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记》第25/103页


曹牧文在路上就有了思想准备,还以为如果遇上的本所的锦衣卫,一定要礼数周到,不可喧宾夺主啊!卖给他们面子自是一本万利的方法。只盼着他们别故意刁难一番自己就好。可得到的放映却是大出曹魏两人之所料。那两人一听之下首先微微怔了怔,然后像是心有灵犀似的,突然间便摆出了笑脸相映。
“哎呀,原来是你们啊!我们老早就听说了!”说话的这位是名小旗,语气里明显有一股说不出味来的――欣喜!?
“是啊,卫所里的人老好几天之前就知道你们要来了。”这另一位说话了,这人一脸猴精样貌,精明之情附表于脸上。看着曹牧文,魏炳文两人俯身拜去,赶忙起身前去搀扶。“哎呀!你们来了可好~~~可以接何百户他们的~~~~呃~~班了。呃~!”突然之间,那位小旗用手肘顶了顶这位,他明显的定住了话头,面露尴尬的瞧向别处,只得呵呵的笑。
“这个~~~,快别多礼了,你们也是远道而来,赶快坐吧。”这小旗也急忙打岔,企图转移话题。
曹牧文,魏炳文两位的“默契”程度也不逊于对面两位。看来是有难言之隐不方便对我们说了!曹牧文心想。“既然不方便说便先不打听了。”这魏炳文也是如此想到。
这厢,这四位便“分宾主”落座,相互客套,打起了哈哈。无非是问些个对方哪里人,籍贯如何,以前在锦衣卫里的资历之类的老生常谈。曹牧文,魏炳文两人便也问些太原的人情风貌,锦衣卫的“日常”工作,任务之类事务。
对面两人一问之下知道曹牧文竟然才刚刚入职锦衣卫,具是一惊。那位小旗倒是思路伶俐,忙说道,“这曹兄弟当真是年轻有为啦,这么年轻就给百户大人器重,连离京调任都带着,看来你是得力助手呢!”
“唉~~哪里哪里,大哥你抬举我啦,我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半推半就的成了锦衣卫。”曹牧文也以玩笑般来回答。
“这!这人当真是奇怪,他们俩看来还不知道来是干什么的阿!还当真是蒙在鼓里。”“唉~~,大难临头了还不知道,还~~~能~~~还能笑得出来,那不成真的‘艺高人胆大’,才有恃无恐?”这两人见曹牧文谈笑风生,不免的心中嘀咕。
原来因为山西地理位置特殊,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范围甚广,竟一省之内设三处千户所,一处在太原,另一处在同为九边重镇的大同,还有一处设在南边的晋城。这晋城千户所负责省内的任内事务,与其他各省千户所职责并无不同。而这太原,大同千户所其职责却有不同,从这两处千户所人员构成便可看出,两所原属南镇抚司之人便比其他卫所多,主要责任不只是监视地方有无异动,以及监视地方官员,三司史等封疆大吏之外,还有一项任务,便是监视这里众多的驻军。这南镇抚司职权略有相似现代宪兵的原因,便是来源于此。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这一省之内还有承宣布政史司,提刑按察使司,提督指挥使司三位封疆大吏,恰巧这太原又是省治所所在,这些重要官衙,官署也都设在其内。这提督指挥使司掌一方军政,统率其所辖卫所,属五军都督府而听从兵部调令;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而其长官提刑按察使掌管全省的刑名案件,但其审理权限仅仅限于徒刑及其以下的案件,徒刑以上的案件必须报到刑部审理。
这布政使是从二品的官,按察使也是正三品的官,另外这都指挥使也是正三品“军职”高官,弄到现在的算是地方军区级别干部了,起码得“两颗大星”吧?!
这太原城可谓是藏龙卧虎了,“埋伏着”这么“大人物”,要是没咱们锦衣卫盯着,万一出来个功劳甚大,将士拥戴,又自有一番野心的大将冒出头来,可就不美了。
本来曹牧文便对古代地方军政略有了解,今下里一番闲谈倒也增长了不少见识。正巧这时候从房内传来告辞之声。唰的一声门被推开,吴征抬步出来了。看来是事情交接完毕了。
曹牧文,魏炳文两人便想这两位话抬手道别,跟着吴征出了去。
“怎么样?见你们聊得挺开心的?”吴征没回头的便来了这么一句。
“呃~~是啊,本以为他们会给咱们脸色看,可没想到他们倒是热情好客的紧啊。”魏炳文说罢一阵感慨。
“哼,这倒是不假,不过你们可别以为他们真这么‘热情好客’?”吴征冷笑一声说道。曹魏两人皆是一怔。
“先告诉你们,咱们在这里待不了几天!唉,***,我说上头怎么这么快就答应调任呢,本来还有些准备,没想到这姓任的真催命。才刚到这里~~~~”吴征一连抱怨,让曹牧文,魏炳文更是摸不着头脑。
“哎,你们两个先跟我来‘武备所’。”吴征又是一句,同样头也不回的说道。
“啊?哪里?”
“去拿家伙。”吴征回过头来,冷冷的说到。“过一会我会告诉你们。”
“我~~~我XXX的。”曹牧文心中暗骂,“这~~~这怎么可能?”
