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要到位》第1/27页


声明:本书为狗狗书籍网(gouyg.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言行要到位》
作者:读书堂

内容简介: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为什么要打"七寸",因为那是蛇的要害,同样,说话也要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不要唯唯喏喏,只有当你的话说得有分寸,说到了点子上,你才能打动人们的心,才能达到你的辩理劝说目的。"

==========================================================================================================================
【申明:本书由 狗狗书籍(WwW.gouyg.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狗狗书籍--www.gouyg.com 】
==========================================================================================================================

言行要到位 第一章说话不要太直

说话从来就是一门艺术。过分直接会显得生硬,让人无所适从;过分直言会令对方难堪,让人无法接受。讲直话,当然需要技巧,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真实可信,有的放矢,同时又需委婉曲折,见机行事。在某些特定的场合里往往不便将话说得太直,因为话语太直不仅会使交谈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同时还会破坏双方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因此,在说话时,适当地闪烁其词,稍稍隐晦地表达意思,则成了人们社交场合中的一把利剑和最有效的说话技巧。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避免因尽『露』锋芒给对方造成伤害而形成对抗,还能够启发人想象和思考,体会其中的道理,让对方在细细品味之余,接受我们的观点,取得共同的认识,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的谈话效果。

1委婉曲深,留有余地

说话委婉,不正面交锋,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究竟在这一点上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呢?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委婉曲深

这种方式主要是从侧面上留给对方去得出某种结论的余地,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争论。

1986年,南方某玻璃厂与美国e玻璃公司就设备引进的的事宜进行谈判,就谈判在全套引进还是部分引进这个问题上僵住了。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我方玻璃厂首席代表为使谈判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打破这一僵局。他略经思索后,笑了笑,转换了一种轻松的语言,避开争执的问题,转而说:"你们e公司的技术、设备和工程师都是世界一流的。你们投进设备,搞技术合作,帮我们厂搞好,只能用最好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全国第一。这不单对我们有利而且对你们也有利。"e公司的首席代表是位高级工程师,他听到这番话自然很感兴趣。气氛一下子活泼轻松起来。但这只是玻璃厂首席代表要达到的目的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后头。于是,他乘势话锋一转,接着说:"我们厂的外汇的确很有限,不能买太多的东西,所以国内能生产的就不打算进口了。现在,你们也知道法国、日本和比利时都在跟我们北方的厂搞合作,如果你们不尽快跟我们达成协议,不投入最先进的设备、技术,那么你们就要失掉中国的市场,人家也会笑话你们e公司无能。"僵局立即得到了缓解,最后达成了协议。

在这里,我方首席代表并不从正面上直言争抢,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上阐述,打破了僵局,而且达成了交易,使我方玻璃厂节省了一大笔外汇。在具体动运用时,必须注意两点:第一,自然得体。既不能纠缠分歧,又不能离题太远,要围绕预定的目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逐渐进入和谐的谈判境地;第二,情理交融。使用的语言既要有情又要有理。只有这样,才能感人,说服人,取得理想的转换效果。

同时,公共关系语言在表达一定主旨的基础上,又不能因为主旨使语言枯燥乏味。成功的语言应当是主旨明确、情趣盎然的。但在适当的时候用暗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一方面既可以避免谈及一些不易说出口的请求,同时亦能给自己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

