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第20/29页
远大总裁张剑从创业到成功始终依靠自己的辛勤工作。当张剑建立远大企业后,他就把辛勤耕耘融入到远大的文化中。“远大”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而这个文化体系又确立以辛勤原则为中心的企业理念和视品牌为生命的经营理念,视品牌为生命这个好理解,但是我们又怎么去理解以辛勤原则为中心,这个“原则”是什么呢?
副总裁张跃认为:
这两者是一致的,因为辛勤原则是不能改变的,只是有一些人不去尊重它。如果是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好,让你服务的对象非常满意,你才会有收益。我们是搞工业的,那我们的工业产品要做得非常地好,之后我的工业产品的消费者会非常满意。所谓原则――自然法则,就是你必须要有很好的种子,有辛勤的耕耘过程,才会有很好的收获,而且你的付出都在收获之前,这都是一些原则。你要把这些原则把握好,不要指望去逾越自然法则,或者说先收获后耕耘,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只收获不耕耘,这是更不可能的了。当然在辛勤原则之上,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以辛勤原则为基础,这个价值观是各有不同的,但是我认为价值观可能会决定一个企业是不是可以发展得更好,违背原则是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的,但是价值观好或坏就决定你能不能生存得更好。作为一个人也好,作为一个团体也好,重要的是要稳定,但是作为一个原则来说一定要非常明确,在这个基础之上,一切东西都会好办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确定好企业价值观之后就好办,其他的事情就是个人的工作方法,真的很难说哪种更好。像我这样希望一切都能加以控制也许很好,像某些人那样子,一切事情只相信结果,把架构搭起来,一天开两次会,他相信会有好的结果,也许会有好的结果,因为他下面还有人帮助他控制。所以这种处事方法就比较次要一些。
张剑兄弟对辛勤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正是通过贯彻辛勤工作的原则,才获得他们的成功。因此,要想成为21世纪的高效能人材,就必须具备勤奋的精神。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像张剑兄弟一样有大的成功、大的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做事、成就事业的一个规律。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想享受,不知勤奋,必将成为完成大业的绊脚石,这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
一位清华学生这样说他自己:我在初中时也很普通,只不过有一次在华罗庚金杯赛上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时老师和父母的朋友都夸奖我,我觉得我不该混日子,我可以成为一名好学生,不能让别人笑话我。就这样我逐渐成为了一名好学生。仔细回想这段经历,我并没有什么比别人强的,不过是竞赛上的考试题在画报上看过一些。因此比一般同学考得好并没有什么,而它却成了我的转折点。开始了我另一种人生。
中考的成绩并不足以使我进入省重点学校,但金杯赛的成绩使我进入了省重点高中。由于担心跟不上会被开除,高一上学期我疯狂地学习,即使其他人玩的时候我也在学习。除了一些课外活动,我几乎都在学习。那段时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成绩迅速升到年级前几名。从此以后,我学习起来便轻松了一些。我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在高中和初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差异很大,而且大多数人中考后玩了一个暑假,即使到了高一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少数人的努力使成绩一跃居上。而且成绩好了以后,无论是自己的要求,还是周围的目光也都不允许你有明显的退步,正像大家看到的,过了高一第一学期,成绩已经相对稳定了。我劝刚入高中的同学不要放松,让自己一入校便停留在很好的位置上。如果没有以前的基础,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转折。
高二后,我投入到物理竞赛的准备中去。因为保持高一的那种学习的刻苦精神,在竞赛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在全国物理竞赛中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绩,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做什么事,都是要以付出为代价的。有一个同学,她的成绩是让人望尘莫及的,我不明白她成绩好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书桌上放着3本做完的物理精编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是付出。其实,古训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实力还不够,独自苦学时也正是人“穷”之时,而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便能用自己的学识和实力去证实自己,去实现理想了。辛勤地付出则是你达到目标的方法。
由此可见,不忍受一定的辛劳,不付出一定的劳动,肯定不会成就出一番事业来。只有真诚地付出,辛勤地劳作,不停地努力,才会在收获的季节里尝到丰收的滋味儿。
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如果春天的时候没有耕耘的辛苦,那么秋天的时候就不会有丰收的喜悦。学习如此,做事如此,如果要成功,你就要为成功做好准备,不停地前进,直向成功的目标。
求知的心是最有生命力的,只有抱定这样一种心态,奔向成功,路上才会多出几道美丽的风景。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辛勤劳作的汗水,才会换取成功的笑脸与欢乐。
你现在种的是瓜,将来收的就是瓜。你辛勤地付出了,努力了,经过人生的风雨,你收获的也一定是辉煌的成功。
