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记》第70/103页


“哎呀,什么千户大人,叫我名讳便可,我不是多次说过嘛?不许如此的拘束,哎,老刘你也真是如此,平日里就是一丝不苟的,来这里好些年了,这么一直是板着个脸?”院平章好像是在“责备”刘安太过于拘束。刘安微微笑了一下,“那我就先告辞了。”
“副千户大人慢走。”曹牧文一抱拳道。
哪知道这是时候,这位一丝不苟的副千户大人倒是微微一笑,冲着曹牧文说道:“我姓刘名安,虽是副千户,既然千户大人有吩咐,就叫我老刘便可。”说罢,点了一下头,离开了。
曹牧文倒是微微怔鄂。“嘿!这人真是有意思。”
“哎,你也不要见外,这老刘也是性格就是这样,这么些年了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即便属下的人对他倒是习惯,他也能和下面的人平言相称呼,就是对着我,还是一口一个‘大人大人’的,我怎么对他说,改了几天之后,又是如常了。”院平章“叹了一口气”,曹牧文可不认为这是什么苦恼。
“对了,该是给你交代职事的时候了,刚刚光说些闲话了。”看来正事现在才开始。“来了这么些日子,你倒是有些无趣了吧。”院平章这么对曹牧文说着,一边从书案旁的一叠文案中翻找着东西,又道:“这也是规矩所然,所有百户职的职事,要有千户本人亲自交代一番,不过……我们这里还有不同,你也应该知道吧。”院平章顿了一顿说道。
曹牧文微想,道:“应该是因为南昌也是藩王就藩之地吧。”
“噢,你知道,这就好。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宁王殿下深受皇恩,前几年皇上也是下诏恩赐,恢复了原本在成祖爷时期裁撤各个藩王的三卫兵马,现在天下诸多藩王中自是首屈一指的深受皇上宠爱,饶是如此,宁王殿下也是仁德端正,忠君律己,奉守藩镇,所以我们这江西地界里也是相安无事啊。”院平章这么对曹牧文说。后者心里听了,倒是深感搞笑了。虽然自己以“上帝视角”有些犯规,但是根据他的记忆,现在距离宁王叛乱也应该……没几年了,这位院平章院大人怎么如此的糊涂?难不成真的是喜好读书文雅之物,看的“圣贤”之书看的太多,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的?但是自从来到南昌的这些日子里,曹牧文倒是发现了一点,宁王真要有不臣之心,这别处倒也无话可说,着南昌城――宁王就藩之地,多多少少得有些风吹草动吧,起码要起兵造反,不可能不早早做好准备,不可能一说起兵造反,即可就能拉起十几万人的队伍。但是,就是这点,曹牧文知道刚刚院平章说道宁王之事,他才发现,好像宁王在南昌没有什么“存在感”。来的南昌这些天,先别说没有见过宁王王府中的人,自己也出门闲逛过几次,非但如此,就连街头百姓中的日常言谈,闲聊中也没听得他们口中说出有关于宁王的只言片语,记得与王守仁一路里聊天,以他的官职,也没有丝毫提到和宁王有关之言语,真是让曹牧文好生奇怪。好像宁王根本不在这里一样,但是现在听得院平章如此之说,宁王的的确确是在南昌城的,这是怎么回事?
曹牧文想到此处,面色略有出神,让院平章看在眼里,问道:“要是有什么问题,倒是但说无妨,自是不必拘束。”既然话说到此,曹牧文也就但说无妨,人家院平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嘛!”