“哼,有什么不可能的。嘿嘿,大丈夫建功立业嘛,不经此节怎么建功立业呢!不过我看是***还没建功呢命先没了!”魏炳文反应也是相差不大。
“行了行了,你们少他妈抱怨了。这样也好,反正咱们不干还得有人干,有了前车之鉴了,咱们自行小心便可,可别想李百户他们就好啊!”吴征默然了一会儿,便很是平静的说道。
这一行三人进了武备所,竟领了六支短手铳来,让曹牧文一时之间吃惊不已。
这火铳便是众所周知的火绳枪了。火绳枪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故名火绳枪,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
此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于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这样,士兵将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分钟约可发射一到两次。这已是很好的水平了。
众所周知,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为世界所作出的一项杰出贡献。自火药从唐朝的炼丹炉中诞生时起就和战神结下了不解之缘。火药在唐末便被用在了战争之上。
后来西传到了欧洲,经过欧洲人的发展,直到十六世纪早期,便已经发展出来了新式火绳枪。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绳枪的先进水平。该枪口径为大,全弹质量五十克,最大射程可达两百多米,有效射程也过百米,采用机械式瞄准具,每分钟可发射2发。虽然枪很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座来支撑发射,但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极大,能在百米内击穿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甚至是盾牌。后来在美洲大陆,西班牙人就是用这种武器征服了庞大而落后的印加帝国。
正巧这时候赶上了“大航海时代”,这个时代的大洋是属于探险家,冒险家还有那些不要命的海盗的。葡萄牙,西班牙此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通航商船遍及东西大洋。
新式火绳枪便伴随这时代大潮,来到了它的发源地――东方。当然这是后所谓的新式火绳枪亦有着多不胜数的弊病,比如操作极为困难;阴雨潮湿时不能使用,因为火绳难以点燃,在战场这种极端环境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很曹牧文从吴征手里接过了一支手铳,也就是短火绳枪。很荣幸的,是老式的!
这时候即使明朝接触到了新式火铳也不太可能快速普及,仿制,研究,实验,演练哪一样不是需要大把时间,金钱的?还好这种火铳制型短,操作比较容易,虽然威力较小,但是发射间隔可能会小,遇到危险让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倒是不错。
接过手铳之后曹牧文小心的放好。
这时候吴征又发话了,“之前我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咱们的任务就是接替李百户他们的任务。本来锦衣卫大都配有佩刀,火铳什么的自是不用。





正文 第三十八章:朵颜三卫
狗狗书籍网 更新时间:2012-1-18 14:57:13 本章字数:3125


这厢也是因为李百户他们的‘前车之鉴’,才发放了短铳。唉~~”说罢吴征长出一口气。
这吴征被调任到边关要接替的是一位叫李陌的百户原先的任务。这位李百户可不是调任或是升官走人了,而是――――死了。
这太原千户所,大同千户所光要负责那些“职责”内的活,还有别的任务要外派。李百户再三月之前便接到一任外派任务――伪装成汉族商人到兀良哈三卫中最大的一卫朵颜卫卧底,暗中探查。
这朵颜三卫,蒙人其为兀良哈三卫。这些部落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代。成吉思汗曾把大兴安岭以东的部分地区分封给其幼弟帖木哥斡赤斤和侄儿额勒只带二人,作为他们的兀鲁思。帖木哥斡赤斤的兀鲁思“地大物博”,西起大兴安岭,横跨嫩江,东与女真为邻,南近松花江,北抵黑龙江流域。该兀鲁思的主要部众是乌齐叶特人。额勒只带的兀鲁思,位于上述兀鲁思之南,西拉木伦河以北,其主要部众是兀良哈人和乃蛮人。这部分兀良哈人是成吉思汗的名将者勒篾的后裔所率之部。他们是跟随额勒只带从不儿罕山迁徙到此的。起初,这部分兀良哈人居住在额客朵颜温都儿山一带和搠河流域。
元惠宗妥欢帖木儿汗从大都退回蒙古草原以后,这一地区的蒙古各兀鲁思和部落,为保卫自己的领地,防止明朝进攻,进行了积极的防御。他们往往采取以攻为守的政策。当时,木华黎后裔纳哈楚将军统率着二十万蒙古军,驻扎在辽河以北的金山到龙安(今黑龙江省农安县)、一图河(今伊通河)、亦迷河(今驿马河)一带,成为上述蒙古各部的防御屏障。
大明洪武二十年,明朝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纳哈楚被迫投降。上述蒙古诸部失去屏障,其驻地随时可能遭到明朝的侵掠。洪武二十一年,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便是今天的贝尔湖――被明朝大将蓝玉的军队击败西走。这些重大的军事失败,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至此三卫所辖区域以嫩江为中心,东起乌裕尔河,西至洮尔、绰尔两河流域。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明廷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老老实实的做明朝的“属夷”。
