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第23/29页
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直线思考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而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其实,人的大脑天生就有进行非直线的“视觉观察”的特质,但是,由于我们的努力,花费极长的时间,来培育这种适于进行非直线式思考的大脑,去进行直线式的思考与观察,因此在思考过程中经常有阻碍产生,甚至有许多人始终无法适应,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们却认为那种思考无法直线化的人,是不合乎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片面导致的错误推论。
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从而就失去了其他角度考证事物获得独特感受与认识的能力和机会。
只知道一些事情,反而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实体,不要说思考,如果去发现新的观点与角度的话,则知道的愈多,反而愈受拘束。
要跳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困扰,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要学会“观察”。经过全面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有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
因此有不少成功人士都指出:成功者必须要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与习惯。发散『性』的思维是一只无形的手,它帮助你扩展你的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成大事,是需要这只“手”来帮一把的。所以,平时就要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也就是思考中的创新。这样,才会使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拥有新的飞越。
独立思考,做个有创造『性』的人
独立的思索引导成功: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也定会是个成功的人。要成功就应该有着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上独创天下。
成功人士都具有一项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基本的心理品质――独立思考。
达尔文说:
“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花费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的见到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的思索所致。”他甚至这样评价思考:“我的成功就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类似的话: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说: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欲成大业者必备的条件。
一位教授强调:
“要提高你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一位学者指出:
“人们只在有好奇心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面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
好奇,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与动力。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具有少见的好奇心;而居里夫人的女儿则把好奇称为“学者的第一美德”。成功人士总是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现象中发现共同规律,特别注意反常现象而有所创造。而漫不经心的人,往往就不怎么注意那些新奇而有用的东西。纵观一切高效的创造『性』人材,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敢想、敢干、敢于质疑,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认为:
“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所有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疑问,而生活的智慧大都源自遇事都问个为什么。”
但创造构想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大量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创造构想的思维就越活跃。有丰富经验的医学家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强,有经验的飞行员能根据发动机微小的变化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创造构想需要以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但并不是说只有等知识经验积累到自认为非常丰富的地步才能开始创造。比如,过河需要桥或船,如果发现了桥,何必还要去造船呢?为了准备“攀登”,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总是怕东西不够用,样样东西都去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学到头呢?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在短暂的一生中,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只有早日进入创造,带着创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补充自己所缺的知识,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产物有时如同火花闪现一样,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的火花就是灵感。可以说所有的灵感都源于直觉。爱因斯坦曾说:“真正宝贵的是直觉。”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但直觉常常变成一个很不可靠的同盟者,不管它在假说时是如何不可缺少。”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把它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
创新的意义和内涵
没有人天生就是科学家、大元帅、企业家,人类的一切知识和智慧都需要培养,人类的一切情感和思想都需要滋养。作为时代的弄『潮』儿,21世纪的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创新精神的意义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