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第2/117页


  石青色的贝勒服,布料看着就厚实,脖子上挂着朝珠,头上还有顶戴帽子。
  这一身打扮,在外边行走别提多热了,更何况记忆当中他这位四哥可是最怕热的了。
  胤祯见着额娘,一上来就开启唠家常模式,年纪小也就这点优势了。
  四贝勒比胤祯大了整整十岁,为人又素来方正,每次见面,礼数都是要做足的。
  德妃手拿着扇子就没停下,瞧见老四满头大汗的样子,做额娘的也不是不心疼。
  “永和宫里没用冰块,十四的身体也已经恢复的不错了,你以后也别老往这边跑了,把皇上交给你的差事办好,这才是正经事儿。”
  “儿子晓得。”
  四爷坐在宫女特意拿过来的绣墩,即便已经满头大汗,即便是在亲额娘的寝宫里,即便对面躺着的是亲弟弟,坐着的是亲额娘,也没说松松扣子,更没把帽子摘下来。
  德妃跟小儿子在一块,可谓是温情满满,但是加上大儿子,这温情就不剩多少了。
  就连胤祯都有所察觉,这亲娘俩相处起来是怪怪的,比他这个‘鸠占鹊巢’的人,还要生硬。
  跟前几次来的时候一样,四爷在永和宫里并没有呆多久,知道十四弟身体没事儿,就放心了。
  从进永和宫开始,一直到出永和宫的门,加起来都不满半炷香的时间。
  “皇上带着直郡王他们去盛京谒陵,你四哥这两个月肯定不得清闲,能到永和宫来看看你,那也是挤出来的时间,你别怪他没多待。”德妃轻声解释道。
  不是打小养在一块儿的孩子,年岁上又差了这么多,她没苛求这兄弟俩感情上能有多亲近,但既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交情总归也得比旁人好吧。
  皇上去盛京,带走了一串儿的皇子阿哥,连只有十二岁的老十三也跟着去了,留下太子监国,老四和老八辅助。
  胤祯也知道四哥最近忙着呢,兄弟俩差了十岁,平素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原身去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四哥刚好离开上书房入朝堂。
  再加上四哥之前被孝懿仁皇后抱去养了,自家额娘跟孝懿仁皇后算是情敌了,一个生母,一个养母,想想也知道这里头的关系有多微妙。
  出于这种种原因,原身对四哥并不亲近,反倒是更亲近年岁相近的八哥、九哥和十哥。
  十几个同父的兄弟,而且又是生在皇家,哪怕胤祯不怎么了解这段历史,也知道肯定会有激烈的夺嫡之争。
  上辈子,他的叔伯和堂兄弟们,为了一个上市公司都能争得撕破脸皮,如今要争的可是万里河山。
  好在自己是个没多大理想的,这一点继承自父亲大人,公司的主导权他不争,万里河山这个大摊子他就更不会去争了。
  当皇帝是什么好事情,累死累活的不说,丁点儿大的事儿都被人拿到放大镜下去观察。
  原身小小年纪,太子也稳稳当当在那儿立着呢,自然没有想过那个位置。
  不过也还是蛮有志气的,文武兼修的原身,立志做将军,能够名垂青史的大将军,当然了,他出身皇家,跟其他的将军还不一样,他若做将军,必然要做大将军王。
  不清楚历史的弊端就来了,康熙之后,是四皇子继位,也就是日后的雍正皇帝,这一点他知道,但是康熙的其他皇子有什么成就,他就一概不清楚了。
  上辈子陪母上大人追了几集电视剧,知道的有效信息只有三条。
  其一,皇阿玛是个长寿之人。
  其二,四哥是下一任皇帝。
  其三,他貌似好像还有个十七弟,如今尚未出生。


