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糊》第43/102页


  何之轩话不多,人稳重,不代表他就是亦步亦趋的人。他的要求提出来,人也跟着下了车,还锁好了车门。
  方竹只得领着他进了石库门。
  这样在二楼的亭子间,拥有狭窄而不够稳固的木质楼梯,一路上还没有灯,方竹提醒:“十六级楼梯,小心一点。”
  到了二楼,方竹打开一扇窄窄的木门,扭亮了电灯。
  这是一间九平米都不到的小房间,藏青色的窗帘,藏青色的床单,藏青色的被褥,桌椅书架和木床都是宜家最简易色调最单一的小型款。所有的家具都一尘不染,可见住的人常常打扫,只有书架上的书报杂志散乱放着。
  方竹的习惯,何之轩一直知道。
  她喜欢把最近常看的书报杂志都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所以书架临着写字台的那一端总是乱着的。
  方竹看见他盯着书架看,有些发窘,走过去略略收拾了一下。再指了一指书桌旁室内唯一的一张椅子,说:“你坐。”又说,“开水没有烧呢!你想喝什么?我这儿只有乌龙茶,要喝得等等。”
  何之轩轻轻皱眉,望望她:“你已经不需要用乌龙茶减肥了。”
  他们当年结婚结得匆忙,连婚纱照都没来得及拍,也没有钱拍。商量了决定结婚周年补拍,方竹以此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减肥计划,不但节食,还狂喝乌龙茶。
  但后来婚纱照没有拍成他们就离了婚。
  而如今的她清减了不少,再拍婚纱照也许不用减肥了。
  方竹眼神闪烁,颇觉尴尬。她说:“我这儿还有啤酒,这倒不用等,可你还能不能喝?”
  何之轩点头。
  方竹的小亭子间一角放着小冰箱,冰箱上头搁着微波炉,微波炉上头堆了一堆陈年旧报纸,还没有处理的。不论她在家事上如何努力,总是会有马大哈地缺一处没有打理好。她因此生出许多烦恼,可还是改不了习惯。
  何之轩悄悄站了起来,看她蹲下来打开冰箱门。里头塞满了各种速冻食品,最多的是水饺,“湾仔码头”的,“思念”的,“龙凤”的,各样品牌都有。她是不挑牌子的,但所有牌子都这几样口味:芹菜馅和白菜馅。
  何之轩第一次为方竹包饺子,是他们结婚一个礼拜以后。天天方便面、炸酱面吃得厌弃了,方竹终于挑食,但绝不会无理要求去下馆子。
  两人琢磨会打理些什么菜。
  方竹苦恼地说:“我会番茄炒蛋,芹菜炒肉丝和冬瓜汤。我妈妈没把好手艺传给我,不然我们可以吃火朣菜。”她没想过那时没有多余闲钱买特级火腿。
  何之轩会包饺子,这是方竹从小到大鲜少尝试的,她对他的手艺比自己的手艺更感兴趣。他们一起去超市买好饺子皮,何之轩亲自剁馅,方竹选了自己最爱的芹菜,放了虾米,还放了很多调味黄酒。
  后来烧好的饺子又咸又涩,但他们两个人一个不落全部吃掉。
  何之轩动手做家务的次数多了,包饺子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方竹这个南方姑娘慢慢就把饺子当成了主食。
  也许方竹觉着冰箱太乱,也许她觉着暴露一次又一次,越来越气馁,就匆匆又关上冰箱门,站起来说:“找不到,我还是去烧水吧!”
  才转身,手就被何之轩抓住了。很紧,她要挣脱,两人角力。
  方竹的心口擂鼓擂成密集的鼓点,从分开那一年起,到此时此刻。鼓点乱了,她不想乱,最后转头无奈笑一笑:“何之轩,你喝茶不喝茶?要不我下楼买饮料吧?你来我家都没什么好招待,怪不好意思的。”
  何之轩只是在想,她在喝乌龙茶的那些日子里,身上染了些茶叶香,靠近一些,这气息更浓。这么些年,她还是那个她,站在原地,他靠近一些,就能闻到当年朝夕相处的气息。
  他原来一直在怀念。

