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掌中雀飞走了》第74/77页


  哪怕他化成灰,化作烟,她都能记起,都能认得……
  半晌,她莹红娇软的唇颤了颤,躲在帷幔里只字未说。
  对他而言,原谅谈不上,大抵是在危难过后与自己和解了。未来还很长,她已为人-妻,马上就要为人母,不想再让自己沉溺在黑暗的回忆中了。
  元襄等了许久没有得到回复,外面云翳开散,一束光自窗棂照入,恰巧落在他凄迷的面庞上。
  他一瞬不瞬地盯着她的轮廓,声音浅浅,略微发颤:“我是真的喜欢你,你信吗?”
  里面的人依旧悄然无声,只是扭头看他,如同一个精致的木雕。
  半晌,他扬唇笑笑,“好好待产,一定要生个小皇子,长的像你。”
  帷幔内,一直沉默的顾菁菁幽幽吐口:“借王爷吉言。”
  离开太和殿后,元襄阔步走在空旷的甬道上,终还是忍不住回眸一望,可惜日渐毒辣的阳光刺地他睁不开眼,看不清那边的光景。
  此次出征,朝廷必有大变,再回来时不知是何光景。有不少同僚劝他莫去安西,可眼下除了他有这个资格,谁还能替皇帝出征,谁还能保全皇后和腹中龙嗣?
  天空有成双结对的娇燕掠过,往事如落花流水,不停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那个女郎对他来说似乎越来越远,事到如今,他只希望她能理解他的苦心,算是他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最后一次忏悔——
  再回来时,怕没这个机会了。
  翌日,元襄携御赐信物替圣上出征,随身带了十几位亲信,马不停蹄赶往安西支援。
  不到半月,禁军就赶到了驻扎在安西交接处的两军大营,与地方节度军重新编争。
  元襄作为朝廷派来的督军,本不用亲自上战场,可他满心郁气,唯有刀剑才能纾解一番,每有战事从不推脱,很快就身负伤患。
  直到夏末,军中才传来消息,皇后为盛朝诞下一位健康的皇子。
  母子平安,皇帝龙颜大悦,当即册封其为太子,赐单名一个“宸”字。
  这天军中亦领到御赐的犒赏,大摆筵席,欢庆江山后继有人。
  元襄喝了不少酒,在宁斌的搀扶下走出营帐,席地而坐,仰头望着墨黑的苍穹。微凉的夜风袭来,天上的星光落在眼中璀璨无比,地上的草儿刺在身上毛毛躁躁。
  他凝了许久,似乎看到了千里之外的长安。
  “宁斌,你说她会想起我吗?”
  沉澈的声线携着几分落寞,宁斌听着难受,蹲在他身边小声回道:“会的,她一定会想到爷的。”
  元襄置若未闻,自顾自说着:“不想也好,免得一想竟是些烦心事。”
  星幕之下他眉眼微醺,话音带着浓浓的醉意,宁斌忍不住叹口气,“爷,别喝了,您肩上还有伤呢。属下扶您回去休息吧。”
  “不……”
  元襄摇摇头,举起酒囊敬向愈发朦胧的皓月,深提一口气,借着酒劲大喊:“小丫头!争气!”
  诞下太子,顾菁菁的后位算是稳了。
  他真心为她高兴。
  再往西走,寸草不生,可惜遥遥长安听不到他这声感叹。
  -
  因着杨家在安西盘踞多年,仗着地势与朝廷军队对峙,这一仗足足打了三年才扫清叛党。
  元襄率军占据都护府的那天即刻往朝廷发回捷报,扣押了骠骑大将军和其子杨峪,驻军修整,等候圣上发落。
  千里之外的长安,此时已是另一番景象。
  皇帝文弱,不动声色,行事却愈发狠戾果决。昔日爪牙深厚的摄政王一党基本已被肃清,而太尉也在一场夜宴自卸遥领节度使一职,随之而来的则是强有力的削藩下放,惹得旧官两股战战。
  安西的信笺是在九日后送到太和殿的。
  这晚夜风熏热,元衡身穿常服站在白鹤宫灯前,凝着手中的信字字斟酌。熟悉的字迹,熟悉的语气,只用几笔几划就彰显了赫赫战功。
  他压低眉,隐藏多年的躁动再度浮出水面。
  “父皇,宸儿想看看那个!”
  刚满三岁的小太子风风火火跑过来,肉肉的小手指向那封信。
  “这个不行,等你长大了才能看。”元衡眉眼含笑地晃晃信笺,弯腰抱起他,见他粉雕玉琢的小脸蛋上裹着一层盈亮碎汗,便温声说道:“瞧你玩了一身汗,先去洗洗,回来父皇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好。”
  小太子颇为乖巧,抬手指着刚追上来的顾菁菁,奶声奶气说:“让母后陪着宸儿洗。”
  “不可,让水桃和翠儿陪你,父皇和母后还有些事要谈。”
  说着,元衡将嘟嘴的小太子交予水桃,命她们带着其到后殿沐浴。
  整日吵吵闹闹的小家伙不在了,太和殿这才安静几分。
  难得静谧中,他深深拥住顾菁菁,低头在她唇上啄了啄,开口时嗓音温纯,带着几分商量的语气:“安西大捷,杨家的事总算过去了,朕可能要去一趟安西。”
  我军大捷,皇帝命其班师回朝即可,这时候突然要到安西去,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元衡憎恨元襄多年,怎能任其功高震主?
  顾菁菁抬起脸,水盈盈的眼眸凝向元衡,“陛下……是要去杀他吗?”
  面对她的质疑,元衡如实说道:“为了你们母子,为了朕,咱们不能留他。”
  见她抿唇不语,他眸子一黯,双手叩紧她的纤腰,“菁菁,难道你心软了?”
  这几年,顾菁菁一心照顾太子,虽是不闻窗外事,但也陆陆续续听到一些来自边疆的传言。听说元襄在战场上折了腿,意外落入敌方陷阱时还被杨家人挑断了一只手筋。
  抛开前尘不提,他为朝廷卖命,似乎早已臣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元衡不想让他回来在面前晃悠,寻个理由遣到封地养病就是,毕竟是他的亲叔叔。
  可惜朝廷之争素来都是不讲情面,她无法劝说,亦不能劝说。
  “菁菁不管前朝之事。”她抬手抱住元衡,将头深深埋进他的颈窝,“陛下自己做主便是……”


第47章  大结局(下)
  半月后,以仁孝著称的永泰帝亲自来到安西犒赏三军,顺便迎接立下大功的宁王回长安。
  归途之中禁军陆续绵延,御仗浩浩荡荡,貹旗林立,天威尽显。元襄骑在高头大马上,一身甲胄银光熠熠,和几名得力副手护送銮舆。
  一路上本还风平浪静,不曾想刚出安西就有外邦人前来刺杀。
  对方寡不敌众,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就被禁军生擒,居然无一死口。
  面对审问,这些外邦人齐齐指认宁王是主谋,还掏出了宁王府的令牌。
  烈日之下,元衡撩帘而出,看向元襄时眉目冷朔,胸前的团龙散发出细碎的寒光,狰狞可怖。
  叔侄相望,波云诡谲。
  这一刻元襄心知肚明——
  故土,怕是回不去了。
  随行的副将不认,逐一下马向皇帝说情,祈求皇帝彻查此事,还宁王一个清白。
  已被封为定远侯的顾瑾玄挺身而出,小小年纪,意气风发,“陛下!人证物证皆在,势必要诛杀叛贼,就地正法!”

当前:第74/7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