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档案》第20/71页



1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约1~3月,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

黄疸前期:起病可急可缓,大多缓起,可有发热,多为低热,明显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部分病人有肝大及压痛,丙氨酸转氨酶开始升高,此期约3-10天。

黄疸期:『尿』『色』加深变黄,继之出现巩膜黄染,皮肤发黄,1~2周达高峰,但全身症状逐渐减轻,食欲好转。多数病人有肝肿大、压痛,脾可轻度肿大,肝功能异常。此期约2-6周。

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逐渐回缩。此期4周左右。

急『性』无黄疸肝炎:临床表现似黄疸型,但无黄疸且症状轻,肝功能损害也较轻,病程长短不一,多数为3个月。

2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病理变化为大块肝坏死。多以黄疸型开始,病后10日内,病情迅速恶化。黄疸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定量大于0.1g/l,肝脏浊音界明显缩小伴肝臭,肝功能明显减退,常有皮肤粘膜出血。可有定向力及计算力障碍,并出现嗜睡、烦躁。循妄、狂躁、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精神症状,很快转入昏『迷』,可有抽搐。病理反『射』等。病人多在数日内死于肝功能衰竭、严重出血。脑水肿或肝肾综合征等。

亚急『性』重型肝炎:也称亚急『性』肝坏死,临床表现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病程较长,大多于病后2周黄疸进行『性』加重,肝功能损害严重,可有出血倾向。患者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或恶心、呕吐。病初腹胀,后逐渐出现腹水。肝肿大后继而缩小,最后发生肝昏『迷』,如治疗不及时多死于肝昏『迷』、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或肝肾综合征。部分病例经过治疗病情缓解,但易发展成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活『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的病史。

3慢『性』肝炎

慢『性』迁延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未愈,病情较轻,仅有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肝肿大伴压痛表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或时好时坏,可持续数年。经适当治疗绝大多数可恢复,极少数转为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腹部不适、腹胀、腹泻、肝区疼痛等,面『色』晦暗,有肝掌,肝脏肿大且质地较硬,脾常肿大,可有浮肿及皮肤粘膜出血等,部分病人有肝外多脏器损害,如皮疹、关节炎、肾炎等。肝功能明显减退,多有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愈后较差,易发展为肝硬化。

4淤胆型肝炎: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黄疸、皮肤搔痒、大便呈陶土『色』、肝脏明显肿大。转氨酶轻至中度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胆固醇可升高,虽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但愈后较好。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上述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检测可做出临床诊断。还需做血清甲肝抗体igm、乙肝表现抗原、e抗原及核心抗体、丙肝抗体、丁肝抗体和成肝抗体的检测,以明确病原学的诊断。

(2)家庭治疗和护理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应根据不同病型,不同病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急『性』肝炎经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绝大多数可恢复健康。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的治疗就比较复杂,而且不少问题还有待今后解决。

1一般治疗及家庭护理

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病变的恢复。急『性』肝炎早期应卧床休息。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好转后可轻微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痊愈后应休息观察1-2月,病情稳定后可恢复学习或工作,但半年内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慢『性』肝炎同样也要休息,hbsag携带者不需休息,但要定期随访。

饮食:急『性』肝炎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清淡饮食。食欲明显下降且呕吐不能进食者要静点葡萄糖『液』保证入量及能量。恢复期食欲好转体重明显增加时,应适当限制饮食,防止脂肪肝发生。慢『性』肝炎病人的饮食中需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补充。肝炎病人应长期忌酒。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急『性』肝炎:可口服维生素b族、维生素乙肝太乐等。主要行以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急『性』肝炎是湿热蕴郁。黄疸型多偏于热结肝胆,瘀阻血分。无黄疸型多偏于湿滞脾胃,气机失调。治宜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黄疸型多以茵陈蒿汤、桅子柏皮汤加减,无黄疸型多以茵陈五警散、柴胡疏肝散加减。

淤胆型肝炎:治疗与急『性』肝炎相同,黄疸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明显的退黄作用,常口服强的松或强的松龙,每日每公斤体重0.5~1mg,黄疸明显减退后逐渐减量,一般用1个月左右。也可用中『药』按阳黄治疗,重用消淤利胆『药』如赤芍、黛矾散等。

慢『性』肝炎:可选用维生素类『药』物及中医辨证施治,同时可用免疫增强剂如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转移因子等,疗效尚难肯定。临床上还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昔、干扰素等。

3重型肝炎的治疗: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成人每日不能超过30g,不能进食者要静脉滴注葡萄糖,同时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注意电解质平衡。



宝宝健康档案 第3章 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防治(2)

在出现肝昏『迷』时,应停进蛋白质及含氮『药』物。保持大便通畅或用稀醋酸灌肠(或用米醋),也可口服『乳』果糖使肠腔内容物酸化,减少氨的吸收。可静滴谷氨酸钠或精氨酸降低血氨。近年来常用支链氨基酸每日250~500ml,以维持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正常比值,对肝昏『迷』的神志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及早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防止脑水肿向脑疲转化,常用20%甘『露』醇每次1g/kg,4~6小时可重复一次。

有出血倾向者,可静脉给维生素k1,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有低蛋白血症者应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有继发感染者可给对肝肾无毒副作用的抗生素。

甲型及成型肝炎按肠道传染病护理,隔离至症状消失。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应注意血源『性』传播,病人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器械需经高压蒸气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食具及便器也要严格消毒,

监督病人休息,协助不同型的肝炎病人达到合理的饮食标准。

监护重型肝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蛋白质饮食,禁用含氮『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发现『性』格改变,神志变化,出血倾向及『尿』量减少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肝昏『迷』病人躁动不安要进行约束,防止坠床。注意口腔、眼部的护理,注意瞳孔、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3)家庭预防

1控制传染源:各类肝炎病人应分别进行登记,管理,及时治疗,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急『性』甲型肝炎病人隔离期为30天,急『性』乙型肝炎隔离期不以hbsag阴转为指标,可不定隔离期,但乙型肝炎病人及hbsag携带者均应适当隔离。凡有肝炎病史,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者不能献血。

2切断传播途经: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和饮食卫生管理。管好粪便,保护水源是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主要环节,病人的排泄物、食具及用物应认真消毒。监督服务行业的公用餐具、面巾、理发和修脚工具用后彻底消毒。加强血制品的管理是预防乙、丙及丁型肝炎的关键。

当前:第20/7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