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华年》第49/49页


  终于她累了,渐渐放弃挣扎,抽抽搭搭地哭,眼泪一颗一颗的从大大圆圆的眼睛里滚落出来。
  “爱哭爱闹脾气,你还真是不听话,想降住你还真要费些气力。”靡姬一边用衣袖擦着她流下的眼泪鼻涕一边对她说:“鸾歌,记住我下面说的每一句话,听清楚记仔细。我大限之期已近,所以这些话我只能说这一遍。”
  靡姬看着她说:“你是我的继任,将会继承我的一切,你的命运也会随之而异。你此生的命运就隐在你的名字里——鸾鸟一现天下安,自歌独舞人不见,惊天一鸣韶华暗,半世绚烂半世憾。”
  她很安静,似乎已被靡姬的声音完全吸引了,全身唯一在动的只有那一双不断眨动的眼睛。
  “不明白?不打紧,等你长大了,自然有人会解释给你听的。现在,你只记住便好。”靡姬的脸上又漾起了如最初那般温婉的笑容。
  她缩了缩身子,怯怯地瞟了几眼抱着她的靡姬。
  靡姬重重叹了一口气,“我本也没什么可给你的,就剩了这个。”说着从怀里摸出一颗墨绿色的药丸,柔声哄着她吃下。
  她摇摇头。
  “乖,快点吃了它,”靡姬的脸上已经有了焦急之色,“时候不多了。”
  她还是摇头,紧闭着嘴,左右躲着。
  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一个要把药丸喂进去,一个摇着脑袋躲。
  靡姬似是真的急了,左手猛地一勾,便用肘弯锁住了她的头,这样,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刚好托着她的小下巴,微一用力,就把她的嘴打开了。
  才把药丸送进去,她的眼泪就又掉出来了,这次不再是小声抽搭了,而是哭出了声的,哭声委屈得让人揪心。
  靡姬有些无措地看着面前这张哭得揪在一起的小脸儿。
  愣了一会儿,靡姬的脸上才漾开了一抹笑,然后就听见靡姬用那柔柔的声音似是对着她说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这样的性子,怕是以后不好相处呢。到底是欢喜冤家还是相敬如宾,呵呵呵,还真不好说啊。”
  呵呵的笑声和呜呜的哭声混在一起,交织成一种奇怪的让人烦躁的声音。
  忽然,两种声音都消失了,一切重归于寂静。
  就和最初时一样。
  只,多了一道寒光,是一片薄薄的刀刃泛出的寒光。刀,正拿在靡姬的手里,被高高举起。小小的她惊恐地张开嘴,那个“啊”字还没叫出声,靡姬已然抖手划开了自己的手腕。
  血,汨汨而出。
  “啊!”她终于叫出声。
  靡姬似乎想要捂住她的嘴,却被她使尽力气用双手挡开,血,甩到了她那张已无半分红润的小脸上,衬着那脸色愈加的惨白。靡姬又抬起手,似乎想圈住她,却抓了个空。她已经跳下了靡姬的腿,“爹爹,爹爹,宝儿要回家,爹爹,你在哪啊……”她一边大叫一边转头没命一样地跑。
  “你跑得了吗,这是你的命运,就像‘靡、姬’也是我的命运一样。你永远没得选,改不了、逃不脱。”靡姬的声音贴着鸾歌的耳朵响起。
  “你骗人,你骗人,我不信……”她捂着耳朵边喊边跑,跌跌撞撞,却不敢回头看一眼。
  “我没骗你,跑到天边,这也是你的命。”靡姬的手突然自她身后伸出来抓住了这具小小的身体,把她扳过来,命令道:“看着我的眼睛。”
  “不要。”她浑身不停地抖,却倔强地昂起头闭上眼。
  似是过了许久,没有再听到声音,抓着她的手也放开了,她慢慢张开眼睛。而后,看到了那双狭长上挑的凤眼。一个哆嗦,她已跌坐在地上。
  靡姬伏着身子抱住她,按着她的小脑袋贴近自己的胸膛,她挣扎着,胡乱地拍打着她所能接触到的靡姬身体的任何部位,嘴里叫嚷着:“你放开我,让我回家,放开!”
  靡姬捉住她的手,低下头看着她的脸,声音里满是忧伤,“孩子,今夜之后你就可以活下去了,用我的一条命换你们两人一世的平安是我唯一能做的了。希望你能替我守着他,让他活下去。”
  说完话的靡姬放开了她,静静地看着她,而她却似已经连爬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颤抖地一下一下地向后面挪去。当她的后背抵上墙的时候,她小小翘翘的嘴唇已不见一丝血色,看着靡姬的脸上又慢慢地挂上了笑,淌着血的手又在一点点逼近,她只能木木地喊着:“不,不,不要,不要碰我,不要,不要……”靡姬越是靠近,她的声音也越大,眼睛睁得大大的,瞪着靡姬握着刀子的那只手,渐渐歇斯底里。
  薄薄的刀子再次高高举起……
  “啊……”鸾歌大叫着从床上坐起。
  梦,总是到这里停止,被自己的叫声打断。
  夜,静谧的夜。
  鸾歌木然看着打在窗格子上的斑驳月色,由清晰渐致模糊,一时只觉双眼酸胀不已,轻轻一眨,泪便自眼眶中悄无声息地滚落。她怔愣地坐了半晌,忽低低自语道:“成化二十一年三月十五,整整十年了。”
  静静闭上双眼,不理会那犹自颤动的羽睫,鸾歌紧紧咬住下唇,缓缓地缩回被子里,把自己从头到脚都裹在里面,紧紧地裹着,等待天明。
  就如过去十年里的每一个月圆夜……

