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生的机会》第7/36页



从王盼的倾诉中可以看出,她每份工作之间的衔接毫无逻辑,这源于当工作中出现不满时,王盼总是将问题归因于对工作没兴趣。她用变换工作来解决遇到的压力,结果是压力没解除,反而在同一个层面上不断重复遇到的麻烦。

王盼的“麻烦”诸如文秘工作的琐碎,销售人员的压力,技术工作的枯燥,都使她在工作之初就丧失了兴趣。殊不知,以上烦恼正是各项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她接受工作的同时,也就必须准备迎接相应的挑战。其实,在这些工作中,她足以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创造成功的机会,可是等她换了几次工作后,也没找到什么工作才是自己所感兴趣的,她失去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机会,只好在一份又一份工作面前『迷』惘徘徊。我们可以看出屡次换工作,未必不是一种损失。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只能学着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我们。这就要求我们适应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兴趣,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主动去创造成功的机会。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其实,在主动进取的人面前,机会完全是可以创造的。只是消极等待机会,是一种贪图侥幸的心理。

人生有了主动才有完整的自我,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自己为自己开辟道路。就拿择业来说,主动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找工作,而被动的往往根据市场需求和广告去选择。换句话说,主动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活,而被动的人总是被生活所选择。

张泽就是那种主动进取的人。他原来在大学时的专业是学计算机的,毕业后有好几家公司想雇用他,但是经过了解后,他都觉得位置不合自己的兴趣。之后,他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寻找,然而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开始自己开拓电脑方面的生意。首先,他列出了所有电脑公司的名单,然后逐个收集有关电脑方面的信息。通过扩大接触面和大量的咨询工作,他渐渐成了这一行中小有名气的人。结果数家公司争着抢他,最后他选择在一家大公司任管理咨询部门的主管。

主动的人不会『乱』拼『乱』打、盲目出击,首先得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对自己的才能有充分的了解。前者是“你想干什么”的问题,是想当一个作家、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者经营一个公司、开商店等,都必须形成自己的一条思路,接下来,你还得考虑到自己所追求的侧重点,是工资、安全感、名声,还是权力?明确之后,就不会再犹豫。与此同时,你还得对自己的才能有充分的确认,知道自己什么事情干得最漂亮,什么方面表现得突出,然后发挥所长,弥补所短,从而在生活中采取主动。

在工作中,学的魔力就是兴趣的魔力。因为有了兴趣,少年法布尔才能从早到晚在草丛里纹丝不动地观察昆虫;因为有了兴趣,陈景润才会走路时也经常痴『迷』于数学思考,撞了电线杆还连忙道歉;因为有了兴趣,比尔?盖茨才能在读大学时为赶一个程序连续奋斗36个小时而乐此不疲……兴趣是一种伟大而奇妙的力量,它能够化苦为乐,变苦学的地狱为乐学的天堂。任何一个人,一旦对某一方面有了浓厚的兴趣,不用督促,不待劝勉,就能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再苦也觉得甜,再累也觉得轻松,苦事变成了乐事。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的兴趣给人以巨大的力量,使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同时它也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观因素。一个对工作产生浓厚兴趣的人会自觉地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去争取达到所定的工作成就,而没有兴趣的工作是一种消磨时光和智慧的苦役。所以,在工作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兴趣。

一个把握眼前机会的人,90%可以成功,但是一个创造机会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失败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懂得把握机会学会创造机会,并从机会中发现自身的兴趣点所在,这样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成功。

3.找一份自己擅长的职位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性』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特长也大相径庭。如果让一个精通公关的人坐在研究室里做研究,未免不太合适;而让一个不善言辞的科研人员去搞销售,恐怕就更不合适了!所以我们必须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以自己的长处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

有一位农民,养了一头驴和一只哈巴狗。驴子天天被关在棚子里。虽然农民给他很多好吃的,但每天都要到磨坊里拉磨,或到田地里驮运农作物,工作不轻松。而哈巴狗就不一样了,它会演许多小把戏,工作相比驴来说轻松多了,还颇受主人的欢心,每次都能得到很多奖励。这让驴子在工作之余总有些怨言,总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一天,机会终于来了,驴子挣断缰绳,跑进主人的房间,学哈巴狗那样围着主人跳舞,驴子又蹦又踢,不仅撞翻了桌子,还把碗碟摔得粉碎。驴子觉得这样还不够,它居然趴到主人身上去『舔』他的脸。这下可把主人给吓坏了,直喊救命。邻居听到喊叫急忙赶到时,驴子正等着奖赏呢!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杀身之祸。