(2)直言曲达

语言总是要表达某种意思的,即说话者要达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感情的目的。但这种意思很容易通过迂曲委婉的语言来达到,这当然也是利用了人们思维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要达到公关的最佳效果,不一定都得用直言不讳的语言,适当加点幽默和委婉反而能平添不少乐趣和欢快的氛围。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制作了一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趣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蛮有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了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又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艺术贵在独创,这样才能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风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袭与模仿,则只能在艺术巨匠的浓荫中苟且偷生,毫无建树。因此,要反对单纯的模仿,更要杜绝抄袭行为。罗西尼对模仿、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就源于此。然而,直接的指斥恐怕会使对方十分难堪,罗西尼便用体态语及其说明(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来委婉地表达:"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袭了他们的内容。虽然没有明说,那位作曲家的脸一定会胀得通红!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赵忠祥,有一次去某精神病医院采访一位女患者。编辑的采访提纲中原先拟好的问题是:"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赵忠祥感到这话过于刺激患者,就改用委婉亲切的问法:"你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觉得怎么样?"几句和蔼可亲、婉转温和的问话,一下子缩短了交谈双方的距离,那位原是小学教师的患者感到来访者亲切可信,回答问题时也显得自然恳切。她说:"最近,我快出蘸了,我非常想念我的学生们。我真想快一点治好病,能为教育孩子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语言诚恳感人,谈得十分投机。赵忠祥马上接口讲:"您很快就要出院了,真为您高兴。今天咱们这段谈话已经录了像,过几天在电视里一放,我想您的学生看到您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作为采访,主要是能达到了解情况、取得基本素材的目的,从而完成采访任务。然而,采访是一门高级的语言艺术,其关键之处在于能够融洽感情,让对方自然而然地谈出所需信息。这只能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得以实现。赵忠祥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你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这个问句,虽然问的是时间,却因"精神病"一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恐怕会引起反感,病人便不予配合。于是他改成"你在医院住多久了?""住院觉得怎么怎么样?"。"住多久",也是问的时间;"觉得怎么样",问的是病的症状,却都避免了直接的语言刺激,像是亲朋好友之间在拉家常,从而缩短了情感距离,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这说明,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同义表达方式,便可委婉含蓄地表达本意,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2曲径通幽,言简意赅

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交谈中应该时时留意双方的交谈氛围,尽可能言简意赅,但同时说话又不要太直截了当,而要曲曲折折地表达内容,让对方在回味中理解你要说的意思。

这种因情就势的表达,语言得体,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中国女排为了保持队员的战斗力,每隔几年就要调换一批队员。而每次队伍调整后都会遇到怎么处理新老队员的关系问题。

在一次训练中,郎平与当时的新二传手杨锡兰练战术配合。这时,不是杨锡兰传高了,就是郎平跑快了,或者,不是杨锡兰传低了,就是郎平跑慢了,总是协调不起来。眼看快到十二点了,该下训练课了,可训练指标还没完成。郎平不耐烦了,扣完球去捡球时,便使劲用脚把球往墙上踢,反弹回来后再捡。杨锡兰见郎平这副样子,更害怕了,于是,她再怎么传也传不好。这时,教练袁伟民吹哨让大家停止训练,叫队员们围拢过来,对她们说:"郎平,孙晋芳,张蓉芳,你们好好想一想,当年老队员是怎么'五夹一'带你们的。现在,你们自己又应该怎么带新队员……"聪明的郎平马上清醒过来,很快就调整了情绪。杨锡兰见教练批评了郎平,支持了她,也不再那么紧张了。继续练球时,她越传越放开,配合很快协调起来了。

"老带新"是提高技艺的一个卓有成效的速成办法。然而,"新""老"之间有个配合协调的问题,只有配合默契,言行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作为"新""老"的领导,则应该把握上述这一条基本原则,原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就是这样干的。在"新""老"队员配合不好的情况下,同样注意顺势利导,充分调动老队员的积极『性』。由于调动积极『性』的关键在于不能挫伤对方的感情。袁伟民强烈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没有直接地批评郎平,而是用对比的方式来委婉地启发:"当年老队员是怎么'五夹一'带你们的?""响鼓不用重捶",郎平便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急躁情绪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协调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试想想,如果狠狠地直接批评郎平她们,恐怕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抵触情绪,进而影响训练进程和效果吧?

有时被人请求通常会使我们感到为难,但只要我们洞察人情的善恶,依据自己的智慧也不难处理好这一类的问题。

曾被刘少奇赞誉为"红『色』资本家"的王光英,在80年代初复出后,曾受命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未料一下飞机就被香港记者围住,其中一个记者向他提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记者:"请问您这次到香港来办公司,您带来多少钱?"

这一问题问得很棘手。肯定与否定的答复均不妥,钱的数目说多或说少了也会给人钻空子。好在王光英仔细一看对方是个女记者,便随机应变地作了如下回答:

当前:第1/2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