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祸水》第2/131页


  牙婆临门叩了叩,半晌才闻两扇黑漆的院门吱呀一声,徐徐拉开,露出半副高高的肩骨,阳光由他肩头刺眼地射下来,晃得箫娘瞧不清他长什么模样。
  只听见他的声音,很低,很沉,像海底的暗涌,朝她袭击过来,“请问寻谁?”
  牙婆踩上一级石磴,扶着门笑,“泠官人,你爹讨了个女人进门你晓不晓得?我今日把人带来了,他在不在家?”
  说话间,她把箫娘的胳膊一拽,拽到了宽阔的门缝下。箫娘抬眼,仍旧看不清席泠的面容,他肩上的阳光,险些晃晕她。
  “不在。”席泠淡漠地扫了二人一眼,将一扇门敞开,转身里去,“请进来坐等。”
  门后是一方小院,有些年头了,粗墁地砖由四角里蔓延苔痕,前面是稍大的正屋,西厢稍小些,东面是几根柱子支起的小小屋顶,底下垒着灶,边上开着满树杏花,靠着厚厚的院墙。
  箫娘跟在牙婆后头,抱着个粉布包袱皮,在院中的石案下坐下。须臾听见低锵的脚步身在背后响起,一只修如竹节的手绕到她面前,搁下只土窑茶盅,“二位请吃茶。”
  茶盅里浮着无数的茶叶渣,倒映着他半张脸。
  比及箫娘抬头看他时,他已转背进了西厢。光影晃一晃,他墨绿的衣袂在吱呀阖拢的门缝中,像一簇神秘葱郁的水草。
  由始至终,箫娘觉得席泠似一片浓雾,太阳穿透他,射来她身上。暖洋洋的,她早已枯死的骨头、仿佛将要在二月春晖里发芽。
  ————————
  ①南京应天府:明代朱棣迁都后,分北直隶与南直隶,北直隶是北京顺天府,南直隶为南京应天府。南京做为留都,同样设六部、通政司、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行政机构。


第2章 犹未死 (二)
  话说这席家,往上数几代也算仕宦书家。姓席的那汉子有个斯文名字,叫席慕白,因十赌九输,如今街坊邻居只浑管他叫席摸白。
  这宅子原是祖产,先前占着四五十亩地,后头席家逐渐败落,传到那席慕白手上,只剩了这宅子。席慕白年轻时候输得厉害,将宅子分着变卖,左右分卖给一官一商两户人家。
  左边厢那家姓何,早年见席家这两间屋舍夹在当中,不成个样子,欲一并买了去重建。可席慕白狮子大开口,狠要了一笔。人家赌气不买了,就到如今这左右富贵、当中贫寒的局面。
  牙婆讲到此节,朝西厢紧闭的窗户上努努嘴,“那是席慕白的独子,叫席泠,今年二十,与你同岁,考了进士。原该做官的,苦在没门路,就给耽搁下来,等明年看看。”
  冷风在小院里回旋,卷下杏花成雨。箫娘回想方才那一阙琼枝玉树的背影,骨骼孤高,泠然孑然,显得分外孤清。
  她也跟着朝那窗户上窥一眼,隐隐中,里面好似也有一双眼睛在望过来。
  她像被刺一下,收回了眼,与牙婆笑笑,“好不好的也就这样了,我还计较得起呀?只是他爹哪里去了?还不回来。”
  “这个时候么,无非是去赌。”牙婆被风吹了个哆嗦,撑着石案起身,把西边的太阳望一望,“哟、他赌桌上一坐,也没个时辰,我手上还有两桩勾当要办呢,得先去。你就在这里等,回头我把你的身契给他送来,你放心,他还差我五两银子没给呢,我必定来。”