没有人给你提供免费的午餐
动机是行为的最初目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意味着缺乏行动,而没有行动就不能完成任何事情。人们普遍认为,不健康的心态和缺乏动机是人生的两大绊脚石,阻碍人们获得成功和满足。技术和知识虽然也很重要,却不能保证成功,这两项在成功的必要条件中的比例只占15%,而成功至少有85%依靠强烈的动机和健康的心态。所以,一定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初春,北方的一个国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李华和所有的下岗女工一样,不得不离开了她为之工作了多年的工厂。
从那天开始,工厂再也不给她发工资了,李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她一脸茫然地走在街上,不知道自己下个月的生活费在哪里。
李华回到了母亲的家里,她的父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享受国家的补贴。李华看到自己年迈体衰的父母,她感到自己无论如何也张不开口向他们求助。
她又找到了几位有钱、有地位的亲戚,想向他们说出自己的困境,求他们帮助她找一份工作,可是,还没等她开口,亲戚已经料到了她的来意,告诉她现在下岗的人太多了,一时难以找到工作。
李华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有一个简单的信念支撑着她,那就是一定要赚钱,女儿要读书,自己要吃饭。李华用仅有的积蓄买来一套炊具,开始在农贸市场里摆小吃摊,卖起了煎饼果子。一天,一位卖菜的『妇』女面带难『色』来到了李华的摊位前,她说她要去上货,孩子没人看,想求李华帮助她照看一下。李华是个热心人,一看别人有困难,就满口答应了。过了几个小时,那位『妇』女回来,看到孩子正在李华的小餐桌旁高兴地做游戏。那位『妇』女很感激,一定要付给李华工钱,被李华婉言谢绝了。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李华是个热心人,农贸市场里凡是没时间照顾孩子的人,都来找李华,因为大家把孩子放在李华这里放心。
又过了几个月,路边的小餐桌实在放不下那么多的孩子了。就有人主动帮助李华在农贸市场附近找了一间房子,办起了“嫂子饭桌”,中午家里没人照顾的孩子都来这里就餐,李华的生意十分红火。
后来,李华发现,孩子仅仅吃饱了,功课没人辅导也不行。李华咬咬牙,把相邻的房子也租下,买来桌椅,又请了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后来家长发现,凡是来李华这里就餐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有的还当上了三好学生。
慕名找到李华的人越来越多,李华又租下了两层楼,楼下是餐厅,楼上改成了文化艺术教室,不仅辅导功课,还根据孩子不同的特长,教孩子唱歌、画画,讲故事,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李妈妈”。
李华由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成为一所儿童艺术学校的校长,在工厂里的时候,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当上校长。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一切全都是『逼』出来的。
她最初的动机也许只是赚钱,吃饱饭,但最单纯的动机却可以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李华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一段“向前走”的旅程。
动机是行为的最初目的,如果没有动机就意味着缺乏行动,而没有行动就不能完成任何事情。作为21世纪的你更应明白这个道理。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即使是仁慈的上帝,也不会赐给你免费的午餐,想吃饭,自己动手。
成功者付出的艰辛要比一般人多许多
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阴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美好的祝愿里。啊,幸福,就在辛勤的汗水里……”,而成功者更是了解这一点,他们之所以是成功者,是因为他们勤奋,付出的艰辛要比一般人多许多。
付出必有回报。个人奋发向上的辛勤实干是取得杰出成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任何一种杰出成就都与好逸恶劳的懒惰品行无缘。正是辛勤的双手和大脑才使得人们富裕起来。事实上,任何事业追求中的优秀成就都只能通过辛勤的实干才能取得。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真正的幸福决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肢不勤的人,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们精神沮丧、万念惧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要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因此,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有人说:“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粉来。”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比如“那山太难爬了!”或者“那没必要试――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没有成功,无须再试了。”针对这种种辩解,一位文人曾写信给一位年轻人说:“你这种懒惰行为,所谓没有时间等等,都只是一种借口,你总是用种种漂亮的借口来为自己辩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肯努力,不肯下功夫。
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就并不甜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无聊而矣。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