这虽是一则寓言故事,但说明了一个道理,你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做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故事中,无论驴子多么忸怩作态,都不及小狗可爱,甚至还不如从前的自己,毕竟这不是它所能干的行当。盲目模仿别人只会坏事,甚至送命。这值得所有想改变自己『性』格、想违背自己天『性』、想做自己不擅长工作的人好好反思一下。

换个角度说,如果你的脚只能穿进43码的鞋,而摆在你面前的却是一双40码的鞋,这时你会怎么办?是千方百计让脚变小去适应这双鞋呢,还是干脆放弃面前这双鞋,再去寻觅一双真正适合你的鞋?这一比喻用在『性』格与职业上,则『性』格是脚,职业是鞋。合脚的鞋子能使你行走起来轻松自如,健步如飞;而不合脚的鞋子再漂亮也会夹脚,更可怕的是,它不仅会使你走起路来别扭、难受,甚至还会磨破你的脚。穿着不合脚的鞋子,你可能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可能在人生的跑道上与冠军擦肩而过。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必须时常考虑这样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方面发展?我能往哪方面发展?我应该往哪方面发展?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在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职业。售货员想要教书,而天生的教师却在经营着商店……于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而痛苦不堪。一位优秀的鞋匠为自己社区的报纸写了几行诗歌,朋友们就把他称为诗人,于是他竟然放弃了自己熟悉的职业,用自己并不熟悉的钢笔写作;鞋匠在国会里滥竽充数,而真正的政治家却在捣鼓楦头;没有神职天赋的人在结结巴巴地布道,而像比彻和怀特菲尔德这样极具神学天赋的人却做了生意场上不如意的商店老板;当真正的外科医生整天抡着砍刀和劈斧时,屠夫们却在医院里给人截肢。很多人感到纳闷:为什么某些人不去做真正适合他们的工作?富兰克林说:“有事可做的人就有了自己的产业,而只有从事天『性』擅长的职业,才会给他带来利益和荣誉。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贵族高大得多!”

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丛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香獐,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如果你的『性』格和天赋适合你所从事的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医生;如果你的『性』格和天赋适合所你从事的木业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木匠;如果你的『性』格和天赋适合你做法律工作者,那么你就去做律师。坚信自己的选择并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不必怀疑,这个世界是任由你去创造的!真正的成功在于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一点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位,才能发挥出100%的效益。一位哲人曾说过:“一个人成就的事业,必然是这个人的特长,舍长取短是天下最愚蠢的人才干的事。”

超人的智慧、进取的态度、恒久的毅力和对目标执著的追求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用心观察那些成功的人,几乎都有上述特征。但能够脚踏实地做自己擅长的事,应该是更珍贵的一件法宝。因此,你若想成功,不妨根据自己的兴趣、长处去选择一份自己所擅长的职业,这样你才能更愉快地达到你想要的成功。

美国著名影星乌比?戈登堡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个在纽约贫民区长大的野孩子,长得一点也不漂亮,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她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高等教育,只在空闲时间看过不少好莱坞经典作品,并幻想有朝一日能像电影里那些大明星一样出入上流社交场合,谈吐幽默、举止高雅。最初的她满口粗话、一文不名,她当时的工作也是为尸体整容,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甚至是讨厌,她很希望自己能当影星。但当她对朋友说她要拍电影时,得来的不是鼓励,而是一句句带刺的嘲讽。如果把她进军好莱坞的过程拍成一部纪录片的话,你就会看到一个只是凭着兴趣、激情和永不放弃自己梦想的人,是怎样赢得一个个人生发展机会的。她凭着自己对表演的兴趣,先进百老汇,在那里她用尽所有办法参加各种团体表演。在舞台上,她努力地把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快乐天『性』表演出来,出『色』的耀眼,几乎所有人都被她折服了。但,由于面貌丑陋和演艺圈对黑人的歧视,乌比并未受到重用。她鼓励自己,只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就会成功。后来,在伯格导演的影片《紫『色』》中,她成功地扮演了一位受丈夫虐待而苦苦在命运的泥潭中挣扎的女奴布热。这是她的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让她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女演员奖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90年她在影片《人鬼情未了》中成功地饰演了一位善良诙谐的黑人女巫师,凭借此部电影,她一举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此后由她主演的《修女也疯狂》更是令观众如痴如醉,影片创下了当年的夏季票房之最,超过一亿美元。现在的她已经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除了演电影,她还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演出晚会,灌制唱片。所有人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样一个既不年轻又无美貌的黑人女子是怎样一直满怀激情,永不放弃的,你就不会感到意外了。

