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秦帝国》第51/58页
相比于后代人们这种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的人生观,秦汉人是富于进取精神的,刘邦看见秦始皇就说“大丈夫当如是”,陈胜说他有“鸿鹄之志”,陈余在赵地走了一圈,就有了很多豪杰为了“成割地有土之业”而随他起事。秦汉之人的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远远超过了后代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匈奴等异族眼中的汉朝人,跟后代辽、金、蒙眼中的宋明时代的中原人,有那么大不同的原因――虽然从综合国力来讲,宋、明也许比汉朝还要强,但是宋明的强悍性却没有汉朝大,就是因为人们普遍不如秦汉人有进取精神。
有进取精神的人太多了也不好。陈胜派向赵地的他的“故人”武臣,也是一个不愿做池中之物的,他在赵地自立为王。这是张耳、陈余的建议。
当时,陈王胜(这是时人对陈胜的尊称)派到各地略地的诸将,高高兴兴回来报功的时候,往往得到的是“人事主任”和“考核专员”朱房、胡武两位先生的谗言,往往竟被陈胜杀了。所以张耳、陈余劝武臣不要回去,他们又说:“陈王从蕲县起事,刚刚到了陈城,就称王了,看出来他并不想立六国之后。将军您以三千人攻下赵国数十余城,赵国这么大的地盘,也是需要一个王来填震的啊。您不如立自己的兄弟为王――这样显得你没有私心,或者呢,找到赵国王族之后,总之是时不我待!”
武臣想了想,干脆自己立为赵王了。在这一点上,他跟陈胜一样不客气,结果也和陈胜一样惨――秦汉之际,第一批称王的,基本都死了,因为他们是靶子,最后变成了炮灰。
武臣自立为王的消息传来,陈胜气得哇哇暴叫,当场就命令人事主任扣住武臣家属,把他们全杀了,然后兴兵击赵。但是相国蔡赐说:“现在重点敌人是秦人,秦人未灭我们就以赵为敌,那就是又生了一秦啊。”
陈胜于是听蔡赐的意见,把武臣的家属软禁在宫里,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以拉拢张耳分化武臣的下属)为成都君(瞧这地方远的)。但是,承认赵王的地位可以,但赵国必须发兵西向去打秦国。
虽然自己的儿子得到了一点虚拟的股票(成都君),但张耳并没有由此就帮助陈胜一方――陈胜不听张耳陈余封六国之后的建议,又不以张耳陈余为北上赵国的将军而是屈为校尉――张耳陈余遂怨陈胜。(注意,张耳、陈余劝陈胜立六国之后,并不是处心积虑为六国贵族张目,而是实际上利用六国贵族以为陈胜树党,以便实现反秦总体事业的成功和在这个目标实现下的陈胜最终可能的称帝,以及兼有的六国复国效果。这个可以再看看前面鄙人写到的相关之处。)
张耳、陈余都劝武臣不要西行去当炮灰,而是巩固自己在燕赵的地盘。
于是,武臣派了自己的部将韩广,北上燕地去略地盘。韩广这人很厉害,在燕国短短地一活动,又飞起了一个池中之物,被燕国的豪杰官吏人众把他奉为了燕王(可见燕国的运动也是豪杰官吏所领导推动的,那就又不是农民起义!而是为燕为秦的政治运动)!
武臣闻讯,气得哇哇暴叫。
当初,你自己背叛陈胜,自立为王,那别人就会效尤(学你)。韩广在燕国也为王了。
武臣于是和张耳、陈余北上去打燕国。一般来讲,赵国打燕国,总是赵国赢,大约GDP(国内生产总值)优胜吧。但是这次,武臣在战斗空闲瞎出去溜达,被燕国的巡逻军队给抓去了。燕国人说:“分一半赵地给我们,我们就放赵王回去!”
赵国使者派去了十余批,去谈判,燕国用杀掉这些使者表达了自己没有谈判诚意的诚意。
最后,赵军里边一个炊事兵说了:“我能把赵王从燕国说回来!”
