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印吉祥》第89/110页


  她嗳一声,起来理整理整衣裳,同长生笑笑,“我得走了,你若有事儿就唤奈奈,添置什么也给她说就是。”临走再打量打量一脸疲累的长生,嘱咐,“你不是说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么?一会儿去榻上歇歇。”
  长生搓着手,满脸都是含蓄蕴藉。
  允淑心道模样也是标致的,只是不会打扮,她有一双乌黑明亮的眸子,身上沉淀着世家大族里头的小姐们身上的厚重,有些东西是骨子里头带的,看皮毛看不出来,允淑自己也是落魄过的,能感受到那不被人察觉的一丝不一样。
  又安慰长生两句,允淑便出了门。
  她出府办事儿向来不带奈奈,临走还特特又嘱咐奈奈把人看好了,千万别叫二姐姐和鹿和公主给瞧见,跟庭降有关的事儿,自然是捂得越严实越好。
  奈奈点头答应着,想起来今儿李允善去找鹿和公主说话,顺便给她提了一句,“大姑娘近来闲得很,奴婢瞧着她成日里憋闷的慌,怕是也没个人说话,兰姐儿这姑娘又是个省事儿的,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不怎么折腾人,大姑娘还是得找点事儿做,好好的人总这么也得闲出病来了。不然您出去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给大姑娘找个铺面,大姑娘账头好,若是理整间铺子,有事儿做了,指定就高兴了,往后手里头有个进项,也是在婆家立足的根基。”
  她说这主意好,赶明儿我就叫覃时去打听着。
  这件事儿她搁心里头盘算好些年了,如今是得好好经营两家铺子,往后确然是进项,奈奈跟她时间长了,什么都给她操持着,如今还得连着二姐姐一并操持,奈奈就同她亲姊妹一般,给奈奈谋算个好前程她心里也是有盘算的。
  覃时备了马车,早就吩咐了锦衣卫乔装改扮一番混在灯会里头了。官家出行,又想热闹,又想安稳,也没别的更好的法子,只能是身边三丈之内都是锦衣卫扮得百姓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朱雀街自来是长安城最繁华最热闹的长街,路上车水马龙,小姑娘挎着提篮子喊菱角,新鲜的菱角,其实谁都知道长安城没新鲜菱角,那是南方才有的玩意儿,但是过节,都图个喜庆,小姑娘的生意做的很热火朝天。
  夜市上更是千灯万火,把天上的云都染成微红色。
  官家挑了车帘子,入目便是摊贩罗列的珠玉珍宝琳琅满目,远处河船微醺,偶有几声丝弦入耳,没有哪个皇帝看到如此太平盛世心里头不高兴的,官家脸上的开心遮也遮不住。
  允淑恭声提醒道:“官家,再往前头就到内街了,咱们得下车步行,人太多。”
  官家额首,“成,那就下车步行,寡人也喜欢到处看看走走。”
  民间到了中秋时兴祭月,街头入口专人设了大香案,摆着三碟切开的月饼,三碟桂花酒,枣子,葡萄各样,红烛高燃于月神牌位两侧,供往来的人们依次祭拜,祈求福佑。
  官家在香案前驻足,洒了盅酒,祭过了月神牌位,笑着同允淑庭降混迹于人群中。
  街上熙熙攘攘,夜半仍然人声鼎沸,她跟在官家身侧,官家时不时同她和庭降说话。
  再往前头走,是青绮门包下的整条街,挂满了花灯,街旁都是出摊的小贩,有青年男女在竞猜灯谜,官家折扇往那处指了指,道:“咱们也过去凑凑热闹。”
  庭降看了允淑一眼,笑意融融,挤过来小声问她,“这样像不像一家人稀松平常的逛街呢?”
