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受益一生的N个能力》第2/45页



老师听了哭笑不得,在她的盘问下才得知,原来这个小女孩从来没有见到生鸡蛋煮熟的时候以及剥鸡蛋的过程,都是妈妈弄好了让她吃,难怪她不会剥皮。接下来,老师又问另外几个孩子:“你们谁知道,鸡蛋是怎么来的?”谁知孩子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这样的回答让老师诧异了,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现代社会里,大多数孩子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多家长都以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却不知爱孩子的做法最终是毁了孩子的前程。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甚至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有不利的影响。

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能力,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世界上著名的幼儿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长为栋梁之材,就看家长会不会培养。”但很多家长都只是把眼光紧紧地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孩子能力培养。但事实上,孩子的能力远远比他们的成绩更加重要,能力才是他们以后的人生赖以生存的基础。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n个能力》一书从各个方面,为家长们介绍了该如何开发与培养孩子的能力,让家长从此高枕无忧!

一项重要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全世界却排名倒数第五,这样的差距不得不令人深思。可以说,中国学生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时间,还是用金钱难以计算的创造力。因此,一些教育专家疾呼:中国需要的不是计算器,而是创新人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家长却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n个能力》一书怀着一颗“可怜天下父母”之良苦用心,将中西方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告诉家长们,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n个能力》包括许多内容,如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上的能力,理财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等等,对于家长来说,就像是一把钥匙,为开启孩子的心门做足了准备。



第一篇 当孩子在家里 一、一切都需要自理

基本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生活和自己周围环境的能力。

自从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就多了起来。事实证明,这些从小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小王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后往往都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如果连家里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话,还何谈在社会上生存呢?

生活中,许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中国,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偏差,应对孩子多加关爱及照顾,于是什么家务也不让孩子做,就连收拾房间、整理书包,甚至是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也都是父母全权包办。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有些小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一旦离开了父母,他们就无法独立生活,显而易见,这对孩子健康的成长及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过分宠爱是自理的大敌

过分宠爱是自理的大敌。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家庭道德上讲,长辈对晚辈的溺爱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但是从教育方面来讲,又是极不正确的做法。孩子的一生其实就像一张白纸,而这张白纸上究竟会绘出什么样的图案,父母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的,甚至可以说是父母帮着他们一点一滴地写上去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现实生活中,将这第一任老师当好却并不容易,大多数家长并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动都变成了父母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动。

第一,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如今,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直线上升,过着古时“皇帝”的生活,衣食住行全部都不用『操』心,而父母对此也乐不思蜀。在他们眼里,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那么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对孩子的学习抱以期望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重视了学习而忽视了自理,真的就有些得不偿失了。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学校里表现良好,能力似乎并不很差,但一回到家里,所有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这些和父母的溺爱不无关系。

第二,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虽然年龄还小,但只要父母能够告诉他们正确的做事方法和程序,他们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年龄小,怕他们做不好事情,因此一遇到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这也是导致很多孩子不懂得自理的重要原因。

第三,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

众所周知,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是很短暂的,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多次练习的习惯。如孩子在最初学会洗衣时,会高兴地活蹦『乱』跳,如果父母此时没有及时让他们留住对洗衣服的兴趣,以后他们可能还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父母此时最好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认为自己做成了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得到了激励以后,他们的劲头会更加强烈。

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与其父母什么都帮着孩子做,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从而锻炼孩子从小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一个人在家时,也能过得很好。

怎样使孩子学会自理

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培养,怎样使孩子学会自理,这一切还需要父母的督促与指导,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第一,家长要端正自己的认识。

大部分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都是因为父母对子女过于娇惯造成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父母首先做的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认识。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子女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不重要。但事实上,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正是因为你们的过分干涉,才抑制了他们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出『色』,更加优秀,那么就不妨大胆地放开手,有时候没有你们孩子也许可以走的更好。

第二,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父母应教育孩子自主、自学、独立地调配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什么事都要父母在旁边“指点『迷』津”。应当让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因此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还不够,父母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生动、事实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或服务『性』劳动。

户外活动是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因为户外活动,不仅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自己料理生活琐事,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勤劳、自检的优良品德。此外,家务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其从小就自己动手来满足一些个人需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对培养他们的集体感、责任心也大有帮助。另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和一些公益『性』劳动。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从小事做起,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般来说,孩子总是对一些新鲜事情好奇,对帮助父母做事更是自告奋勇,此时,父母应多加引导,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第四,父母要做好表率。

由于孩子的自我判断力有限,因此总是很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喜欢模仿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而且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把家中收拾地整洁有条理,办事情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第五,采取信赖态度,多鼓励少批评。

当孩子在做事时,父母都要采取信赖的态度,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就尽量不去干涉或者禁止。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使其充分运用其智力能力,获得成功或者失败的感受。然后再给孩子以鼓励,告诉孩子在做这类事情时怎样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自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

当前:第2/4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