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第2/118页


哀王之死载于史册,周夫人与芈嬛之死则只配湮没在历史滚滚的黄沙中。

历史掩埋了什么,又篡改了什么,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资格评述。一个年迈的老宫人曾回忆,宫乱那日,本是晴朗的夜,却忽然雷动九天,女子凄厉的诅咒笼罩在楚王宫之上,经年不散。

作者有话要说:恩恩,一定有亲问了呀,那个女主为啥子叫芈嬛呢?

咳……是这样,小玖不是为了搞神秘才给她弄这么奇怪个姓,因为那时候楚国王族就姓这个怪字,没办法呀(点点手指~~)

嘿嘿嘿,头一次写这种文啊,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出,小玖一定改掉。

2

2、怪和尚,缀云院(已修) ...

隆冬时节,凛冽的寒风过境,刮得人脸颊生疼。

鄂豫两地交界的荒山野岭里,几个黑影趁着夜色偷偷挖开了一座无碑石墓,妄图借着这乱世发一笔横财。

冷风呼啸,山中全无一丝生气。半个时辰后,一个衣不蔽体的女子自墓里爬了出来。可方才进入石墓的那伙散盗,却不见了踪影。

清冷的月色下,女子宛若柳叶的眉颇为清淡,璨若繁星的眸微微上挑,一双黑瞳沉如千年浓墨般遇水不化。她精巧的鼻尖上缀着几粒汗珠,猩红艳丽的薄唇勾着若有似无的笑,端的是一副祸国殃民的皮相。

女子回首望望困住她千年的墓穴,眸中满是嘲讽。石墓在瞬息间易主,原是妄想趁火打劫的人,此刻已横七竖八地躺在墓里,肝胆俱裂。

时值元末,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政局动乱。南方以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三股势力为最盛,他三人狼子野心,虎视眈眈地盯着元朝江山。

然鹿死谁手却与百姓无关,他们要的只是安宁的生活。

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跟随着逃难的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人问她,姑娘闺名?家乡何处?她答,姓芈名嬛,不知家乡何处。

混迹于流民中的日子朝不保夕,十四年莫问天命的生活,教会了芈嬛生存二字,她就这般在战火中活了下来。

十四载光阴,在芈嬛身上却丝毫不见流动的痕迹。她仍是容貌比肩天人,脸颊光滑,不见一丝细纹。

她在等,等待有朝一日时空逆转,方可手刃芈负刍。

芈嬛自尽那日,便下了血咒。她不老不死,体质却与常人无异,直至怨念消散时,她才能安息。

而血咒之所以为禁术,则全在于它的残忍及不可知性。施咒之人须得深怀怨念,自弑后,此咒方可成。咒成之时,施咒人立时处于死亡之态,直至某日由外力催醒,才可复仇。但倘若是错过了时机,便只能留于世上,不得进入轮回之中。

身负血咒之人,若对了时候,则必可取仇人首级。

千年前的芈嬛,身怀国仇家恨,柔弱如她,面前就只剩下这一条泣血的道路……

洪武七年,芈嬛在往应天府的途中,迷了方向。数十天前,曾有位老者在临终前指点于她,应天城一位名唤悟泽的得道高僧,或可助她达成心愿。

芈嬛打出娘胎起便落下两个毛病,一来是嗜睡,二来则是方向感颇差。

此时她望着连绵无尽的山,蜿蜒曲折的河,唇边扬起丝苦笑。饶是天际浮云缱绻,耳畔春风微醺,可在她眼中就只剩下乏味。芈嬛来了这山里四日,走走停停,却没瞧见一户人家。

她心头说不上绝望,但身体已疲惫难耐。无力感一股股涌上芈嬛的四肢,她索性在溪边的青石上坐下,掬起一捧水润了润嗓子。

“女施主,可否借您的地方,叫老僧也喝口水?”中气十足的声音自下游传来,芈嬛疑惑地看过去,正见一位僧人在她不远处盘膝打坐。

芈嬛拢拢宽袖起了身,涵养极好地对着僧人微微一笑,正欲向他询问应天城在何处,可还没等发出声音,便身子一歪跌入到黑暗中,不省人事。

再度醒来时,芈嬛躺在一张硬邦邦的土坯床上,身上盖着块破布。她抬眸看看四周,基本算家徒四壁,唯有头顶一方茅草昭示着此处是间房子。

她动了动身子,这才瞧见在墙角打坐的僧人。他面容清癯,一副苦行僧的打扮,显见是方才要水喝的那位。

芈嬛撑着身子下了地,走到僧人面前双手合十道:“多谢大师救命之恩。”

“出家人慈悲为怀,女施主不必客气,”僧人张开眸子和善地看着芈嬛,“看施主的样子,该是远道而来。想必对此地不甚熟悉,才在山谷中迷了方向。倘若施主不介意,就请随老僧一同上路罢。”

芈嬛礼貌性地一揖,脸色尚有些苍白,“如此便有劳大师了。”

她面上挂着笑,心头却对这僧人的身份犹疑不定。瞧他一身打扮,实是苦哈哈的僧侣。但他脸颊、手背却可说是珠圆玉润,半点不像是常年行走在外,历经风雨的粗糙干枯模样。尤其那一顶大得离谱的僧帽,扣在头上十分滑稽,似是在掩饰什么一般。

出了茅屋,入目便是个土坯围的院子,院里停着辆牛车,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而所谓牛车,也只是在老黄牛身上套了辆破板车而已。可那木板早已腐朽,一副随时会碎掉的样子。

当前:第2/11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