  允淑心里想着那年七夕节,同大监大人偷偷溜出宫来拜月老的事儿,恍惚已经是前世了,却仍在心头,少女情怀总是若有若无的浮现在脸上,怎么也遮掩不住淡淡的喜色。
  周围也嘈杂吵闹,她压根没听见庭降的话儿。
  庭降却把她的一脸喜色看在眼里,心道昨儿话说的那么决绝,原是姑娘羞涩时的忸怩作态,今儿听他这么说如此欣喜,心里定然是愿意同他这个大殿接触的。
  两人都出神间,官家已经挤在人堆里猜灯谜去了,允淑回过神来,心里一跳,忙疾走两步追上官家。
  这街上人太多了,鱼龙混杂,没事儿发生最是好,万一遇上刺客,这么多人挤来挤去,锦衣卫就是身手再好,怕也不能及时赶过来,她虽然不会拳脚,可挡挡人总还是成的。
  她身子骨瘦挑,也好钻挤,三下两下就从人堆里挨到官家跟前,官家侧头拍拍她肩膀子,抬眼看最高处桅杆上的一盏花灯,笑道:“瞧,上头吊的谜题可真是有意思,平日不思,仲秋想卿,有方有圆,一两乾坤。”
  允淑说,这出题的人真是博学,谜题出的既有儿女情长,又有方圆乾坤。
  官家嗯一声,赞同的点点头,又看看她,摇摇扇子,“不对,你是这次科考的解元,这人不如你博学,你猜。”
  允淑拱拱手,“您这是护短呢,还是这题主更厉害些,不过,这题这样难,得有个好彩头。”她四下望望,招呼执事过来。
  执事是个书生,挤过来跟允淑拱拱手,客气道:“这位公子是要猜灯状元吗?”
  允淑也客套的同书生笑笑,答应着,“不才想试试,敢问这状元灯谜若能猜得出谜底,彩头是什么?”
  书生做个请的姿势,指向不远处的书案,解说道:“这道题是长安城富户丁家花重金求人出的,能猜出谜底者,但凡未婚嫁的,彩头便是同丁家独女定亲。这已婚嫁的嘛,尚可得一桩宅子。不过这灯状元可是有三题,三题都猜对了,才能得着彩头。”
  官家一听,来了兴致,怂恿允淑道:“依寡……咳,依我的意思,这个你得猜,回头赚桩宅子回去,不亏。”
  书生一听,不无可惜,“没想到公子年纪轻轻已经有家室了,那丁府千金可是咱们长安城的美人儿。”
  允淑尴尬笑两声,“如此,那不才就试着猜上一猜罢。平日不思,那便是平日里不会记起来的,仲秋想卿,看似说的是人,可后边却又说,有方有圆,可见是一个物件儿,平时记不起来的,仲秋才会记起来,有方的有圆的,我猜是月饼。”
  书生惊得说不出话儿来,半晌,才呐呐问道:“今儿不下百余人来试猜,谜底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猜是月饼,公子何以认为是月饼呢?”
