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一生的机会》第9/36页



这招“倒穿草鞋”之计,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造成敌人判断失误,使部队在比较严峻的形势下转危为安。这一成功之举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中,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因此也就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的前面是一片新天地!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观点是,河水是在不停地流动,当人们第二次踏入同一河流时,他们所接触到的水流已是变化了的新水流。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真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切勿墨守成规。

相传在公元前233年的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仍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却始终找不到绳头。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被他轻易地解开了。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某些事如果墨守成规,一味按常理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就可能会陷入困境,『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就像一团『乱』麻,总也理不出个头绪。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可能迎刃而解。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在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有一个富翁在他老的时候,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100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但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何时掉在了路上。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开了,他顺利进去了。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在经济学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英美两个制鞋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各派出一名业务员到同一个非洲岛国进行市场调查。在那里,两人同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岛上的居民都没有穿鞋子。英国人认为这个岛上的居民不需要鞋子,根本没有市场,就十分沮丧地打道回府;那个美国人却异常兴奋地报告总部,说这里市场潜力很大,因为岛上的居民没有穿过鞋子,自己要留下来筹建分支机构……其实,很多机会存在于细微之处,只有细心的人用创新的思维才能发现并利用它。美国人能发现市场空缺并准确介入,其高人一筹之处在于他有创新的思维,没有墨守成规,而这正是那个英国人所缺乏的。

墨守成规是前进的绊脚石,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伊莱?惠特曼与北方『政府』签订了两年内提供1万支来福枪的合同。当时造枪工艺十分落后,每个工人先是手工制作全部零件,再装配成枪支。这么做的效率是极低的,以至于一年后仅生产出500支枪。为此,伊莱?惠特曼每天急得彻夜难眠。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办法,既然每支枪和每支枪上的零件都是一样的,为何非得一个人造一支枪,而不是制造一个零件,然后再由专人组装成一支枪呢?有了这种想法后,他立即付出了行动。首先,他将他的兵工厂改为流水作业批量生产,即把整个造枪工作简化为若干工序,让每一组成员只负责一道工序。最后,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伊莱?惠特曼不仅如期完成合同,而且因首创标准化互换原则,促进了美国工业乃至世界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他也得到了人们赋予的“标准件之父”称号。

要想使自己从当前困境中走出来,首先要在思考模式上突破传统思想的框框,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只有这样,你的思维才会特别活跃,你的才智才会充分发挥,才有可能发现许多成功的机会,获得许多成功的途径。

要成功,就要突破思维惯『性』的束缚,另辟蹊径,绝不墨守成规。

2.机会来自创新

假如你是一名顾客,你一定想见识最新的产品;假如你是一位观众,你一定想欣赏最新的剧目;假如你是一位歌手,你一定想唱最新的歌曲;假如你是一个运动员,你一定想尝试一套最新的动作……

求新,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要走向未来,就意味着必须创新。创新,就是不管你是一名工人、一名技术人员或者是一名领导决策者,不要对你已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可能真正赢得机会,获得快速发展。

众人都走过的路,往往没有果子留下来,成功需要独辟蹊径,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这样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在一次规模宏大的生活摄影赛中,一位年轻人从千千万万摄影爱好者中脱颖而出,获取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音乐和掌声簇拥中,这位年轻人走上了奖台。主持人让他谈及获奖感想时,他开口便说:“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台下一片哗然,以为他狂,谁知他讲的是实情。

他的家在半年前失火了,照片和底片全部被烧光,参加评比的那幅是相册中夹不下淘汰下来,被妻子拿到丈母娘家去才得以幸存的。听年轻人这样一说,众人都开始折服于他的才气,想象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些“最好的”,不知要好到哪里。

第一名的好成绩让年轻人信心倍增,又一次大赛,他精选又精选,送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然而,这次却没有获奖。下一次、下下一次,每回他都憋足了劲,却终究没能再获奖。

于是有人想到,获金奖之前他也曾数度参加评奖,均空手而回。他唯一的那个金奖也许正因为“那不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大火的淘汰,总是按他自己的那个“最好”的标准,他也许永远与冠军无缘。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他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致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用一种创新思维来加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就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一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正在对一群小学生进行测验,看看到底谁能跃过1.15米的横杆,全班人都没有成功。这时,轮到一名11岁的小男孩进行测试,他犹豫半天,一直在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跳过这个高度。但时间不允许了,老师要他马上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他跑向横杆,却突发奇想,竟在到达横杆前的一刹那倒转过身体,面对老师背对横杆,腾空一跃,竟鬼使神差般地跳过了1.15米的高度。他狼狈地跌落在沙坑中,有些垂头丧气地低头等待批评,旁观的同学都在嘲笑他的狼狈跌倒。

体育老师目睹这一切后,微笑着将他扶了起来,并表扬他有创新的精神,鼓励他继续练习他的“背越式”跳高,并帮助他进一步完善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而这位小学生不负众望,后来他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采用“背越式”的奇特跳高姿势,征服了2.24米的高度,刷新了当时奥运会的跳高纪录,一举夺取了奥运会跳高金牌,成为风靡全球、赫赫有名的体坛超级明星。他就是美国跳高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

创新,是希望的所在,是成功的所在。

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机会等待我们去把握和创造,有时也许仅仅需要我们一点点创新的勇气。当我们左冲右突不得突围时,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别的途径?说不定成功就在你一转身的位置。

曾经在一个山村里,住着两位年轻人,他们是堂兄弟,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他们俩有着勃勃的雄心,都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就这样,他们不停地谈着,渴望有一天能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他们不缺少聪明和勤奋,他们需要的只是机会。某一天,机会终于敲响了这两兄弟的大门。村里决定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这份工作交给了兄弟俩去干。两个人都抓起两个水桶奔向河边,一天结束后,他们把整镇上的水缸装满了,村里的长辈按每桶水一分钱的价格付给他们工资。

“我们的梦想实现了!我觉得我们真的很幸运!”哥哥在得到这一份工作后大喊着。

可是弟弟却不认为他是幸运的,他的背又酸又痛,提那重重的大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明天早上起来又要去工作,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将河里的水运到村子里去。

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弟弟对哥哥说道:“我们现在一天才几『毛』钱的报酬,而要这样来回提水,多辛苦呀。我有一个计划,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吧!”

哥哥听后愣住了,“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哥哥大声嚷嚷着,“我感觉现在的工作很不错,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一分钱一桶水的话,一天就是1元钱。我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母牛。六个月后,我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一个星期只要工作5天,每年2周的有薪假期,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你还是放弃你的管道吧!”

但弟弟却这样想: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末来建造管道。他知道,在岩石般硬的土壤中挖一条管道是多么艰难。因为他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他的收入在开始的时候会降低。而且他也知道,要等一二年,他的管道才开始产生可观的效益。虽然很艰苦,但弟弟还是去做了,因为他相信他的梦想终有实现的一天。

在挖管道这条艰苦的道路上,弟弟每天都在坚持着。前几个月,弟弟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他工作很辛苦,而且比哥哥更辛苦,因为弟弟晚上和周末都在工作。但弟弟不断地提醒自己,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继续挖,每次只是一英寸……

当前:第9/3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