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文集》第448/476页


  在城里看山,周遭是骄肩杂尘,车水马龙,今人有出尘之思,悠然神往。
  在山时看山,能横岭恻峰,远近各异,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们常说:“浮生若梦”,形容人生的倏忽和许多难以置信的遭遇。唐李公佐更作有
《南柯记》,描写淳于棼做至槐安国,娶妻、为官、争战的种种。可知梦中的天地是多么广
阔,梦中的时间是何等快速。
  梦是一种思想的飞跃与创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许多现实无法满足的事物,在
梦中能得到补偿;科学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有些在梦中豁然贯通;绮丽的神话故事,更常
自梦中得到。
  虽然梦多半虚幻而不可把握,但在这个纷乱,狭窄又短暂的人生中,我们总该庆幸,还
能拥有这么一个宁静,宽广且完全属于自己的梦中世界。

墨与砚
  如果岁月是一方台,我们的生命就是墨,随着时光的流转,不断在砚中磨动,会利用的
人,可以将它写成伟大的诗篇,绘成不朽的作品;不能把握的人,只有会其抛弃,当整条墨
磨光,留下的不过是一滩墨汁而已。

灵感、精神、时间
  最近跟几位艺文界的朋友聚会,大家一致认为要生产好作品需要灵感、精神和时间三个
条件。条件都不难,但要想同时拥有却不容易。因为有精神和时间,却没有灵感,就无从
写;有灵感、精神,没时间,就无法写;有时间、灵感、没精神,则写不好。有时想熬夜以
争取时间,就损伤了精神;有时想多休息以培养精神,则失去获得灵感的机会;有时想等待
灵感的来到,又耗费了时间和体力。
  写作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欲望
  孩子们只有一两张邮票的时候,不一定会想到集邮。但是当你交给他一把邮票时,他可
能因此而买集邮簿,并企图有更多的收藏。
  成人们生活并不富裕的时候人常比较慷慨,一旦有了些许积蓄,反倒变得吝啬,产生更
大的欲望。
  少年们十六七岁时,常不知天高地厚,生死不顾,逞一时意气。老年时反倒愈发惜命,
战战兢兢。
  人们总是因为“有”,而更想取得;有的愈多,进一步的欲望也愈大。

斗剑
  某次到朋友家拜访,看到他正跟不满三岁的孩子拿着竹剑比斗。一般父母跟孩子玩,总
是让着,但是我位朋友却不一样,有时故意被孩子刺到,有时却用很大力气,把孩子的竹剑
打落地上。我奇怪地问:“孩子那么小,你为什么不让着他呢”用那大力气,孩子的手会被
震痛的。”朋友回答说:“这就是幼年当有的教育,我们不可使孩子总是获胜而骄做,也不
可让他总是失败而气馁,而应该使他知道在未来人生的战场上,有胜利也有挫折,这样他将
来才能担得起重任,受得了考验。”
  教育当使孩子们勇于面对现实,有理想而非妄想,有自信而非自大,有暂时的失败,而
无永久的没落。

三点不动,一点动
  爬山的人有一句术语:“三点不动,一点动!”意思是爬山的时候,双手双脚中总要有
三点能够保持稳定,另一只手或脚才能进一步攀援,否则就容易发生危险。
  为人处世不也如此吗?先要求自己的稳健,才能做进一步打算。只知攻而不知守的人,
常是经不起打击的。

最好的一场戏
  据统计,一出戏如果演五场以上,最好的不会是第一场,用为那时难免生疏而有点紧
张;也不可能是倒数第二场,因为那时已能熟练而容易松懈;更不会是最末一场,因为那时
演员心想是最后一次演出,特别卖力,难免表现得过火。
  由此可知,一件好的艺术品,只有在技巧纯熟,心情稳定,表达自然的情况之下,才能
产生。

善学者,善观者也
  我教画是采取个别指导的方式,每段时间专为一个学生讲解,但在同时也会有许多学生
旁听。而我发现那些来得早,走得晚、由头听到尾的学生进步特别快。因为在旁听的过程
中,他见到别人的错误,可以使自己以后不再犯;遇到已经学过的东西,更能温故知新,有
深的领悟。
  所以我常对学生说:“善学者,善观者也。”

耻为天下第二名手
  恽寿平是清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据说他早期是画山水的,“但是从见到王石谷之后,
自以为山水画不能超过王辉,于是改而专攻花卉,成为海内所宗。在更早以前的唐代也有一
位以画火闻名的张南本,据说原来是与一画家孙位一起学画水,也因为自认不能超过孙位而
改习画火,终于独得其妙。

当前:第448/47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