  箫娘点头应了,牙婆便走去把西厢窗户敲敲,“泠官人,你爹若回来,你告诉他,他要讨的女人我领来了,隔日再把身契送来,叫他把下剩的银子预备齐,可不兴拖我的账。”
  隔了半合儿,那窗户里适才荡出来无情无绪的声音,“请慢走。”
  牙婆嘱咐箫娘两句,乐呵呵去了,暗中留了个心眼,只怕箫娘跑了,阖了院门。
  金乌西走,院墙上光影轮转,箫娘仍坐在那石案后头,隔着条街的秦淮河热闹起来,渐渐笙鼓鼎沸,缕缕莺声燕噎掩在里头,细细的,像根金线,把箫娘逐寸勒紧。
  她还抱着那个瘪瘪的包袱皮,不知是不是冷的缘故,单薄的背佝偻着,荏弱的肩头朝怀里微扣,水汪汪的眼一横,把院子细细扫量。
  越扫越灰心,果然如人说的,她这辈子想翻身做官太太,是痴人说梦。
  阵阵杏花风,吹刮着她的骨头,苦海半生在她脑中帧帧闪过,与如今一样,父母早亡,亲友概无,贫寒辗转,由这家卖到那家,从未拥有,无所失去。
  好在贱命自有贱命的好处,她习惯了颠沛流离,十二分淡然冷静。
  比及日薄崦嵫,席慕白还未归,箫娘饥肠辘辘,索性丢下包袱皮往西厢窗户上敲敲,“泠哥儿,有吃的没有?我实在饿,要不也不敢来打搅你。”
  屋里好半晌没动静,箫娘正灰心,倏闻吱呀启门,席泠站了出来。
  斜阳把对墙下的杏树影密匝匝摇在残旧的棂格门上、以及他墨绿的直裰上头。箫娘猝不及防一抬眼,就瞧见他胸怀里浮动的树阴,好似看不见底的一潭绿水里、柳暗花明的倒影。
  他用巾子裹着髻,端良如玉,斯文有礼,手里端着个没挂釉的碟子,里头有两个发硬的馍馍,“倘或不嫌,请用些。”
  可这种礼节里始终带着天长路远的距离,似乎他挺拔的鼻梁与眼窝上的眉,是一座崎岖的峰,巍峨险峻,你若要去爬一爬,恐怕会跌得粉身碎骨。
  箫娘识趣地垂下眼,接过盘子。她这辈子学过戏、做过丫头,针线扫洗,多少会些,唯独没给人做过后娘,剔眉一瞧,还是这么大个儿子……
  临行,她又旋裙搭讪,“我点火蒸了,你也吃一个。我瞧你在屋里念了一天的书,恐怕早饿了。”
  席泠还用那对一泓死水的眼盯着她,盯得箫娘有些发窘,“天都快黑了,你爹这时候也没回来,不晓得是在外头给绊住了脚,还是出了哪样事情?”
  静默中,席泠倏地笑了下,“不妨事,他惯常如此,你请自便,不必拘束。”
  箫娘隐隐感觉,他这个笑里有些嘲弄的意思,言语中又抓不着证据,只好作罢。
  席泠随后阖拢门,落回书案,案上摊着本书,他随手翻翻,听见院中锅灶响。透过窗缝瞧,是箫娘在生火蒸馍馍,行容里鬓绾轻寒,翠眉粉靥,一搦纤腰只恐香露重,粉瘦怯西风。
  这一望,一灯已照松窗月。
  浅恶黄昏,席慕白仍不见回来,箫娘无处安置,只在院中呆坐。正是西风乍紧,独抱孤愤时,院门“咣当”一声!撞进来个醉鬼。
  还没瞧清,醉鬼便走到西厢咣咣砸窗户,“你怎的不点灯?想摔死你老子不成?!摔死了我有你什么好处,你别想!告诉你听,你老子今天赢了五两银子,不单你小子会挣钱!”
  那一团黑呼呼的影子大约就是那席慕白了,箫娘心道吴太太果然成心不叫她好过,竟将她卖给这么个烂赌酒鬼!她抱着包袱皮站在月下,像棵无枝可依的野草,警惕地瞪着那个狂躁的影。
  须臾西厢开了门,席泠掌灯出来,黄黄的光笼着他一张没情绪的脸,踅进正屋里点了灯。
  席慕白跟到正屋门前,这才借着一缕光瞥见箫娘,因问席泠:“这是谁?”
