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和做事》第21/32页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儿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人们就这样看着、议论着,没有人肯上前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这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快步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
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发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能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你是条好汉!"商鞅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你要让你的信用代表你,让你的名字走进每一个与你打过交道的人心中,你要使他们信赖你,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人。
如果,你以前没有运用这个秘诀,那么,你现在便开始吧!。
4内在素质须讲究
能不能把事情办成和办好,光有一个整洁高雅的外表是不够的。要知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是禁不住社会斗争的考验的。所以,要想真正学会办事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
(1)不要让自卑遮住心脉
不少人在办事儿时常有这种心理:既想找别人办事,又怕被对方拒绝;既想在别人面前谈些自己的观点,又怕被别人耻笑;事先想好了许多话,可一站在对方面前就全忘了,仿佛大脑忽然变成一片空白,一个词也没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事后,从前准备好的那些话却又一一再现,而且思维也开始活跃,这时他们后悔刚才自己为什么如此窝囊。这种心理现象一般都是自卑感在作祟。
有了这种心理,必会使办事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应先分析自己,找出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比如,平时过少参加社交活动,受这方面的教育和锻炼不足,工作能力不强,有某种生理缺陷疾病等。认清了这些,便有意识地用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这样,在有意识的进取和锻炼下,会渐渐地在办事儿过程中产生一种平衡心态。
另外,要避免自卑,培养坦『荡』的不卑不亢的办事心态,应具有一定的社交活动技能和社交常识。
办事不是一种抽象的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广博的知识,高尚的情趣,往往使社交活动和办事过程变得更加丰富,给参加者带来多方面的收获和享受。
一个人不会跳舞,不会摄影,就很难同要找的人建立起感情。如果,请朋友到家里聚会,你不会做饭,随便吃点什么东西与你有一手好烹调技术,做一桌美味的饭菜相比,显然气氛会大不一样。所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就会打开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的渠道,为你以后办事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社交常识。如:怎样和人家握手,交换名片;怎样安排喜庆活动;怎样注意餐桌上的礼仪;怎样和人寒暄和掌握一些地方的风俗禁忌等等,都可以让自己在办事儿时显得应付自如,潇洒大方。
最后,也应该掌握一些办事的技巧。
假设,你为了替友人谋一份差事而去拜访某大公司的经理。你先要明白一个原则,就是:虽然你去见的可能是一个身份颇高的人物,而且又是你有求于他,不过,他仍是被动的,你才是主动的,所以你要在程序方面作一些准备。
1先考虑用什么方法。a写信;b打电话;c其他方法。比较之后,你认为最终以亲自去拜见为佳时,这对你的素质便是一次检验。
通常我们在办事时必须亲自见人的原因,大致由下列情形决定:a表示尊重对方;b想当面看到他的反应;c观察一下对方的虚实;d在直接去见某经理之前,先去见他的太太,或是见公司的人事部主任,这事情很重要。有许多做经理的人根本不管具体事,他会告诉你,最好去找他们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但等到你依照他的批示去找人事部主任时,人事部主任知道你已去见过经理,并且是经理的相识,他起码有两种误会的可能:第一种就是以为你用大石压死蟹的方法;第二就是以为经理有意推搪,将"拒绝"让他来实行。
2迅速调整自卑心理。当你找一个人办事儿时,你心理上有着"我正在求你"的感觉时就不太好,这会变得神经紧张,一切出于不自然。这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自卑心理,使双方的感觉处在最佳状态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找一些在身份、才识、经验、能力等各方面比我们高出一筹的人去办事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有些人因此而自卑,因为自己不如人,面对对方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畏惧感,从而自信心便大打了折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一个人连自信都失去了,那么他要想得到成功,恐怕只是幻想。一个人不论处于什么环境之下,只要不丢失自信,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有这么一个童话,说是有一只黄鹂鸟,生着一副极好的歌喉,但就是胆子小,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黄鹂鸟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于是它便去寻找有学问的伙伴,向它们求教如何才能把胆子练大。黄鹂鸟先后找了老乌龟、猫头鹰、长颈鹿,直到找到了老松鼠。可是每个伙伴都让它先唱一首歌来听听,然后再告诉它。为了求到胆大的学问,黄鹂鸟只好为它们唱歌,于是一首又一首歌从黄鹂鸟的嘴里唱出,等到最后找到老松鼠的时候,它已经可以当着所有伙伴的面唱歌而没有丝毫胆怯了,于是老松鼠对它说:"你已经找到了练得胆大的方法了。"
这个故事所说的。其实就是一种自信。黄鹂鸟虽有一副好歌喉,但因缺乏自信,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等到它找到了自信,就不仅敢唱,同时也得到了动物们的喜欢和尊重。杜甫诗中有一句,叫做:"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果面对"权贵"心生畏惧而自卑,那么你就不可能使自己办事时大方果断起来,该办的事儿也难以办成。所以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要我们将心理上的那份胆怯收起来,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自信,就会在办事儿过程中游刃有余。
3在平时自我完善。俗话说,人无完人,但是一个人要是力求自我完善,也不是不可能的。要想在办事儿时达到自我完善,就得避开自卑,一个人如果有了自卑心理,那么也就无法很好地去把应该办的事儿办好。
有一位大学生在向一位心理医生求诊时叙述道:"我是个在校的大学生,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卑的情绪所困扰,在班上我最怕发言,更怕老师点我的名,也怕别人注意我。在人多的场合,我怕讲话,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我也曾试图改变自己,可是却总是心理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常引起别人的耻笑……现在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呆在角落里,我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了……"
这位大学生就是没有主动去锻炼自己,他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自卑,但是如果不改变这份自卑心理,他的生活仍将是一片黑『色』。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为自己一钱不值的自卑所苦恼的人。如果你仔细观察,这种为自卑所累的人,基本上有两个突出的心理特征:
a过高的内心期待心理。这种人想得太多、太细,总想在别人面前留个好印象,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好评,因而也就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其实,过分期待一种希望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但问题是如何来对待这份虚荣。如果为了满足这份虚荣而去伪装什么,那么就极有可能将自身最有价值的真实抛弃了,这样的人也就会在办事儿过程中束手束脚,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能力。
b自信障碍。这类人看问题总是看到自己比别人差的一面,看到自己不如意的方面,因而易产生多疑多问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常常表现在对自己的高欲望和低信心所造成的心理落差上。这种落差,不仅容易使自卑者产生焦虑,同时还会令他十分敏感,对他人的言谈、行为、眼光等都十分留心,稍有一点怀疑便与自己联系起来,无端地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以至变得越来越怯懦,越来越自卑,最终走向自我封闭,逃避正常的交往,丧失办事能力。
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呢?首先你必须正确认识、分析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你会永远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你就会信心十足,这样便可以强化你的自信心。
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而不是也不可能追求绝对完美无缺。因此,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它是达到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只有学会正视自己,才能达到自我完善,也只有达到自我完善,才能在办事儿过程中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