  谜一样的女子

  《明史》记载她入宫时“幼不能知亲族也”。 为寻找母亲诗中的家乡,孝宗三次派出官吏秘密进入连、贺瑶僮(壮)中寻查。因多年战乱,加上岭南山高水远道路艰难,寻查皇太后的族人都事倍功半,三次均无功而返。
  在礼部尚书耿裕的奏请下,明孝宗请礼部在桂林府建造了纪念母亲及家族的圣母庙和圣母池,每有司岁时祀,都请桂林番王靖江王府的皇亲们前往祭拜。
  谜团待解
  出生地和姓氏均存疑
  现在距离纪淑妃出生时间———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近600年了,纪淑妃这位贵为明朝皇太后的女子,身上仍有不少谜团未解,主要集中在出生之地、姓氏、民族三个方面。
  出生地:连山亦或贺县?
  连山学者认为,纪淑妃出生于连山,一是竹园寨的地形地貌与纪淑妃留下的诗歌描述十分相似,二是当地民间传说与史载大体相同,三是竹园寨尚有纪淑妃用过的“皇后井”。
  连山两轮县志副主编、助理研究员莫自省(广东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告诉记者,竹园寨右侧有据传是纪淑妃生母之墓,墓地称“黄幡倒地”,村后背山岂不是“ 来龙正是幢幡岭”?墓右前方一山头中间凹下去,很像一个放置玉印的印盒(箱),应了“右手关栏玉印箱”。墓的前方小山头似一把弯弯的梳子,便是“梳儿岭 ”,整个向阳村委会小盆地里有九个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小山包便是“九牛睡垌”。
  “当时孝宗皇帝数次派人查访,也许因交通不便未能查访到此;纪淑妃宗族后来知悉她被封为皇太后,或许是因前面纪、陆、韦等人冒认被革职查办,再不敢贸然去认也未可知。”莫自省说。
  而在贺州桂岭民间,也流传着纪淑妃幼年被明朝军队虏入皇宫,并得明朝宪宗皇帝之宠,生下明皇帝朱祐樘的故事,内容与连山的民间传说相仿。贺州的依据是,《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记载:太后在宫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不能知亲族也……
  去年,广西桂林艺术研究所所长明德昭为考证纪淑妃出生地曾到连山竹园寨查访,认为传说与地貌皆与史料诗句吻合,亦撰文表示纪淑妃系连山瑶寨走出的大明皇太后。
  姓氏:姓李姓纪还是姓袁?
  关于姓氏,连山学者认为纪淑妃是随着游耕部落来到竹园寨恳荒种地的李姓瑶民,入宫时因发音不准而被错误记成“纪”。《明史》亦载:蛮中纪、李同音。贺州桂岭也认同纪淑妃本姓“李”这一说法。
  而记者在竹园寨采访时,村民表示纪淑妃本姓袁,被广西亲戚收养后改姓李;目前村里还有袁氏村民17名,自言是纪淑妃后人,每年都到纪淑妃故居和皇后井拜祭。
  民族:瑶族还是壮族?
  纪淑妃的民族成分争议较小,连山和贺州大都认同其瑶族身份,均言其出身于瑶族家庭。
  连山有学者提出异议:如果是瑶族的话,为何在《明实录》卷三十二有“本蛮土官女”之说以及“而及贵、纪旺以僮(壮)人冒认”、“晓谕乡镇、市土僮(壮)人”两种记载?因为当时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南蛮”,而僮(壮)族才有土官。这说明纪淑妃可能是壮族。
  因为这位皇太后的身世一直是未解之谜,因此给我留了个空子可钻,所以,既然是迷,那么我就让她更玄乎一些好了。

--------------------------------
本文由久久电子书下载网(www.gouyg.com)下载,久久出品,必属精品。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狗狗书籍网(gouyg.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当前:第49/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