  席泠回眸把箫娘老远睇一眼,转过背又点亮一根蜡烛,“你买的女人,忘了?”
  “是她?”席慕白赶到院中将箫娘一把掣进门,举着盏生锈的银釭上下一照,额心顿蹙,“相貌倒还不错,只是瘦了些。也凑合,将就些罢了。”
  因问箫娘:“你叫个什么?”
  借着昏沉沉的烛,箫娘亦将她这位未来的丈夫瞧了个清楚,五官与席泠有几分像,只是凑起来简直南辕北辙,天上人间。
  下巴上还留着参差不齐的三寸杂髯,人中上头两撇八字须,脸上的皮肤似被石砂打磨过,满是细小的坑洼,醉眼朦胧,烁烁闪着野狗似的饿光。
  恰值席泠点了灯出去,衣袂轻轻擦过箫娘的裙,言语轻飘飘,像没有温度的月光,“牙婆讲你还差她五两银子,叫你预备好,她隔日来拿,顺便拿了箫娘的身契来。”
  末了,西厢阖了门,席慕白也将箫娘拽一把,将月光闭在门外,笑嘻嘻朝箫娘抬抬下巴,“你叫箫娘?”
  “是。”箫娘把低垂的眼缓缓抬起来,游着若有似无一缕笑,仿佛月下的芍药抬了头,花貌生春,玉容媚雪,“他爹,我睡哪里?”
  “自然是与我睡一个床铺。”席慕白抓起她的手,眼珠子由她的胸脯子滚到臀,又由臀滚到脸,“还别说,这么细瞧瞧,倒是别有一番滋味,比河边那些女人也不差!”
  河边那些个女人卖笑卖身,箫娘与她们似乎差不离。好在她对无力更改的局面,已有了处变不惊的忍耐力。
  她丢下包袱皮,且行且顾盼,屋子虽陈旧,倒是家私齐全,撩开八角落地罩上挂的棉帘,里头黑漆漆的,隐约一张些微歪斜的架子床,身后席慕白举灯过去,才瞧清是靛青的帐子,油脏得发亮。
  黯黯的烛搁在床前的方案上,席慕白便迫不及待解衣裳,两眼跟个狗皮膏药似的粘在她身上,“你放心,我既买了你来,断不会委屈你。今日先行办了事,过些日子等我再赢些钱,采办东西,张罗酒席,与你完礼,再拿了你的身契去衙门上籍,咱们就是真夫妻。”
  箫娘的步子稍有迟疑,捱一寸,且一寸,总也走不到床前。席慕白浑身脱得就剩条辩不出颜色的裤子,身上的肉又松又白,像头死了许多时候的猪。
  他心急火燎地一把拽来箫娘,揿倒在铺上,乐呵呵地整张“猪皮”就罩朝箫娘罩了下来。她顿觉由四面八方涌来股味儿,冷油腥混着酸——
  是穷酸,她掉进个穷酸窟窿里,在劫难逃了。
  她认命地阖上那对桃花挹露的眼,任由这个邋里邋遢的中年男人在自己身上作乱。
  床架子嘎吱嘎吱响起来,伴着秦淮河畔咿咿呀呀的胡笳琵琶,划断夜的死寂。
  一墙之隔的那头,正是席泠的床铺,秦淮河的酒欢笙乐他听惯了,今夜却兀地添进来一线微弱的生息,嗯嗯啊啊,像在遭受一场磨人的刑法,掩在姑娘们隐隐约约的嬉笑怒骂里,十分刺耳,好似呼救。
  他翻翻枕头,侧身阖了眼,不去管它。
  残更与恨长,西风如灯涩,箫娘也睡不着,好像还有个什么在捅她,钝钝的,仿佛一篾锯片在拉割着她的命运,左右难逃,漫长无断绝的、细微的疼。
  横竖不成眠,索性瞪着干涩的眼,窃窃说起话来,“他爹,你有多少钱?”
  席慕白一个激灵惊散了困倦,枕侧扭头对着她的虚笼笼的发髻,“好个淫/妇!才进门就打起我银子的主意,多少钱也不干你的事!”

当前:第2/13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