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妻1948[重生]》第73/74页


  当年,他们离开春城时把这所宅子托付给了吕科长。出于安全考虑, 这所宅子空置了近半年, 后来随着政府登记空置房产, 便由房管所代为托管,还挂在了保卫处的名下。在吕科长的要求下,这里变成了情报科的一个对外联络点, 院门口还挂着一副文化交流协会的牌匾。
  由于这一片房屋空置率较高,有相当一部分宅院都变成了省直机关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在此出入倒是毫不显眼,也没有人会把这里与当年的住户联系到一起。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所宅院保存完好。
  按照现有政策, 如果房主能提供房契等有效证明,就能退还给个人。而林玉梅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
  她知道她和老余早晚会回来的,于是在抵达香江后不久就跟父亲谈到了这所宅子。她希望由父亲出面把宅子买下来,而父亲却犹豫了好久。
  当时家里还不太宽裕,况且也没人在那边生活为何还要买下宅子?即便价钱再便宜,也不好浪费这个钱吧?可她一再坚持,说日后爹和娘回去了也有个落脚的地方。最后,即便父亲心存疑虑还是勉强答应了。
  当宅子租期到了之后,父亲便联系上了任老先生,说是内地那边有亲戚在省城发展相中了那所宅子 ,看看能不能转让出去?任老先生本就抱着变现的想法,于是就委托律师跟林先生办理了房屋转让手续,并把房契等相关文件一并转给了林先生。
  过户手续办妥之后,宅子就挂在了父亲的名下,这样也不会惹人怀疑。老余当时有些惊讶,可对她一向信赖有加。再说,对那所宅子充满了美好的记忆,买下来也是一种念想吧?
  这趟回来,父亲写了一份授权书,委托她向房管所提出申请。也许,用不了多久这宅子就能腾出来了吧?
  *
  在省城一呆就是两天。
  办妥了相关事务之后,余茂生和林玉梅想回清河老家看看。一大早,吕局长就安排了一辆小汽车把他们送到了县里。
  现在的清河县城,分为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还保持着昔日的那种古朴风貌,而新城相对现代一些,也更繁华一些。
  可林玉梅还是喜欢老城。
  日后,像这样的古城会越来越少。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掀起了旧城改造热潮,把很多古建筑、古民居都给毁掉了。这一拆就是二十年,等到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
  进了老城之后,俩人想随意走走。就让司机师傅在县委招待所里休息,约好了明天下午赶回省城。
  余茂生提着一只皮箱,和玉梅并肩走在那古旧的街道上。
  故地重游,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那时,年轻的他总喜欢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街巷间,还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和玉梅相熟以后,还经常送她回家。
  林玉梅也想到了昔日,不由得攥住了老余的手,心里一阵甜蜜。
  他们沿着幸福大街(昔日的永兴街)一路走着。经过街口时,看到“幸福药店”的牌匾,不由得相视而笑。这里就是过去的康年大药房,解放后改成了“幸福药店”,倒是挺合适的。
  到了巷子口,发现路牌也有了变化。
  现在,这里叫幸福巷,里面的住户多了不少。从一道门楼里进去,至少住了十多户人家。院里也变得杂乱起来,还贴着山墙搭了不少小棚子。而昔日的高门大户,也都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走到巷子尽头,林玉梅看到了自家的门楼子。
  幸福巷三十九号,这里是她出生的地方,也是她出嫁的地方。前世,她跟老余在这里住了半辈子,这一世却跑到了香江那个繁华之地。
  林大伯提前得到了消息,正等在院里。见到玉梅和茂生,是激动不已。林玉梅和余茂生向大伯和大娘鞠躬行礼。大伯和大娘也老了,头发花白,不过身体还很硬朗。
  一家人聚在屋里说着话儿。
  余茂生把提箱打开,给大家分发着礼物。他按照玉梅的建议,给侄子、侄女们每人一块电子手表,这是八十年代初期最流行的。还给了大伯一沓子港币,说是拿到银行里就能兑换,还能去省城的友谊商店购买紧俏商品。
  林大伯客气了一番,就收下了。
  现在,玉梅他爹每个月都给他寄一点钱过来,说让他买点补品吃吃。可他身体好着呢,哪里需要吃那个?于是,就把钱攒了起来,还准备去买台彩电。
