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传说之涅槃》第49/95页



项羽一声苦笑,搂上王离道:“老桓他们哪去了?”

王离以一个奇怪的眼神望了望项羽,似在怪项羽搂得他不自在,又似乎察觉到了项羽脸上的一丝异样,终认真道:“桓楚、朱家、万夫敌、海天阔四人已与张良、文将军、‘鸿儒’班从文三名评证者一齐上会稽山之巅,等他们下来时,白道盟的盟主人选应已落定。”

项羽疑道:“不是应有五人晋入第二局的吗?”

王离遥指道场侧对面的牛居丙道:“本来第五人应该属他牛老哥,可他却说自己对兵法一无所知,故留下来准备拿下副盟主之位。”

项羽略微点头道:“如此甚好,呆会儿你去知会牛老大一声,着他小心一个姓‘志’的人,还有,你须马上派出人手密切监视文将军的手下副将,我刚得到消息,他的一员副将极可能是黑道会的人。”

王离脸色微变道:“仁兄的意思是他们会来搅局?”

项羽摇头苦笑道:“搅局还是小事,他们的目标应是张良。”

王离嗤笑道:“好一个黑道会!好一个任黑云!这不是找死是什么。仁兄恐怕还不知道,张良今次前来虽无军队护行,但刘邦却将自己的‘金铁双卫’派了下来,由他们全权负责张良的安全。”

项羽闻言,眼前一亮道:“‘金铁双卫’也来了!呵呵!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单看金铁双卫来此却能逃过我的法眼,便知此二人有一套绝妙的藏匿之法,江中鱼等人九成也不知金铁双卫在此,届时我们甚至还可以来个反刺杀。”

“金铁双卫”既是金钟罩、铁布衫二人,据传此二人已练就铜皮铁骨、刀枪不入之身,号称“地上守势,天下无三”,刘邦至今能安坐龙椅,此二人实在居功至伟。

王离一头雾水道:“江中鱼,这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项羽既知有金铁双卫在暗中保护张良,当下放心不少,且会稽之巅空旷无物,他们若要刺杀张良,必会在人多嘈杂处,制造混乱后再行下手,而不会蠢至上山顶行刺。项羽遂在王离安排出人手之后将他刚才所听到的一字不差地转诉出来,这才与虞姬和笑清夕打了个手势,退出人群往山顶掠去。

会稽山之巅西侧是方圆几十丈内都可一览无余的空地,东侧则是松树繁茂的小树林。张良等人便是在这块空地上,抬头可见温和的夕阳,俯则可鸟瞰整个会稽,当然亦包括道场在内。

张良虽已年届五十,却仍是一副精华内敛、丰神俊朗的样子。他身材高欣,手摇羽扇,自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和悠闲自得,既像是孤傲不群却又那么平易近人。

“鸿儒”班从文今年五十四岁,论外貌远不及张良,形如槁木,头发也已灰白,若是不认识他的人与他打个照面,定会以为他只是个普通老农,而不会想到他是名震百家的“孔子八世孙”子鱼先生的首席门生。事实上,他亦是百年来唯一将孔子的“四灵戏”发挥到极至的超凡人物,否则他也就不会出现在群英大会的邀请席上,备受天下人钦敬。

子鱼先生即是孔鲋,当年陈胜起义,孔鲋乃尽携其私藏的儒家典籍投奔陈胜。可惜后来陈胜兵败,孔鲋和陈胜俱死于叛军,此事已被引为千古憾事,自今谈论,犹使人唏嘘、慨叹不已。

好在子鱼尚有一个弟弟,名子襄,此人集儒家大成,亦是难得的博学之士,张良对此人亦十分推崇。

眼下张良、文将军、班从文三人正开怀畅论治理天下、定国安邦的大计,至于桓楚、朱家、万夫敌、海天阔四人则并排就地而坐,且每个人都手持竹简,细心研读,似乎对张良等人的谈论闻所未闻。

事实上这正是张良出于桓楚等人的考题,自他收到白道盟的邀请之后,盛情难却,再加上他本身对群英大会的关注,遂亲自准备了五部兵书,以尽量公平的方式来完成“兵法韬略”这一局的较量。

此五部兵书分为《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乃是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经典的兵书,可谓集兵法之大成。然而因在秦始皇焚书之后,许多兵书都有残缺,所以民间亦虽有这几部书,却多是不全之作。而今日张良所带来的却是他自退位让贤以后大花心思,重新编整的武经,可以说,他手里的这几部书已是当世现存的最完整版本。当然在洛阳宫的书库内,仍有此五部兵书陈列架前。