“这个,大人。我来到南昌也有些日子了,可是从日常百姓言语中丝毫没有听闻的有关于宁王的言语,连宁王府的人也没有见过一位。这……”
“噢!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哈哈哈。好,好!”院平章一听倒是高兴起来,曹牧文自是不解。
“牧文呐,你是年轻,就有如此的经历,真是青年才俊,我真是欣慰,我们锦衣卫日后一定可以更好地为皇上效命。”院平章又说:“这就是了,这个宁王正是如此,才有贤德之名,自是奉行藩镇之职责,所以平日里自然不能随便和寻常百姓有太多的接触。”
经如此一说,曹牧文顿时恍然大悟了,“对呀,我怎么忘记了。”曹牧文这时候倒是想起来了记得在太原时,那里曾经是晋王朱??的就藩之地,虽然成祖后将其内迁,但是吴征曾经提起过,历代藩王自是要恪守自己的“藩镇之道”,所谓“藩镇之道”,便是恪守君君臣臣的礼教,虽然大家都是老朱家的后裔,自是一家人,但是“一家人”之前,还有君臣之别最高,皇上害怕自己的这些家里人叛乱,因为这是“后院起火”,和他们相比,北边的鞑靼蒙古人倒是不足为聚了,毕竟他们已经来过一次,再“梅开二度”的可能性不高。所以,老朱家的最怕的还是老朱家的,成祖玩过一次的“把戏”自然不希望家里的亲戚们也没事学着玩玩儿,这样真是受不了。君臣之道中,皇族之内的“君臣”关系最为敏感。王爷们好生的养尊处优,不问世事,皇上自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你老老实实的在你的宅邸中当宅男,只要不和外面的封疆大吏们私下勾勾搭搭,自然可作长久的活神仙。
记得史书上说,江西境内的有三位封王,南昌的宁王,饶州府的淮王和建昌府的益王三府,这三大王府宗支蔓延,人口众多,平日里的奢华开销自是庞大,对江西地方经济生活,百姓多有较大的影响,在宁王叛乱之后,另外的益王府,淮王府两支虽然没有参与叛乱,不过也处于观望状态,叛乱平息没多久之后,这两个藩镇也以种种借口被裁撤,两支的宗族是数百人给了点“遣散费”给逐出了老朱家,让其哪凉快哪呆着去了。
曹牧文如此想到,难不成是也是史书有误,但是此时相聚并不太久,在历史上,几百年内的都算是可以轻松证实真伪,况且当时的史料如此的翔实,不可能有误,但是就是现在,以宁王的表现,果真是个恪尽职守的“模范藩王”。真要突然叛乱,还真让人不敢相信,曹牧文就是打死院平章也不可能把“宁王叛乱”此时告诉院平章的。所以,还是缄默的好,正所谓“沉默是金”,无凭无据的诋毁藩王作乱,可是杀头大罪,天王老子都不能救你。
曹牧文清清嗓子,这事情暂且无视吧。





正文 第二十七章:上下和睦瑞气升(3)
狗狗书籍网 更新时间:2012-1-18 14:57:21 本章字数:3226


“吾人治理下属,一向是宽和为上的,这个你也应该知道了是吧。”院平章问道。曹牧文自是点头称是,“大人,待人宽和,属下自是感激涕零,一定尽心尽力。”曹牧文心道,碰上这么个弥勒佛式的上级,倒是好得很,其人与吴征相比,倒是各有异同,各有优劣了。一想到吴征,曹牧文现在倒是有个“志大才疏”印象,曹牧文有如此一向,自是有所原因。
吴征作为锦衣卫,倒是称职,名副其实也只是如此了。吴征倒是个一心想升官发财的人,虽然这次终于升了官,算是得偿所愿了,不过却是半级,有得总是比没有好,他也该是心满意足了,现在调到了南方,相对于北边,安稳了不少,不知道这老头子能不能稳定心神,安安稳稳的当他的“副千户”?曹牧文对此持保守态度。
这时候,院平章说道:“咱们先不说别的,但说你接下来的职事。我想你也略有疑问吧,对于这里的人手……”院平章说,“是否是觉得这里有时候人来的很少,又有多日很少人前来办公?”
曹牧文没想到院平章竟然自己问起了这个事情,这不是他的原因吗?自己都找“好友”前来饮酒作乐,又怎能在乎下属不按时“上班”?
