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档案》第30/71页



家庭预防要认识到维生素d中毒的危害『性』,因此在突击疗法治佝偻病时一定要掌握患儿过去所用的维生素d剂量。若已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勿再注『射』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8.核黄素缺乏病

核黄素(维生素马)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来源于牛『奶』、『乳』制品、蛋肉类、水果和绿『色』蔬菜,在一般烹调情况下不会破坏,但加碱则易破坏,日光照『射』可加速分解。

(1)发病原因

1核黄素食入量减少:膳食中长期缺乏动物蛋白和新鲜蔬菜,可出现核黄素缺乏症状。

2胃肠道吸收障碍:各种慢『性』胃肠疾病以及反复呕吐或腹泻均可影响食物吸收。

3急『性』和慢『性』感染、外伤等病理状态时,核黄素的排泄增加和需要量增加。

(2)症状表现

主要表现在唇舌、眼和皮肤三方面。

1唇者症状:儿童唇部症状常较显著,上下唇缘的全部粘膜可呈鲜艳的鲜红『色』,唇部纵裂增多,张大口或哭时即裂缝而出血。口角发炎(又称口角疮),口角部发白、糜烂,渐发生裂缝、裂隙,表皮剥脱,形成溃疡,常有黄『色』或黄黑『色』结痴,张口时易出血。舌面平滑,舌头大而扁平,音质鲜红。

2眼部症状:不如唇舌症状多见,特点是炎症增生的『毛』细血管由结膜侵入角膜,呈血管增生『性』结膜炎,在角膜边缘出现亚~2粒小白疮;眼部出现畏光、流泪、烧灼感或痒感。病势进展时,增生的『毛』细血管可侵入角膜全部,以致角膜混浊,发生溃疡,引起虹膜炎。睑缘亦发炎。

3皮肤症状:主要是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鼻唇交界处。

(3)诊断指南

根据本病的特殊症状,详细询问饮食史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并不困难。『尿』中核黄素的低排出量(每日低于30μg)表明缺乏核黄素。亦可测定红细胞谷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在加入核黄素腺瞟『吟』二核昔酸后,活『性』大于20%,表示有核黄素缺乏。

(4)家庭治疗与预防

一般口服核黄素5mg,每日2~3次,症状大多于2周左右消失。见效缓慢时可改为肌注每日5~10mg,同时改善饮食,并给复合维生素b片剂。

注意均衡膳食,经常摄取新鲜蔬菜及适量『乳』、蛋、瘦肉等食物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9.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质,易被氧化。在溶『液』中很不稳定,容易破坏,铜、光、热、碱『性』溶『液』等都能促进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作用;蔬菜被剁、切、挤压、撕损后释放抗坏血酸氧化酶,从而破坏抗坏血酸。人体主要从饮食中摄取维生素c,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水果及蔬菜中。

(1)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c在体内各组织中普遍存在,同时参与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骨样组织、齿质以及微血管间的结合等;在体内能使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而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并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或形成铁蛋白而贮存于肝内,在消化道与铁络合可形成不稳定的抗坏血酸亚铁,有利于铁在肠道吸收。维生素c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

(2)发病原因

坏血病是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母『乳』喂养儿可从母『奶』中获得满足,而人工喂养儿的『乳』制品经储存、稀释或消毒灭菌等过程,维生素c所剩很少,加之牛『奶』维生素c含量低,如不按时补充维生素动水果或蔬菜,极易发生坏血病。

2体内维生素需要量增加:代谢增高时,维生素需要量也会增加,在生长发育活跃阶段,需要量增加,在患急慢『性』病如腹泻、痢疾。肺炎、结核以及外科手术情况时消耗增加,需要补充很多的维生素c,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要比正常婴儿大。

3其它因素:季节不同的影响。春季较常见,因为寒冷季节新鲜水果蔬菜少,另外6个月以内『乳』儿不易缺乏,6~24个月小儿好发坏血病,多是由于喂养不当造成的。

(3)症状表现

隐伏型的患儿仅有一些轻微症状,如烦躁不安、胃口不佳、体重不增、身体虚弱、轻度贫血、易于感染甚至有轻度智力障碍等。这些症状由于没有特异『性』,往往不容易诊断而被忽视。典形症状可见齿龈红肿,呈青紫『色』海绵状肿胀;全身压痛,下肢尤甚,由于剧痛,非常害怕腿部被触动,见人走近,便恐惧而哭;胸部常有坏血病串珠:肋骨软骨交界处尖锐凸出;各处自发出血,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派血『尿』。便血;肌肉及骨膜下血肿、贫血、皮肤苍白及水肿等。

(4)诊断指南

根据典型的坏血病症状、长骨的x线征象及缺乏维生素c的膳食史,诊断较易;而早期坏血病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较难。

人工喂养儿食物中未添加含维生素c的果汁、蔬菜或水果,结合非特异『性』症状和喂养史,有助于早期诊断。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症状:肢体肿痛,牙龈及粘膜下出血,四肢长骨x线检查可见稍稍增厚的不整齐的白『色』骰线,够线之下出现全宽度的黑『色』缝或侧角的黑『色』点,为坏血病的特征。实验室检查远不如x线检查简捷,可测定血浆维生素c含量,低于0.5mg/dl可称为低落或不饱和,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内维生素c含量和24小时『尿』中维生素c含量(正常20-40mg)协助诊断。

(5)家庭治疗与预防

对轻症患儿给予维生素c,每日3次,每次100-150mg,口服。对重症患者及有呕吐、腹泻或内脏出血症状者,应改为静脉注『射』,一次注完一日量,同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加强营养,及时注意补充蔬菜、水果等,人工喂养儿补充鲜桔汁。番茄汁、白菜汤、萝卜汁、菠菜水以及菜泥等是预防坏血病的良好方法。母『乳』维生素c含量高,因此孕『妇』及『乳』母的饮食应包括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才能保证胎儿和『乳』儿获取足够的维生素c。

10.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的贮备铁不足,影响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合成,而引起的红细胞体积变小,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单一营养素缺乏症,是我国卫生部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据调查,我国缺铁『性』贫血的患病高峰年龄是6月~2岁小儿,农村高于城市,与断『乳』期未及时添加辅食及未注意补充铁质有关。

当前:第30/7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