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风范》第19/37页
该公司的资源、人际关系,集团企业一般都具有相当多的大企业资源,对就业者来说在轮调、升迁上机会较多。
7.上市
上市是指,透过券交易所主导的集中交易市场买卖共股票的行为:一般公司至少要有1亿的资本额,才可上市股票,上市公司比上柜公司条件要来得严苛。
8.人事规章制度
公司内部员工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及学历分布特质,中外教育训练制度、福利措施也属规章制度之列。我们与企业之间是双向选择。我们选择与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不能不加以重视,一个好的企业,也是不容易寻找的,注意一些方法,我们可以找到的。
做好充分的准备
十年磨一剑,今进试锋芒。经过十数载寒窗苦读,今天,我们走出校园,准备在广阔的天地里一试身手,我们有一腔热德,满腹经论,一定要大展鸿图,步向成功。
然而,现实与我们所想的恰恰相反,眼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竣,无论从供需情况,需求层次和学科专业来看,形势都不容乐观。所以,我们必须作好准备。
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总的来说,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热不容乐观,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正是形成。
从全国供需情况看,2000年虽然是国企改革3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但生产经营尚未走出困境,下岗问位仍很突出,国有经济在原有经济结构、产业经结构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余地已经不大,很难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此外,中央部委机构改革刚刚结束,省级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已提上日程,并将逐渐推开,机构的裁并和人员的精简将对毕业生的接收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区域情况看,由于区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加,但其他地区毕业生就业需求仍处低『迷』状态,中西部及东北等省已连续几年出现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本科以下的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
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动,"西部"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当的考验。
从需求层次看,不同学历层次的供需情况极不平衡,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继续增加,供需比可达1:4以上,本科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供需比不到30%。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单位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毕业生就业愈加困难,二者形成明显反差。
从学科专业看,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计算机、通讯、电子、医『药』、土建、机械、自动化、外语、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很旺。而其它科类,如财经、政治、文史、农林、体育、管理、轻工食品等需求不足,本科不到50%,专科不到2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每一位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以利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
(1)职业理想与择业现实差异的思想准备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心中都描绘着今后生活的蓝图,构筑事业的大厦。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的理想,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但是,社会生活现实往往与我们的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清华的王教授说:"正确的职业理想应当是一个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不断补充、随时调整的动态目标系统。它应当是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物质生活的满足于一体,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兼顾的一个有机的体系。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并能及时,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去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2)艰苦奋斗面向基层的思想准备
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单位或条件相对艰苦、偏远的地方就业;还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陈旧,认为只有到国有企事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才算就业,对其它单位往往不屑一顾,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志向,忽略了社会的需求,这样使得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应该充分认识到,最需要毕业生建功立业的岗位在基层,在第一线。因此,国家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去,到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去。但由于基层工作往往较辛苦,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相对差一些,常常使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望而却步。
其实,国家号召毕业生去建功立业的地方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也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也许这些地方很艰苦,条件简陋,但它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做建设的创业者,总是要付出辛苦的,前人不栽树,后人难乘凉。其实,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也正是前辈人栽树的乘凉者。
(3)超越所学专业的思想准备
"学以致用"是大学毕业生分配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专业不对口"。第一,有些专业设置的分类过细,社会对这种细化专业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真正的对口有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初步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任何知识都是要逐步更新、发展的,今天学到的新知识,明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就有可能要"过时"。第三,由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广泛兴起,需要有更广博的知识面,仅凭所学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做好竞争的思想准备
我们将要面临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并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因此比跑得快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快"、"好"、"能干"、"聪明"其实都是树对的形容词,做好竞争的准备,设法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新增劳动力呈上升趋势,而就业机会相对减少。劳动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自然加重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毕业生的数量年年增加,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经从1994年的6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万,而近几年需求却没有回升趋势。因此,在就业过程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毕业生就业引入"双向选择",必然是机遇与竞争并存。在相同的机遇面前,谁更具有竞争能力,谁就能占据主动,赢得机遇。
(5)健康的心理准备。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你将会遇到许许多多未曾经历过的情景,未曾相识的人,未曾接触过的问题,这众多的"未知"会使你感到不安、惶恐和焦虑。如果没有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则一定会被这些突如其来的陌生所窘迫,不能充分、从容地表现自己择业的愿望及敬业的实力,你可能会非常遗憾地失去渴望已久的机会。
在求职择业的大学生中,一直存在着许多心理障碍。比如胆层、自卑、等、靠、要,只图随心满意,不顾自己的差距,期望值过高,挑肥拣瘦,缺乏自知,怕苦、怕累、怕奔波等等,所有这些障碍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必须及时地予以克服。做好健康的心理准备正是克服上述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6)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是择业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荣誉,维护自身的尊严和自我的情感体验,能独立自主地待人处事,并值得信赖。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自信源于自尊,自尊心越强,自信心也越强。在谋职择业中,一个人只有自尊自信,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个谋业者只有坚信自己有实力能胜任这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有风度,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
(7)承受与忍耐
择业者有的投师无门,择业无路。有的自己不想去,却被竞相争要。有的人拖不决,有的步履维艰,即使顺利就业也要经过几道审批,拜几个月才能最后被认定。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是折磨人的。还有更令人悲哀的事情,那就是费尽周折找到的工作不被认可或错过了时机,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要求择业者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一定的忍耐力。常言道:镇定是力量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成功的第一步是临危不『乱』、遇难不退,用镇定去承受、去赢得时间,用忍耐去争取机会的来临。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择业如同寻找机会必须做好准备。
清华风范 第4章 在清华学创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