第2章
  胤祯治病来势汹汹,之前把众人吓得不轻,如今身体情况虽然已经好转了,可仍旧被摁在永和宫养身体,阿哥所不能回,上书房和演武场就更不能去了。
  闲来无事,也只能是翻翻书了。
  原身是立志要做大将军的人,所以除了儒家经典和史书经文,还有满文书籍之外,兵书也不少。
  好歹也是受教育多年的人,又继承了原主的记忆,胤祯看这些书并不吃力,只是这清朝的皇子阿哥们确实苦命了些。
  原身从六岁开始就去上书房读书,一年里也就能休息个五六天,除这几天以外,每日凌晨三点就需要起床洗漱了,花一个时辰的功夫复习昨日的功课。
  凌晨五点就有师傅正式上课,课程一直要进行到十一点钟,之后是一个时辰的午膳时间,下午一点到三点去演武场练武,三点到五点,继续文化课的学习,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是射箭课。
  从凌晨三点的时候开始,一直到晚上七点钟结束,刨去午膳时间,都还有十四个小时呢。
  高三毕业生也不过如此了。
  让小孩子从六岁开始就进行这样的生活,简直是惨无人道。
  现在要接受这样‘惨无人道’教育的就是他了。
  一想到这样的生活要过好几年,也是挺可怕的。
  皇阿玛带人去了盛京,额娘心疼他,一直不提回去读书的事儿,胤祯也就全然不当有这回事儿。
  永和宫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没事儿的时候,同额娘聊聊天,找几本有意思的书看,拿着字帖练练字。
  胤祯在这个世界上过的第一个七月份,纵然伴随着炎热和骄阳,但却足够的闲适和惬意。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一直持续到皇阿玛从盛京回来,没想到,额娘不提让他回去读书的事儿,四哥却是专程跑过来一趟。
  问了太医,又亲自看了脉案。
  “十四弟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也该回上书房读书了,一直待在永和宫总归是不太好。”四爷表情还是比较严肃的。
  十四弟尽管有些调皮,可在兄弟们当中也算是上进的了,尤其是跟老九和老十比起来,就算是生了一场大病,也不至于痊愈之后,还一直待在永和宫,迟迟不回去读书吧。
  胤祯已经十岁了,皇子阿哥六岁就要搬到阿哥所去住,住在嫔妃的寝宫里,哪怕是亲额娘的寝宫,也于理不合。
  病重的时候过来住,旁人倒不会说什么,可这病都好了,再住下去,肯定会有人说些有的没的。
  事实上,不光四爷是这么想的,德妃这几天也一直在犹豫,要不是看小儿子大病了一场,又一直闭口不提搬走的事儿,她也会提醒一二的。
  如今好了,坏人老四来做。
  “你四哥说的有理,确实不适合再住下去了,御膳房和阿哥所那边,额娘都已经安排好了,药膳接着吃,每三日让太医过去请一次平安脉,不过冰块还是不能用,有什么缺漏的地方,就打发人过来找额娘。”
  好吧,四哥和额娘显然已经达成共识了,胤祯也不想再挣扎,早晚是要有这么一日的。
  “那让人收拾收拾,我明天就搬回阿哥所。”
  四爷皱眉,“去上书房读书,不到寅时(凌晨三点)便需要起床,你折腾,额娘不还得跟着你一块儿折腾,赶紧的,现在让人收拾收拾,我送你去阿哥所。”
  这就不必了吧,永和宫跟阿哥所距离也没太远,反正都在这紫禁城里头,至于要带的东西,那也没多少。
  胤祯垂头丧气的让人去收拾东西,拜别额娘。
  “儿子有空就回来看额娘,您多保重身体。”
  作为四妃之一,额娘的日子固然过得体面,但在他看来,也还是挺无聊的。
  可能是皇阿玛不在的缘故吧,没什么人闹妖蛾子,但也没什么新鲜事儿,生活平静的跟水一样。
  不过像水一样也挺好的,总好过他,即将进入水深火热的生活。
  兄弟俩一个走在前头,一个走在后头,差了也就是两个肩膀的距离。
  “四哥今儿可还有闲工夫,让他们收拾东西就行,如果四哥有空的话,我去瞧瞧两个小侄儿。”胤祯道。
  作为曾经的独生子,‘亲兄弟’这种生物还是挺让人稀罕的。
  别看他不想回去读书,可也知道这位四哥是好心才来提醒他,这要不是亲兄弟,谁犯得着费这个口舌。
  四爷转过头来,语气轻快,“那就跟我去瞧瞧。”
  模样还是那个模样,早先看着还有几份消瘦,不过今儿再看,人也已经养回来了。

当前:第2/11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