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世界我能行》第51/53页


  爱因斯坦用行动证明他是真正自信的人。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自信不是别人夸出来的,是自己干出来的。“我能行”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行动后的体验。人不能老是自责,“我怎么总写不好字”、“我上课不敢发言”、“我真笨”、“我干什么都不行”,想想昨天的你还不如今天呢,你应该从自己的进步中找到“我能行”的理由。
  一个初二女孩给我来信说:
  “当您出现在《实话实话》节目中时,我第一次见到您,您那和蔼的面孔给了我一股无可言喻的温馨。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骄傲,是同学们心中的学习尖子。在家里,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但我还是无法对父母敞开心扉。可一看了您写的书,我就什么都想说了。在学校,几次大考,我都是全年级总分第一名,小考虽然有时失利,但总分绝不会落后到全班第五名。这使我受到无数的称赞,但也给我引来了无数的烦恼。只要老师批评同学时说:‘还是第一名呢!’同学们都会齐刷刷地看我,其实老师指的根本不是我。有时,我一时没管住自己,被老师点了名,老师也会拿‘第一名’说事。我知道人无完人,但别人否定自己时,心中总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老师和同学的过分关注也使我有些不知所措。”
  读着这个女孩的困惑,我想到一句话――“高处不胜寒。”“身居高处”对人的自信是极大的考验。但其实只要你想明白了,就不会太在意。你想想,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在比赛中取胜,不可能总是在每次考试中得第一,不可能总是被别人夸奖,也不可能总不被别人批评。但是,你可以总是想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重要的人,一个“我能行”的人。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的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认为是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
  面对众多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再三思考,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刻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
面对挫折――有信心才有成功(2)
---------------


  自信的人并非不会犯错误,但是他们勇于正视错误,决不会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全盘否定自己。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从小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有一次,他和几个同伴到寺庙里偷桃子吃。私塾先生查问是谁偷吃了桃子,谁也不承认。先生一气之下,根据这件事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笑了一笑,随口对上了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他不无诙谐地回答了先生,昨日偷桃吃的是自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同时也自信地认为,将来能有所作为的也是自己。
  一个人怎样培养自信心呢?我有三条建议。
  一、树立“我能行”的目标。
  相信自己行,就很少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即使有的困难最终克服不了,你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你又接受了一次考验,又有了一次新的经历,这会使你更坚强。
  拿破仑要翻越阿尔卑斯山时,英国人和奥地利人都嘲笑他是疯子,因为在他们看来,带领大部队越过这座山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但事实上,拿破仑成功地越过了这座高山,因为拿破仑相信自己,而没有相信众多英国人和奥地利人认为“不可能的”命运。
  你无需成为拿破仑,你面临的困难也没有越过阿尔卑斯山那么难,你只需要在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时,都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闯过去!
  二、体验“我能行”的过程。
  有一个寓言:两只青蛙在觅食中,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牛奶罐,罐里的牛奶并不多,但是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叫灭顶之灾。
  一只青蛙想: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啊,我永远也走不出去了。它很快就沉了下去。
  另一只青蛙看见同伴沉没在牛奶中,并没有沮丧,而是不断对自己说:“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它每时每刻都鼓起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生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和奋斗中。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它突然发现脚下粘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反复的践踏和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奶酪!不懈的奋斗和抗争终于赢来了自由。它轻盈地跳出牛奶罐,回到池塘,而那只沉没的青蛙却留在了奶酪里,它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机会逃出险境。
  现在你明白了吧,失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正在经历的失败,是一个“尚在经受考验”的过程。
  三、坚定“我能行”的信念。
  “再坚持一下”,是区分“我能行”和“我不能”的标志,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坚定信念。毛泽东主席说过:“成功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在百年不遇的印度洋大海啸中,15岁的女孩樱达是记者发现的印尼亚齐省第一个幸存者。洪水袭来时,她的父母和弟弟都被洪水卷走了,她紧紧地趴在茅草屋顶上随浪漂流,心中一直想着“再坚持一下”。一天以后,她被冲到了100公里处的海滩上,在海边的森林里呆了一夜。有一条手臂粗的大蟒蛇始终围在樱达身边,不但没有伤害她,还保护她免受其他猛兽的侵扰。第二天,樱达发现海边有船驶过,船员救了她。试想樱达如果不是有一种“我能行”的信念,她就不可能在失去亲人时,独自坚持那么久,也不可能和一条大蟒蛇安然相处。“我能行”的信念帮助樱达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从死神手中赢得了胜利。
  “我能行”的人,正是那些遇到困难时能“再坚持一下”的人。
  四、感悟“我能行”的意境。
  “我能行”的信念,并没有贴在高考榜上,而要铭记在你的心中。
  唐朝玄宗天宝年间,有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到京城应试,自信能考个不错的名次,结果金榜无名。
  他几乎不相信这个现实,感到极度沮丧。为排遣苦闷的心情,在一个深秋之夜,他租了条小客船,从京杭大运河泛舟而下,飘行到枫桥镇。
  夜已经很深了,四周鸦雀无声。突然,一阵动人心魄的钟声,从枫桥镇近旁的寒山寺传来,悠长、凝重的钟声在宁静、深沉的夜里久久回荡,洪亮有致,声声撞击着年轻书生的心,使他为之一振,提笔写下一首绝妙好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个落第书生,名叫张继。他在最愁苦的心情下,被宏亮、秀丽的钟声打动,虽然忧伤的心情还在,但他听出钟声中的无限境界,心胸豁然开朗,写出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一千多年后,谁也不记得那次科举考试的状元的名字,但几乎人人会咏诵《枫桥夜泊》,更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继。千百年来,这首诗为枫桥镇引来络绎不绝的听钟人,人们期待被突然而至的钟声“敲响”。
  我曾用这个故事鼓励过许多高考落榜的同学,告诉他们,人生的许多感悟,往往来自失意,因为这时候你的心能静下来。正像一位作家所说:“人心安静下来,就能听到美丽的钟声。钟声不为过去,也不为将来。在每一钟声中用心听,就会有一次的顿悟。”
  “我能行”的人,并不是获胜的机会多,而是经历的挫折多,在挫折之中感悟得多。