  允淑笑了笑,“一两乾坤嘛,一个月饼的重量是二两,馅儿占了一两,月饼里头各式样的馅儿,枣泥,莲蓉,青红丝,五仁,便如同乾坤包罗万象,是以,不才认为这谜底是月饼。”
  书生啧啧,不由竖起大拇指来,赞叹,“公子好才华,谜底正是月饼。”
  谜底被猜出来了,桅杆上的花灯立时换成另一盏,谜题依旧写在花灯底下垂的布条上。
  许多人瞧热闹纷纷往这边挤过来,挤得寸步难行,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不堪,庭降被人群远远挤开近不得前,也不知哪个地方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抄家伙,又有人大喊快跑,人群骚动起来,四散奔逃。
  允淑紧紧护在官家身前,握着拳头道:“等会儿若是有危险,您可记着快点跑,往锦衣卫那边跑,不用管臣,臣力气大着呢,不会有事的。”
  官家拉着她,“不成,要跑一起跑,这些人十有八/九是冲着我来的,凭他们的本事,还伤不了我。”


第92章 你护驾有功,官家要给你指婚……
  她还没来得及接官家的话茬, 十几个蒙面的彪形大汉持刀往官家这边劈了过来。
  为臣者忠君,允淑都佩服自己,这会子怎么浑身是胆的, 一点都不害怕。
  她死了不要紧,官家死了,就是动摇国之根本,这种时候,根本容不得她多想,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先为社稷死,无论如何都得把官家护周全了。
  她挡在官家身前,四下寻找锦衣卫的影子,好在覃时安排的妥当,锦衣卫撒豆一样到处都是, 离得也不远, 她才放下心来,再去看庭降,庭降和覃时在一处, 也很周全。人群四散奔逃后,地方宽敞不少,锦衣卫围过来把官家和允淑护在当中,覃时率人很快拿下了刺客。
  见人被拿下了, 允淑松口气, 街上已经不宜再停留下去,她回身正准备跟官家说声先回府再审这些刺客呢,却看见近在咫尺的锦衣卫一刀冲着官家后背直刺过来。
  连给她喘口气儿的机会都没有,她扯了官家一把, 只听见自己血浆子噗呲一声喷出来,视线模糊的晕了过去。
  耳朵里还有覃时和庭降喊她的声儿。
  她动动嘴唇,说了什么,自己也不知道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宫大殿里头灯火通明,庭降坐在外头一脸的担忧,一溜的御医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话儿怎么说的?大半夜咱们给宣进宫,结果半点忙也是帮不上。”
  “可不是嘛,谁知道这提刑大人是个女儿身的?又是伤在那处,咱们如何下手?”
  “还是给官家禀明了,诏医女进宫吧,这要是再拖下去,怕李大人性命就难保了。”
  众人皆是叹气,隔着帐子问侍候的女使,“李大人血出的可多?”
  女使又端出来一盆血水,蹲蹲身,“才换的白布又染红了,医官们快些想想法子先止血吧。”
  为首的医官掖手,“已经叫人熬五炭止血汤了,只是咱们都是男子,没办法查看李大人的具体伤势,这不好医治啊。宫娥可否禀明官家,诏医女入宫?”
  女使连连道:“官家在前头审人,我这就去禀一声,各位医官大人稍待。”
  秦艽是四更天进宫里来的,传话的人只说是救命的事儿,耽搁不得,轿子一路上跑的颠人,进了宫瞧见床上躺着奄奄一息的允淑,她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
  这姑娘拿自己身子给官家挡刀了,她心疼的给她把衣裳剪了,露出一扎长的刀口子,不偏不倚正钉在心口上一寸,这要是再往下挪一点,这傻姑娘哪里还能有命撑着到宫里头来。
  允淑迷迷糊糊的,偏这时候清醒些睁了眼,瞧秦艽坐跟前眼泪儿汪汪的看她,她皱眉笑了笑,“你可得把我给治好了才是,我还要请你吃我大婚的喜酒哩。”
  秦艽擦擦泪,“吃喜酒?你这模样要是给冯掌印晓得了,他还不得疯了么?快别说话了,我给你止血罢。”
  秦艽重新给她上药,扎了止血针,寸步不离的守在榻前。
  天刚亮的时候,官家审完人回来,询问了允淑的伤势,医官们跪着面面相觑,“这……能不能医好下官们实在不敢说,伤的太深了,全指靠老天爷垂不垂怜李大人。”
  话外之意,就是生死由命了。
  官家负手,抬头望望梁顶,“寡人要你们用最好的药,无论如何要把李大人给寡人医好。”
  这个时候,长安不能出乱子,冯玄畅在钱塘不能分神,虽然他身为帝王,也用不着跟个厂臣交代什么,可到底钱塘的事儿处理不好,南方暴/乱压制不住,也是叫他顶头疼的事儿,他很清楚这皇位,他坐的还不很稳当,离不开冯玄畅的帮扶。
  医官们只得唱喏,继续询问在里头的秦艽,重新开方子熬药汤。

当前:第89/1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