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炮楼》第31/44页


  麦子当然是歉收,麦子割了摆在地里稀稀拉拉显得格外寒酸。贾寨和张寨人将割的麦子还没有来得及往场上拉,县城的鬼子突然开到了贾寨和张寨,还带来了记者。
  贾寨和张寨都是龟田上报的中日亲善的模范村。鬼子宣传他的中日亲善,在河南大灾之年在日军占领的地区,居然获得了丰收。鬼子也树典型,鬼子要树贾寨和张寨为典型。龟田连夜把维持会长贾文清找去开会训话,龟田说:“贾寨小麦虽有收成,可离典型的要求还有距离。但是,典型还是要树的!怎么办?就要想想办法,每亩地再增产几百斤。”
  咱三大爷贾文清望望翻译官张万银说,皇军在说梦话,麦子已割到地里了怎么能增产。有日天的本领也没用。龟田对翻译官说了一阵什么,翻译官笑了,对维持会长贾文清如此这般地一说,咱三大爷听了一拍大腿说:“这狗日的小日本干事也会掺假。中!不就是为树典型嘛!不要命就中,我回去弄弄。”

三十七 村里人之八(2)
  咱三大爷找人带了绳,赶着车,在地里干了一夜。把北地的麦子移到南地里了。第二天,咱三大爷在地头树起一个“丰收示范田”的牌子。龟田的增产计划终于完成了。
  不久,鬼子来了参观团,在田头开现场会。贾寨人惊得出来看。“天,这一亩有多少斤!”
  但见那麦捆子挨着挤着连地皮都看不见了。不怕你不信,眼见为实嘛!贾寨人也蒙了。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反正多了比少了好。于是,连自己也信了,觉得真的丰收了,脑门上热气冒,头顶上紫气升,脸上放光芒。
  村里人说:“看贾寨人能的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还说不准这麦捆子从哪弄来的呢!不该自己的别硬往头上戴。贾文清那货会算计,维持会长越来越会当了,会讨鬼子欢喜了,这没错,只要鬼子少杀咱贾寨几个人,咋样都中。”
  贾寨人把麦打了,正想从场里往家拉,蒸几锅白馍吃,鬼子征粮的车来了。一下来了十几辆大车。
  贾寨人这下慌了。眼见那黄灿灿的麦子全都拉走了,按估产算还差得远。贾寨人连种子都没留下。贾寨人红着眼找维持会长贾文清,咱三大爷红着眼去炮楼。翻译官说:“按龟田队长上报的粮食估产,还不够呢。龟田说还要找贾寨要粮。”
  咱二大爷说,要屁,都拉走了。
  最后鬼子挨家挨户又清了一遍,把贾寨陈年的麦子也拉走了。村里人紧紧裤腰带盼秋季。可秋季大旱。豆秧子摊在地里不开花,红薯不结蛋。秋季颗粒无收。
  贾寨人没粮,连红薯叶都吃完了,红薯地又被翻了一遍。最后,去挖草根,剥树皮。有人商议着去要饭的,贾寨人还没有出门呢,外面要饭的饥民都到贾寨来了。
  杨翠花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贾寨的。当时杨翠花回来还带回了咱二大爷的儿子贾胜利。
  在杨翠花回到贾寨的前一天,书娘夜里做了个梦。她梦见杨翠花身穿黄军装别着盒子枪满身是血地向她走来。杨翠花突然掏出枪指着书娘说:“你害得我好苦,把胜利爹还给我!”书娘吓出了一身冷汗,便醒了过来。这时已天色大亮,书娘想起那梦便心惊肉跳。最后,书娘得出一个结论,胜利娘肯定要回来了。她回来要抢走书爹。书娘早晨洗脸的时候又去擦挂在墙上的镜框。那镜框里有杨翠花和咱二大爷在部队时照的合影照片。擦镜框是书娘每天早晨洗脸时的老习惯。书娘总是一边擦一边和镜框中的杨翠花唠叨些家常话。那些家常话自然是关于咱二大爷的。
  书娘在那天早晨又去擦镜框时,不想那镜框却哗啦一声掉下来摔得粉碎。夹在镜框里的相片散了一地。书娘连忙在那碎玻璃堆里捡相片。“咦,俺咋把你摔下来了!对不住,对不住,你可别生气,便觉得手一阵刺疼,有鲜血从手指流出来,血将杨翠花的脸都染红了。书娘连忙用手擦,越擦血越多。书娘便细瞅那相片,见杨翠花过去的微笑没有了,正满脸是血地怒目而视。书娘看着眼泪便流了下来。
  书娘在锅里煮了一把红薯叶算早饭,然后出了门往那松树岗走去。村里人问:“书娘,你这是上哪呀?大清早的。”书娘说:“俺去松树岗!胜利他娘要回来了。”村里人听了直摇头。说,“都说天生娘脑子不够用,书娘怎么好好的也迷三倒四的了。胜利他娘走了咋会回来呢;说胡话。”
  不久,书娘慌慌张张地从松树岗上下来了。书娘逢人便说:“来队伍了!来队伍了!”
