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来袭,相公请淡定》第109/112页



  ☆、第142章:

  纪澜放声大笑,对杨皇后此时的负隅顽抗表示可笑又可悲。杨家人的毛病在杨皇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自以为了解别人,可却从来不管别人的感受,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往往最后都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高衍也是这样的人,他认为天下和杜且都会是自己的,不顾一切地去争取。但背地里自己的那些阴私和缺点,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改过。这也是甘赋冲对他彻底失望,最后不再理会的真正原因。一个无法爱民如子的皇帝,百姓不需要,就算牺牲一些人的幸福,也未尝不可。真正有大德之人,为了黎民苍生,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甘赋冲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纪澜自认没有那样的胸襟,但他是重活一世的人,经历过前尘往事的种种不甘。再度来到今世想要弥补那个视他如生命的女子,可却被一次又一次的推开,他也明白与他有着同样重生经历的杜且,对过往有着一种本能的排斥,不想再经历伤害,不愿再忍受煎熬,只想挑一个前程远大的男子,一生安宁。所以。他选择了退让。其实,即便是他不退让,杜且也不会选择他。
  心中的渴望渐渐平息,重来一世会有重新来过的命数。高衍死了,纪澜不再和他祸福相依,纪太夫人对前皇后的承诺,也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他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就像厉氏能择主,他一定可以选定自己想跟随的君上。
  不是说四皇子比其他皇子更优秀,而是他更适合这个位置。说到才情,十一皇子无疑是个中翘楚,已然有取代甘赋冲成为三千太学生的典范之趋势。而十四皇子代表着大梁律法的公正,为人的公道,处事的严谨,说他是大梁的青天,也不为过。可不是身赋才情与公正就能成为人君的表率。成为百姓的主宰。
  所以,纪澜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是因为杜且,自然也不可能因为能得到杜且而改变他的选择。
  因为他知道。不管他的选择是什么,杜且都不会再回到他身边,而他更想做的,却是娶辛瑶瑶过门,和杜且一样,做一次前世没有做过的决定,体会一次不一样的人生,更不是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拼命挣扎。
  “姨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一分余地,日后好相见。”纪澜说完这句话就走了,他没有向杨皇后要求释放厉出衡和杜且,因为他知道厉出衡会有脱身的办法。
  杨皇后深感大势已去,在她以为机会来临的时候,她已经失去了先机。
  但她不甘心。
  她如今藏身在杨家的京郊别业,四皇子因为刚刚入京,千头万绪,并没有派人追过来。
  “厉出衡,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因为你择主必是天子,这样的预言,让你无往而不利?”杨皇后袖中藏了一把刀,面色清冷。
  厉出衡闭着眼睛,把杜且揽在身后。不让杨皇后有机会伤害到她,“这是钦天监之言,与我毫无干系。”
  “钦天监袁家和河东的厉家是世交,从大梁开朝以来,你们两家和皇家唇齿相依,共生共荣。武帝驾崩后,厉氏骤然退隐河东,袁氏则依旧固守京城。则你两家手中却有武帝遗诏,几代以来皆不能随意处置。但这并不表示,你时至今日,仍然想影响大梁的朝堂。为清君侧,还大梁一个清明,本宫今日就在代行天子之责……”
  杜且骤然开眸,死死地盯着她,“娘娘。滥杀朝廷命官,可是谋逆的大罪。”
  杨皇后大笑,“他高斐就不是谋逆?”
  “四皇子不过是因为痛失兄长,回京为圣人分忧而已。”厉出衡早就为高斐想好说辞,四皇子的回京,不是兵临城下,而是代行孝道。身为子女,承欢膝下本就是份内之事。
  “分忧?”杨皇后冷笑,“本宫怎么记得,四皇子十年不理工部事务,不上朝听政,平日只知游山玩水。”
  “娘娘此言差矣,工部之事,就是民生之事,四皇子的足迹遍天下,正是体察民情的直接表现。”
  “巧言令色。”杨皇后缓步上前。“你这张三寸不烂之舌,可真是厉害。若是本宫今日以杜氏的性命相要胁,怕你也是会尽力地说服本宫向高斐投诚,力保十五皇子一生无忧。只要他肯放弃皇位回封地。”
  “娘娘又错了,十五皇子只是十五皇子,他没有皇位,又何来放弃一说。”厉出衡不得不提醒她。这个天子并不是她的天下。
  杨皇后倏地抽出藏刀,“只要你让高斐让出储君之位,我就放了杜氏,绝不伤她性命。”
  厉出衡把杜且护得更紧了。眸光骤冷如霜,“你若是敢伤她……”
  杨皇后还未等他说完,那把锋利的匕首已经刺入厉出衡的腰侧,鲜血如注。
  一切来得太突然,杜且没有一丝的防备,望着血色渐失的厉出衡,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你……你到底想做什么?”
  “想救他吗?”杨皇后把刀子往外拔了一分,厉出衡紧紧地蹙起眉,她似乎得到极大的满足,笑容狰狞,“想救他很简单。只要你即刻进京,把高斐带到这里,否则厉出衡的血就会流光。”
  杜且眸光如刀,泪水无声滑落,“我怎么相信你,会不会在四皇子到来之前,就把他弄死了。”
  “不管你相不相信,你都没有选择。”杨皇子两眼充血。“只要我现下拔出这把匕首,他就没救了。”
  杨皇后为了表示自己所言非虚,做出拔刀的动作,杜且扑上前紧紧地抓住她的手,哭喊道:“我去,我马上就去,备马车,我要进京城。”
  “别……”厉出衡拉住她,“你要是离开了,就不要再回来,不用管我,不用管我……”
  杨皇后冷笑,“还挺深情的,可惜女人只要对一个男人死心塌地,就算是刀山火海,她都会走这一趟。”
  厉出衡在她耳边叮嘱,“记住了,别再回来。”
  杜且小心翼翼地把他扶躺在地,抹去脸上的泪水,“在我回来之前,保住他的性命,否则你会后悔你现下做过的一切。”

