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传说之涅槃》第50/95页



桓楚等人这时才觉到异样,扭头回望,当看见易了容的项羽时,均一齐动容失色了。

桓楚、万夫敌、海天阔、朱家此四人均是真气臻至先天的顶尖高手,本来在气机的牵引之下,任何人接近他们十丈之内都会有所察觉,而刚才项羽却分明没有牵动气机,就像是从另一个虚空突现出来,这种身法确是令人震惊,如若此人是来刺杀,单凭这种身法他已成功一半。

张良刚要发问,项羽便抢先道:“在下是龙在山龙老师的关门弟子仁道义,此次前来只为将事情弄个明白。”

桓楚当然认得项羽,虽不知项羽来意,却立即招呼他道:“仁兄是否已见过龙老师的遗体,我曾吩咐过家奴,若有自称‘仁道义’的人前来,只管热心招待。”桓楚这么说,即表示他知道有仁道义此人,亦打消了张良等六人的疑虑,皆因江湖上至今没有人听说过龙在山曾收有弟子。

项羽的这个身份实在有些站不住脚,但若他想在会稽大干一场,这个身份却是十分理想,现在他只要串通桓楚、张良二人,进而使此七人信服,那么他就不虞被人识破他西楚霸王的真实身份。

在桓楚话音刚落时,项羽亦已聚音成线向张良表明身份,只见张良欣喜若狂,如遇故人道:"你真的是仁贤侄吗?想不到当年的小娃娃已经长成气宇不凡的男子汉哩!"说完时竟激动地走近项羽,将他搂个死紧.张良此语一出,纵使班从文等人再有疑问,眼下也只好打住,否则就是不给张良这个面子。

项羽向众人打过招呼后,破入正题道:“我在赶来会稽途中,曾亲耳听闻江中鱼连同鬼无言等人意图在此山上刺杀侯爷,所以不得不打搅诸位,特来告知侯爷此事,也好让大家有个准备。”

海天阔寻思道:“难怪江中鱼在与我对招时,总避免正面交锋,不舍得太耗功力,看来他果真是有所图谋。”

张良却似不以为意道:“我张良若是这么容易着了道,早就死过千百次,此事稍后再议,贤侄既然来了,何不先与我们一块儿谈谈兵法?”张良这么说当然是另有深意,一来他要凭此试探项羽的心意,看他是否真拿得起放得下,以后只走江湖路,不再过问江山事,二来张良更想进一步测测项羽的深浅,他实在很想知道为何夏黄公当日会说项羽可以稳固汉王的江山,而非是动摇大汉天下的人。

班从文等人却是奇怪张良为何会邀仁道义一起坐谈兵法,但从仁道义刚才的身法看来,此人可能真是龙在山悉心栽培的种子高手,那么他在兵法上应该也有建树。

项羽走到桓楚身侧,席地而坐道:“能在此倾听诸位英雄的高见,是在下的荣兴,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

张良哈哈一笑道:“好!好!这第二局就由四位选手先将手里的兵书分析来听听,呆会儿我们还会另出题目的。”

文将军则补充道:“但因为四大兵书篇幅长短不一,且时间有限,所以还请各位择要而言。”

班从文亦道:“万兄既外号‘兵法家’,这局就由你开始,如何?”

万夫敌略微点头,侃侃而谈道:“欲论兵书,先谈作者,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但尉缭此人性情怪异,他的生平事迹亦鲜为人知,所以我便只好撇开其人,只论其书了,老实说,张兄整理的这本《尉缭子》虽比民间所藏完整得多,分为五卷二十四篇,但各篇之间却有欠逻辑上的必要关系,换句话说,这本书虽所言十分广泛,无论大战略还是小战术都无所不包,但不免有些杂乱.不过总的来讲,《尉缭子》此书大致可代表战国未期的战略思想,书中第一篇为“天官”,乃假黄帝之口曰“先神先鬼,先稽我知,谓之天时,人事而已”,这种重人智,不迷信的态度足可代兵家正统……,书中也有若干值得重视的特殊观念,如:‘道胜’、‘威胜’、‘力胜’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是《尉缭子》乃先秦兵书中唯一明白提出‘农战’的观念的兵书,可见其受法家的影响更胜于儒家、道家。”
29.卷四 会稽风云-第五章 高谈阔论
老实说,在兵荒马乱、战争频繁的年代,一部精典的兵书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在军中都要比任可厉害的武功秘籍来得受欢迎,项羽当年便曾随龙在山学剑,不久之后又弃剑而学兵书,用他自已的话说,即是“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也。”

厉害的武功固然可以以一挡百,但若想要以千敌万,却非须兵法不可,如果盲目厮杀,任你武功再高也要饮恨沙场,这即是所谓的“积羽沉舟,群轻折轴”,蚁多咬死象。然而多数人都存有误解,认为学兵书的人只有在战乱中才能有用武之地,一旦天下太平就难以出人头地,反不如功夫来得重要。功夫好不但可以延年益寿,健体强身,更可我行我素,快意江湖,少受人掣肘,确实好处颇多。