跟他一个宿舍的人听了,都把肚子笑疼了,说:你真不怕死啊,你有没有最近的黑白照片啊,临走留给我们啊?――总之是笑话他。
炊事兵笑嘻嘻地说:“我摇唇鼓舌,几句话而已。时间不会太久,晚上我就赶着车把他带回来了。”
大家都乐得直不起腰。炊事班长走过来,和蔼可亲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毛,你要是嫌班长分给你的工作任务重,你可以提啊,不要采用这种自寻短见的办法啊。”副炊事班长老高也过来批评他出名露头思想严重。“小毛”急了,你们都不信我是吧!他急红了脸,梗着脖子跟负责采购的大周借了一辆买菜蹬的古代三轮,就蹬着奔燕垒去了。
大家都目送着这个炊事兵往阴沉沉的燕垒去寻短见。
小毛见到燕国大将,就说:“你知道我是什么目的吗?”(河南口音)
“目的是要回赵王啊。”
小毛说:“那你知道我们指导员张耳和副指导员陈余的目的吗?”
“也不过就是把你们连长要回去!――把你们赵王要回去。”燕将说。
燕将长着一脸试管刷似的黑胡子,好像张飞一样。
“非也非也!张耳、陈余不是这个目的。哈哈。”
“那是什么目的?”
“张耳、陈余是北方知名的大贤人,”小毛说,“凭着他们的社会关系,挥着马鞭子一走,就敲下赵国数十余城池,这么大的本事,岂是满足当个指导员副指导员就到头了的吗?他们也是要南面称王的!如今你们囚了赵王,张耳、陈余正巴不得你们杀了赵王呢!这样他们两个人就分赵自立,各立为王了。你这不是上敢着给人家帮忙吗?到时候,张、陈两王,左提右携,北上讨伐您杀赵王之罪,以此为借口来灭您。本来燕国就弱小,一个赵国你们都对付不了,何况张、陈两个王。到时候您被张、陈两王灭了,这不是帮了他们的忙又不讨好吗?”
燕将“张飞”比较缺智商,“小毛”表达的意思是,一个赵国就已经够燕国受的了,如果张、陈分裂为两个赵国,左提右携,燕国就更没活路了。
其实这是说不通的,赵国就那么大,分裂以后也不会就加倍,反倒分裂以后,张、陈势力必有互相摩擦牵制,不易于灭燕。从保有燕国的角度来讲,杀了武臣,促成赵国分裂,使张、陈各自而王,是上策。
但是“张飞”不知怎么想的,只觉得“小毛”说得有理。他大约觉得一个赵王比两个赵王少,一个赵王好对付,两个自然不好对付吧。呵呵,但有时候,二未必比一大。不管怎么样,这个燕将竟然同意把赵王武臣放了。“小毛”一蹦一尺高,喜气洋洋地蹬着三轮把赵王装在小三轮的斗里带回来了。
炊事班长洪班长和副班长老高,还有小姜他们,都惊讶得眼睛瞪得全是眼白了。
武臣有一个从前的老上级,叫做李良,从名字上看很像现代人。这一天李良带着自己的一班老部下,来投奔武臣,也要求参与反秦。
武臣给他一个任务,到常山地区去抢地盘――就是“常山赵子龙”的那个郡,在赵国西部太行山山根下。具体抢法不外乎类似陈余那样,利用从前的社交关系拉出一些杆子,然后攻城略地。李良从前当的官可能还蛮大,不久就把常山全给圈下来了。武臣又命令他继续西进,登上太行山,去山西太原郡抢地盘。
李良兴冲冲刚要西进,却被秦兵堵住了井陉口(太行山上东西向的孔道)。这支秦兵很可能是王离集团军的一部分。
现在说说王离。我不知道人的DNA上是不是专门有一个片段负责打仗的,王离家族和蒙恬家族血脉里就流传着这样的片段。王氏、蒙氏三代都是一流名将。王翦、王贲、王离三辈人,以及蒙骜、蒙武、蒙恬三代人,并为秦国宿将家族,如果要把他们灭韩、魏,破燕、赵,夷齐、楚,兼六国之地,虏六国之王,细细地讲来的话,恐怕要写一整篇传。总之,一句话,秦的江山,一半就是这两大家族打下来的。
蒙恬被赐死在阳周监狱以后,秦二世就把北部边防军三十万人的指挥大权给了原蒙恬的副将王离。其中至少十万留下防范匈奴――因为就在秦二世继位的当年,匈奴里边有个狠角色叫做冒顿的用响箭把自己的老爹和小媳妇都射杀了,开始了兼并统一匈奴诸部的征程。一旦匈奴走向统一,其势将不可向尔。还有数万边防军估计是离散逃亡了,所以比较可信的是王离手中大约有十多万军队用于纵横山西河北地区。现在他正在从山西地区向河北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