  ☆、第143章:

  京城守备森严,杜且好不容易让人给纪澜带话,才得以进入城中。城中仍是平日繁华的景象,没有因为四皇子占据皇宫而变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只是街面上的宿卫牙门二军比平日要多上许多,往来巡查,面目冷峻,神情肃杀。
  “我要尽快见到四皇子。”这是杜且唯一的要求。
  纪澜不是不想帮她。“现下要进宫很难,宫里守卫森严,圣人与四皇子成对峙的局面,还有七皇子此刻与圣人同一阵线,若是一个闪失,圣人下诏立七皇子为储君,那就前功尽弃了。厉出衡费尽心思的筹划,不就是为了四皇子能尽快登基。他仍和前世一样,位极人臣,这样他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你左右。倘若四皇子此刻败北,那就不仅仅是花费十年的时间。可能七皇子登基之后,你和厉出衡就要过上亡命天涯的日子。厉氏固然有武帝的免死金牌,但难以保全厉氏全族。”
  “但他快死了!”杜且的声音在发抖,“四皇子若是不去的话,杨皇后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她那刀捅得那样深,地上都是他的血,他……”
  纪澜安慰道:“她不敢杀他的,相信我。”
  “不。她敢!”
  “阿且,听我说,她是想离开京城,手中必须有一个筹码,这样她才能活着到十五皇子的封地去。”
  杜且甩开他的手,“封地?他被捅了一刀,她还想把他带走?不可能,他会死的,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
  “他不会死的,他有足够的能力自保。”
  杜且说:“怎么自保?他躺在血泊之中,奄奄一息,你说他能自保?”
  “没错。”纪澜肯定地说:“他能!他在江南危机重重之中,都能全身而退,一个杨家别业根本就难不倒他。”
  “你以为他是有三头六臂吗?”杜且不想再和纪澜争论下去,“我要尽快面见四皇子,若是他不见我。也可以,派人把厉郎给救出来就可以。”
  纪澜把她带到西华门,“我不保证你能见到四皇子,但你的话我都会带到。”
  杜且从傍晚等到深夜。才见纪澜姗姗来迟,“四皇子同意由我带兵,把厉大人救出来。”
  可是当纪澜赶到杨家别业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关押的地方地上一大滩的鲜血未干,触目惊心。
  “他们还没走远。”纪澜说,“一定能追到的。”
  杜且脱力,瘫坐在血迹旁。“侯爷,你说是不是因为我的错误决定,而毁了他?他本不该是这样的。”
  纪澜往前跨的腿收了回来,“你应该相信他,他一定能化险为夷。”
  “倘若不是我自作主张在正阳门前申冤,皇后又岂会找到我,借我要胁于他。”杜且深深地自责。事实上,她一直都在自责。
  “他身边有很多的暗卫,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他们会保护厉大人。而以现场的痕迹来看,厉大人很可能是被他的暗卫所救,而不是被杨皇后挟持。”纪澜不想再听到她的自责,“他和你我一样,都是重生而来的人,甚至他比你我更早,早到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从走到你面前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而四皇子在高衍出殡的当日兵临城下,也是提前谋划好的。身为四皇子的首席谋士,他不可能让自己一直都处于危险之中。即便是他想以身涉险,四皇子也不可能让他这么做。杨皇后的突然发难,谁也没有料到,但既然发生了,就只能去解决它,而不是自怜自艾甚至是自责。”
  “那你告诉我。他在哪里?”
  纪澜摇头,“你先跟我回城,在适当的时间他自然会出现。”
  “他没有死?”杜且仍是固执地想要一个确切地答案。
  “他若是死了,杨皇后就不会带走他。若带走他的是暗卫,他便是安全的。”
  杜且望着他,咬了咬唇,“他一定不会有事!因为他一定不忍心让我一个人,对不对?”
  纪澜拍拍她的头。“没错,一定的。”
  京城的僵局,最终还是以四皇子的胜利而得到平息。圣人心中自然是不愿意立四皇子为储君,他想要立七皇子,这样他就能继续在皇位上呆着,而不是被架空权力。可四皇子看出他的意图,让他写的退位诏书,越过储君的位置,登基为帝。
  七皇子手中没有兵权,就算他能利用礼部的种种祖制与四皇子分庭抗礼,可也只是口舌之争,没有实际的意义。而十一皇子和十四皇子与四皇子交好,二人早就为四皇子的回京做足了准备。七皇子弱势,就算圣人有意立他,也是有心无力。
  退位诏书是由厉出衡早就准备好的,只要圣人盖上玉玺就能即刻生效。颁布朝野。
  玉玺被杨皇后带走了,圣人心存侥幸,以为还能再拖上一些时日,大梁的朝政仍是掌握在他的手中。只要他一天不退位。四皇子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一旦他传位于高斐,他这个太上皇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厉出衡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京城,手握玉玺直入禁中。
  一切尘埃落定,圣人再没有挣扎的余地。

当前:第109/1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