  村里人开先还不相信,可是一抬头便见西南方有一支穿着便衣的小分队顺着田埂走来了。村里人望着那几十人队伍被他们身上的干粮袋吸引住了,那干粮袋显得饱满诱人,人们望着小分队身上的干粮袋不由嚅动着嘴,睁大了眼睛。
  小分队来到了贾寨村口,一个挂盒子枪的便问村里人:“贾文柏同志在吗?”咱二大爷贾文柏已经饿得弱不禁风了,他迎了上去回答俺是贾文柏。那人便上去握着咱二大爷的手,说我们是八路军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我们护送一批干部到新四军,路过此地。
  “同志,可把你们盼来了,快救救乡亲们吧,他们都快饿死了。”咱二大爷第一句话就说吃的。
  乡亲们是要救的,但是我们带的给养也有限,我们还要赶路,最后的困难还要你们克服。我们随队给你带来了一个人。
  “谁?”
  武工队长指指小分队的一个人。这时,咱二大爷见小分队里有一个人一直背对着自己,咱二大爷望着那背影眼熟。咱二大爷走过去对着背影说:“同志,进屋。”
  “谁是你的同志。”
  对方转过身来,咱二大爷一见之下,大吃一惊,原来是杨翠花。杨翠花冷笑一下望望咱二大爷,说:“你还没死!”
  咱二大爷干笑一下,说:“快了,你要是再不回来,过不了几天准饿死。”
  当晚,杨翠花带领的敌后武工队住在了贾寨,贾寨算是真正迎来了救星。当晚村里人几乎都吃了一把炒面。这把炒面可以煮成一海碗的炒面稀饭,多日没有吃到真正粮食的村里人,有了这碗炒面煮成的稀饭,算是把命捡回来了。
  杨翠花住在咱五大爷贾文坡家,咱五大爷死后三间堂屋空着。杨翠花住下后在村里开始四处走动,访贫问苦。杨翠花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救灾,进行生产自救。

三十七 村里人之八(3)
  本来武工队想留两个人在杨翠花身边。一来配合工作,二来也安全些,杨翠花毕竟是个女同志还带一个孩子。杨翠花却不同意,说一路上护送干部要紧。杨翠花认为在贾寨有贾文柏配合工作就够了,安全是没有问题的。武工队长找咱二大爷谈话,问咱二大爷还愿不愿意为抗战多做一些工作?咱二大爷说,俺是被组织上派来的人,虽然开除了党籍,但人还是党的人,只要组织还要俺,俺就是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武工队长笑了,说贾文柏是当过八路军文工团长的,嘴会说。武工队长当场表示说:“要,怎么不要,只要你愿意,还可以积极表现再加入嘛!”我们来时部队上也说了,“只要你配合好杨翠花同志搞好沦陷区的工作,组织上是会考虑你的党籍的。”
  当时,咱二大爷激动的不得了,说:“只要组织还要俺,俺干啥都中。”咱二大爷问,“杨翠花回来的主要工作是啥?”
