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中国大作家》第193/553页
自己所在的小学校办公室里面的其余老师总是免不了谈及房价的话题。这其中有想要投资的,也有想要买房自住的,毕竟不是每个老师都是本地人。
学校在招收老师方面,不因为你是本地人就录用你,而是侧重看你的综合能力,致使全国天南海北的人都有。
有了好单位,有了好工作,收入上面也在京城的平均线以上,那么就自然而然的有了最正常不过的心思,买房。
买好了房,才好把父母也一并接过来。再不然,就是买了房,才好有一个良配。毕竟,住在学校提供的老师单身宿舍里面,虽说不辞职就可以住一辈子,但是不能够在未来丈母娘那里给自己加分。
于是,买房也是势在必行。何况手里面握着现金的不管是存在银行里面,还是存在余额宝里面,都没有房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多。
二环内的房子,就别想了,且不说新建商品房的每平方米均价二十万朝上走?即便是那一些棚户区的烂房子,岁数比个人祖辈的年岁都要大,也贵得要死。谁让它占了学区房的名额?
三环内的房子,也不要看了,新建商品房的每平方米均价在十万左右。四环内的房子,只能够看看而已,毕竟每平方米的均价也是七,八万。
至于五环内的房子,四,五,六万每平方米的均价还是要的。这随随便便一套房就是好几百万。
平民子弟出身的他们,怎么买得起?于是,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五环外的新区上面。那才是他们这样的外地人力所能及的房价之地。
“简老师,你要买房?”唐微微右手上面拿着郁金香的红酒杯,先把它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继而拿在手上没有喝一口道。
“今天,同事们说到了这个事情。他们分析过来,分析过去,感觉房价还得上涨。要是现在再迟疑不决,不敢下手,恐怕今后连新区的房子都没不起,只能够住到旁边那个省去了。”简洁实事求是道。
“即便不买房,也可以投资两套嘛!这可以给你最大限度的优惠价。届时,你转手一卖,不说赚上百万,随随便便几十万元还是有的。”唐微微面露微笑的开始怂恿道。
简洁瞧着对方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却不这样认为。自己从贾有为的手上拿几套房,也不难。可是,她就在对方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简洁不是不清楚,自己能够走进贾公馆,有资格坐在这里,全是因为她和贾有为是思想上面的交流,而非想从对方那里谋取任何利益。
虽说每周五晚上的这个定期聚会是她花钱买菜煮饭,但是自己用出去的那一点点的钱,只需喝一口红酒就连本带利都赚回来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再说,我对投资什么的,从来就不感丝毫兴趣。我的最爱是文学。”简洁脸上带着笑容的化解道。
“你不要,那么我可是会厚起脸皮问别人要的。”唐微微笑容不改道。
她停顿下来,喝过了一口红酒杯里面的红酒,目光转向到了贾有为的方向,接着又道:“给吗?”
贾有为夹起一块糖醋排骨放入进了女儿的饭碗当中,直截了当道:“别问我要,去问你的好闺蜜贾有斌要。”
“哥,你才是做主的人,不问你要,问谁要?我又做不了这个主。我什么时候成了唐微微的好闺蜜了?”贾有斌有什么就说什么道。
“你把我的事情不是统统地都告诉了她吗?不仅如此,你们还是在同一条战线上面。这不是好闺蜜,那是什么?”贾有为没有停下手上夹菜的动作,又夹了一块糖醋排骨送入女儿的饭碗当中去道。
“哥,你分明就是还在怪我了?”贾有斌流露出一些委屈的模样道。
“没有。我只是客观陈述了一个事实。你的好闺蜜既然要房子,那么理所当然是找你了。卫星城计划的第一负责人又不是我,而是你妈。
你回去说一声,撒个娇,不是什么都办好了。何况拐上这么一个完全没有必要的弯呢?你说对不对?”
贾有为并不在乎给不给房子。同时,他也看出来了唐微微并不是要不要房子。这都只是她的借口。若是唐微微真喜欢赚钱,早就不会亏本赚情怀的继续经营她的微微书店了。
“哥,你还是在怪我。”贾有斌直言道。
“他那里是在怪你?分明就是他在怪我。怪我多事,怪我见钱眼开,怪我图谋不轨,怪我一切都不好。”唐微微带着指桑骂槐道。
正文 第179章 沙龙
晚饭后,贾有为等人从大饭厅转移到了小客厅里面。各人随意选了一个位置是坐了下来。这让过去冷冷清清地贾家,不但开始逐渐有了人气,而且还带有了沙龙的味道。
贾有为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不喜欢刻意性,喜欢随意性。若是他喜欢热闹,完全可以像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盖茨比那样热衷于在家里面举办盛大的party。
“沙龙”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单词“Salotto”,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从17世纪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多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
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在中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沙龙就是由林徽因主持的聚会。为此,冰心曾经还刻意讽刺过,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这个说法出自于她1933年10月,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