---------------
面对挫折――有信心才有成功(3)
---------------


  挫折压不垮一个人,只会使人坚强起来。
  面对挫折,你要把握机会,仔细品尝挫折带来的人生感悟,并且抬起头,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没有成功。我相信,我能行!”



---------------
面对老师――悦纳才能共处(1)
---------------


  以师为友
  作为学生,几乎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要面对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是变得非常微妙、非常有趣:情谊在不断加深,矛盾却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同学爱老师,有的同学烦老师,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恨老师。唉,一提起学生与老师的恩恩怨怨来,那真是“剪不尽断,理还乱”啊。
  那么,究竟该怎样与老师相处呢?这已成为许多同学的困惑。
  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究竟都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
  上海的一家市场策划公司就围绕这个问题,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做了一次透视:针对全市11所中学的344名初、高中学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每项调查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项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有81.5%的中学生最喜欢活泼幽默的老师,有72.8%的中学生最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而认真和严肃的老师就不怎么受欢迎了,分别只占到了12.6%和11.2%。
  经过进一步了解,同学们普遍认为:活泼幽默的老师能给人一种亲切感,从而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年龄和身份上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和他接近。在教学上,这样的老师也能运用他们的活泼幽默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令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知识而不感到枯燥。
  和蔼型老师的慈祥长者形象,同样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喜欢。这类老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和那些以威严著称的老师相比,和蔼型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是那样可爱,学生乐意与这样的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也更愿意向这样的老师敞开心扉。
  相反,严肃的老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这不是明摆着吗?现在的学生,性格普遍开朗外向、活泼好动。而严肃古板、高高在上的老师,只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备感压抑;等到了课堂以外,学生们对他不敬而远之才叫怪呢。
  那么,“严肃的老师”有哪些方面最不受学生欢迎呢?
  上海市明珠中学学生、上海《少年日报》“小伙伴周刊”记者周瑾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八年级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同学们最不爱听严肃老师的说话。

当前:第51/5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