  我们去看演唱会

  潘以伦乘着排练的间隙,将演唱会的票子送到杨筱光公司里。
  杨筱光笑嘻嘻地说:“那我岂不是讨了你的便宜?”
  潘以伦只是微笑,带些征询地问:“我来接你?”
  杨筱光点头。他又望住她额头上的伤,她用手捂住:“保证能在演唱会时以最佳状态见偶像。”
  潘以伦笑起来还是要命的好看。
  他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了,出来的形象都有专人打理好。“云腾”的服装设计师跟着他几个转,春夏最新款都由他们试。
  这也是何之轩项目计划中的一部分,先预热,再将答案放在结局时。网上已有一些评论选手服饰的帖子,网友纷纷猜测他穿的是什么牌子的衣服,主流意见是美国的某中端品牌,这样大气和随意,很能显出年轻人的活力。
  何之轩认为“云腾”在推出新款同时,可以学习ZARA的经营模式,并详细写了一份计划书交给李总。
  潘以伦试衣服时,也同设计师讨论,建议除主推产品以外,其余可跟风欧美市场中卖的最好款式,然后根据品牌自身特色和中国人的喜好加以改进,这样能事半功倍。
  杨筱光听得侧目,她想,潘以伦与何之轩在这个层面的问题上有这样的共识,真是不简单。
  她对潘以伦说:“你这个模特做得好,成半个策划专员了。”
  潘以伦讲:“这些衣服还没有面市,我只当第一个顾客提意见。”
  还是很有见解的意见。
  她同方竹说起这个事,方竹斜睨她一眼:“所谓人不可貌相,谁允许模特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现今大品牌不少创始人是模特出身。有才有貌的处处有,学历不好代表水平。”
  她服气点头。
  杨筱光真心赞潘以伦:“正太,你很棒。”
  潘以伦告诉她一件事:“云腾的设计师是巴黎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大把外企高薪的工不去打,就为民族品牌效力,令人佩服。”
  杨筱光想,谁说新时代没有英雄?英雄不是非要流血牺牲,能为国家兴盛杀出一条血路的,皆是。
  她想她与潘以伦在某些层面上还是很能取得共鸣。因而同他一起看演唱会,她还是带着一些期待和兴奋的。
  他是新近的小名人,一走进“君远”从最初的无人在意到如今变作热门货。苏比等几个年轻小姑娘围着他打转,直要他签名。
  杨筱光笑她们,被苏比教育:“这叫有效投资,短期回报。”
  说的还真有道理,杨筱光效仿,把纸递给潘以伦,说:“快快,在你大红前,给我签十几二十个名,往后我好在淘宝卖。”
  潘以伦都不拿正眼瞧她:“别人二十出头,这样的行为实属正常。”
  杨筱光叉腰:“我也很年轻。”
  于是潘以伦就把她当作很年轻的人,来接她去看演唱会时,带了一堆零食。
  苏比存心来揩油,下手奇快,刷刷刷拿走了果冻、薯片和王老吉,杨筱光把王老吉抢下来,又对潘以伦说,“小孩乱花钱。”
  潘以伦笑:“还好了。”
  趁着如狼似虎的同事们还没蜂拥出来,杨筱光推着潘以伦出去。走出大楼,潘以伦拿了一副眼镜戴上。她以为只有莫北戴眼镜好看,没有想到正太戴上眼镜,也能很好看,文气俊秀,恰似白面书生。
  杨筱光看着他笑,他说:“不应该夸张。”
  可不是,天已经擦黑了,路人都匆匆回家,没有人注意他。但是到了演唱会场外,那就不一样了。
  杨筱光指点:“应该有人认出你了。”
  好在认出他的也是文艺女青年,很雅很文艺,在远处观察了许久,才怯怯过来问:“你是13号潘以伦吗?”
  潘以伦不好说不是,只好说是,文艺女青年很高兴,找了本子给他签名。原本本子要给开演唱会的偶像签名的,这下多得来一个未来之星的大名,稳赚不赔。
  杨筱光想,小红以后是大红,正太前途不可限量。但此地较为危险,他已经被人认出,且本城记者中不少都是文艺青年,可能会在此出没,故,她往旁边闪,左右四顾,有记者吗?会不会把他们当绯闻男女?
  四面都是人,并非人山人海,但也足够热闹。
  她眼睛尖,往体育馆门口的方向盯牢一人,仔细辨认,再辨认,迅速跑回潘以伦身边。
  “快,给我纸和笔。”伸手就往他上衣口袋里伸。
  “怎么了?”潘以伦抓住她乱摸八摸的手。
  “林林林林——金山,貌似就在那边!”
  “林金山?”潘以伦没明白。

当前:第43/10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