院平章这时候解释道,“其实你也是有所不知,吾自是理解,着南方和北方的锦衣卫职权里其实也有少许的差异,可能你就在京师之地,不太了解,因为那里……吾就不多说了。其实在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管理之下的江南各个地方千户所中,其实实际人数都略加多余北方京畿地区的锦衣卫,当然这不是明白的记录在册的,所以若不是亲身参与,自是不知。”
曹牧文似乎有所明白,因为自己原本在某些资料上看到过,因为北方与南方相比,锦衣卫的势力其实大受抑制,这是“两厂”――东厂和西厂――的缘故。两厂势大,毕竟他们的老大自是皇宫中的大太监,诸位都是皇上万岁跟前的贴心人,这又怎么是锦衣卫指挥使这种“外臣”可以与之相比的。单单论已经完蛋倒台的前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来讲,他的权势一度通天,被人称之为“内相”。外面的大臣奏章基本上皇上不会去看,都是由他首先执笔观看,之后皇上才会看到,这么一来,倒是他比皇帝更加熟悉他的国事。假若有大臣想要觐见皇上,自然也是要贿赂刘瑾,但凡不巴结他的,大都免不了丢官,这还是网开一面,要是惹怒了刘瑾,后果不堪设想,家破人亡大有人在。
虽说刘瑾倒了台,被皇上千刀万剐后,死无葬身之地了。这并不意味着东厂的关门,一个“厂督”下去,还会有新的人顶替,锦衣卫依旧被东厂压的抬不起头来,就连朝中的指挥使大人,见到司礼监大太监也不得不赔上三分笑脸,逢年过节,自然要上些礼品孝敬,只求自己和手下都可以一年无事。
原本锦衣卫在洪武年间,有朱元璋设立的主要目的,便是在于巩固皇权,这不同于以往所有的君王巩固自己统治的手段,别人都会去控制百姓言论,比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样的名言,朱元璋更加注重对于大臣的控制,他的统治助手竟然成为了他的眼中钉,真是很难去想象这位还当过几十天“撞钟和尚”的朱重八的秃头里面到底想的什么,曹牧文要是被别人知道自己如此诋毁开国先祖,大逆不道到了天上,就是十八族都得给杀的干净,这一点曹牧文倒是不怕了,我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
所以,锦衣卫还有监视朝中大臣外加各个封疆大吏之职责,当然,北方地界的职责大都被东厂的人揽了过去,具体来讲,只要给“内相”老人家的孝敬足够了,那你一定是大大的忠臣了,以至于不少还算正直的大臣也只好趋炎附势一把,只为自己的仕途顺利,自己的公事可以正常进行。
但是毕竟南方地界不是公公们的“菜”。即使是,“公公们”的数量也有点不够,毕竟一般人家只要活得下去,还是不会把家里的孩子送到宫中去从事这个行业……
比如江西,锦衣卫起码还是要监视大臣的。曹牧文回忆起来,看来院平章说“自己自是不知”他既然告诉了我,看来我也要知道一二了?
“这里的百户职衔的锦衣卫要多,这就是原因了。因为其中不少的百户都要以另一个身份去监视一位大臣。”院平章说,“一所千户所,理应有十位百户,外加上其他事物繁杂事情处理,可能还会增添几位。但是咱们这里格外的多,我们便是有很多百户们就是去监视……这些封疆大吏的……明白了吗?”
原来如此,曹牧文恍然大悟,看来……曹牧文明白了,自己既然也是一名百户,或许也要这么干?
此时,院平章又道:“我看你的经历文牒,上面倒是写了你倒是很通文墨,这么说倒是看了不少的书?你知道,这锦衣卫毕竟是武职,其实不少人做到了百户也不会写几个字的也是有人在,做到千户职位上的也只是粗通文墨的耶不是没有,看样子你也是自小读书?”
