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重生当学神》第125/211页


  就连实验室老板钱教授,听说井熙得了这个奖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咱们实验室里以前只听说过论文发表的,得了小说奖还是个稀奇事,挺好挺好,你这也算是填补实验室空白了。”
  其他人也忍不住跟着乐起来。
  为了去颁奖礼,井熙还特地跟实验室请了假,打了一辆的去的颁奖会场。
  签到的时候,那边的工作人员还以为她是跟着哪位长辈来的,听说她是得奖者,对方的眼睛就忍不住的盯着她看,看得井熙都有些尴尬了。
  坐在安排好的位置上的时候,井熙左边是个中年大叔,看起来有点眼熟,右边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也是一脸的名人相。
  这两个人应该是认识,隔空寒暄了几句,才好奇问井熙的名字。
  “你还是学生?如今的年轻人可真是不得了,还在读书就能得奖了,”中年大叔笑,又对着那个老奶奶说:“这该不会是您的学生了吧?也只有京华文学系,才能出这么厉害的学生吧?”
  老奶奶慈祥的笑:“可惜我没见过这孩子,你是哪所学校的?”
  清北的名字一出口,井熙忽然觉得老奶奶脸上的慈祥顿时弱了三分。
  “你读的是清北的文科?那种和尚学校能有什么底蕴,小朋友啊,等你以后考研究生的时候要不要考虑我们学校?京华在人文这一块的研究水平,可能甩你们学校一大截去。”她甚至当面挖起了墙角。
  井熙抽了一下嘴角:“老师不好意思,可我是工科生,暂时没有跨专业的想法。”
  中年大叔忍不住哈哈笑起来,老人家也是个小孩性子,装作赌气的哼了一声,最终还是憋不住笑起来:“我就说呢,最好的这批文科生本来就该在京华的,向你这种啊,属于跨界生,那就没办法咯!”
  领奖的时候,除了一张奖状,还有两百元的奖金,给井熙颁奖的正好是《故事》的总编辑,一看见她,人家又拉着她说了好久的话,绕来绕去除了祝贺井熙得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催稿。
  催得井熙都是一身汗,好半天才摆脱了主编的唐僧念经,出门的时候,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不过她得奖这件事的余韵还没有结束,除了她的短篇小说集再一次加印,又得了几千元稿费以外,还有好几个媒体想采访她,其中还有个清北校报,夹在一种传统媒体里,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
  偏偏,井熙还就只接受了清华校报的采访――可能是之前得状元那次,她已经被黄蜂一样涌过来的记者们给吓怕了。
  清华校报来采访的是个年轻的女学生,很显然之前做了不少功课,和井熙聊起来也颇为愉快,两个人聊了聊《月壤》的创作过程和一些细节,还有井熙的状元经历,最后,学姐忽然问:“对了,我听说你已经发表过一篇SCI论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图书馆我没有搜寻到,请问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比起得了全国性大奖的小说,学姐更感兴趣的,却似乎是SCI,可能这也是理工科强势的大学学生天然更关心的话题。
  井熙一愣,没想到这个学姐连这么细微的功课都做了,不由笑:“的确是发表了一篇,不过当时我还没有入学报道,联系地址虽然留的是清北,但是单位写的是我的高中。”
  “你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发表SCI了?”学姐的声音忽然就高了八度。
  “我当时已经高中毕业了。”井熙试图解释。
  只可惜,这时候学姐对其他都不在意了,一个劲在小本本上奋笔疾书起来。
  对清北来说,高中生的SCI,比一个文学奖可有意思多了。
  忽然之间,学校里的人好像都听说她发表过SCI的事情了,就连钱教授都叹气:“你说你当时那么急着发表做什么,要是单位写的北大,可还是有一笔奖金的,大一新生就能发表SCI,经费说不得也能申请个几千块,足够做好几轮实验了。”
  “教授,现在就申请不了了?”王聪帮井熙问道。
  “应该也能吧,我看过你那篇论文,还是很有水平的,主轴编码器这个方向也很有些文章能做,我去帮你申请申请,高中生的时候都能发表SCI,按理说,也都资格申请经费了。”
  钱教授嘟嘟囔囔的往外走,其他学生就只剩下羡慕了。
  王聪忽然半责怪的对井熙说:“你当时申请进实验室的时候怎么没提这个事?”
  井熙不好意思的说:“那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太低了。”
  “再低你也是大一就能发表SCI的牛人,”王聪叹,“你看跟你同一批进来的毕明,都大三了,还在为第一篇SCI秃头呢,我就说,当初班上的时候我就觉得你有研究天赋,还好及时把你拉进来了。”
  王聪为自己的先见之明十分得意,但也忍不住感叹,如今真是一代新人胜旧人,要不是觉得井熙以后肯定会出去留学,他也说不清会不会嫉妒她了。
  井熙的理解能力强,再加上记性好,除了操作上稍微弱一点,其他几乎完美无瑕。