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齐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分别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部为主组成。后来,明朝也把朵颜卫称为兀良哈卫。当初,三卫当中以泰宁卫最强大,其次福余卫,朵颜卫在后。后来,朵颜卫实力迅速壮大,跃居三卫之首。因此,明朝往往把三卫笼而统之地称作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地区”。
明建文元年,明朝发生“著名的”皇室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兀良哈三卫蒙古人的支持,挫败了镇守大宁卫的宁王朱权。后来,他又向兀良哈三卫借用3000名精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骨干。建文四年,朱棣即皇帝位后,为了酬谢“从战有功”的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决定把大宁卫割让给他们。同时,他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三卫蒙古人和明朝进行交易活动。又颁给敕书,以凭朝贡。规定三卫每年两贡,每次各五百人,由喜峰口出入,贡物有马、驼等物。
永乐皇帝的决定和允诺并没有完全兑现。明廷不允许三卫蒙古人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兀良哈三卫蒙古各部,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联合了当时颇为强大的阿速特部(明朝称其为鞑靼部)首领阿鲁台,他们经常联兵进攻明朝。永乐帝在几年连续三年“亲征”,攻打阿鲁台时,曾率领军队深入屈裂儿河流域,打击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使他们受到极其惨重的伤亡。但是,兀良哈三卫并未屈服,他们为争得大宁地区与明朝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不久,他们挥师南下,进入滦河流域驻牧。在数年之后,他们又进入大宁城,并经会州(今河北平泉县)直趋宽河(今河北瀑河)。他们还同明朝宣宗皇帝亲自率领的三千骑兵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当时,科尔沁部在阿岱汗和阿鲁台太师统率下迁入嫩江流域。他们全力支持兀良哈三卫向南推进,夺取大宁地区。
明朝在宣宗末年和英宗初年,因为其边防松弛,御警薄弱。三卫蒙古人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展开攻势,向南推进。终于,他们终于来到明朝长城边外驻牧。此后,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分布情况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从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均属兀良哈地区。
至此,这永乐帝没有完全兑现的承诺在数十年后由兀良哈蒙古人“帮”永乐帝兑现了。这三部蒙古部族便因为其放牧驻地而得名,一为朵颜;一为福余;一为泰宁,这三卫之中便是朵颜卫实力最强,因为近些年来因为其在长城近北地区放牧,毗邻宣府,又与边民互市,贸易。这蒙古人拿的出手的是毛皮,山中珍惜药材等物,这明人便已铁质炊具,米盐,布匹,以至于针线等生活用品与其交易,而且基本上是以物换物。那时候在边疆地区,经济不发达,特别是和对于“经济贸易”完全没有概念的蒙古人了,以物换物是最好的选择。
这朵颜三卫虽然多次与大明用兵,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藩属。这永乐帝许诺的“好处”没给,自己可不成白帮忙了!既然人家不给,只好自己去拿了!
朵颜三卫打着这个名号来抢地盘,几十年间与明朝“巧取豪夺”,终于得以在大宁地区放牧,明朝也只好默许;朵颜三卫也还识相,“得了便宜卖乖”,不但相对于其他蒙古部族比较“安分守己”,而且继续对明庭称臣,以及边境互市。但这也是多年之前了。近些年来,
这李百户在接到任务之后便带领另外5名锦衣卫番役化妆成汉商前往喜峰口长城以北之处与朵颜三卫的牧民贸易。一开始倒还顺利,在一批货卖出后便借口还要往更北之处贸易。
他们本来的任务便是在塞外收集朵颜卫的各种情报,包括首领大帐驻地位置在内的消息。后来千户所派出过精干人员前去探查,才大致了解了事情结果。这李百户他们似乎是遇上与对不知哪个部族的蒙古骑兵。这汉商边贸行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自然引起怀疑。下马搜查时竟然搜出了所携带布匹里藏着的佩刀,这些蒙古人顿时拔刀相向。
这李百户当时几欲辩解,借口商队深入草原,恐遇上马匪劫掠,所带兵刃只为得防身。可没想到不知怎么,这批蒙古骑兵之中,竟然有人认得此刀是锦衣卫佩刀绣春刀,那这批人自是和锦衣卫有关。一声令下,李百户他们就不明不白的做了刀下冤死鬼~~~
这一来事情可有了蹊跷。既然这朵颜三卫声称是大明藩属,虽说明庭派去锦衣卫实有挑衅之意,也有对其不信任的原因。这朵颜三卫发现后如若不满,大可将其羁押,以此为人质向明庭讨要个说法。可这厢反而杀人灭口,自己却落下口实。但锦衣卫这边也是自觉理亏,不便声张。
但最让任边奇怪的是那队蒙古人中竟然有人认的锦衣卫的佩刀,定然不是一般的蒙古骑兵。任千户思来想去也没得个头绪,便深觉的朵颜三卫大有可疑,而且近年来蒙古诸部骚扰,掳掠中也频现他们的身影,虽然大有跟着打秋风的可能,但也表示出朵颜三卫也是心怀鬼胎,不明朝已然没有什么敬畏之意了,只是碍着一些颜面,不便公然撕破脸皮。
任边自是不干不报,也将此情报报于京城。李百户已死,但这任务更是事关重大了。这样一来,这重任便落在了吴征头上。





当前:第25/10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