曹牧文突然意识到了,这位院平章一看便是个文人,以文人身份去参加武职的锦衣卫,倒是一件奇事,其中的原委曹牧文当然不敢想问。不过,正所谓英雄相惜,曹牧文这份伪造的身分经历倒是会引起院平章的喜欢,这倒是个好切入点。
“咳咳……”曹牧文轻轻咳嗽一下,同时思索着该怎么说,“我数年之前还曾经参加过乡试,只是再往后,便没有再行考了,之后便到了京城,然后就入了锦衣卫……”曹牧文这么说,当然经历文牒上面都明明白白的写着,但是自己再行诉说一便,或许会起个更好的作用。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看来牧文你呐,也是个想考取个功名的人,只不过……唉……也是功名未成,就此落第了……”说罢此言,院平章竟是一脸的黯淡,曹牧文心里却是偷笑了,看来这位院平章大文人估计对此深有感触,看他的这副怀才不遇的样子,以前自然和曹牧文一般是个读书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才成了锦衣卫。
“有才学的人,我自然是赏识的,现在便派给你这么个职事吧。”他说,“有的百户只粗通文墨,有的只能写几个字,他们大多是带领属下的,而有些学识,并且经历足够,为人机灵的百户们,便会被委任到封疆大吏旁边,担任一些侍从的事情,然后的事情,除外乎好好做好那份职事外,别的我也就不许多加解释了。”
“属下知道了,无需大人解释,属下已经明白。”曹牧文回答道,“那么我只要担任何位大人的侍从?”
“哈哈,牧文呐,你倒是让我一见如故,真是机灵,看来让你干这样的事情没有问题的。不像是一些百户们,之前我也见过一些的,那些人真是……愚不可及。唉……”说罢,又是长叹一声。曹牧文心中暗喜,看来自己真是讨得了上司的好感。
“不少人跟他们说道了如此的地步,竟然还是不明就里的问什么‘大人,我到底是该干什么?到底是大人的侍从?还是当个锦衣卫?我还能两个一块儿干?’之类的话。哎,真是让我头疼。”院平章坐在书案后摇了摇身子,很轻,但是曹牧文也是看到了。
“既然如此,现在正好有个空缺,职位我仔细思量过,倒是有些难度,比较适合你去。”院平章提出一个建议。
“属下愿意。”曹牧文自是答应,反正自己也不在乎。
“现在就在南昌的‘南赣巡抚’王守仁你应该听说过吧,现在他的身边正好缺一个侍从,原本的也是不能胜任,更况且王守仁名气很大,为人似是正直清廉,刚正不阿,在民间百姓中的声望很高,倒是个为民请命,体贴为民的官。”院平章一边琢磨一边说,“其人看似没有问题,倒是不可掉以轻心,可能是佯装在外。所以,这就是你接下来的事情了。”
“原来如此,属下明白了。”
“来,这些文牒都为你准备好了。”院平章指着书案角上的一小摞文牒。“这是你需要的一个身份文牒,是假的,为的是不让王守仁起了疑心,并且这件事情自是巡抚官署也都不知晓,你过几日,按照着文牒上面所写的,找好了日子前去报到便可。一切需要的文牒,文书之物都在这里了,要是还有不了解的,也可与去问黄逡,这人你应是熟悉了。”
“大人讲的翔实,我明白了。”曹牧文回答。这时候虽然答的平静,心里可是乱成了一锅粥。
“嗯,其实也没得什么,这里干和你一样职事的百户也有许多,大多也就是换了个身份行事而已,你到了那里,应该便会换了住的地方,上面也会写明了每过一个月可会有人在指定好的地方与你碰面,你只需将写好的所监视人的一月言行中须得注意之处写明,其他的便无需你了。”





正文 第二十八章:初来乍到领新责
狗狗书籍网 更新时间:2012-1-18 14:57:21 本章字数:3094


“大人想的果真周到。”
“哈哈,不要拍马屁,我听得出来,这可不是我的注意,天底下的锦衣卫干着行当的都是如此,无需多言了,再有疑问自是要去问那黄逡。”院平章说。
“既然无此,属下便不打搅了。”曹牧文上前去拿起书案上的文牒,低身告辞后,便要出门,就在这时候,院平章有开了口,他这么说:“这个王守仁,倒不是个‘善类’,我想你也不太可能会欣赏、待见他,其人,倒是个‘异端’。”曹牧文临出门时,他没由来的说了这么一句话,曹牧文听了,只得笑笑,好在院平章似是用此话提请曹牧文,笑了笑,还真是“和蔼”起来,曹牧文点了一下头,退了下去。
出门后,循着原路,曹牧文很轻松的找到了黄逡所在的位置,其人倒是不难找,现在正在这里老实的写着文牒,曹牧文很是高兴,这人应是着整个千户所里面最认真工作的人之一。一见曹牧文来了,黄逡也是高兴,很是和善的笑笑,问曹牧文有何事,是不是关于自己经历文牒的事情。曹牧文现在才发现奇怪,黄逡若是只是一个小小锦衣卫文书之职位,又怎么能知道各个百户“卧底”的事情,这厢曹牧文带着疑问如此一问,这才明白,原来黄逡竟然也是个百户,官竟然不低。曹牧文倒是惊奇了,看着对面这位细品嫩肉较多的人,又是怎么升到百户的,看来也是院平章的提拔吧。曹牧文这么想着:“看来院平章真是对读过书的人另眼相看,只要识文断字的,多少都升官比较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真是有几分的可信,读书读得多,升官升得快。升官发财死老婆,官职高了,发财死老婆自然就摩肩接踵的来了,就纷至沓来的来了,这‘黄金屋’‘颜如玉’不就是如此吗?”
