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品评忍经》第1/20页


声明:本书为狗狗书籍网(gouyg.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老夫子品评忍经》
作者:读书堂

内容简介: 关于“忍”,有太多的名言名典俚语俗话,比如,“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容乃大”,“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无所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已被无数人倒背如流。纵观历史,举凡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者,多有“忍”的故事,可见,“忍”并非无原则的退让、放弃,并非单纯的忍受、忍耐,更有着宽容、克制、约束,以及更深远的考量与权衡;它是一种万言态度和自策略,是识大局明大体的克已负重,是韬光养晦与大智若愚,是欲成大事者必须修炼的高超境界和不凡的品质。“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这句古话所展现出来的,正是中国“忍文化”的真谛。"

==========================================================================================================================
【申明:本书由 狗狗书籍(WwW.gouyg.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狗狗书籍--www.gouyg.com 】
==========================================================================================================================

老夫子品评忍经 1.言

【处世忠告】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询询,是十分诚实的意思;便便,为明白善辩的神态;侃侃,即刚强正直的样子;同同,和颜悦『色』而爽直的姿态。据《鲁论》记载,当孔子在乡间闲游时,他显得十分实实在在,特别的诚实,待人也非常谦逊恭顺,尤如一个不擅言谈的人。而当他在宗庙或朝廷上呈辞时,则立刻显得明白善辩。在同下大夫说话的时候,刚毅而朴直;而在同上大夫说话的时候,则显得和颜悦『色』而又直言不讳。

"忠、诚、厚、敬"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一竭尽自己的力量即为忠,诚实相待即为信,厚道严肃即为笃,始终如一即为敬。以上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准则时,孔子给他的答复。它告诫人们,当你开口说话时,一定要忠诚老实,这样就会尽量避免夸大有失偏颇且随口胡说的言辞;在行为处事方面必须严谨、谦恭,这样就会减少那些有邪恶低俗、胡『乱』放纵的行为了。如果能够做到以上这些,那么你就是走遍天下也能行得通。如果不能依照上面的原则去做,即使你在自己的家门口也难以行得通。听了孔子的训诫,子张十分信服,还特意将它书写在一根标有"绅"的大宽带子的下摆上,以便经常能看到它,不至于忘记和疏忽,以时时警醒自己。

出言谨慎是孔子的再三忠告一孔子说:"君子说话言辞要慎重缓慢。"《易・系辞》上由孔子的话引伸出:"动『乱』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出言不逊而引起的。"为此古时有个姓蔡的人也感慨道:"人招惹祸害,其中言语是最厉害的。"《国语》中也曾记载了晋国大夫郭偃的一段话,表达了与以上相同的含义:"口是三五之门。因此,讲人坏话的话,是会很快引起大『乱』的。"傅玄则在《口铭》中进一步阐释道:"精神是由感悟来沟通的,心之所想是经由口来宣讲的。因此福的产生有预兆,祸的来临也是有原因的。"晋代的王献之和他的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块儿去谢安家,他的两个哥哥话说了很多,王献之却只是寒暄了几句。他们出来后,有人问谢安王家兄弟的好坏。谢安说:"话少的好,君子话少。"

言语不当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一《书经・说命上》认为:"只有口是产生羞辱的,"意即,话从口出,如果不合于礼仪,就会招来羞辱。传说这一古训曾在劝戒殷高宗时派上用场。同样,在《诗经》里也有出言之悔,即"斯言之拈不可为"的警句。

关于言语表达要谨慎,还有大量的故事和典故,以引起我们的警觉。如《晋书・天文志》上就绘声绘『色』地说:"在昂星的北边有一颗星叫卷舌星,它就是专门主管人们口中的言语的,用来识别那些说坏话和花言巧语摆弄是非的人。"

好子家语》中也记载了如下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到周朝参观,当他进人了后稷的庙时,见到有三尊金铸的人像。他几次都闭口不语,而是在这三座金人像的背后题了如下的字:"他们是古时说话小心的人,要以他们为戒啊!不要多说话,言多必失;不要多找事,多找事就多祸害。"

总之,正如《诗・大雅・抑》中所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试想想,白玉的圭,是诸侯拿它做为盛大节日的宝物。当宝玉缺损时,尚且还可以把它磨平,可是一旦说话不当,可就无法补救了。这更进一步深刻地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凡是开口说话,一定是从口骨开始启动,然后话才出口。但是,话一说出口,即便是用四千匹马去追也无法追上它了。所以《说苑・纵谈》篇说:"口,是一关口,舌是一机关。一句话说错了,四匹马也追不上;一句话说得匆忙了,四匹马也赶不上。一句话说得恰当,可以用来使敌方退却;一句话说得得当,可以保卫国家。"因此,应尽量避免因出言不慎所导致的过错,否则你将追悔莫及了!