  武工队长说:“主要是收编队伍,在沦陷区展开游击战。眼前首先是生产自救,减租减息。”武工队长语重心长地说,“组织上还是信任你的,我们把杨翠花同志留下就是考虑到你们过去的特殊关系,你们虽然已经离婚,但还是革命同志,加上你们还有共同的孩子。我们相信你会配合好杨翠花同志的工作的,要确保杨翠花同志的安全。”
  咱二大爷当时就拍了胸脯,说:“在贾寨有俺贾文柏在谁也翻不了天。”
 ∩是,咱二大爷的盲目自信送了杨翠花的命。杨翠花死在咱四大爷铁蛋之手,这也是咱四大爷铁蛋后来走向反动的最大的一步。
三十八 咱四大爷之六(1)
  八路军的这支敌后武工队离开贾寨后,贾寨人再次陷入了绝境。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人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武工队留下的那点干粮只能救一时之急,根本坚持不了几天。武工队临走时本想把贾寨炮楼端了,解决粮食问题,炮楼里肯定有粮食。可是炮楼里的鬼子坚守不出,武工队根本就无从下手,为了在规定的时间把干部送到新四军去,武工队只有离开了贾寨。
  贾寨人送走了武工队,开始盼着下雨,盼着地里露出青来,只要一下雨地里露出青,有了野菜就可以救命了。
  杨翠花在咱五大爷家住着无计可施。杨翠花基本上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这顿饭就是红薯叶煮半把炒面。好在杨翠花在离开部队时甄团长送了她一包缴获的压缩饼干,这样儿子胜利一天还有指甲大一块压缩饼干吃。在这艰难的日子里无论是咱二大爷贾文柏还是咱三大爷贾文清家基本都断粮了。
  一天下午,在太阳落下时,咱四大爷贾文灿居然拿出一块白馍依在门边唤狗。咱四大爷拿白馍喂狗被村里孩子看到了。孩子们便一边往回跑,一边唱:
  四叔四叔好四叔
  俺家吃着观音土
  你有白馍喂花狗
  白馍你从哪里来
  不是抢来就是偷
  咱四大爷贾文灿拿白馍喂狗,这事成了贾寨的爆炸新闻。人们心里便有了疑问,鬼子为了树贾寨当典型,早把麦子抢光了,贾文灿哪来的白馍?
  杨翠花听说咱四大爷贾文灿用白馍喂狗,心头便一喜。这说明贾文灿搞坚壁清野非常有一套,说明他家还有粮食。杨翠花在一天咱四大爷又唤狗时就悄悄凑了过去,远远地见咱四大爷果然拿了块白馍,那白馍白得刺眼,勾得杨翠花不住咽口水。杨翠花定了定神再看那花狗也是膘肥体胖的。杨翠花来到咱四大爷面前,极和蔼地问:“家里够吃吗?”
  咱四大爷瞅瞅杨翠花道:“不够!”
  “不够,哪来的剩馍喂狗?”
  “人不吃也要给狗,狗不吃,人再吃!”
  杨翠花云里雾里弄不明白是人重要还是狗重要。
  杨翠花住在咱五大爷家的房子,咱五大爷家刚好和咱四大爷家是隔壁。从此,杨翠花开始注意咱四大爷家的动静。一天夜里杨翠花躺在床上被老鼠的叫声吵醒了。杨翠花点着灯发现有成群结队的老鼠进了房间。这些老鼠到了房间直扑墙根,拼命地啃墙。杨翠花吃惊地望着这成群的老鼠吓得连忙起来去叫咱二大爷贾文柏。贾文柏来到杨翠花住的房间,见了这么多老鼠,大喜,说这下饿不死人了,这老鼠肉可鲜美了。咱二大爷贾文柏拿起一把扬场的木锨开始打老鼠,一木锨拍下去可以打死好几只。可是无论咱二大爷贾文柏打死多少老鼠,老鼠们根本不害怕,可谓是前仆后继地继续啃咬墙壁。
  杨翠花发现那老鼠只啃一面墙,而这面墙恰恰是和咱四大爷贾文灿隔壁的墙。这面墙由于是青砖所砌,坚硬无比,老鼠要想在这面墙上打洞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老鼠却百折不挠地继续想在这面墙上打洞。