  他跟茂生和玉梅说,余家老宅保存完好,县文化馆还在那里办公,他每个星期都会过去看看,那些老家具还封存在前院里。
  听到这个,林玉梅松了口气。
  心说,当年多亏了黎书记,不然那里也会像周围的宅子那样变成了大杂院。
  吃了午饭之后,林玉梅和余茂生去了余家老宅。这会儿正赶上上班点,大门敞开着,院里静悄悄的。
  二人跨过了门槛,四下里打量着。
  正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前院和中院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只是后园子里从东到西盖了两排房子,像是职工宿舍,里面住了满了人。园子里的那棵大柳树还在,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
  看到这些,余茂生紧紧地攥住了玉梅的手。三十多年过去了,可青春的记忆却从未磨灭过,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刻骨铭心。
  这天晚上,林玉梅和余茂生就住在那间西厢房里。这是她昔日的闺房,大娘早早地就收拾出来了,等着他们回来。
  第二天一早,林大伯陪着玉梅和茂生去了县委大院,也就是昔日的林家大宅。
  他们以余炳坤的名义向主管部门提交了一份归还宅院的申请和相关证明文件。这是来之前就备好的,所有涉及到的文件,都提前复印了一份。
  当天下午,与大伯一家告别之后,二人又匆匆赶回了省城。
  他们打算搭乘晚上的火车去京城,再从那里乘坐飞机返回香江。
  *
  两年后,余炳坤带着一家大小回乡探亲。
  还专门筹集了一笔资金,打算在清河县投资建厂支援家乡建设。
  借着投资的名义,余茂生和林玉梅也跟着回来了。虽然,他们对家族事务掺和得很少,平日里多是由大哥和二哥主持着,不过每年的分红却是少不了的。
  与两年前相比,省城又有了新的变化。
  不过,江先生还是省教委副主任,黎先生还在省委工作。余茂生想去看看他们,在征求了吕局长的意见后,就拨通了黎书记的电话。
  对自己的引路人,心中的那份敬仰从未磨灭过。
  黎景原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说有一位故人来访还有些纳闷?可一听到那句“黎先生”,他立马想到了余茂生。
  三十多年杳无音讯,不知他们去了哪里?后来才听说去了海外。当时还有些诧异,心说一个预备党员跑到海外去做什么?可随后一想,便明白了。
  在饭店里,他一看到余茂生和林玉梅,就认出了他们。再次见到自己的学生,真是感慨万千。听到余家回乡投资的消息,更是称赞不已。
  当年,余炳坤也是做了贡献的,三十多年后不忘家乡是值得称道的。于是,第二天便亲自接见了余炳坤先生。
  余炳坤也很激动,这辈子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呢。想想过去,黎先生就躲在他家后园子里养伤,这缘分可真不浅啊!
  回到县里时,余家的宅院早已经归还回来了。
  余炳坤花了一笔钱,把前院和中院都收拾了一番,打算每年春天都回来住一段时间。
  他和太太已经七十多岁了,对家乡的思念都刻在了骨子里,唯有呼吸到这里的新鲜空气才感到舒坦一些。
  *
  对江先生,余茂生也是念念不忘。
  从县里回到省城后,就找到吕局长要了江先生家的地址,想远远地看那么一眼。
  那天也巧,他和玉梅赶在黄昏时分进了教育局家属院,正好看到江先生牵着一个小姑娘的手在林荫道上散步。他远远地望着,感慨万千。而江永兴见一男一女朝这边看着,先是一愣,接着就认出了来人。
  三十多年过去了,余茂生变化不大。虽然老了,可面相却一点也没变。林玉梅也是如此,这一对璧人还像当年那样充满了活力。
  余茂生克制着内心的激动,快步走上前握住江先生的手,压低了嗓门喊道:“江先生……”
  听到这个称呼,江永兴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他冲着二人点了点头,一时间不知说啥才好。倒是一旁的小姑娘好奇地打量着来人,还仰着小脸脆生生地问道:“爷爷,这个伯伯和阿姨是港商吗?”
  听到这话,林玉梅抿着嘴笑了起来。
  一转眼大家都老了,都是抱孙子的人了。而那些青春记忆却是那么鲜活,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她看着老余,见他朝自己笑着。心知,他们又想到一块去了。


第65章 番外 生物密码
  自八十年代开始, 尽管安全部门有所防范, 可特务们还是无孔不入。

当前:第73/7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