老夫子品评忍经 2.气

使万物干燥的材料中,没有比火更炽热的;使百物弯曲的东西中,没有比风更猛烈的。风与火同在,当风鼓动起火时,着实令人战栗。一旦气触动其心志,就有可能使他跌倒或不静。所以说,气对人的状态好坏影响极大,就如同皮囊向着火炉鼓风一样。一个能培养"刚正之气"的人才能成为君子,那些凡事就显『露』暴躁之气的人就只配当小人了。如果因一时的忿怒,而忘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这难道还不叫糊涂吗?!

【处世忠告】

君子养之,匹夫暴之

风与火俱,扇炎起凶一关于自然风火与人的涵养的辨证道理,我们可以从《易经》中学到。正如《易经・说卦》所言:"使万物干燥的材料中,没有比火更炽热的;使万物吹拂的东西中,没有比风更迅捷的。"而且"风产生于火"。在《易经》中,异卦代表木、风,它最终是干燥的,此卦意指:本能够产生火。加上用风来扇动它,火必然会更旺。如果还有震天雷响的鼓动,这就是不寻常的躁动的征兆了。所以说,"扇炎起凶。"

保持心态,又不要损伤元气一孟子则更进一步对公孙丑阐明过相同的道理:"心志专一于是心气流动,心动气不畅于是心志移动。当你发现有人走快了就跌跌撞撞的话,这正是其气不畅通所造成的。"古人云:心属火,气像风。其意思是说,如果不培养浩然之气反而去损伤它,滞燥的气在走得快时就会触动心志,正像皮囊向着火炉鼓风一样。因此,孟子又忠告人们要"保持你的心志,又不要损伤你的元气。"而且还向他的弟子们传授了他的秘诀,就是"我擅长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以上就是孟子在回答公孙丑时关于养气的作用的论述。在他看来,一个人如能培养浩然盛行之气,并将它与义配合起来,他在行动时就能表现出合乎义礼的勇,只有这样才会成为君子。如果损失了对气的培养,行动起来就只有粗暴之气,它只能算得上是血气之勇。它只能勉强抵挡得住一个对手。这种人就是通常所称的匹夫小人。

一个对自己的怒气臼无抑制的人会殃及他人一关于一个人在忿怒时缺乏忍耐所导致的后果,孔子也有番高论。根据《鲁论》上的记载,当孔子在回答樊迟的询问辨『惑』时,他作了如下的质问:"一个人如果因一时的发怒,竟忘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这不是糊涂吗?"当一个人的怒气发作起来时,如果不压抑住这种『性』子而予以忍耐,而是由着『性』子妄自行事,这不仅会使自己遭到杀戮之刑,而且还会拖累自己的亲人,这不是糊涂又是什么!对此,朱熹曾进一步展开说:"知道一时的怒气很微小,而祸患延及他的亲人就成了大事,如果能明白此一道理,一个人就可以辨清是非并抑制住自己的怒气了。"



老夫子品评忍经 3.色

夏桀的灭亡,是因为宠爱妹喜;周幽王的灭亡,是因为宠爱褒拟。晋国发生的内『乱』,是因为晋献公宠幸骊姬而起;吴国的灭亡,是困为吴王宠幸西施所致。汉成帝对赵飞燕的宠爱,已经到了执『迷』不悟的程度,以致于在披香殿里传出"祸水"的讥讽。唐朝帝位的中断,始自武则天;天宝年间的安禄山入侵,也由杨贵妃而起。陈灵公因在夏姬家中公开『淫』『乱』而死,宋国的华父督则目送孔父嘉之妻离去而终遭杀身。这些亡国败家的事情,大多是因为『迷』恋女『色』所致。年轻的美女是砍伐『性』命的斧子,越女齐姬更是毒『药』猛兽,我们期望枚乘这番话,能够成为后世的警句。

