月26日通过了著名的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转念朝鲜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开罗宣言》在随后的德黑兰会议期间获得斯大林同意后,于12月3日正式向全世界公布。
  《开罗宣言》对中国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正式以国际大国会议的形式,决定基本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从结束不平等条约到参加开罗会议,反映出中国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迁。中国从任人宰割的被奴役地位上升为世界四强之一,蒋介石也由一个神秘的东方君主式统治者变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大领导人之一,这是因为中国人民站起来英勇抗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抗击法西斯的历史性贡献换来的。作为蒋介石本应清楚这一点,正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者的勇气和打击侵略者的行动,才把他推上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令人遗憾的是,蒋介石并没保持好这一荣誉,他的个人威望很快的开始从他一生中的高峰跌入了谷底。

台湾光复(1)

当前:第2/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