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PA中成长--公务员篇》第24/45页



行政改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模式,主要有突变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外延改革与内涵型改革等。

突式改革是指在较短的时期内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的改变。这种转变常常是以革命、战争或其他激烈冲突为手段而完成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的和计划,而且将导致『政府』机构的改变、扩大或撤销。

渐进式改革是指根据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计划、分阶段地对行政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较为稳妥,容易被人接受。

外延型改革是指以改革『政府』行政机构的外部规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如行政机构的撤消、合并,行政单位的增减,人员的精减等等。这些改革主要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经费开支过大、资源浪费等较为单一的问题。改革的目的在于控制行政组织规模,实则并未触动行政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

内涵型改革是指以调整行政管理职能,调整行政权力结构以及由此而起的行政管理体制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应该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一次改革,都有可能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特征。

例如我国1993-1995年间的行政机构改革以及1998年的机构改革,既是外延型的行政改革,也是内涵型的行政改革。

3.我国『政府』机构的主要问题

(1)机构设置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性』是有迹可寻的,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进行周期『性』循环:从『政府』职能上看,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企业经济管理权力之间的配置上进行权力下放与上收之间的循环;任何『政府』机构的设置都以职能为核心,职能的变化直接导致另外两个层面的变化--在『政府』机构设置上进行分开与合并、撤销与增加之间的循环;在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数量上进行精简与膨胀之间的循环。

(2)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

从行政的角度看,中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变化的随意『性』很大,人治『色』彩浓厚。中国『政府』机构存在的问题之一就在于不按形式、规章办事,尽管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很多『政府』机构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在习惯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按这些规范办事。表面上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中的官场逻辑,人们遵从领导个人的权威,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领导者个人的言行、意志不受规章制度的限制。

(3)『政府』职能长期不明确

『政府』职能问题是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决定着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编制。中国『政府』之所以不断地进行机构改革而始终走不出循环怪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能不明确。

『政府』的职能主要可分为两类:对外职能,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主要通过军队执行;对内职能: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即『政府』的立法、执法职能,主要通过议会(人大)、两院及公安部门执行;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主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机构执行。

(4)党政关系不规范影响『政府』机构

由于党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事实上的核心领导地位,党政关系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必然极大的规定和影响着中国『政府』机构的设置。

党政关系表现在中国政治制度的方方面面,从『政府』行政的角度看,体现为"二元行政"或"党政以轨行政"的独特结构,即党组织不仅具有与『政府』机构相对应的严密的科层体制,而且具有从决策到执行的系统功能。

(5)『政府』机构的单位化

单位组织是极其复杂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府』机构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的单位体制影响之下,『政府』机构职能就表现得更加复杂,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政府』机构,而且是结构庞大的"行政单位",单位化给『政府』机构带来的两上方面的消极后果:

后果之一是单位职能合一导致『政府』机构发育不良,行政能力不足。

后果之二是造成『政府』机构行使超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严重膨胀。

从这个角度来看,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逐步改革传统的单位体制,按照社会分工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自身的职能。在这个意义上,机构改革就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转换问题,而是让『政府』及各种社会、经济组织的职能各归其位的问题。

4.案例:唐太宗精简机构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帝王,一般都重视吏治和行政效率。

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择官吏,而选择官吏,要注重质量。他强调"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并比喻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他力主裁减官员,精简机构。首先,力求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律化。他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改《武德律》,制定《贞观律》。在《贞观律》中明确规定了官员的定额。对署置过限,不应该置而置者,处以刑罚,以法律来保障各级『政府』机构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其次,确立"量才授职"原则,他命左仆『射』(宰相)房玄龄主持精简中央机构,对武德旧臣与秦王府旧属进行全方位的考评选拔,将一些功勋卓著的武德旧臣或思想上较守旧、缺乏进取精神的王公贵族、大臣进行撤换。将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精简为643人,建立起由房玄龄、李靖、温彦博、王桂、魏征、戴胄等人组成的中央『政府』班子。在这个班子中,既有秦王府旧属,又有东宫太子旧属及齐王府旧属,也有武德旧臣李靖等人,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个个精明强干。如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温彦博"敷奏详明,出纳惟允";王桂"激浊扬清,嫉恶如仇";戴胄"处繁治剧,众多毕举";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他们各有所长、各守其职,智谋决断互补,形成了处理军国大政的坚强核心。其三,裁并地方行政机构。李世民等人针对当时州县设置剧增、官多民少,"大加并省"(裁减)州县行政机构。其四,建立选优汰劣的激励机制。对精简后继续任职的官员,唐太宗还通过各种形式,择优汰劣,保证精英人才进入统治集团。他制定了专门的考课制度,每年都对各类官员进行考核。并亲自过问地方官的选用,还把全国各州刺史的姓名写在屏风上,随时记下他们的功过,以备赏罚。同时,随时派得力大臣到全国各地巡查,升迁廉洁有功的官员,惩处贪赃无为的恶吏。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一系列精简机构、裁减冗吏的措施,整饬了吏治,大大提高了中央与地方各级机构的效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它不仅为唐初"贞观之治"的繁荣盛世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来保障领导班子的活力与生机;通过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来保障行政效率,从而实现天下大治,国力强盛。唐太宗在体制上进行的卓有成效的机构改革,是建立正确领导体制的成功案例。



在MPA中成长--公务员篇 第五课机关管理

一、总论

在我国,机关管理普遍存在于国家机关、『政府』团体、副业单位、社会中介等部门中。并为这些部门的职能活动提供基本技术。此间,在这些广大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也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了使这种支持作用更为有效,就需要工作人员掌握更多的管理技巧。

由于篇幅有限,本日涉及的内容只是机关为实现自身职能而进行的办公和后勤事物,并非所有活动。此外,由于机关管理的工作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所以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看"、"多想"、"多练"。

二、文件工作管理

文件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为处理事务的需要,而直接形成并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

1.组织文件工作

当前:第24/4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