张良今日此举正是力图改变这种说法,皆因无论从官府还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他都不希望江湖人太过注重武力,他亦不希望有一个只是以武会友的江湖,否则难保有一日江湖会演变成仇杀遍地、血雨腥风的是非之地,这一切并非万民之福。

项羽到达山顶东侧的松树林时,刚好听到张良的那一番话,他亦感到纳闷,按理说,物稀则贵的道理张良不应该不明白,倘若弄至人手一本兵书,那么兵书也变没有什么价值了.难道张良根本就打算来一个"全民皆言兵"的疯狂政策吗?然而兵书所载博大精深,且不说是否人人都有兴趣去读它,就是读了也未必能读懂,就算读懂了也未必能够活用,这一条张良应比他项羽更清楚,想到此处,项羽展开身法,魔幻般地现身于张良、桓楚等七人的两丈之内。

项羽的这一现身却是大有学问,实是他集十成功力和毕生见识所施展而来,其中更运用了神仙羡门子高的"形解销化"大法,其效果就像空间转移一般,不但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更能令人措不及防,若是与同级数的高手相争,单凭这招他已占了上风.项羽几日前刚将它取名为“幻影身法”,而今日的施展效果更是近日来最成功的一次,连他自已都有些怀疑。

他这么做当然不是在摆谱,也不是什么下马威,只不过是显示实力以令人相信他将要说的话,说到底,他现在不过是藉藉无名的仁道义,若没有足够斤两,说话将会欠些说服力。

班从文、文将军乍见项羽时,大吃一惊,相互对望了一眼,再往张良瞧去,只见张良正睛芒剧盛与项羽四目相对,脸上却带着一丝不解的神色。

桓楚等人这时才觉到异样,扭头回望,当看见易了容的项羽时,均一齐动容失色了。

桓楚、万夫敌、海天阔、朱家此四人均是真气臻至先天的顶尖高手,本来在气机的牵引之下,任何人接近他们十丈之内都会有所察觉,而刚才项羽却分明没有牵动气机,就像是从另一个虚空突现出来,这种身法确是令人震惊,如若此人是来刺杀,单凭这种身法他已成功一半。

张良刚要发问,项羽便抢先道:“在下是龙在山龙老师的关门弟子仁道义,此次前来只为将事情弄个明白。”

桓楚当然认得项羽,虽不知项羽来意,却立即招呼他道:“仁兄是否已见过龙老师的遗体,我曾吩咐过家奴,若有自称‘仁道义’的人前来,只管热心招待。”桓楚这么说,即表示他知道有仁道义此人,亦打消了张良等六人的疑虑,皆因江湖上至今没有人听说过龙在山曾收有弟子。

项羽的这个身份实在有些站不住脚,但若他想在会稽大干一场,这个身份却是十分理想,现在他只要串通桓楚、张良二人,进而使此七人信服,那么他就不虞被人识破他西楚霸王的真实身份。

在桓楚话音刚落时,项羽亦已聚音成线向张良表明身份,只见张良欣喜若狂,如遇故人道:"你真的是仁贤侄吗?想不到当年的小娃娃已经长成气宇不凡的男子汉哩!"说完时竟激动地走近项羽,将他搂个死紧.张良此语一出,纵使班从文等人再有疑问,眼下也只好打住,否则就是不给张良这个面子。

项羽向众人打过招呼后,破入正题道:“我在赶来会稽途中,曾亲耳听闻江中鱼连同鬼无言等人意图在此山上刺杀侯爷,所以不得不打搅诸位,特来告知侯爷此事,也好让大家有个准备。”

海天阔寻思道:“难怪江中鱼在与我对招时,总避免正面交锋,不舍得太耗功力,看来他果真是有所图谋。”

张良却似不以为意道:“我张良若是这么容易着了道,早就死过千百次,此事稍后再议,贤侄既然来了,何不先与我们一块儿谈谈兵法?”张良这么说当然是另有深意,一来他要凭此试探项羽的心意,看他是否真拿得起放得下,以后只走江湖路,不再过问江山事,二来张良更想进一步测测项羽的深浅,他实在很想知道为何夏黄公当日会说项羽可以稳固汉王的江山,而非是动摇大汉天下的人。

班从文等人却是奇怪张良为何会邀仁道义一起坐谈兵法,但从仁道义刚才的身法看来,此人可能真是龙在山悉心栽培的种子高手,那么他在兵法上应该也有建树。

项羽走到桓楚身侧,席地而坐道:“能在此倾听诸位英雄的高见,是在下的荣兴,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

张良哈哈一笑道:“好!好!这第二局就由四位选手先将手里的兵书分析来听听,呆会儿我们还会另出题目的。”

文将军则补充道:“但因为四大兵书篇幅长短不一,且时间有限,所以还请各位择要而言。”

当前:第50/9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