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中国大作家》第194/553页
从今人的角度而言,就是两个名女人曾经之间的互撕。或者说是冰心的小心眼,妒忌林徽因的名头盖过了自己。
当然,这都是一种猜测,并无真凭实据。毕竟,首先挑起这个事情的人是冰心,而不是林徽因。
“最近,我刚看完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这是他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说是他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唐微微笑看着旁边坐着的贾有为道。
贾有为背靠在沙发上面,左手支撑住耷拉下来的脑袋,不急不慢的把对方要自己回答的话给接了过来道:“就我个人的读后感来说,《一句顶一万句》写作方式有些绕。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
随后,也就慢慢地适应了。这其中不乏带入了刘震云的幽默,以及他想要说清楚和表述的事情。
整部长篇小说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是出延津,下部是回延津,无非就是讲述了两个被戴了绿帽子男人的故事。
最后能够把这两个本不想干的男人联系在一起,便是有了巧玲的存在。她是被杨百顺弄丢的养女,却就此成为了后来牛爱国的妈。
上部要写得比下部出色。这改了几次姓名的杨百顺,一辈子的职业理想就是想要成为一个喊丧人,以及想要找到一个能够和自己说得着的人。”
简洁位于他左手边的一张长沙发上面。她整个人显露出了很放松和慵懒的一面,毕竟不是第一次来这里。
自己来得次数多了,也就少了陌生感所带来的拘谨。她很有分寸,并没有越过那一条红线,自己不是这里的女主人,连半个都不是。
简洁侃侃而谈道:“上部主要是在写建国前的事情,而下部是在写建国后的事情。刘震云让大众熟知,是来自于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手机》。
这不但被拍成了电影,而且还拍成了电视剧。冯小刚拍了《手机》的电影版,以及刘震云后来的另外一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
刘震云本人的原籍就是在延津,所以把《一句顶一万句》的背景放在老家,也很正常。我们国家的作家普遍都喜欢这样。莫言,就是高密。阎连科,则是耙楼。
不过,让文青们对刘震云的熟知,多半是源自于他的《一地鸡毛》。就个人的观感而言,他的《一地鸡毛》是要比《一句顶一万句》要好。”
“我也同意你这个观感。《一地鸡毛》更为贴近普通城市人的生活。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小林在单位和家庭的种种遭遇和心灵轨迹的演变。
小林最开始像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刚参加工作就想着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干,一步步地朝前走,却不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机关单位的生存法则可由不得你。于是,他不得不逐步做出妥协,也开始去领导家送礼什么的。
这从菜篮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单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
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内链变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贾有为慢条斯理道。
唐微微原本想着在贾有为的面前露一手,继而表现出自己是真心喜欢严肃文学,并不是在他的面前装逼。
可是,她根本就不是贾有为和简洁的“对手”。他们二人围绕着作家刘震云的话题一把摊子铺开,便直接让其抓瞎了。
在唐微微看来,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就牛逼,也会是作家本人最好的作品。可是,在贾有为和简洁的心目中,却是另外一回子事情。
他们有着独立的思考和认知能力,不会跟着所谓的专家,评论家等等观点走,而是有着自我的观感。
在严肃文学等级上面,唐微微充其量就是半个入门级。她的阅读量上面完全就没法和简洁,贾有为相提并论。
简洁是书香门第,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自幼就培养起来了这个爱好,而贾有为是富贵滔天,完全是可以不受约束的去干自己喜欢的一切。他喜欢严肃文学,那全是发自真心。
唐微微的天资有限,努力程度又不够,致使自己一个京户京籍的人,却只考取了市重点的二本院校。
按照贾钱钱曾经对她说过的话,学习成绩也太差了。唐微微根本就没法和贾有为和简洁这种一路名校的毕业生相提并论。
再者,她没有真正的完全踏入社会,难以好好地理解作家在书中写到的东西。自己对于很多东西都是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学生想象,那就是从影视剧里面得来的所谓生活和工作经验。
正文 第180章 同志
贾有斌对于他们津津有味的话题是丝毫不感兴趣。他眼睛一张一合,哈欠连连地如同在听催眠曲一样。
“能不能不聊严肃文学?我们可以聊聊游戏嘛!这个可要比你们那个有趣的多得多。”贾有斌见缝插针道。
“唐微微说你是纨绔子弟,都不冤枉你。你的理想是不是只要有游戏打,方便面吃,可乐喝,再有一个就是有歪电影看就大大地满足了?”贾有为不免就想起了死宅狗们的四件宝道。
“哥,话不能够这么说。你们喜欢的严肃文学,在我的心目中,并不觉得好高雅。再说,我在东南亚出生,中学就去了英国读书,大学又去了美国。
至于你们说得那个什么中国作家刘震云,以及他的小说作品被拍成的影视剧,我是全部都一无所知。
我所钟爱的游戏,也不能就此成为你们眼中的不务正业吧!龙生九子,还种种不同。人是各有各的爱好。”贾有斌据理力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