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唐》第486/488页


为了大唐的未来。他必须要进行更多方面的改革。杨曦所进行的改革,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皇权,加强政事堂诸宰相的权力,以相权制约皇权,朝类似后世君主立宪制方向发展。

后世时候他身处年代的各国制度已经清晰地向世人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制约的权力最终会带来没办法控制的**,官员们为所欲为,世风日下。他坚信,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即使他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也是这样认为,他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开创一个更加清明的时代,有监督的权力才会受到制约,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这样才能让大唐在良性循环中发展。

他后世时候生活,权力不受制约而出现的各种弊端他耳闻目睹了不少,连军队中都是这样。要让大唐真正的长治久安,一直延存下去,肯定要有一套非常好的制度,各方面权力相互制约,才能实现这一切。后世西方的民主制度就是权力相互制约的,即使总统也不能为所欲为,在这方面,杨曦觉得还是西方人做的好。人治的弊端太多了,必须要慢慢向法治转变。

杨曦期望经过他的努力后,在几十年后能初步实现这样,皇帝依然是国家元首,是最高权力掌握者,但属下的那些大臣也会对他行成制约,并有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

杨曦认为,现行的三省六部制只要经过改良、完善,再经过多年的演变,可以实现他的目标。

当然这种关系根本的事谁也不敢打保票,也不可能完全杜绝**与滥用权力,但制度的制约下,能将这些除到最低程度,那就很好了。

而要完成这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仅凭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很多年的慢慢改变才有可能实现。杨曦也需要很多的人帮忙,也不能让人才断档。如今已经有很多有才之士经他荐举、提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大力量培养,并且要向这些人灌输“民主”方面的理念。

在官员的作用上,杨曦不喜欢阿谀奉迎之臣,他希望官员们都是耿直入士,能为理而争。当年裴行俭创立的官员选拔制度非常不错,只不过没有很好地实行,杨曦令吏部尚书李麟,根据裴行俭当年制定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并在以后严格遵守。

所有一切都需要制度来制约,这是杨曦坚信的一点。

在杨曦的一力主持,及众大臣的协同下,政治方向的改革也在慢慢地进行。

这方向的改革杨曦并不着急,他知道这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成就。

不过其他方面的改革他已经看到成就了。无论是军制还是民生方面的。

在节度使制度废除,卫军制度施行后,军制进一步完善。

兵部的动作不少,先后制度了许多条例,包括武将的任职,解职,轮换及征兵,战时动员,退役,后勤保障。武器研制,装备军队等等一系列的条例。

因这些制度的施行,大唐军队进一步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军中将领不得干涉地方事务,地方官员不得插手军务,使得军政得到分离,皇帝通过参谋部和兵部更有效地掌管军队。

因为各项改制,大唐的国力呈跳跃式增长了,天下很快就丰足。国库进一步殷实。

永昌四年的时候,杨曦在与众大臣讨论国事的时候嘀咕,大唐已经好多年没有战事发生了,这样下去。军队的战斗力会慢慢下降,这不是很好的结果,需要发动战事来检验及提高军队的战力了。

那些新研制出来的武器,也需要在战场上检验一下效果如何。

开疆拓土是任何一个君王都非常想做的事。特别是杨曦这等狂热的大汉民族主义者,他要打仗,他要征服更多的领土。他要将大唐打造的更加庞大,让大唐成为一直超级帝国。

也就在杨曦好战的言论鼓动下,大唐的边境很快就燃起战火。

战火首先在南面进行。

因为天竺等大唐南方的一些国家不礼待大唐的使臣,让数名大臣使者倒毙在出使的路上,大唐皇帝杨曦暴怒之下,下达了大军出征替出使这几国使者报仇的命令。

驻扎在南方,已经磨刀霍霍的第七、第九、第十五、第二十八卫军共十二万人,以王思礼、李抱玉为大总管及副大总管,各卫军大将军为分总管,开始了征服后世中南半岛的征程。

装备了大量火器又经过严格训练的大唐军队战力根本不是天竺等国的军队可以抗衡的,战事完全是一面倒的。灭骠国、弥国、真腊、林邑、直塘、罗谷哥等国,并将其国王掠回长安,王思礼、李抱玉等人连奏凯歌,在为自己战功本上添加战功的同时,也将大片的国土纳入大唐的版图之下。

同一年,大唐水师战舰在水师统帅陈回光、副统帅南霁云的率领下,进驻愿意内附归唐的流求,也就是后世台w那个宝岛。并在下半年从流求出发,攻占了常掠我渔民的吕宋地。

继尔以吕宋为基地,水师战船继续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诃一带进军。配合从陆上攻击的中南道行军部,攻击大唐南面这片地域,直打的这片土地上的土着人夺命而逃。

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后世时候中南半岛这大片地方及马来、印尼等地尽被大唐军队攻占了。

杨曦从来不认为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好,根本不是蛮荒之地,他在收到我大唐军队已经攻取这些地方的战报后,马上下诏,在新置地上设立州县,派官员治理,准备永久占领。

林邑都督府、马来都督府、天竺都督府先后设立,归于安南大都护府治下。

自此,中南半岛及附近大部地方都归于大唐治下。

在南方用兵的同时,杨曦也将目光瞄向了东北方向,在安东大都护府附近,还有渤海、黑水靺鞨、新罗等时叛时归的小国,及一些阳奉阴违的部落。这些政权的存在,让杨曦非常的不舒服。

“必须要将他们征服!”这是杨曦在收到南面传来战报,并得知这些东北小国经常做些小动作后的决定。于是杨曦的命令很快就被贯彻执行了下去,自有人去“创造”出兵的借口。

想打仗,从来不会师出无名的。

也就在南方战事暂时平息,大唐军队巩固成果之际,东北方向的战事跟着打响。

永昌五年夏,朝廷下诏组建东北道行军部,以仆固怀恩为大总管、浑缄为副大总管,以第四、第八、第十八卫军为主要作战兵力,准备攻打渤海、新罗和黑水靺鞨。

当前:第486/4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