因此,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或岗位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知识兴趣异常,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有的人则倾向于理智世界,对数学、公式、演算、设计乐而不疲;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则对技能感兴趣,对修理、车、钳、刨、洗、摄影津津乐道……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都不是很喜欢,因此也导致不快乐。据专家分析,“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所在,当工作做得不快乐时,一味强调是自己的能力或个『性』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却没有考虑过这份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此外,工作环境、待遇跟自己的期望值不匹配、工作氛围不适合自己以及个人发展空间受阻碍等,都是让自己感觉不快乐的一些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付出,而付出当然不会快乐,所以不快乐也是正常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讲,仅仅是个饭碗而已。他们在付出时也丝毫没有其他的感觉,所以这种麻木也意味他们没什么痛苦,这种付出的麻木感使得付出也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工作是不可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他们也不可能通过工作来实现人生目标的,这时,快不快乐对他们来讲只是空谈。

生活、工作中的你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要长期发展,就要有动力,而兴趣是发展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嘴里说着要“做自己喜欢的”,实际行动中,选择的却是“看似不错的行业”、“容易进入的企业”、“待遇不错的工作”、“听上去有发展前景的事业”。尽管这些选择并没有错,但如果缺乏了兴趣――动力的来源,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或者在面临困境和压力时难以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人生是短暂的,而世界上又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总有自己不会做或不擅长做的事。聪明的人懂得绕开短处,经营长处,把智慧用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更容易在人生的赛场上领先别人,领跑大众;而愚蠢的人选择的是抛弃长处,经营短处,把心思和精力用在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方面,结果很有可能落在别人的后面,或者永远在泥沼中跋涉,永远与成功无缘。

只有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让自己更出众。

4.将自己兴趣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能量最大程度发挥出来的时候,他就能梦想成真。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成功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陈景润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他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研究结果做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哥德巴赫猜想”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些成就,是源于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他的兴趣永远停留在低级水平上,甚至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一个人的兴趣与其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数学家沈元在中学教书时曾指出:“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正是这催人奋进的话语,在少年陈景润的心中播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激励他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去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非常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力考入厦门大学。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被同学们称为“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论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论的专著。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他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事业的成功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生是否美满和谐。每个人的一生约有11000天是在工作,这将是你近1/2的人生旅程。在这11000多天中,汇聚了你一生中精力最充沛、最具创造力、最灿烂、最具魅力的时光。如果你不慎从事了一份自己并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职业,便很难发挥自己的真实才干,还可能少了一分盎然人生的趣味。即便充分调动了你的能量,也可能做不出什么成绩来。你无法选择自己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却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努力来奠定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在人生的舞台上找到适合你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功夫没有白费,经过长时间的研算,他一举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奋发向前。陈景润一生的学术论文就有70余篇。

现在的许多人,工作都是为了薪水。如果你仅仅为了薪水而工作,得到的薪水相信不会太多。如果你为发挥『性』格的优势而工作,不仅会得到更多的薪水,更会开创你自己的事业,得到光明的前途。做你爱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会过得轻松,但绝对可以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有人说:“人生的最大生活价值,就在于对工作有兴趣。”然而,做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做着很有趣,而有人觉得做着毫无意义,其中有天壤之别。主要是个人的『性』格决定的,做不符合自己『性』格、不感兴趣的事所感觉的痛苦,和在地狱监牢里面没什么区别。工作合乎你的『性』格、兴趣,你就不会觉得辛苦、伤神。美国作家辛克莱在耶鲁大学念大四的时候,他对教授羌赛.丁格说:“我这一生最想做的工作是写作。”教授对他说:“那你会饿肚子啊!”辛克莱说:“只要我能写作,我不管肚子饿不饿!”教授说:“哦,那你会成功!”其实,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说“我就是要做这件事,多困难我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开始支持你。爱迪生曾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

很多人都很惊讶大文豪大仲马的写作速度。他一生活了68岁,著书1200部。他白天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起,晚上则与一些朋友交往、聊天。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你去问一棵梅树是怎样结梅子的吧!”这说明,大仲马是把写作当作了乐趣,当作了生活的全部。人们的喜悦,不是只靠金钱就能得到的。金钱可以减少人们对生活的不满,但不能增加人的满足感。应该说,能够增加人的满足感的,还是工作本身,但一定要是符合自己『性』格的工作。不管什么工作,只要符合了自己的个『性』,就能够自发地、自主地去进行,人们就会从中感受到工作的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否则再贵重的东西如果用错了地方,也只能是垃圾或废物。

当前:第7/3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