  咱二大爷打老鼠打上了瘾,就像一个丰收的农夫正在收割庄稼,无论有多累也是幸福的。杨翠花让咱二大爷歇歇再打,咱二大爷说俺平常为了抓一只老鼠要费多大劲呀,没想到这全村的老鼠都到你这来了。你真是贾寨的贵客,连老鼠都心甘情愿地为你送死。这些老鼠不但够咱们吃一段时间,还可以分给村里的乡亲们。
  杨翠花说,你只顾打老鼠了,你没发现有些奇怪?咱二大爷问,有什么奇怪的?杨翠花说,我发现老鼠只啃这一面墙,其他的墙为什么没有老鼠啃?咱二大爷经杨翠花一提醒也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杨翠花从床上起来,来到墙边,将耳朵贴在墙上,用手敲墙。这一敲不要紧,连咱二大爷都听出来了,这墙是夹皮墙,里面是空的。
  杨翠花让咱二大爷找来工具,凿墙。不久咱二大爷把那墙凿了一个洞,麦子像瀑布一样从洞里流了出来。咱二大爷吃惊地用手把洞堵上了,望着杨翠花发愣,犹在梦中。杨翠花让咱二大爷将洞封住,说乡亲们有救了。
  后来,杨翠花将麦子分给了贾寨的每一户人家,外加两只死老鼠。
  贾寨人吃了杨同志的救命粮,把杨同志当成了活菩萨,当成了救命恩人。杨翠花说,我不是活菩萨,我是共产党。村里人说,那共产党就是俺的救命恩人。村里人问麦子从哪来的?杨翠花笑笑不说。
  麦子当然是咱四大爷贾文灿藏的。那是贾文灿用枪换的麦子。没想到这些麦子救了全村人的命。可是,这麦子却送了杨翠花的命,这是后话。
  几天以后,老天爷终于下了一场透雨,雨停后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地变绿了。面黄肌瘦的村里人连忙下地种庄稼。贾寨人快要饿死了,手里居然还留下了玉米种子。这把种子就是饿死也是不能吃的,留着这把种子就留下了希望。
  在生产自救中杨翠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杨翠花提出一个新鲜的种地方法,全村“打窝堆”。也就是说不管地是谁的全村一起种,打下粮食最后按人头分。咱二大爷问杨翠花,你不会在贾寨搞土改吧?杨翠花说,土改只能在解放区搞,在沦陷区搞土改时机不成熟。这种“打窝堆”的生产方式对将来打倒日本鬼子后搞土改有很大的好处。

三十八 咱四大爷之六(2)
  贾寨人有一半人有地,一半人没地,没地的人就租地种。在贾寨本来数贾兴忠的地最多,有五六十亩。贾兴忠死后地分给了五个儿子,一个儿子也就十来亩地,这在贾寨就不算什么了。贾兴忠的五个儿子中本来只有咱五大爷种地,咱五大爷死后,咱大爷、咱二大爷、咱三大爷、咱四大爷的地都租给了人家种。
  贾寨地最多的是贾兴朝、贾兴安、贾兴良,家里都有四五十亩地。鬼子来后,村里人都不愿卖力种地了,粮食打得再多也要交给鬼子,留下的只够一年糊口的;所以贾寨的地都是种一半荒一半的。
  杨翠花对村里人说,地再多荒着也没用。你租给谁种呀,哪一户也没有能力种地。耕牛早就杀吃了,现在 只有用人拉犁。用人拉犁你一家一户单干肯定拉不动,只有全村一起上,打窝堆。最后,杨翠花在咱二大爷贾文柏的帮助下说服了村里人。咱二大爷还在村里人面前赌咒发誓说,打窝堆就今年一年,明年还各干各的,地该是谁的还是谁的。
  杨翠花一边让贾寨人打窝堆种地,一边让咱三大爷贾文清去南阳买牛。杨翠花号召全村妇女把首饰都拿出来。这些金的、银的、玉的,那些戒指、耳环、手镯都是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放着也没用。拿出来几家合伙去买牛。其实,大家饿肚子的时候,想拿一个金戒指换一个蒸馍都换不上。因为大家都没吃的,你到哪换去。

当前:第31/4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