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文集》第268/476页


见其大。此处择数帧及近作一张,配以短文刊出,盼能不负山灵。

          排云

  只缘昨日没来得及画排云亭右侧的景色,今天虽然镇日豪雨,仍然趁着雨势稍弱,冲上
迷蒙的山道。

  雨是经过松叶筛下来的,或没有雨水落下,再不然则像小时候,用稀泥打仗般,一小
团、一小团地漫天飞舞,打在雨衣雨帽上,咚咚咚咚,如同沉沉的战鼓。只是觉得那雨水未
免落得太重了些,伸手到空中试探,竟抓住一颗雨滴,在掌中闪耀溶化。

  “排云亭”位在丹霞峰的半山,左拥岑立峭拔的“薄刀峰”;右抱松涛汹涌的“松林
峰”,这个名字,使人想起水浒传里的众家豪杰,加上后面的“丹霞”,更有些道家的神秘
起来。

  可不是嘛!薄刀峰下一块奇岩,像煞倒放靴子,名叫“仙人晒靴”;松林峰下一柱擎
天,柱顶像有只裹小脚穿的高底绣花鞋,于是女性的阴柔也加入了。

  或许这就是黄山吧!有它雄浑、壮阔、幽深、峻切的山容,也有它神秘、诡橘、险怪、
峭拔的林相。更有那雾腾霞蔚、幽谷涵岚的烟云供养。

  譬如此刻,漫漫云雾,正随着那霰雪雹冰滚滚而来,由两山之间涌人,愈行愈窄,愈变
愈浓,突然穿越岸的铁锁迎面袭来,伸手去挡,手已不见,十里雾中,只一片白。

  至此,我终于领悟“排云亭”的排云……。

          文殊

  “不到文殊院,不识黄山面!”

  大概自从建成文殊院,便有了这句话,也恐怕是文殊院的如此说,为了让大家来拜文殊
菩萨!

  文殊菩萨早没了踪影,文殊院改名为玉屏楼,并非楼中有玉屏,而是楼在玉屏峰之上。

  一般屏风,小则二屏,多则六屏,再大也不过八屏。但是玉屏峰的屏多达千折,而且是
以石为屏,以松为文。这上千的玉石屏风一层层地由山下向中央聚拢,中间一线,是玉屏
梯,远远望去像一朵初绽的莲花,莲心则是旧时的“文殊院”。

  于是文殊菩萨不见倒也对了!这玉屏峰本身不就是文殊吗?只是人在佛心,而人不自
知,如同登玉屏峰的人,只觉得山路奇险,两边石壁差堪容身,却没想到自己正走在黄山最
美的风景之中。

  从天都峰上的天梯,回首玉屏峰,缥缥缈缈地隐入云海,真是有若仙境,如游梦中。

  我心想:“不到文殊院,不识黄山面,下面应该再加一句:

  “不涉天都险,不识文殊面!”

          蓬莱

  黄山在安微,距海远,却跟海结了缘。

  倒不是说黄山是从海里冒出来,这世上有几座山不曾为沧海呢?

  黄山之海,是云海!所谓黄山因松而奇,因云而秀。黄山的美,除了原先具有的嵯峨山
岩,松与云更不可少。所以也能说黄山是以石为骨,以松为血肉,以云烟为呼吸。而黄山是
占地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大山,它的呼吸便成为云海,云海中的山,也不再是山,而成了
岛!

  “蓬莱三岛”就是这样得来。

  三道奇石,耸立山间,前扼玉屏峰之峻,后勒天都峰之险,却又卓然独立,自成家数,
任是谁走到三岛之间,都忍不住叫一声:奇山!

  实际三道奇石,不过几丈高,只能称石,不能叫山。可是不仅成为了“奇山”,而且变
为了”仙岛”。

  当风起云涌,由黄山西海飘来,缓缓流过两大山峰之间,那三道奇峰只露山头,在万顷
的云波间浮浮沉沉,不论住在文殊院,或行在天都峰的人,远远望去,都像极了三座若隐若

当前:第268/4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