【处世忠告】

败国亡家,女『色』相随

桀为取悦妹喜而导致国亡身死--桀是夏的君主,他讨伐有施氏。有施氏为了躲过一劫,于是把女儿妹喜嫁给了他。桀对妹喜十分宠爱,可以算得上是言听计从。桀还为她修建了琼宫瑶台,用尽了民力、财力。据史书记载,襄殿里边的鲜肉像山,于肉像森林,酒池可以行舟。一击鼓而像牛一样喝酒的人有三千,妹喜为此而非常高兴。但是,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国内人心涣散,汤乘机来攻打,桀被放逐南巢后死去。

周幽兰为取悦褒姒而导致被杀一周幽王时,褒地的人有罪,就把一位叫褒姒的女子进献给幽王,幽王很宠爱她。褒姒不爱笑,幽王用各种方法取悦她,还是不笑。在此之前幽王曾与诸侯相约:外敌进犯时就举起烽火,用来招集援兵。现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也举起烽火。诸侯于是全来了,但这一次却没有外敌,由此引得褒拟大笑。后来申侯因为幽王宠幸褒拟,废除了申侯以及太子宜日,以此来招引犬戎来攻打幽王。幽王于是又举起烽火招来援兵,但这一次诸侯却以为和上次一样而没有上来。于是犬戎把幽王杀死于骊山脚下。所以《小雅・正月》里有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骊姬的『迷』『惑』与挑拨遭致晋国五代之『乱』--据《春秋》载,晋献公征伐骊戎,俘获骊女,封为骊姬。献公十分宠幸她,而且被她『迷』『惑』住了。诬陷太子申生以及公子重耳、夷吾,申生上吊死了,二公子出逃。于是立骊姬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据《左传》记载,僖公九年九月,献公死了,奚齐即位。当年冬天十月,奚齐被大夫里克杀死。又立骊姬次子卓子为国君,又被里克杀死。逃亡在外的公子夷吾用黄河外的五座城池贿赂秦穆公后得以回到晋国,被立为晋惠公。可是后来他又背弃秦国,不给秦国土地。秦国大怒,鲁僖公十五年来征伐晋国,把惠公俘获回去。秦后来放了他。僖公二十三年,惠公死了,子围立为国君,即晋怀公。二十四年,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在高梁杀死了怀公,并自立为晋文公,终于称霸。晋国五代大『乱』,都是骊姬『迷』『惑』挑拨造成的,所以说"晋之『乱』,以骊姬"。

吴王因宠爱西施遭至自取灭亡一《史记》记载:吴国攻破越国,把越王围困于会稽。越国进献西施,请求退兵,吴王答应了。吴王得到西施后,多次游玩于姑苏台,子胥于是进谏说:"我担心姑苏不久以后就要成为麋鹿游玩的地方了。"吴王不听。《吴越春秋》:越王派使者在国中寻找美女,在芒萝山寻到了卖柴人的女儿西施和郑旦。进宫后用绫罗打扮她们,教她们走路的姿势,三年后学成,尔后献给了吴王。《左传》:哀公二十年,越攻伐吴国。二十二年,吴国最后灭亡。吴国灭亡的灾祸,都是由于接受、宠爱西施的缘故,是自取灭亡。所以说:"吴之祸以西施。"

汉成帝因宠幸赵飞燕而至驾崩一据史书记载:汉成帝经过河阳公主家,喜欢上了善歌舞的赵飞燕,召她人宫中,非常宠幸她,称之"温柔乡",说:"我要终老在这温柔乡里。"赵飞燕的妹妹叫做合德,鸿嘉三年时,也被召人宫当了妃嫔,姿『色』情怀更是浓丽,汉成帝手下人见她,都喷喷称赞。当时有个披香殿学士淖方成,在成帝背后唾声大骂:"这是祸水,一定会把火灭掉的。"这时飞燕、合德都是妃嫔,在后宫最显贵,因而,她们进谗言废掉了许后。绥和二年,汉成帝驾崩。皇帝一向没有病,到深夜还像平时一样好好的,快到早晨时,想起床,不能说话就死了。民间议论纷纷,都归罪于赵昭仪。这时赵氏妹妹已不被宠幸,成了昭仪。因此《叙传》说:"赵飞燕是妖孽,使她的妹妹遭受灾祸。"

当前:第1/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