既然黄逡是百户,那么了解此事倒是无妨。曹牧文又询问道有何可以注意的,黄逡笑道:“哈哈,曹兄弟问的人却是错了。我自然没有这种经历,而曹兄弟你不是去过鞑靼人那里,还做过俘虏嘛?兄弟你连那里都能混的进去,都能逃得出来,具体该是如何,倒是兄弟我应该要请教你了,又何尝兄弟前来向我请教?”黄逡这话说的自是有理,而后他又说:“真要是有什么的话,只有一点,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监视的人不可能察觉,真的被怀疑,我们知晓后,只要寻个借口换了人便可以,其实……”黄逡凑上前来,这么说道:“其实真的被发觉了又有怎样?锦衣卫可是皇上的人,是皇上的‘亲军卫’就是要替皇上看着百官,这些封疆大吏趁着天高皇帝远,要是图谋不轨可有怎样?我们监视的名正言顺,他们即便是发现了又能怎样呢?”黄逡这句话说的不错。洪武初年,朱元璋设置了“检校”这么一个官职,专门四处打听在京城的大小衙门官吏有没有不公不法之事,对风传的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也不放过。检校仗势横行,朝中大小臣僚无不畏惧,朱元璋却得意地说:“这些人就像恶狗一样,就是让人怕的。”但由于检校只能侦查而没有权力逮捕、判刑,为此,锦衣卫应运而生。朱老爷子的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还有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角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析,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苦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扇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有个这么个监督百官的利器,朱元璋咽气都咽的顺畅些了不少。
朱元璋仿佛对臣民的私生活充满了兴趣,希望普天下每一个角落里都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以便窥知臣民们在原属私人空间里的一切言行。于是乎,“没有私生活”,便成为明初人们的一个显著特征,对在朝做官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那时候,当官,甚至是大官,也不一定日子好过,可能今天早上上朝,晚上就回不来了。
宋濂是明朝开国功臣,又是文人领袖,明朝的典章制度都是经由他手制定的,朱元璋很宠爱他,还专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有一天晚上,宋濂家里来了客人,他招待客人,陪其饮酒。次日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晚在家喝酒没?宋濂是个朴厚君子,以实对。朱元璋接着又问,和谁在一起喝的?你为客人们准备了哪些好菜?等宋濂回答完毕,朱元璋哈哈大笑,说宋爱卿真是老实人,没有欺我。宋濂这才知道,他即使退朝居于深宅大院中,也逃不过皇帝的眼睛。那就是因为自己的家中侍从仆役中混进了锦衣卫的人。
朱元璋对监视在职官员下了多大的功夫。尤让人称奇的,朱元璋对已经退休回了老家的官员,也并没有放松窥探。吏部尚书吴琳,这是正部级官员了。他退休返乡后,朱元璋特地派人前往察看,使者隐藏身份,偷偷来到吴琳的家乡,看见一个老农正在田中拔草,使者上前询问:这里是吴尚书的家乡,请问他在哪儿住呢?老农非常恭敬地回答:我就是。使者回报皇帝,朱元璋大为赞叹。

当前:第70/10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