  而且操作本来就是时间堆出来的,井熙的学习能力强,连操作的练习时间都比一般人少得多。
  很快,王聪就发现自己也没什么能教给她的了。
  因为井熙如今不少上机操作,动作比他还要完美,对规范的理解,比他还透。
  更重要的,是井熙时不时突然冒出来的灵气,那种对于实验天生的敏锐度,王聪也只在实验能力最强的汪师兄身上看到过。
  可即便是汪师兄,刚入实验室的时候,跟井熙比也是远远不如的。
  当然,自己就更加比不上了。
  因为年老体弱而不得不面对淘汰风险的王辅导员,不由落下了感伤的泪水。
  与此同时,井熙的实验设计也写好了。
  汪彪一看到她的设计就皱眉:“这个跟我们小组的实验关系不大吧?”
  井熙耸耸肩:“我也是扫论文的时候顺便想到的,还请汪师兄指正。”
  井熙这个实验设计其实也不是完全和光谐振腔没关系,光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她这个实验设计,就是针对的激光器波长控制。
  到了21世纪,激光器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但其实,这个对现代科技有巨大推动作用的仪器1960年代才被发明,而普遍应用,也才是70年代的事情,也因此,作为如今电子科学的热门领域,对激光器的研究,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太大。
  唯一的差距,主要还是体现在仪器上面――不过这一点,国内哪个领域好像都差不多。
  在大多数人眼中,一提起激光,大概第一反应就是切割,其实在现代社会,激光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在切割焊接,光纤通信,激光扫描,甚至是医疗美容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应的,它也是一个能够赚到大钱的产业。
  只不过,目前对激光器的研究还不太充分,还有大片大片的□□等待开垦。
  井熙也是在扫一篇关于激光器光波波长控制论文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激光打印的。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第一台激光打印就已经被研发出来,而去年HP就已经推出了第一款商用的激光打印机,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品,它的缺陷还有不少。
  早期的激光打印机用的是氦氖激光器,这是一种气体激光器,因为造价便宜,方便可靠,所以使用的范围很广。
  但是无论打印速度还是打印的细腻程度,甚至彩色打印机,最好的选择,还是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其实发明时间也不算晚,但是因为早期半导体成本过高,所以适用范围有限。
  但是井熙很清楚,这种激光器才是日后的主流,因为能与集成电路兼容,更是大大的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实验室倒是能做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汪彪说,“但是这东西成本太高,我轻易都申请不下来材料,你要不还是换个简单点的实验方案,还有希望试一下。”
  新人的第一次实验方案,绝大多数的下场都是被直接锁在抽屉,还是井熙这个方案确实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也还有点意思,才能得到汪彪的陈恳建议。
  事实上,绝大多数实验方案设计之初,研究者自己也不确定能得到什么结果。
  就像是往大海里撒一个小鱼网,有经验的渔夫或许能通过洋流的方向,水面的表现,有更高的几率网到鱼群,但也有可能,网里只有几条没有价值的小鱼,几片残破的瓦片,碎珊瑚,或者,也可能是藏着金币的宝箱。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一网下去都是一无所获。
  在科研界,一无所获的几率绝对高达99%,所以,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可以是有趣,值得尝试,或者是新颖,但是绝对不会是成功的机会大。
  只有不断的尝试,把经费流水一样花出去,才有可能一窥知识女神绝美的微笑。
  井熙这个实验方案就是属于有趣新颖的范畴,但是,因为这点特征就浪费几千上万的经费?汪彪还没有这个魄力。
  毕竟,就算她再学习能力再强,再有潜力,这时候,到底也就是一个申请不到经费的大一新生而已。


第78章 大丰收
  把实验设计递上去之前, 井熙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做。
  但是,做实验实在是太贵了。
  实验室操作可不同于工厂定制,除了少数可以买到的标准件, 其他都需要仪器的辅助。
  井熙简单估算过, 整一套工序下来, 光是买仪器, 上千万美金都打不住。

当前:第125/2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