此刻,桓楚、朱家、海天阔、万夫敌四人分别手握《孙子兵法》、《六韬》、《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则因牛居丙的退出而仍在张良手中。

日薄西山。

四大武功高手终于读完兵书,江湖人士之间的兵法较量亦将开始。

张良严肃下来,收回投往道场的目光,亦不再与文、班二人交谈,说道:“白道盟交给我的这份差事,其实并不难办,老实说,我只须来个纸上谈兵,相信诸位亦能分出高下,但如此一来就未免过于单一,有侥幸之嫌。要将这件事办好还真不容易啊,如何才能既公平又能体现出诸位对兵法上的真知灼见,是我最注重的地方。既然大家如此信任我,我亦当然不能令人失望。”接着举起手里的《司马法》,续道:“我今次带来的这五部书,除了希望能给诸位一个难忘的比试之外,也是带有一点私心的,既是想大家将这几部书传到江湖中去,挖掘人才,为我大汉所用,这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包括班从文、文将军在内的六人听到张良此话,均是愕然。

要知道,自春秋战国以来,周天子国中道衰弱,五霸七雄相继崛起,而且各国之间战乱不断,仅是周朝所谓的“礼”已难以维系各国平衡,从前的那种只有贵族人文武皆修而平民百姓则农耕不学的制度也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于是文与武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专家”,而且无论知识和武功都趋向大众化、平民化,不再掌握于少数人手中。游侠、辩士、门客之类的职业便在这种情况下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真正的经典典籍终归在贵族等少数人手中,能在江湖间流传的毕竟只属二流,像张良这种做法却是千古来从未有之,先不论他那与世人共享典籍的博大胸襟,一旦兵书在江湖中流传开来,就难保不落入奸邪之手,到时候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张良的初衷。

但是神机妙算如张良者会没考虑到这一点吗?亦或者说,他的心胸真可以宽广至包容奸恶之徒、敌对之辈。

老实说,在兵荒马乱、战争频繁的年代,一部精典的兵书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在军中都要比任可厉害的武功秘籍来得受欢迎,项羽当年便曾随龙在山学剑,不久之后又弃剑而学兵书,用他自已的话说,即是“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也。”

厉害的武功固然可以以一挡百,但若想要以千敌万,却非须兵法不可,如果盲目厮杀,任你武功再高也要饮恨沙场,这即是所谓的“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蚁多咬死象。然而多数人都存有误解,认为学兵书的人只有在战乱中才能有用武之地,一旦天下太平就难以出人头地,反不如功夫来得重要。功夫好不但可以延年益寿,健体强身,更可我行我素,快意江湖,少受人掣肘,确实好处颇多。

张良今日此举正是力图改变这种说法,皆因无论从官府还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他都不希望江湖人太过注重武力,他亦不希望有一个只是以武会友的江湖,否则难保有一日江湖会演变成仇杀遍地、血雨腥风的是非之地,这一切并非万民之福。

项羽到达山顶东侧的松树林时,刚好听到张良的那一番话,他亦感到纳闷,按理说,物稀则贵的道理张良不应该不明白,倘若弄至人手一本兵书,那么兵书也变没有什么价值了.难道张良根本就打算来一个"全民皆言兵"的疯狂政策吗?然而兵书所载博大精深,且不说是否人人都有兴趣去读它,就是读了也未必能读懂,就算读懂了也未必能够活用,这一条张良应比他项羽更清楚,想到此处,项羽展开身法,魔幻般地现身于张良、桓楚等七人的两丈之内。

项羽的这一现身却是大有学问,实是他集十成功力和毕生见识所施展而来,其中更运用了神仙羡门子高的"形解销化"大法,其效果就像空间转移一般,不但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更能令人措不及防,若是与同级数的高手相争,单凭这招他已占了上风.项羽几日前刚将它取名为“幻影身法”,而今日的施展效果更是近日来最成功的一次,连他自已都有些怀疑。

他这么做当然不是在摆谱,也不是什么下马威,只不过是显示实力以令人相信他将要说的话,说到底,他现在不过是藉藉无名的仁道义,若没有足够斤两,说话将会欠些说服力。

班从文、文将军乍见项羽时,大吃一惊,相互对望了一眼,再往张良瞧去,只见张良正睛芒剧盛与项羽四目相对,脸上却带着一丝不解的神色。

当前:第49/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